新疆乌鲁木齐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疆乌鲁木齐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ID:556878

大小:9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卷(问卷)‎ 第Ⅰ卷(共35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栖(qī) 解剖(pāo) 气息奄奄(yàn) 恃才放旷(shì)‎ B.荒谬(miù) 发酵(jiào) 不屈不挠(náo) 长吁短叹(yū)‎ C.束缚(sù) 拮据(jū) 转弯抹角(mò) 混淆是非(xiáo)‎ D.庇护(bì) 笨拙(zhuō) 秩序井然(zhì) 一模一样(m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真缔 造型 花枝招展 一拍即合 ‎ B.屏障 琐屑 销声匿迹 姗姗来迟 ‎ C.驰骋 苍桑 兴高采烈 因地制宜 ‎ D.萧索 安详 大厅广众 左右逢源 ‎3.下列句 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高考前夕,江西高三学生柳艳兵和易政勇在公交车上被歹徒砍伤,见歹徒仍在行凶,他们义愤填膺,奋力夺刀,制止了歹徒,被网友称赞为“最美考生”。‎ ‎ B.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正紧张激烈地进行着,上届夺冠失利的荷兰队卷土重来,在小组赛第一场大胜卫冕冠军西班牙队,再次向大力神杯发起冲击。‎ C.许多网友转载了《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致癌》的文章,专家指出,这种骇人听闻的传言没有科学依据,微波炉加热与常规加热对食物的影响基本相同。‎ ‎ D.近年来,新疆考古出土了多条裤子,其中一条距 今已有1500年,不仅样式是当今时髦的灯笼裤型,而且用的还是现在仍流行的百褶布料,真是不可思议。‎ ‎4.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甘肃张掖的焉之山为葱郁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山上林海松涛, ;山下沟壑纵横, ;山谷之中,獐、鹿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尚有钟山寺、玉皇殿 松林山峰之中 不可多得的消夏避暑、游览观光之胜地。‎ ‎ A.碧波无际 清泉淙淙 点缀 实为 ‎ B.清泉淙淙 碧波无际 位于 实为 ‎ C.碧波无际 清泉淙淙 位于 可谓 ‎ D.清泉淙淙 碧波无际 点缀 可谓 ‎5.下列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惠子相梁》——《庄子·秋水》——庄周——战国时期 ‎ B.《岳阳楼记》——《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宋代 ‎ C.《雷电颂》——《屈原》——郭沫若——现代 ‎ D.《再塑生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英国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每小题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时间去哪儿了 ‎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幺呢?‎ ‎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 ‎6.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 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来源:Z.Com]‎ ‎ C.7岁时幼时记忆 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 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 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 B.新鲜感可以刺激 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新路还是接触生活中的新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 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 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比重越大。‎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了幼年时光去哪儿了和年龄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 时间流逝感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第9、10、12题各4分,第11题6分)‎ ‎9.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B.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 C.且焉置土石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第Ⅱ卷(共115分)‎ ‎11.请将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 ‎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 ‎ ‎12.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各持怎样的态度?请联系上文回答。(4分)‎ 答: ‎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手风琴的魔力 林娜编译 ‎  一天,父亲带回来一个大盒子,他把我叫过来,当着我的面打开了盒子,并对我说,“它能给你今后的生活带来无限欢乐。”盒子里是一把手风琴。我只能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我一直想要一架钢琴或者一把吉他。之后的两周,父亲一直没提手风琴的事,直到一天晚上,他突然宣布下周我要开始学琴。‎ ‎  手风琴并不便宜,每周学琴的费用也价格不菲,这对于一直秉承节省风格的父亲来说有点反常。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他喜欢研究各种东西,他经常在工作室里修修补补。父亲话不多,但每句话掷地有声。不过,音乐却能让父亲变成另一个人。他喜欢古典乐曲,每次外出驾车,他都会打开收音机寻找音乐节目。一次,我在家里找东西时居然发现了一把漂亮的小提琴。“那是你父亲的”,妈妈说,“‎ 你爷爷送给他的。但因为一些原因,他没有学,这一直是他的遗憾。”我无法想象父亲那双粗糙的手拉起小提琴是一种什么情景。‎ ‎  不久后,我开始跟着老师学拉手风琴。第一天,我就感到了“压力”,手风琴的重量压得我肩膀很不自在,还有就是父亲,上完课他对我说:“听说你学得还不错,继续努力。”我看得出父亲很高兴,他的眼中闪着希望的光芒。此后,我被要求每天练习一个小时,这对我来说是个噩梦。我想出去打球,而不是背着这个沉重的东西练习枯燥的曲子。但父亲的话我不敢违背。在经过枯燥的练习后,我居然能把一个个音符连起来了,后来甚至还能拉出几首简单的曲子。晚饭后,父亲常常会要我拉首曲子。他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听着,“不错,比上周又进步了,你的老师说得没错,拉手风琴的确适合你,你有这方面的天赋。”‎ ‎  整个夏天,我都在练习一首又 一首的新曲子,因为有一个在当地剧院演奏的机会。不过每次练琴时我总能听到小伙伴们在外面嬉戏的声音,这让我纠结不已。终于有一天,这种情绪在父亲面前爆发了。“我不想当着那么多人去演奏。”我说。“你必须去。”父亲坚定地说。“为什么?”我叫了起来,“就因为你小时候没能拉上小提琴?你从来不用拉琴,而我为什么天天要这样?”父亲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他说:“因为它能给你自己,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你现在也许感觉不到,但迟早有一天你会了解。而且你有这方面的天赋。”父亲又心平气和地说:“有一天你能为你的全家弹奏美妙的音乐。那时你会明白,如此努力到底是为什么。”父亲从未跟我说过这样的话。从那以后,我练琴再也不用别人督促了。‎ ‎  音乐会那天,妈妈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父亲也穿上了西装,打上领带。我感觉到,他们比我还紧张。这大概是父亲的一个梦想。终于轮到我了。我走向舞台中央,熟练地拉起手风琴,一个音符也没拉错。掌声四起,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看到坐在第一排的父母激动地站起来为我鼓掌。演奏结束后,妈妈紧紧地抱住我。父亲也把我搂在怀里说:“你太棒了。”①顿时,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  随着岁月的流逝,手风琴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只有在家庭聚会上,父亲还会让我拉上一曲。后来,我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搬家时我把手风琴也带走了。再后来,我又搬过几次家,手风琴一直伴随着我,只是再也没有被打开过。直到很多年后,我的孩子们偶然发现了它。“盒子里是什么,爸爸?”我打开盒子时,他们笑了,叫道“拉一曲,拉一曲。”我不情愿地背上琴带,拉了几个简单的曲子。真没想到,我拉起来还是那么娴熟。很快,孩子们围成圈跳起来,咯咯地笑个不停。妻子也笑了,打着拍子。看着他们纵情欢笑,我感到惊异。我的耳边回响起父亲说过的话:“②因为它能给你自己,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你现在也许感觉不到,但迟早有一天你会了解。”我终于明白,去努力,去为别人作出牺牲意味着什么。‎ ‎(摘自《环球时报》,有改动)‎ ‎1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 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4分)‎ ‎ (1)我只能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 答: ‎ ‎(2)父亲先是愣了一下。‎ 答: ‎ ‎14.读读文中画线处的句子,说说“我”“似乎明白”的是些什么。 (6分)‎ 答: ‎ ‎15.父亲是一个这样的人? 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元以内概括。 (6分)‎ 答: ‎ ‎16.文章结尾画线处再次提到前文中父亲说过的那句话,有哪些好处?(4分)‎ 答: ‎ ‎17.题目中的“魔力”有哪些含义?说说你的理解。(6分)‎ 答: ‎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18.请按提示填写处空缺的句子。(7分)‎ ‎ (1)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 (5)总靠,是你人生路上需要翻越的一座山峰,认准目标,全力以赴,你一定能体会到杜甫《望岳》中“ , ”的豪迈。祝你成功!‎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12分)‎ ‎ 材料一:2014年是农历壬午年,又称马年。①随着马年的到来,使“马上有钱”“马上有车”之类的“乌上有xx”带着人们各种各样的美好愿望扑面而来。一时间,“马上体”爆红于网络世界,爆红于海峡两岸的华人万姓。‎ ‎ 材料二:在现实世界,②人们以马的形象制作各类玩偶,而“马上体”则是这些玩偶在语言世界的表现形式:马背上放一摞百元大钞,就是“马上有钱”;马背上放一只茄子,就是“马上有一切(茄)”。‎ ‎ 村料三:③各类报纸纷纷以“马上体”制定标题:‎ ‎ 新茶没上市,茶农也“马上有钱” (《济南时报》2014年1月21日)‎ ‎ “马上有钱”送给你,红火过大年 (《潇湘晨报》2014年1月21日 )‎ ‎ 材料四:④汉代已出现具有“马上体”特点的饰物:“马上封侯”,以猴子骑马的图案寓指即将封官拜爵。这一主题在明清瓷器中更为常见。‎ ‎ (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马上”一词的字面意思和常用意思。(2分)‎ ‎ 答: ‎ ‎(2)请根据以上材料,用两句话归纳人们使用“马上体”的原因。(不要超过16个字)(4分)‎ ‎ 答: ‎ ‎ (3)以上材料中四个画线的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6分)‎ 答: ‎ 六、(共60分)‎ ‎20.写作 ‎ 作为一名初中生,家长、老师、社会给予了我们太多的关心、呵护和帮助,其实,我已经不是小娃子了,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时我更需要理解,有时我更需要信任,有时我更需要独立……‎ ‎ 请以“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 ‎ ‎2014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35分 一至三(上)、(共10小题,共35分,第1-5题每题3分,第6-10题每题4分)‎ ‎ 1.D2.B 3.C 4.A 5.D 6.C 7.D 8.B 9.A 10.C 第II卷(115分)‎ ‎(注:凡主观题答案意思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结分。)‎ 三(下)、(10分)‎ ‎11.(6分)‎ ‎ (l)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 王屋(两庄山)怎么样呢?‎ ‎ (3分)‎ ‎ (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3分)‎ ‎12. (4分)‎ ‎ 愚公之妻并没有反对移山,且是从关心的角度对愚公移山的能力和移山中处置土石的问题提出疑问,智叟则是对移山持反对态度,斥责愚公不聪明,讥笑他不自量力。‎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 13.(4分)‎ ‎ (1))生硬地显露出。形象写出了“我”因不喜欢手风琴而又迫于父亲的要求所流露出的 尴尬无奈的表情。(2分)‎ ‎ (2)吃惊发呆的样子,准确表现了父亲面对儿子的顶撞一时语塞的情状。(2分)‎ ‎ 14. (6分)‎ ‎ ①只要努力练习,就会有所收获:②手风琴可发为自己和家人带来欢乐,③父亲为什么喜爱音乐并坚持让自己学琴。‎ ‎ 15. ( 6分)‎ 性格坚定,沉默少言,勤劳俭省,喜欢音乐.热爱家庭,善于鼓励引导孩子。‎ ‎16(4分)‎ ‎ ①前后照应,强调了已为人父的“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所说的话的深意;②两次出现父亲的话,有助于突出中心——能使自己和他人快乐而付出努力、牺牲是值得的。‎ ‎ 17.(6分)‎ ‎ ①能改变人的性格:父亲变了,我也变了。②能带给人快乐:自己快乐,他人快乐。③使 人懂得生活的道理:能使自己和他人快乐而付出努力.牺牲是值得的.‎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1)关山度若飞 (2)天涯若比邻(3)问渠哪得清如许(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每空1分,错一个字该空不得分)‎ ‎19.(12分)‎ ‎(1)字面上意思是“马背上”,常用意思是“立刻”。(2分)‎ ‎(2)适逢农历马年新春,渴望刻实现愿望。(4分)‎ ‎(3)删去“随着”或“使”,③“制定”改为“拟定”或“作为等。(6分)选对序号1分,改对2分,选错序号不得分。‎ 六、(共60分)‎ ‎20.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 略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