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语 文
一、编写说明
《2019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以下简称《纲要》)是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
内容和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改革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省初中语文
教学实际制定的。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
确地考查我省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初中学生的
毕业成绩,同时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这一考试的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重考查学
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
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
潜能,注重考查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水平分为五个层级,表述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基本的能力层级。例如,对常用汉字,能认清
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
的句、段、篇。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的基础上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例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浅易文言文
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语言材料,是在
2
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例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
获取重要信息;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例如,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
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能写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
明确的文章。
E(欣赏评价):指对语言材料和自然、社会、人生现象的鉴赏和评说,是以
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审美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例如,在阅读中,
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写作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
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包括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三个方面,本
《纲要》从这三个方面规定考试内容。表述如下:
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内容类别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语言积累与运用
1.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
意义
A
2.规范、熟练地书写常用汉字 A
3.积累并会运用常用词语 D
4.辨析并能修改简单的病句 D
5.借助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的句子 D
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D
7.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
句、段、篇
A
8.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
识
A
9.掌握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
关常识
B
3
10.在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确定和调整自己的表
达内容和方式,做恰当的应对
D
11.根据话题,拟即席讲话或主题演讲的提纲,做
到有观点、有条理、有说服力
D
12.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或问题,搜集有关信息,
整理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D
阅 读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C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C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C
4.准确概括文中描写或说明的人物、事物的特征 C
5.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B
6.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B
7.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
表达效果
B
8.了解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并能作出简单分析 C
9.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
法
B
10.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
材料的联系并做出判断
C
11.领会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
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C
1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
己的看法
E
13.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B
14.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
的体验
E
15.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E
4
16.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B
17.理解并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 B
18.理解并能概括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C
19.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E
写 作
1.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E
2.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D
3.依据表达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常用
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
地表情达意;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力求有创意
D
4.写记叙性文章,做到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
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常用应用
文,做到格式正确
D
5.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 D
6.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 D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所用阅读材料应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文化内涵
和时代气息。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古诗文考查材料以《课程标准》推
荐的优秀古诗文为主,涉及课外的材料应短小、浅显,与学生已学过的文言知识
相关。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语文积累与运用”考查的范围,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
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综
合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例证性试题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与运用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所以动心忍性, 。 (《孟子》)
5
②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③至于夏水襄陵, 。 (郦道元《三峡》)
④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⑤ ,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 ”。
【答案】(1)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山岛竦峙 ③沿溯阻绝 ④感时花溅泪
⑤君问归期未有期 ⑥山河破碎风飘絮 (2)①浊酒一杯家万里 ②略无慕艳
意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
段、篇”,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识记”。
2.默写陆游《游山西村》的前四句。
, 。
, 。
【答案】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
一村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
段、篇”,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识记”。
3.古诗文默写填空。
(1)秋风岁寒,茅屋有情。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安得广厦千
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诗句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2)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
敦颐《爱莲说》所说:“ , 。”
(3)人有情,花有性。即使坠成片片落红,也不忘自己一片奉献之心,恰如
龚自珍《己亥杂诗》所言:“ , 。”
【答案】(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
涟而不妖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
6
段、篇”,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识记”。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 fù盖率却比较低,
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1981 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 lǚ行植树义务。政
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
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清山遍布祖国大
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fù( )盖 比较.( ) lǚ( )行
(2)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 ,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适龄公民”中“适”的意思是( )
A.切合、相合 B.刚才、方才 C.往、到 D.舒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覆 jiào 履 (2)绿水清山 绿水青山 (3)A (4)这
很令人担忧。
【说明】第(1)题侧重考查“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
意义”,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识记”。第(2)题侧重考查“规范、熟练地书写常用汉
字”,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识记”。第(3)题侧重考查“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
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识记”。第(4)题侧重考查“借助
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的句子”,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表达应用”。
5.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 吴承恩 中国明代 B.《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英国
C.《朝花夕拾》 鲁迅 中国现代 D.《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 美国
(2)“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
怀里”出自冰心的诗集《 》,诗中的“你”指的是 。
【答案】(1)D (2)繁星·春水 母亲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掌握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
常识”,考查的水平层级为“理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7
(1)在横线上填写与名著内容概述相对应的书名(范围为指定的名著阅读书
目)。
《 》记叙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
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 》通过叙写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生活
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不向命运低头的女性形象。
(2)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
关情节进行分析。
A.宋江 B.猪八戒 C.虎妞
示例:尼德•兰——性情暴躁,常打算逃跑;但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如当
尼摩船长为救采珠人被鲨鱼攻击时,他用钢叉刺中鲨鱼,挽救了船长的性命。
【答案】(1)《朝花夕拾》 《简•爱》
(2)示例 A:宋江——人称“及时雨”,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对来投奔他的
人没有不收留的;但后来主动接受招安,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为了青史留名竟背
叛同伴,导致最后的悲剧。
示例 B:猪八戒——好吃懒做,常提出散伙回家;但他憨厚忠实,当师徒受阻
于流沙河,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和孙悟空一起保护唐僧。
示例 C:虎妞——大胆泼辣又有心机,如她假装怀孕逼祥子结婚;但对祥子也
有真诚关爱的一面,常变着法子买些新鲜的东西给他吃。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掌握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
常识”,考查的水平层级为“理解”。
7.九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
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普法活动我宣传
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方法,
拟写一则宣传语。
【答案】示例一:《环保法》,美好家园的守护神。
8
示例二: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守卫人类美好家园。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表达应用”。
(2)道德风尚我倡议
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
要求帮她修改。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特向
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爱国守法,自觉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令制度;
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
三、团结友善,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关心他人;
四、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B]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
①[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 ”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一词改为“ ”。
【答案】 ①没有 ②执行 履行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辨析并能修改简单的病句”,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表
达应用”。
(3)助人为乐我践行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
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
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 30 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 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
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答案】示例:张爷爷,您每天早晨吃一次,每次吃两片就可以了。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在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确定和调整自己的表达内
容和方式,做恰当的应对”,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表达应用”。
9
第二部分 阅 读
【一】
槐 花
季羡林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
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
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
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
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
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
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
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
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⑫“什么神奇?”
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
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
眼睛了。
10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
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
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
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
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
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
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
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
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
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文章第③段至第⑮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答案】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或:印度朋
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
迷惑不解。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考查的水
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2.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B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
作用”,考查的水平层级为“理解”。
3.第⑯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
【答案】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考查的
水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1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
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了解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并能作出简单分析”,考
查的水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5.文章最后说“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
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答案】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对自己看惯了的
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考查的
水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二】
拾 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
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
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
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
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
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
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
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
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
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
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
子有什么绝症。”
12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
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
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
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
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
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
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
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
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
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
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
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 多万元的爱心
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 10
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
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
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
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 60 平方米的房子吧,首
付也就 10 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
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
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 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13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___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
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___________
【答案】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捐建学校,拾荒依旧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考查的水平层级为
“分析综合”。
2.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
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答案】示例一: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示例二:
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示例三:这笔钱我要用
它来回报社会。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
作用”和“根据表达需要,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考查的水平层级为“理
解”和“表达应用”。
3.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
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答案】示例一:动作描写。通过对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生动地写出了
王婆婆对这笔钱的珍视和她抢救弃婴的决心,表现了王婆婆的善良和仁爱。
示例二:细节描写。通过对钱的保管方式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的来
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
示例三:比喻。将揭开包钱小袋子的过程比作“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表
现了这笔钱在王婆婆心中的分量之重。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考查的水平层
级为“欣赏评价”。
4.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⑬
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②③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
展示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⑬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
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了解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并能作出简单分析”,考查
14
的水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5.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
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
东西?
【答案】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儿子儿媳
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道义”);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
了责任。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考查的水平
层级为“理解”。
【三】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
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
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
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
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
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
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
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
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
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
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
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
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 5~10 分钟才跳 1 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
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
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
15
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
能活 80 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
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 30 多岁,后者却只有三四岁。如果在
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
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
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
2004 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
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
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 岁。
(选自《博物》总第 146 期,有删改)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
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
作用。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
用”,考查的水平层级为“理解”。
2.阅读第②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答案】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
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考查的水
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3.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答案】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
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
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
用”,考查的水平层级为“理解”。
4.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
【答案】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
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
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印象。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了解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并能作出简单分析”,考查
的水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 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
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答案】①冬眠可以提高寿命;②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
体型相对比较大;③人类和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
人类当然也可以。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考查的水
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四】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冷成金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
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
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
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
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
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
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
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
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
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年轻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
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
焦虑。
17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
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
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现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
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
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
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
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
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
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
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
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
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
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
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
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
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 2014 年 3 月 19 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考查的水平
层级为“分析综合”。
2.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与传统出版业相比,网络信息具有哪些局限性?
【答案】(1)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2)往往只是有
个人色彩(“脾气”),而不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3)让人得到的只有空虚
和焦虑。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考查的水
18
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3.文章第⑤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举例论证。举出读四大名著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经典阅读会
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观点。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了解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并能作出简单分析”,考查
的水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4.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的体会。
【答案】这是开放性试题,这里提供两个答题角度:(1)多阅读经典,不沉
迷网络;(2)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应懂得正确取舍。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
看法”,考查的水平层级为“欣赏评价”。
【五】
关于“人际交往”的两封信
【甲】
青春热线编辑:
你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很不自信。我很怕别人
忽略我、讨厌我。每当我和别人打打闹闹或者开玩笑时都很开心,但是之后我又
在想,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太疯了?有时我会遇到心眼儿多、圆滑的人,他们其实
只是占了点小便宜,但我总感觉他们要害我。我有时也会怀疑,是不是我把自己
看得太重了,但就是始终无法放下戒备心。和别人接触我总是提心吊胆,把他们
说过的话翻来覆去地想。
我害怕与别人接触。接触过后我又很自卑,怕别人讨厌我,我总感觉我的性
格有问题,但是我的好朋友都说我的性格很好,我又觉得他们在骗我。我好恐惧,
好焦虑,你能帮帮我吗?
沉 思
【乙】
沉 思:
你好!认真读完你的来信,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你在与人交往时内心的纠
结和困扰。这样的矛盾情绪让你感到很恐惧、很焦虑,也很迷茫、很无助。我能
19
理解你的感受和心情。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同一性探索”
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人会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并
以此为参照来对自己评价和定位。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随着成长以及心理
能量的不断积累,我们的关注点就会慢慢从外部转移到内部,也就是从关注周围
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转变为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可。到这个时
候,我们对别人的评价就会有“批判接受”的能力,可以平静地接纳善意的、有
改进意义的评价,而不理会那些不公平的或不切实际的评价。
从你来信的叙述中,我基本可以推测你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尚
未完成的阶段,所以会格外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感到“提心吊胆”,生怕给
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种状态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心理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一
个阶段,你也不需要过于..焦虑。但是,如果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会极
大地有利于积极、顺利地完成这个成长任务。
自我调整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一是学会悦纳自己并好好地爱自己,二
是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学会悦纳自己是在自我同一性探索过程中一个很
重要的课题,因为对周围人际关系的种种担心和猜疑,折射出的正是我们对自己
的不满意。如果潜意识里有一个不合理的信念,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喜欢,不值
得被爱,现实中我们往往会把这种信念投射到周围人的身上,认为别人会讨厌自
己,对自己有看法。但如果我们能够从内心真正接纳自己,愿意无条件地去爱那
个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就会发现“别人觉得我不好,我就一定不好”这个不合
理信念的荒唐之处,就能够淡定豁达地做最好的自己,从而达到由内而外的身心
和谐,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
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是我们照顾好自己感受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自
我同一性完成的一个标志。举个例子来说,你信中提到的一个场景,当遇到心眼
儿多、圆滑的人时,知道他们只是要“占点小便宜”,那么要忍让接受还是拒绝反
抗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心理界线来作评估:如果是无关痛
痒的事情,自己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面对且不会造成困扰,那就可以接受;如果
是触碰到了自己的心理底线,忍让会令自己内心很不舒服,那么就要毫不犹豫地
拒绝。你所提到的戒备心,其实也是这个层面的问题,你并不需要完全放下戒备
心,更不需要违背自己内心的感受去信任或迎合别人,只需要依据自己的心理界
20
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既不草木皆兵,也不开门揖盗。
当然,这两个方面的调整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也需要你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但我相信,只要你愿意,一定能够..............凭借自己
的思考和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发展任务,照顾好自己的感受,自信、
乐观地经营好自己的人际交往,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理正能量。
小月儿
(选自《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心箱》2015 年 6 月 30 日,有删改)
1.“沉思”来信有何目的?你觉得“沉思”看了“小月儿”的回信会有哪些
启发?
【答案】“沉思”描述自己人际交往的困惑,是为了寻求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启发:不要过分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我调整(学会悦纳自己并好
好地爱自己,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考查的水
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2.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 )。
A.“沉思”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拒绝与人交往。
B.“小月儿”认为人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依旧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
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C.“小月儿”建议“沉思”要无条件接纳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努力实现
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
D.“小月儿”结合“沉思”的来信内容,分析了戒备心的危害,并指出如
何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
【答案】C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考查的水
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3.根据对象选择得体的语言才能达到劝说的效果。以【乙】文画线句为例,
结合加点词分析“小月儿”劝说的效果。
【答案】“小月儿”用“本身”“过于”等词,从心理发展规律上,客观而科
学地指出“沉思”的这种心理状态是正常现象,宽慰她(他)不用特别紧张焦虑;
21
“只要你愿意”鼓励“沉思”主观努力,“我相信”“一定能够”等词,充满鼓励
期许之味。“小月儿”这样的劝说语言,让“沉思”更好地认同接受自己的建议,
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
作用”,考查的水平层级为“理解”。
4.“心箱”是有关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知名栏目,走过了十五六个春秋,可是
近两年这个栏目停办了,很多读者大呼可惜,强烈要求继续开办,你赞同吗?请
结合这两封信的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一:赞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这个栏目方便他们咨询心理问题,并能得到专业的解答;如果自己也有类似的心
理问题,也会深受启发;我们从这些专业的解答中,获得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
识,学习劝说的方法,提高劝说的能力。
示例二:不赞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纯属个人隐私,公开刊登在报纸上不太
合适;这个栏目的停办一定也有某种客观的原因,如大量信件的处理,回复信件
的专业人员不够等;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这种书信体的传统栏目需要改版创新。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领会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的
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考查的水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六】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
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
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间:
22
(2)小惠未徧. 徧:
(3)必以信. 信:
(4)必以情断之. 之:
(5)智虽弗及. 及:
【答案】(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实情 (4)代指案
件、案情 (5)够,达到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考
查的水平层级为“理解”。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答案】(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这就能(开)战了。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理解并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考查的
水平层级为“理解”。
3.【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甲】在写作手法
上还使用了 。
【答案】对话(语言) 对比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了解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并能作出简单分析”,考查
的水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答案】①鲁庄公任人唯贤;②曹刿富有远见和谋略。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考查的水
平层级为“分析综合”。
第三部分 写 作
1.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
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
请以“__________就在身边”为题作文。
23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说明】该题是半命题作文,考查写作综合能力,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表达
应用”。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
会懂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
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已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你自选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说明】该题属半命题作文,考查写作综合能力,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表达
应用”。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
社会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
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4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说明】该题是“材料型”全命题作文,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写作综合能力,
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表达应用”。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 600 字。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说明】该题是材料作文,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写作综合能力,考查的水平
层级为“表达应用”。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试卷卷面成绩分值为 150 分。
(二)试卷结构
1.内容分布
语文积累与运用 约占 23%
阅读 约占 37%
(现代文阅读约占 27%,
文言文阅读约占 10%)
写作 约占 40%
(卷面书写约占 3%)
25
2.考试要求分布
识记 约占 10%
理解 约占 20%
分析综合 约占 25%
表达应用 约占 40%
欣赏评价 约占 5%
3.题型分布
选择、填空题等 约占 20%
简答、作文、修改题等约占 80%
4.难度分布:试卷由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组成,总体难度适中。
较易题 约占 70%
中难题 约占 20%
较难题 约占 10%
附录:优秀古诗文篇目和课外读物书目
(一)优秀古诗文篇目
依据《课程标准》推荐的 61 篇优秀古诗文,本《纲要》规定的古诗文阅读
和默写的范围如下:
1.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2.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3.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 操
4.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 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 勃
6.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陈子昂
7.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 湾
8.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 维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 白
10.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 白
11.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崔 颢
26
12.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 甫
13.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 甫
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 甫
1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 参
1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17.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18.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 牧
19.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 牧
20.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2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2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2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 殊
24.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25.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 轼
2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
27.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28.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 游
29.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
30.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31.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32.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33.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34.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 瑾
35.《论语》12 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
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
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36.《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7.《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
38.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39.出师表 诸葛亮
27
40.桃花源记 陶 潜
41.三 峡 郦道元
42.杂说(四) 韩 愈
43.陋室铭 刘禹锡
44.小石潭记 柳宗元
45.岳阳楼记 范仲淹
46.醉翁亭记 欧阳修
47.爱莲说 周敦颐
48.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49.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 濂
50.湖心亭看雪 张 岱
(二)课外读物书目
本《纲要》规定 8 部文学名著作为考试内容,书目如下:
1.《水浒》 施耐庵
2.《西游记》 吴承恩
3.《朝花夕拾》 鲁 迅
4.《骆驼祥子》 老 舍
5.《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6.《海底两万里》 儒勒·凡尔纳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8.《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