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中学2012年中考模拟试题(一)
语文试卷
(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31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 )
A. 荇藻(xìng) 嘶哑(yǎ) 蓬蒿(hāo) 道阻且跻(jī)
B.慰藉(jiè ) 窒息(zhì) 骸骨(hái) 奄奄一息(ān)
C.阔绰(chuò) 羼水(chān) 荣膺(yīng) 吹毛求疵(chī )
D.窥镜(kuī) 迂回(yū) 惩罚(chěng) 窈窕淑女(yǎo)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D )
A. 女娲 绽开 复盖 莫不关心
B. 慌谬 篷勃 伺候 形貌昳丽
C. 戏谑 驾驭 伶俐 提心掉胆
D. 隐匿 吆喝 腌臜 无精打采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 )
A.张老师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B.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科研小组通宵达旦工作到凌晨一点。
C.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
D.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A.清华大学采用网络测试的方式,让考生在网上与教授“高谈阔论”,然后由多名教授投票推荐,最后学校决定是否录取。
B.中国要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急需把保护知识产权和执行商标法管理好。
C.微软拼音、双拼、全拼、五笔、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B用词不当,“管理好”改为“工作做好”。C改为 “……是很受电脑用户欢迎的中文输入法”。D前半句有歧义)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2011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 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6——9题
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①
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里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
②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0C~500C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每天都有数小时的地表高温。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也将变得越来越贫瘠和荒凉。
③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原来,干旱地区土壤的肥力本身不如气候温和地区,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和气候温和地区有相同的农林物产。
④以往的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除水之外的第二大必需营养物质。虽然全球气候变暖可让沙漠和其他干旱地区的降水比以往稍微增多一点,但是这只能带来临时性的草芽萌生,并不能阻止沙漠化进程的加快,更不可能带来多样化的绿洲生态,气候变暖在沙漠地区导致的损失比收获要巨大得多。
⑤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的温度会骤然增高,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度以上(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氮和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浓度很低的硝酸,并随雨水降到地面,很快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化合变成很好的化肥——硝石。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因此,干旱地区的氮平衡被恶劣的气候所打破,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⑥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⑦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1期,有删改)
6.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B)
A.全球气候变暖 B.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C.沙漠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水 D. 沙漠地区的恶劣气候
7.下列说法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C)
A.沙漠地区土壤中的氮含量很少,气候不断变暖导致它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
B.即使没有阳光的照耀,沙漠土壤中的氮也会随地表温度的升高而迅速释放出来。
C.如果能有充分的水,那么干旱地区土地的出产就会得到改善。
D.土壤中的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除水之外的第二大必需营养物质。
8.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功劳不仅在大雨,还有雷电 )
A.第③段中“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是指沙漠“变得越来越贫瘠和荒凉”的现象。
B.气候温和地区的氮在土壤和大气中能循环而达到平衡,功劳在于大雨。
C.如果能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减少干旱地区氮的流失。
D.如果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那么沙漠扩张的势头将会减弱。
9.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 这里的“可怜”是“少”的意思,不表现作者思想情感)
A.第①段加点的词语“可怜”,重在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B.“在沙漠中,每天都有数小时的地表高温”中的“都”字表示全部.
C..第⑤段用了作诠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本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0——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B )
A.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帛 ;衣食所安,弗敢专(个人专有)也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肉食者鄙(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C.公将鼓(击鼓进军)之;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
D.且焉(哪里)置土石;惩(苦于)山北之塞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C )
A. 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
B. 又何间焉 其间千二百里
C. 小大之狱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口气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89分)
四、(13分)
13.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赐福)你的。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共5分)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①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意对即可)
②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3分)
“来”即“来临”是说锦江的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指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意对即可)
15.填空(4分)
①《从军行》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投笔从戎、报国立功坚强决心的诗句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抒发诗人念家念国,同时又深感前途迷茫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③《雁门太守行》中,作者多次用典,含蓄委婉的表达尽忠报国情感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④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表现诗人孤寂之情,也寄寓着诗人品质高洁的千古绝句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20题
莫扎特的造访
赵丽宏
①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
②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③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④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⑤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
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⑥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
⑦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⑧“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⑨“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⑩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
(11)“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12)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
(13)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 (选自《散文》,有删改)
16.你觉得莫扎特的音乐有哪些特点?(2分)
特点:明丽鲜亮,轻盈圆润,充满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有着儿童的梦幻,平静等。
17.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旋律对人的美妙感受;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将抽象的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每点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18.文章第(11)段中写到,“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说说你对这“一笑”的理解。(3分)
这是一种欣慰的笑,儿子起初为莫扎特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感到困惑和不平。但在莫扎特音乐的感染下,他突然意识到金钱并不算什么,音乐才是永恒的。儿子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成长。(每点1分,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19.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
照应题目,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莫扎特的感谢之情,感谢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给人带来了享受和感慨,感谢莫扎特的人生态度给人带来了思考和启迪。
20.结合全文,探究莫扎特音乐给听者带来了哪些人生感悟。(3分)
人与自然要相融合,人与人要和睦相处,心胸要开阔(或“心灵要净化”) 要追求美好人生等。
六.(11分)
21.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1)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4分)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一)
读书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lO.1%
每读必做
O%
有时有计划
31.3%
凭兴趣做
24.6%
没有计划
58.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强 ;二是 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每点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现在请你以“阅读”为对象,就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3分)
答:参考示例:阅读是成长者的催化剂。童年缺少阅读,就犹如种子缺少沃土;少年缺少阅 读,就犹如禾苗缺少雨露。
(3)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4分)
正方: 参考示例:我认为增设"图书角"很有必要。首先,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设置"图书角"能够便于我们利用机动时间进行阅读;其次,合理而有序地摆放完全可以 让"图书角"有一席之地,而且增设"图书角"更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至于遗失和损坏,只要我们制定相应的图书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这点是不用担心的。(明确观点计1分,反驳有针对性计3分)
七、作文(50分)
22.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