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
浣溪沙
》
晏殊(
991-1055
),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
“
神童
”
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又称
“
晏溪
”
。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转
,历有
“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
”
的评价。他的名作
《
浣溪沙
》
。
晏殊简介
《
浣溪沙
》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品词明意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
——
唱新词,旧
——
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诗词赏识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第三句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品词明意
“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
在无可奈何的凋敝消逝中,仍有令人欣慰的美好事物重现,被称为千古奇偶句。
诗词赏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纵观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总 结
思想感情: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诗词赏识
如梦令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
约
1151)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他们婚后收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南渡不久,其夫病死,她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
1129
年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生活颠沛流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所作词尤为宋朝一大家。早期作品韵调优美,多写闺中生活和离别相思。南渡后,深厚的故土之思, 凄苦的身世之感,一并抒发在作品里,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大了。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
寓故国
黍离之悲
,
情调感伤。
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
易安体
”。现传
《
漱玉词
》
。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游览溪亭,饮酒赏景,叫人流连忘返。兴致那么高,酒喝得那么欢畅,直到黄昏时候,竟至于“沉醉不知归路”。待到兴尽,方才回舟,在“沉醉”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荷塘深处方始发觉,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渡)”,声音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
词欣赏析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
长短句
,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
关于“词”的常识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
看出?
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
4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夏季 黄昏
)
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
藕花”“日暮”
)
(
常记
)
(
常
)
(
愉快、欢乐
)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沉醉)
思考与讨论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赞歌,以尺幅之短给人足够的美的享受。为词人年轻时的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出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
词人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含有深意。
中心主旨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