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年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ID:557391

大小:192.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淄博市二〇一〇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考试前务必在试卷的规定位置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等内容填写准确。‎ ‎2.本试题共8页,四个大题,21个小题。‎ ‎3.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4分)‎ 在春天的唱诗班 (xiāo)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 )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 ‎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 xiāo 恬( )‎ ‎ (2)解释“涵养”在文中的含义。‎ ‎ ‎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 B.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玉树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地震灾害,重建美好家园。‎ C.发展低碳经济,创建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D.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 ‎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作为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进入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墙设计。学校要组织以“节气与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6分)‎ ‎【节气搜索】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此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请填入一个最恰当的节气,把上联补充完整: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 ‎【节气印象】在活动中,需要设计展板介绍二十四节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对“清明”节气的描述。示例:‎ 惊蛰 含义: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语文试题第 12 页(共 8 页)‎ 诗意描述:“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时节,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清明 含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诗意描述: ‎ ‎ ‎ ‎ ‎ ‎ ‎ ‎4.默写填空。(8分)‎ ‎(1)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3)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非澹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 。‎ ‎(7)古代诗人善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突出画意美,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 ”,就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8)古诗词中有许多为“季节”代言的诗句,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初春时节。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诗为“秋季”代言:‎ ‎ , 。‎ 得分 评卷人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第5题。(2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运用了典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10题。(13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语文试题第 12 页(共 8 页)‎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义阳朱詹世好学,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①,吞纸以实腹。天寒无毡,抱犬而卧以取暖。犬亦苦饥,恒出觅食,呼之不至,则哀声动邻,然仍不辍其业。‎ ‎ ——颜之推《颜氏家训》‎ ‎ 注:①举火:点火,特指生火做饭。‎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腰白玉之环 (2)恒出觅食 ‎ ‎7.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 媵人持汤沃灌。‎ 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D.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 ‎(2)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吞纸以实腹。‎ ‎ ‎ ‎9.(甲)文采用 写作手法,表现作者读书“勤且艰”;(乙)文采用 写作手法,表现主人公好学“不辍”。(2分)‎ ‎10.读了上面两段文字,结合阅读感受,请拟写一句凝练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3分)‎ ‎ ‎ 得分 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15分)‎ ‎ 我为什么不怕转基因 云无心 ‎①作为一个积极支持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人,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像转基因食物这样“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确认”的食物,你敢吃吗?我的回答是:只要是上市的食物,我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转基因的,只要好吃便宜我就吃。我的专业知识告诉我:“绝对安全”的食物根本就不存在,相对于传统食物,转基因食物“有害”的可能性不会更高。‎ ‎②对于让许多人忧心忡忡的转基因水稻,最常见的疑问是:“虫子吃了会死,难道对人不会有害么?”与传统水稻相比,目前的转基因水稻不过是转入了一个Bt基因而已。Bt基因就是一种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对于害虫来说是毒药。它之所以能够毒死害虫,是因为昆虫吃下去之后,能与昆虫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毒性,杀死昆虫。所以,Bt蛋白是否“有毒”,不是由自身决定,还取决于相应受体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Bt蛋白相当于 语文试题第 12 页(共 8 页)‎ ‎“虎符”的一半,而动物体内的受体是“虎符”的另一半,只有两部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对于人体来说,受体这一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Bt蛋白在人体内不会产生“毒性”。 ‎ ‎③还有人会担心,这种“非自然”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不会产生其他的有害作用。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担心。所有的蛋白质被人吃了之后,基本上都会被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而来自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分解完全的蛋白质片段(多肽),可能在肠道内引发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过敏。在我们的传统食物中,很多都能够导致过敏,比如花生、鸡蛋、海鲜等。转基因作物开发的规则之一,就是避免从这些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而且,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的,很容易跟踪它会不会引起过敏。而那些“传统育种技术”,比如诱导突变筛选,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让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的。这样产生的突变基因是未知的,我们很难跟踪它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也就无法知道它是否会引起过敏。从这个角度来说,转基因的作物是更加安全的。‎ ‎④还有一些人担心,转进水稻中的Bt基因会不会转移到人体中。虽然从逻辑上我们不能说“不可能”,但是想想科学家们要费多大的力气、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把一个基因转到另一种作物中,就不难理解:大米中的Bt基因要想转移到人体中,跟随手一箭射中月亮差不多。同时,Bt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水稻中,它转移到人体中的机会——即使有也不会比其他基因更高。如果Bt基因能转移到人体,那么其他食物所含有的形形色色的基因,也会有同样的机会转移到人体。既然我们不相信吃了鸡肉会有鸡的基因转移到我们的身体中,又怎么会相信大米中的基因就可以?‎ ‎⑤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与推广,除了食品本身的安全性,还受到其他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等。但是,就作为食物的转基因作物来说,只要被批准上市了,就没有什么不能吃的。‎ ‎(选自《读者》2010年11期,有删改)‎ ‎11.人们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担心的理由有三个,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3分)‎ ‎ ‎ ‎ ‎ ‎12.阅读第②段,用简洁科学的语言解释Bt蛋白为什么不能在人体内产生毒性。(4分)‎ ‎ ‎ ‎ ‎ ‎13. 第③段中加点的“这个角度”具体指什么?(3分)‎ ‎ ‎ ‎14.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 ‎ ‎15.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与推广有什么看法呢?(2分) ‎ ‎ ‎ ‎ ‎ 语文试题第 12 页(共 8 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20分)‎ 雪 张秀亚(台湾)‎ ‎①生长在南国的孩子,你见过雪吗?你爱雪吗?也许曾点缀于你生活篇页上的,只是碧于天的春水吧?‎ ‎②在我的故乡,到了冬季,是常常落雪的,纷纷的雪片,为我们装饰出一个银白的庭园,树,像是个受欢迎的远客,枝上挂了雪的花环,闪烁着银白色的欢笑。‎ ‎③我喜欢在落雪的清晓到外面去散步,雪后的大地是温柔而宁静的,一点声息都没有,连那爱聒噪的寒雀都不知躲到哪个檐下寻梦去了。我一边走着,时时回顾我在雪地留下的清晰的脚印,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 ‎④有时,我更迎着雪后第一次露面的太阳,攀登附近的小丘山,站在那银色的顶巅,等着看雪融的奇景。‎ ‎⑤雪封的山,原像一个耐人思猜的谜语,被一层白色的神秘包裹着,它无言语,它无声息,它不显露一点底蕴,只静静的坐在那里,毫不理会我这个不知趣的访客。但朝阳是有耐性的,它似乎比我更有耐性,它慢慢的在那里守候着,以它的温热,来向雪封的山丘做“煽动性”的说服。不知什么时候,那神秘的山峦“内心”开始起了变化,它发出一阵轻微的碎语,我赶紧低下头,啊,多动人的画面啊,这山丘的无缝银衣,像是一个圣者的长袍,被无数虔诚者的手撕碎了。(他们是每人要珍存起一块碎片来作纪念吧。)同时,那发亮的银绸上面,更像蜿蜒着许多透明、活泼的小蛇,它们在欠伸着轻盈腰身,嬉笑着,婉娈地向着山坡而去,不多时,山巅乃完全呈显出它土褐色的岩石,同一些枯萎的草叶、松针,而山脚下是谁在唱歌呢?当然,是那一道由雪水汇成的清亮小溪。我忍不住捧了一掬,那淡蓝的如同自盐湖汲来的雪水,那微凉,一直沁透了我心脾,多可爱的雪啊,谁还记得它翩然而来时,那片轻巧的翅膀呢?‎ ‎⑥有一次,正值雪后,天已晴霁,空气像是水晶般的透明,没有烟氲,没有雾霭,我和一个同学自学校的后门走了出来,走过那道积雪未消的木桥,向古城中的前门走去,将整个的一上午,全消度在那个古色古香,犹保持着我们东方情调的打磨厂──那是古城一些老店铺聚集开设的地方,我们欣赏了不少店铺的招牌,尤其美得悦目的是那一家挑挂在门外的,犹存古风的褪色酒旗,那深杏色的布招子上,还缀着几点细碎欲融的雪花,在风中轻轻的飘扬,看到它,我们似乎读到了一首唐人的小诗。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多少年来,我忘不掉那鲜明的一笔。‎ ‎⑦时候已过午,但我们的游兴未尽,又赶到西直门雇毛驴,到古城外的西山看雪景去。‎ ‎⑧因为雪后天寒,行人出奇的少,好像那一条通向西山的平坦大路,完全属于那一堆堆的积雪和我们两个人了。一路听着驴颈的铜铃,我们多希望看到早梅的影子,但在路边一些人家的墙头,我们只看到墨描一般的梅树杆:“也许我们来得太早了?”相顾有点惘然。‎ ‎⑨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等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太晚了赶不回城。我们也怕碰到校门上法国姆姆的那把铜锁。‎ ‎⑩我们只有在驴背上默默地欣赏了一下西山银色的峦影,它像一个沉睡了的巨人,在做着千年的长梦,任由外面的世界有着风霜雨雪的变化。‎ ‎⑾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古城外有名的西山,也是最后一次,那白皑皑的山头,犹如银制的头盔,至今仍常常映现于我的记忆中,伴了那小驴颈上清脆的银铃叮当。‎ ‎(选自《谈故乡》,大众文艺出版社)‎ 语文试题第 12 页(共 8 页)‎ ‎16.围绕着“故乡的雪”,本文写了四件事,请你用四个短语分别概括这四件事。(4分)‎ ‎ ‎ ‎ ‎ ‎17.第③段中,作者说“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请结合语境,发挥想象,以“雪片”的口吻写一写它们的“微语”,表达“抱怨”或者“欢喜”。(2分) ‎ ‎ ‎ ‎ ‎ ‎18.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赏析下面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之妙。(6分)‎ ‎(1)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等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太晚了赶不回城。‎ ‎ ‎ ‎ ‎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 ‎ ‎ ‎ ‎ ‎19.读罢此文,你肯定想起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阅读本文第⑤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表格。(4分)‎ 链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比较内容 描写主体 写作顺序 标志顺序的词语 景物特点 第⑤段 丘山雪景 链接材料 雪后小山 空间 山尖、山坡、山腰 ‎20.阅读最后一段,结合重点词语,分析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4分)‎ ‎ ‎ ‎ ‎ 语文试题第 12 页(共 8 页)‎ 得分 评卷人 四、写作(共50分)‎ ‎21.题目:幸亏有你 提示:“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一个人、一本书、一次经历、一份追求……‎ 要求:①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语文试题第 12 页(共 8 页)‎ ‎600字 语文试题第8页 (共8页)‎ ‎ ‎ 语文试题第 12 页(共 8 页)‎ 淄博市二〇一〇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 答案:(1)销 tián ‎ ‎ (2)蓄积并保持 若答出“包含并养成”也可。‎ 评分:第(1)小题每空1分,共2分;第(2)小题2分。共4分。‎ ‎2. 答案: D ‎ 评分:共2分。‎ ‎3. (1)答案:小雪 ‎ 评分:共2分。‎ ‎(2)答案示例:清眀时节,草木萌发,时有知时节的好雨悄然而至。看吧,在蒙蒙细雨中,小草精神抖擞地绿着,鹅黄色的柳枝更加妩媚,青黑色的粗糙的老树皮,在雨的滋润下,似乎也有了几分青春的颜色。雨后天晴,清新的空气中多了些泥土的味道,暖暖春阳中,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 评分:内容体现清明的特征2分,语言富有诗意2分,共4分。‎ ‎4. 答案:(1)江山代有才人出 (2)悠然见南山 (3)总为浮云能蔽日 (4)非宁静无以致远 (5)似曾相识燕归来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甲光向日金鳞开(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评分:每小题1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不得分,共8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5.答案: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出诗人报效国家,抵御外敌入侵,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评分:含蓄(或委婉)1分,表达内容1分,共2分。‎ ‎6.答案:(1)腰佩,用做动词 (2)经常�常常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7.答案:B 评分:共2分。‎ ‎8.答案:(1)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2)家境贫寒,没有什么物资财产,常常连日不生火做饭,靠吞咽纸张填充肚子。‎ 评分:第(1)题答对“以”“口体之奉”1分,翻译准确通顺1分;第(2)题答对“资”“实腹”1分,翻译准确通顺1分。共4分。‎ ‎9.答案:对比 衬托(侧面描写) ‎ 语文试题第 12 页(共 8 页)‎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0.答案示例一:艰苦的生活锤炼一个人的意志,造就一个人的坚强品质。‎ ‎ 示例二:穷苦之境,也是成长之境。‎ ‎ 示例三:且勤且艰读书作乐。‎ ‎ 示例四:学习磨练人生。‎ 语文试题第 12 页(共 8 页)‎ 评分:内容2分,语言凝练1分,共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11.答案:①转基因食物能毒死虫子,对人体可能(或会不会)有害;②“非自然”蛋白质在人体内可能(或会不会)产生其他的有害作用;③转入转基因食物中的被转移基因可能转入人体(答出“转进水稻中的Bt基因会不会转移到人体中”也可)。‎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 ‎12.答案:因为Bt蛋白毒性的产生,不是由自身决定,还取决于相应受体的存在,而人体内不存在跟Bt蛋白相结合的受体,所以Bt蛋白不能在人体内产生毒性。‎ 评分:“而”前后的每个要点各2分,共4分。‎ ‎13.答案:这个角度具体指转基因作物开发避开含有过敏原的物种,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的,而传统育种技术的突变基因是未知的。‎ 评分:只要答出“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的,而突变基因是未知的”得3分,若只答出“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的”或只答出“突变基因是未知的”得2 分。共3分。‎ ‎14.答案: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表明大米中的Bt基因要转移到人体中是不可能的。‎ 评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15.答案提示: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与推广,改良了物种,提高了农产品的营养价值,满足了人类生活的需要。但是也可能引起物种的混乱,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评分:支持、否定或者辩证分析都可,只要言之成理。共2分。‎ ‎16. 答案:清晓踏雪 雪融奇景 前门看雪(或欣赏雪后店铺招牌和雪地驼峰) 西山看雪 评分:每个1分�共4分。字数没有要求,只要能概括出事情即可。‎ ‎17.答案示例:(如果抱怨)雪轻轻地说:“哦,有点疼,有点疼,请你轻些,再轻些吧。” (如果欢喜)雪欢喜地悄声说:“哦,这么痒,这么痒,一个人散步,冷不冷呢!” 评分:不管是抱怨还是欢喜,语言要符合“温柔而宁静”的语境。共2分。‎ ‎18.答案:(1)“等”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写黄昏,实际写我感觉黄昏到来之快,与我希望看雪的心情形成矛盾,表达出我的失落、惆怅等。评分:以黄昏写我的感觉1分,形成矛盾1分,表达感受1分,共3分。‎ ‎ (2)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斜阳”写出了驼峰在雪地映衬下鲜明的色彩和形状,“一闪”写出雪地上驼队行走的动态美。评分:修辞手法1分,“斜阳”分析2分,“一闪”分析1分,共3分。‎ ‎19.答案: ‎ 比较内容 描写主体 写作顺序 标志顺序的词语 景物特点 语文试题第 12 页(共 8 页)‎ 第⑤段 丘山雪景 时间(或雪化的过程)‎ 不什么时候,同时,不多时(或答出雪融化过程的动词也可)‎ 动态(或活泼)‎ 链接材料 雪后小山 空间 山尖、山坡、山腰 静态(或秀气)‎ 评分:各1分,共4分。‎ ‎20.答案:“最后一次”表达了作者遗憾(伤感、惆怅、失落)之情;“至今仍常常”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地怀恋。‎ 评分:各2分,共4分,如果只答出“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不能回到故乡的遗憾和对故乡深深的怀恋”得3分。‎ 四、写作(共50分)‎ ‎21.(1)基础等级(45分)‎ 一等(45——40) 二等(39——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意情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2)发展等级(5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3)注意事项:‎ 第一,语言朴实无华但有一定功力的也可以评为一类卷。‎ 第二,虚假造作的文章不能评为一类卷。‎ 第三,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判为四类卷。‎ 语文试题第 12 页(共 8 页)‎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