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2008年课改试验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
招 生 考 试
语 文 模 拟 试 卷(二)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三大板块组成,共12页,考试用时150分钟。
2、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学校填写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内。
3、请用钢笔答案。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
预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
(一)
(二)
(三)
得 分
评卷人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 请你将下面两个词语准确、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
夜 不 成 眠 精 疲 力 竭
2. 根据文意与拼音在田字格内填写常用字词。(任选两个词语答题)(2分)
①如果要jiàn shǎnɡ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zhòu wén。
③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ɡ dùn cuò的话来。
④商店和饭馆的门wú jīnɡ dǎ cǎi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
① jiàn shǎnɡ ② zhòu wén
③ yì yánɡ dùn cuò ④ wú jīnɡ dǎ cǎi
11
1.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任选6小题答题)(6分)
①老夫聊发少年狂,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②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③《赤壁怀古》抒发作者怀古之意的句子是:东风不予周郎便,
④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的《约客》)
⑤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⑥假如寒冬的一个夜晚,眉山突降大雪。当清晨你走出家门,看到绿树枝头挂满的雪花时,你就会情不自禁由吟诵起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 , 。
⑦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借登山、观海而抒怀的诗词名句有很多,请你就“登山”或者“观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⑧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 , 的献身精神。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句子多余,影响了语意的表达。试找出来(只填序号)。(2分)
①学习要刻苦勤奋,持之以恒。②古语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③“水滴”和“绳锯”的力量可谓小矣,但是不断地朝着一个目标去“滴”,去“锯”,最终会收到“石穿”木断”的效果。④我们学习上要打好基础,也必须有这种精神。⑤不要怨自己脑子不如别人灵活,也不要怕自己的知识比别人浅薄。⑥“满招损,谦受益。”⑦只要坚持不懈,人家读5遍,我读10遍。人家做5次,我做10次。⑧“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⑨
11
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基础是一定可以打得坚实的。
答: 。
5. 依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2分)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名著阅读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请选择其中一部,
仿照示例,完成读书卡片。(示例中的人物、情节、评价不能照抄)(3分)示例:
读书卡片
所选作品: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评价: 。
读书卡片
所选作品:《西游记》
主要人物:孙悟空
相关情节:三打白骨精
人物评价:机智勇敢,富有斗争精神。
7.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补出得体的话。 (2分)
小明上数学课时,有一个问题没弄懂,下课后,他去问刘老师,敲开办公室的门后,他对刘老师说:“ 。”
8.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获得什么启示。 (2分)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
9.下面是一份某中学对200
11
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画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得 分
评卷人
二 阅读理解与鉴赏
得 分
评卷人
(一)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0——11题 (5分)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0.“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
和 。(2分)
1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表达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情感?(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11
【甲】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者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2.请你根据前后文,选用《六则》中的语句为乙文填空。(2分)
13.下列语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王生不说 说: ( 2)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走:
(3)学而不厌 厌: (4)迨年事蹉跎 迨:
15.翻译下列句子。(2分)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11
16、根据乙文内容,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请自己的话概括。(2分)
附加题:(学生做后,得分可记入该大题的总分。但该大题的总分不能超过10分)
(1)从王生“不说”、“益愠”、“惊觉”到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你认为王生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这两则短文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得 分
评卷人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17——22题(12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
11
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 (“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
17.结合全文内容,写出你对下面两个词语的理解(2分)
① 君子不器:
② 君子不仁:
18.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可用原文回答)(2分)
19.孔子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那么,根据全文,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2分)
20.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2分)
21.如果将孔子思想的核心“仁”除外,那么,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聊天时表现了一种
11
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分)
22.文章结尾说:“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地方”指的是什么?(3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23——28题
爱的旅程(18分)
晨义
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
“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
“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
“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
“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
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
“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
“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
“它们会饿死吧?”
“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
11
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
“不饿,你呢?”
“我也不饿。”
“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猬呢?”
“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
“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哏(ɡén,有趣。 )吧?”
“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
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
“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
“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
“是!是它。”
“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
“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这家伙真厉害。”
“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
“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
“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nāo,怯懦。)。”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
22.这篇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 的故事;一条是关于 的故事。(2分)
23.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请你写出来。(3分)
11
24.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你的理解。(3分)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
25.文章最后说,“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什么流泪?谈谈你的看法。(3分)
26.本文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较突出,请你任选一处,写出例句,加以欣赏(4分)
例句:
欣赏:
27.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读完此文,我们感到父爱同样伟大。请你对天下的父亲写一段赞美的话。(3分)
得 分
评卷人
三 写作(50分)
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8.春节灯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重阳节……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慢慢长大。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以“我家乡的 节”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29.岁月匆匆,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11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不少于500字 ,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