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燕山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0页,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密封线内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3.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
一、基础·运用(21分)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我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到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就已完备了。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为了让全体师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更深入的了解,某学校组织了宣传活动。初四(3)班要用板报的形式介绍24节气之中的“春分”。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8分)
(1)在《我爱“春分”》板块中,宣传委员向同学们征集对 “春分”节气的认识或评价,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投稿,其中字、词及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挑选出来。(3分)
要说二十四节气中我最喜欢的,春分首当其冲。春分一到,明媚的春天就此来临,辽阔的大地上,春辉照耀,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这时候是踏青、出游、放风筝的好时机,还可以玩“竖蛋”游戏,吃春饼等等……
春分,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气!
字: 词: 标点: (写出错误标点及其所在的短句)
(2)板报正中要书写一个“春”字,请你从下面四种书体中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合适的,结合该书体特点简要阐述选用的理由。(2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答:你选择第 幅作品,它属于 书体。
选用的理由是 。
(3)《诗韵“仲春”》板块要向大家征集有关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请你写出一句并分析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3分)
诗句 所描绘的景象 。
2.下面是对24节气中最后两个节气的介绍。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题。 (9分)
“小寒”是与“大寒”相比较
而产生的,表明已经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古人认为此时冷气积久而寒,但还没有达到最冷的程度,因而称之为小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腊月的代表节气。在物候上,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鸡乳”即母鸡孵化小鸡;“征鸟厉疾”指猛禽需强力捕食,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水泽腹坚”则是说湖泊表面的冰已经坚实地一直冻到水面中央了。古人一直把大寒当作是一年最冷的时节,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往往比大寒冷,因为小寒节气正处在“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寒天。
小寒、大寒节气虽然十分寒冷,但毕竟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所以,这段时光是充溢着喜悦、欢乐气氛的,这气氛足以融化冬末的寒意。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比较(jiǎo) 气氛(fèn) B.比较(jiǎo) 气氛(fēn)
C.比较(jiào) 气氛(fēn) D.比较(jiào) 气氛(fèn)
(2)对文中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3)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下面四句谚语,最能概括文段内容的是( )(2分)
A.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B.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C.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D.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4)大寒过后,春节将至,你要在书房门口挂一副对联,下面有三副书斋对联,你会选择哪一副,为什么?(3分)
第一副:上联: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明月 下联:数椽矮屋锁不住午夜书声
第二副:上联:春随香草千年艳 下联:人与梅花一样清
第三幅:上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下联: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
你选择第 对联 。
原因是 。
3.默写(4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1分)
(2)锦帽貂裘,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
(3)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4-7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掇,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舟发自常山,由瞿抵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①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舟稍近,迫视之,所谓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跱②,相距可数百步。石铁色,陡起江干③,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④,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节选自《游钓台记》
【注】①第:但。②跱同峙:对立。③江干:江边。④垂纶:垂钓。纶,钓丝。
4.【甲】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把它挑出来并改正。(2分)
(1) (2)
5.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山水皆有可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相距可数百步 潭中鱼可百许头
C.越明年 越日
D.潭西南而望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请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 。
(2)迫视之,所谓两台,实两峰也。
译文: 。
7.【甲】、【乙】两个选段分别写到了哪些事物在水中的倒影,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 。
三、名著阅读(10分)
8.下面三幅图都与鲁迅的作品有关。请你任选其一,说明插画选自鲁迅的哪部作品集,并为图片配一段解说文字。要求:点明地点(或环境)、人物、事件,30字左右。(3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答:你选择第 图画,它选自 。
解说文字 。
9.“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是清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赞誉,小说中,下列哪个人物也担当得起这样的评价?请说说你的具体理由。(3分)
A.赵云 B.吕布 C.诸葛亮 D.刘备
(1)选择: 。
(2)理由: 。
10.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完成相关问题。(4分)
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老师认为现在的中学生应该多读那些“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书。所谓的“打精神底子的书”,就是那种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它们能帮助中学生确定基本的、合理而健康的存在观、价值观以及高雅的情调与趣味。
请从下面的备选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小说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一个具体情节,说说它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为你打下了怎样的“精神底子”。
备选作品:《西游记》《红岩》《水浒传》
答: 。
四、现代文阅读 (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1-13题。(共9分)
材料一
4G智能手机尚未完全普及,通信行业已经向新一代的5G(第五代移动通信的简称)技术发起了“冲击”。
有这样一个通俗的对比:4G时代下载一部2GB大小的高清电影需要5.3分钟,5G时代,人们将缩减至6.4秒甚至更快。但实际上,5G不仅仅是快。伴随着5G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进入万物互联的超级全联接时代。目前,由于99%的物体未实现连接,5G将成为超级“传送门”。随着“万物移动互联”逐渐变成现实,移动数据流量在未来数年内将呈井喷式增长,预计到2020年流量将增长1000倍。因此5G也常被称为“面向2020年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5G与3G、4G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第一次将用户体验作为研究的重要核心。5G时代, 。4G主要针对移动互联网设计;5G不只关注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它还要关注物联网。一方面帮助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符合和满足物联网需求。爱立信公司最近在瑞典进行的一项5G测试中,通过远程数据中心支持,让1500公里远的巨型卡车在地下500米
进行作业,这种远程控制需要非常坚实的网络支持,数据传输要快,不能出现一刻的延迟。
5G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无处不在的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3D息影等都将成为现实。手表、球鞋、自行车等个人物品,城市的停车位、垃圾箱、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可以连成一体。工厂里的转运箱、机器人都将联接到移动网络,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材料二
互联网一直在不断变化,在未来10年互联网变化的速度还将会更快,甚至颠覆我们的认知。随着设备的数量不断地增加,网络数据也将随之激增,加上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等,这背后需要提供强大且稳定的网络支持。
不久的将来,移动视频流量将占主导。预计到2022年,移动视频流量将增长约50%,占所有移动数据流量的75%左右。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视频直播与朋友、家人和粉丝进行互动。目前,美国约有1/5的智能手机用户表示对视频直播感兴趣,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高增长市场,对这些应用感兴趣的智能手机用户数是美国的两倍。
据介绍,在机器人领域,目前已有远程控制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维护、生化机器人用于生物医学研究、机器人与人类并肩协作等等。未来机器人将整合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拥有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同存在。而机器人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目前工业机器人都有安全操作区,以防止对人类造成伤害,未来的协作性机器人不能设立安全围栏,需要通过无线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安全控制问题。
图表一 图表二
11.根据上下文,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材料一横线处,恰当的是 (2分)
【甲】重要的不再只是速度,更是要提供更多的应用和服务体验。
【乙】重要的不再只是应用和服务体验,更是要提供快的速度。
12.结合两则材料,借助图表一,解释“超级‘传送门’”的具体含义。(3分)
答:
13.阅读两则材料和两幅图表,简要概述5G技术的优势。(4分)
答:
(二)阅读《带伤的美丽》,完成第14-16题。(共11分)
带伤的美丽
梁衡
①如果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的尴尬。40年后,当我重游内蒙古乌梁素海时,遇到的就是这种难堪。
②乌梁素海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东边的乌拉山下。40年前我大学刚毕业时曾在这里当记者。叫“海”,实际上是一个湖,当地人称湖为海子,乌梁素海是“红柳海”的意思。红柳是当地的一种耐沙、耐碱的野生灌木。单听这名字,就有几分原生态的味道。而且这“海”确实很大,历史上最大时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同纬度的最大淡水湖。每当船行湖上时,我最喜欢看深不可测的碧绿碧绿的水面,看船尾激起的雪白浪花,还有贴着船帮游戏的鲤鱼。而黄昏降临,远处的乌拉山就会勾出一条暗黑色的曲线,如油画上见过的奔突的海岸,当时我真觉得这就是大海了。
③那时,市场上物质供应还比较匮乏,城里人一年也尝不到几次鱼,但这海子边的人吃鱼就如吃米饭一样平常。赶上冬天凿开冰洞捕鱼,鱼闻声而来,密聚不散,插进一根木竿都不会倒。那时,每当外地人一来到河套,主人就说:“去看看我们的乌梁素海!”眼里放着亮光,脸上掩饰不住的骄傲。
④这次我们真的又来看乌梁素海了。7月的阳光一片灿烂,我们乘一条小船驶入湖面,为了能更有效地翻动历史的篇章,主人还请了一些已退休的老“海民”,与我们同游同忆。船中间的小桌上摆着河套西瓜、葵花籽,还有油炸的小鱼,只有寸许来长。主人说,实在对不起,现在海子里最大的鱼,也不过如此了。我顿觉心情沉重。40年前打鱼,是用麻绳结的大眼网。三斤以下的都不要,开着70吨的三桅大帆船进海子,一网10万斤,最多时年产500万吨。打上鱼就用这湖水直接煮,那才叫鲜呢。现在,这水你喝一口准拉肚子。
⑤海上泛轻舟,本来是轻松惬意的事,可是今天我们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这应了李清照的那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们今天坐的船真的由过去的70吨三桅大船退化成像一只蚱蜢似的舴艋小舟。
⑥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自流灌区之一。黄河自宁夏一入内蒙古境,便开始滋润这800里土地。经过总干、干、分干、支、斗、农、毛七级灌水渠道,流入田间,又再依次经总排干、排干等七级排水沟,将水退到乌梁素海,在这里沉淀缓冲后,再退入黄河。所以,这海子是河套平原的“肾”,首先起储水排水的作用。同时,又是河套的“肺”,它云蒸雾霭,吐纳水汽,调节气候。所以才有800里平原的旱涝保收,才有和北面乌拉山著名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的美景。但是,近几十年来人口增加,工厂增多,农田里化肥农药增施,而进入湖中的水量却急剧减少,水质下滑。你想,排进湖里的这些水是什么水啊?就是将800里平原浇了一遍的脏水。河套农田每年施用农药1500万吨,化肥50万吨,进入乌梁素海的工业及生活污水3500万吨,这些都要洗到湖里来啊。所以,当地人说,乌梁素海已经由河套平原的肾和肺,退化为一个“尿盆子”了。
⑦抚今追昔,虽清风拂面,还是拂不去心头的一怀愁绪,我便到后甲板散步。只见偌大的湖面上,用竹竿标出二三十米宽的一条水道,我们的这个“舴艋”小舟只能在两竿之间小心地穿行。原来,湖面的水深已由当年的平均40米,降为不足一米,要行船,就只好单挖一条行船沟。我再看船尾翻起的浪,已不是雪白的浪花,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半腐半活的水草,如一团团乱麻在水面上荡来荡去,再也找不见往日的碧绿,更不用说什么清澈见鱼了。乌海难道真的应了它的名字,成了乌黑的海、污浊的海?只有芦苇地发疯似地长,重重叠叠,吞食着水面。主管农水的领导说,这不是好现象,典型的水质富营养化,草盛无鱼,恶性循环。
⑧现在如果你不知内情,远眺水面,芦苇还是一样地绿,天空还是一样地蓝,水鸟还是一样地飞,猛一看好像无多变化。可有谁知道这乌梁素海内心的伤痛,她是林黛玉,两颊微红,弱不禁风,已经是一个病美人了,也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我举目望去,远处的岸边有些红绿房子,泊了些小游船,在兜揽游客。船边地摊上叫卖着油炸小鱼,船上高声放着流行歌曲。不知为什么,我一下想起那句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墙犹唱后庭花”。
⑨受伤的海子,焦渴的大地,我为你祈祷,祝你早日康复,找回昨日的美丽。
14.本文围绕“乌梁素海”展开行文,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3分)
答: —— ——
15.联系上下文,请简要概述作者海上泛轻舟“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的原因。(4分)
答:
16.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相关语段,选择一到两种表达方式设计一道题。(4分)
答:(1)你所选的段落 ,所选段落主要表达方式
(2)你设计的试题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7—19题。(共8分)
①读书并不在多, ,读得彻底。
②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求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我所指的不必读的书,是谈书的书,是不值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其它像《文学大纲》、《科学大纲》以及杂志报章上的书评,实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③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④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①
,或是问题。初学者以科目为中心的同时,仍可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一本书看几遍,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它是精读的一个要诀,可以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举看小说为例,第一次但求故事结构,第二次但注意人物描写,第三次但求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辞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⑤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就如拈新字贴进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归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归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⑥记忆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原本枝叶都放在脑里储藏起,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储藏,过目即忘,则读亦等于不读。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大脑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这是一个极合乎科学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预备做研究工作的人对于记笔记做卡片的训练,宜于早下工夫。
—本文节选自朱光潜《谈读书》有删改
【注】①科目: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范围划分为各个单位。如中小学的语文、数学、物理、音乐等;高等学校心理学系的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17.根据文意,将文章①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限15字以内)(2分)
答:
18.阅读文章④—⑥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读书并不在多,而是要彻底的。(3分)
答:
19.下面一段论据放在文中哪一段比较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苏东坡与王郎书曾谈到“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并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
答:该论据应该放到第 段,理由是:
五、写作(50分)
20.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题目一:读书需要下苦功夫,但同时也需要科学的读书方法,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套试卷现代文阅读(三)谈到了一些阅读方法,你在平时阅读中是否用到过,或许你有一套自己的独到方法。请结合具体的阅读经历向班级同学分享你是如何读书的。(文中提到的具体事例除外)
题目二:春节期间,各地都有各具特色的传统活动。比如喝腊八粥、贴春联、祭祖等等。过年期间,你家乡有什么特别的民俗活动吗?请选择一到二种具体描述。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2)语言得体。(3)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21.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题目一:请以“学以致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在现代文阅读(一)中介绍了5G将给未来世界带来的变化,请你合理发挥想象,以“我的5G生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运用
1. (1)字: 辉 词:首当其冲 标点:吃春饼等等
(2)答案示例
第一幅 楷书 该书体庄严大气,放在板报中间能成为整个板块的核心。
第二幅 隶书 该书体笔体圆润浑厚,放在板报中间不仅能成为板报的核心,还能体现出春天包容万物的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
第三幅 行书 该书体典雅飘逸,书写在板报中间能体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四幅 草书 该书体如行云流水般自由随意,放在板报中间能更能彰显出春天万物竞相生长的勃勃生机。
(3)答案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春天到来,春暖花开,莺歌燕舞,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1)C (2)A (3) D
(4)第一副 这副对联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高梧有情,撑起月色以朗照学子,矮屋无力,欲锁书声而声愈清亮。语意境幽远,形象鲜明,诗情画意,融于一体。春节过后,我将面临人生第一次选择,我想借这副对联勉励自己刻苦勤奋读书,在中考中旗开得胜,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高中。
第二副对联以香草、梅花喻人,体现书屋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操。我希望把它挂在我的书房门口勉励自己读书识字别忘了学做人,要有高尚的品质。
第三副对联 对联阐述了做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和目的,要谦虚好问,学以致用。我把它挂在书房警示自己不能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要把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关心国家大事,这才是真正的书生。
3.默写
(1) 思而不学则殆
(2) 千骑卷平冈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二、文言文
4. 掇—缀 怡—佁
5. A
6. (1)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靠近了看它,所说的两个台子,实际上是两座山峰。
7.【甲】写水中的鱼儿印石头上的影子,写出了鱼的状态及水的清澈。【乙】文写树在水中千姿百态的倒影,写出了影随水动的动态美。
三、名著阅读
8.第一幅 《呐喊》 少年闰土月下刺猹,保护瓜地。第二幅 《呐喊》 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
第三幅 《朝花夕拾》 长妈妈寻购赠送“我”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9. A 赵云: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赵云奋不顾身,大战长坂坡,截江夺阿斗(单骑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救出刘备之子阿斗.)
C 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义,诸葛亮殚精竭虑,南征北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不屈不挠,抱恨死于五丈原。
D 刘备:为了维护兄弟情义给关于报仇,刘备不顾一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摆七百里长蛇阵发动夷陵之战),大败于东吴陆逊,病死白帝城。
10. 答案示例:《西游记》中在丘比国,孙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个小人儿的心肝煎药,而他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药降服了妖怪,解救了孩子们的性命,表现出孙悟空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和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他告诉我做人应该有胆、有识,疾恶如仇敢于与恶势力斗争。
四、现代文阅读
(一)11.A
12.超级传送门指的是5G技术将成为从连接人到连接万物,从而实现万物互联的纽带,万物通过5G技术实现相互之间的无障碍连接。(解释清楚“超级”1分,传送门2分)
13.(1)速度快。 (2)实现万物互联的同时更注重用户的体验 。 (3)能提供更加强大而且稳定的网络支持。(第二点2分,另外两点各1分)
(二)
14.对美丽却带伤的乌梁素海的整体感受。 今昔乌梁素海的强烈反差。
抚今追昔,愁绪满怀,期盼美丽再现。
15. ①40年后的乌梁素海渔业资源枯竭;②40年后的乌梁素海水质恶化;③40年后的乌梁素海水量锐减,只能在沟中行驶蚱蜢舟。(少一点扣一分)
16.答案示例 第6自然段 说明 问题一:第6自然段作者用了大量数字说明乌梁素海被大量排污的情况,有何用意?问题二:作者是如何说明乌梁素海由河套平原的肾和肺,退化成一个尿盆子的?
(三)
17.最重要的是选的精。
18.答案示例一:作者从要想读书彻底需要围绕不同中心去多次阅读,将读书获得的不同的知识归纳到自己所建立的对应系统里和要学会分门别类地建立读书卡这三面来论证“读书并不在多,而是要读的彻底。”
答案示例二:围绕读书并不在多,而是要彻底这一观点,作者首先指出要想书读得彻底必须要学会围绕不同的中心去多次阅读;然后指出在长期读书过程中要建立起多个系统中心,并将每次读书所得归纳到性质相近的一个系统里;最后指出要想读得彻底必须要学会分门别类地建立读书卡。
19.应该放在第四自然段。苏东坡谈到的读书方法是:初学者要把一本好书分作数次去读,每次读围绕一个中心。这与第四自然段谈到的如何围绕不同的中心去多次阅读相吻合。
五、写作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