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第四次试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试题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和运用(15分)
1.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
4.□□□□□□□,□□□□□□□,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十五从军征》一诗中通过“□□□□□,□□□□□”这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没有疑问的学习会变得索然无味,但有思想却耽于空想、不能踏实为学同样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论语》中阐明这个道理的一则是:□□□□□□,□□□□□□ 。
7.木兰征战十年,女扮男装,一朝归来,心里欣喜异常;《木兰辞》中通过对木兰一副天然的儿女情态的梳妆描写,来表现她恢复女儿装束的激动与情不自禁的喜悦的句子是:□□□□□,□□□□□。
8.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写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牺牲精神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同样得到了彰显:□□□□□□□□□,□□□□□□□□□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本文选自 作者 (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水尤清冽( ) ②为坻,为屿( )
③悄怆幽邃( ) ④隶而从者 ( )
11.文章开篇便向读者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作者着重把笔力放在池潭的精心描写上,通过对形态各异的石头和周边景物的描绘,意在突出小石潭哪些特点?(2分)
12.二、三两段文字,将鱼在水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情态,溪流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刻画得鲜明生动,形神俱备,这一方面得力于作者的细致观察,另一方面还得力于作者在写作上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
13.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排遣遭贬的抑郁,然小石潭带给他的快乐转瞬而逝,彻骨的凄怆还是涌上了他的心间。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小石潭的哪些内容引发了作者的联想,使他在感情上形成了由“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 (3分)
(乙)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5分)
禹钧恕人过
窦谏议禹钧①,为人素长者。先,家有仆者,盗用过房廊钱二百千,仆虑事觉,有一女年十二三,自写券,系于臂上,云:“永卖此女,与本宅偿所负钱。”自是远遁。禹钧见女子券,甚哀怜之,即时焚券,收留此女,嘱妻曰:“养育此女,及事日,当求良匹嫁之。”及女笄②,以二百千择良匹,得所归。后旧仆闻之归,感泣诉以前罪,禹钧不问。由是父子图禹钧像,日夕供养,晨兴祝寿。 ——(选自《窦谏议录》)
【注释】①窦谏议禹钧:窦禹钧,五代燕山人氏。谏议,官名。②笄(jī):古代特指女子成年。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自是远遁( ) ②由是父子图禹钧像( )
15.心生贪念,窃人钱财,是让人深恶痛绝之事。盗走窦家资财的仆人“远遁”
后,作为主人的窦禹钧做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16.作者范仲淹在《窦谏议录》中将窦禹钧的事迹记录下来,训示子孙,范公自己也身体力行,其中必有窦禹钧令人敬仰之处。纵观全文,窦禹钧身上具有哪些美德?(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乡的渡船老人
何为
我常常想起山乡的那个渡船老人。
大队部坐落在画屏似的山麓下,奇峰危岩的倒影俯临着村前的溪水,犹如一个山水空灵的绿色半岛。没有桥,渡口的小船便成为活动的桥梁。我到山乡的最初一段日子,寄居在大队部的侧屋,以后又搬到五里地外的一个小山村,来来往往都要靠着小船摆渡。
撑小船的是一个面色严峻的老人。不知为什么他总是那么阴郁,显得有点古怪。你问他十句话,至多回答你一句,甚至连一句话也不愿开口。有时,渡船上只有我和他两个人,他只管自己慢悠悠地撑着竹篙,好像这船上只有他一个人,这整个世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开始我觉得这老人未免不近人情,慢慢地也就习惯于这种载满一船沉默的摆渡了。
不过这样我倒有更多的余闲去观察他。他的古铜色头颅上的白发白须,他常常衣衫敞开裸露出古铜色的胸膛,还有他裤管卷起的古铜色腿部,这整个给人一种倔强的神气。
他看来没有亲属,也没有家,这渡船于是成了他的家。船艄篾篷下,铺着一张磨得发光的棕色草席,上面一条叠得很整齐的花布棉被。靠前的船舷旁,一缸米,一桶水,一堆木柴,这便是他全部的食宿所在。船身内外的木板擦洗得明净光洁,所有生活用品无不安置得井然有序,俨然是一个小小的水上人家。
最引人注目的是卧具上端,鸡毛掸子旁边,挂着一方明亮的小镜框。镜框里的照片,是一张十分年轻的笑脸。这是一种春日阳光般灿然的微笑,是一种对生活充满着无限热爱的微笑。我想这是老船夫留驻在相片上的永远的青春。每次我摆渡过岸时,情不自禁总要对着那张照片看一眼,觉得这照片上的笑容,在小船里投下一道生命的光辉。有几次我还发现,镜框下的一只空酒瓶里插着几朵野花。想不到古怪的老船夫还真是很有生活情趣的。
可是不知为什么,在这个老人满是皱纹的黝黑脸上,不只是刻着辛苦的印记,还隐约留下寂寞的阴影,宛如写在他脸上的是一页很难读懂的人生的书。
夏末,落了一场暴雨,千百条山涧汇集成川,呼啸着一齐流入河道里。渡口的溪水高涨,淹没了一片砂石地。为了免于被激流漂走,渡船早已拽上溪滩,系在一棵老樟树下,显然是无法摆渡到对岸去了。那天早上,我恰好有事要到公社去,站在水流激荡的石磴上迟疑了很久,末了决定试一试涉水过溪。
“慢着。”有人喊住我。“这水底有暗礁深潭!”
原来是那个古怪的渡船老头。他出现在我身边,有如一尊古铜色的雕像。
“可我要赶路。”我无可奈何地解释着。
他毫不犹豫地说:“来!”
我以为他要带我趟过溪水,高兴地请他走在我前面领路,不料他沉缓地低声说:
“我背你过去!”
这实在使我吃了一惊。且不说他平时那种难以接近的冷漠神气,我简直不敢相信这话出自他的口中;即使论年纪,他也比我大了一截,我是不能领受这一份盛情的。
然而他却是极其认真,冷冷地重复说:“我背你。”
他弯下身子,不容我多做推辞,让我伏在他像船板一样厚实的背上。
这是我生平最难忘的一次摆渡。他驮着我,沉稳地一步一步踩着浪花激溅的溪水,水流渐渐淹过他的古铜色腿部,渐渐浸上他的腰部。我伏在他的背上,隐隐感到他脚下踩过的水底卵石,感到他绕过几次水下险道时的脚力。他照例是沉默无语,仿佛他自己就是一条载人的渡船。我也不知道对这样一次意外的经历该说些什么。
不久我就发现村内村外所有过渡的人,对大队里这个老船夫都很尊敬,而且都很关心他。每逢过年过节,船艄的篾篷下挂着社员们赠送的一尾鲜鱼,一块腌肉,或是一串干辣椒。辣椒干像一串红艳艳的鞭炮,喜滋滋地在船上晃动。
那天傍晚时天气阴寒,铅灰色的低空压着山巅。我和大队支部书记老林到溪丘地小队去开会,一同上了渡船,坐在篾篷内老船夫的卧铺上,举目细看篷壁上挂着的小镜框。我对老林说,这张相片一看就知道是老船夫年轻时照的,那双无邪的眼睛,透着一股灵秀之气。如今上了年纪老人家的眼神就黯然无光了。
老林摇摇头:“哪里,这照片上的青年不是他,那是他儿子!”
这时渡船在沉沉暮色中撑开去。寒风吹进篾篷,溪面闪着寒光。随着船桨起落的欸乃声,我听着老林声音悲怆地说起老船夫的一件往事。
老人大半辈子过的水上生涯,不幸早年丧偶,身边相依为命的只有一个独子。小男孩自幼跟着父亲浪里来风里去,在风浪里长成一个健壮聪颖的少年,进了县城中学后,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席卷全国的一场政治大风暴开始了,他同全国成百万的学生一样,到许多省市城镇去“串联”。
那一年他才十五岁。刚出去时还寄来两封简单的家信,以后就音信杳然。传闻不一,存亡不明。直到今天还是一个谜。一个年轻的生命竟然像流星一样陨落了。
只有老船夫从未失去过希望,他对一切不祥的传闻一概不闻不问。他不相信,他也不愿相信儿子一去不复返。他靠着希望生活,他生活在永远的期待之中。他心中燃烧着的希望之火是永不熄灭的。
山城不通火车。每隔一个时期,老人就到县城的长途汽车站去等待。他怔忡不定,唯恐失去一次在车站上亲自接到儿子回来的机会。时间无情地一年接着一年过去了。他对人说他儿子很可能在外地找到工作,按理说到了春节该会回乡来探亲,于是又改为一年一次,临近春节前十天到县里去。人们看见车站的长椅上,坐着一个面容严峻、衣冠整齐的老人,痴痴地寻视每一班长途汽车的每一个窗口。
清明时节,溪边的杜鹃花盛开,满山浓黛中一片绯红,映照着色调迷离的溶溶春水。长长的竹篙往水里一撑,水面上漾起红艳欲流的涟漪。船头上一个古铜色铸像一样的老人,撑着渡船渐渐靠近岸边。
山乡的孩子们采撷了一大把一大把的杜鹃花,纷纷跳上船来,带给那个年年月月为人们摆渡的老船夫。我也把随手采来的一束杜鹃花,默默地放在船篷内的小镜框下。不一会,又有几个摆渡的山村姑娘也捧着鲜花上船来。霎时间红花载满了一船,像载满一船无穷的希望,直向对岸驶去。
我常常想起山乡的那个渡船老人。(有删改)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竹篙( )②倔强( )③悲怆( )④陨落( )
18.开篇部分,作者连用三个“古铜色”来刻画渡船老人的外表,并从这一外表中品读出“一种倔强的神气”,阅读后文,概括两件能够印证老人“倔强”性格的事件。(4分)
19.本文修辞手法新颖、生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请从修辞角度,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每逢过年过节,船艄的篾篷下挂着社员们赠送的一尾鲜鱼,一块腌肉,或是一串干辣椒。辣椒干像一串红艳艳的鞭炮,喜滋滋地在船上晃动。
20.“靠前的船舷旁,一缸米,一桶水,一堆木柴,这便是他全部的食宿所在。船身内外的木板擦洗得明净光洁,所有生活用品无不安置得井然有序,俨然是一个小小的水上人家”,这段话中,你能读出老人的哪些情况?(4分)
21.渡船老人那阴郁、古怪、满是皱纹的黝黑脸庞与照片上“春日阳光般灿烂的微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一页很难读懂的人生的书”,但作者并没有急于道出真相,而是另叙他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22.一切景语皆情语。“那天傍晚时天气阴寒,铅灰色的低空压着山巅”、“这时渡船在沉沉暮色中撑开去。寒风吹进篾篷,溪面闪着寒光”,这些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3.真情是散文的命脉,只有真情才能拨动读者心弦,发出美妙的和声。本文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感人至深。山乡的渡船老人只是一位与作者有摆渡关系的普通人,却让作者“常常想起”,请简要回答作者“常常想起”老人的原因。(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晴雯道:“说不得,我挣命罢了。”宝玉忙道:“这如何使得!才好了些,如何做得活。”晴雯道:“不用你蝎蝎螫螫的,我自知道。”一面说,一面坐起来,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若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捱着。便命麝月只帮着拈线。晴雯先拿了一根比一比,笑道:“这虽不很像,若补上,也不很显。”宝玉道:“这就很好,那里又找俄罗斯国的裁缝去。”晴雯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弓钉牢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宝玉在旁,一时又问:“吃些滚水不吃?”一时又命:“歇一歇。”一时又拿一件灰鼠斗篷替他披在背上,一时又命拿个拐枕与他靠着。急的晴雯央道:“小祖宗!你只管睡罢。再熬上半夜,明儿把眼睛抠偻了,怎么处!”
宝玉见他着急,只得胡乱睡下,仍睡不着。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刚刚补完,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绒毛来。
24.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清代小说家 (人名)。(1分)
25.睛雯是宝玉很有特点的一个丫鬟,结合所选情节,说说你眼中的睛雯。(2分)
26.原著中有这样的情节:晴雯死后,贾宝玉心痛不已,为她作《芙蓉女儿诔》。选文中宝玉忙道:“这如何使得!才好了些,如何做得活。”这些相关情节表现了宝玉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自2006年至今的八年里,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拾荒老人邱胜华自费寄出上千封信件,把捡拾到的身份证、合同、发票等各类证件,按照所显示的地址一一寄给失主。
在老邱“工作室”,记者看到一本特殊的“日志”,十几页纸的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失主的姓名和地址,粗略估算,给这些人寄邮件,单是邮费就得2000多元,捡拾破烂儿的收入刚好能够负担这些邮费。
面对家人和社会上某些人的不理解,老邱从不解释,也不争辩,只是淡淡地说:“能帮助别人,就是安逸。”
邱胜华这位花甲老者就像一位信使,用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动人的民族精神。他寄出的是善念,奉献的是爱心。老邱善意的举动,一定会打动你的心灵,请写出你此时的内心感悟。(不少于120字)
(二)作文(50分)
28.以下两个文题选择其一
作文 ① 题目:青春路上的故事
作文 ②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手每天晚上都打来半盆热水,让脚在里面惬意地泡上一会儿;每隔两三天就会为脚换上一双干净的袜子;每一两个月都会精心地为脚剪一次指甲。
一天晚上,脚对正给自己剪指甲的手说:“你这样服侍我,实在让我不好意思,我该怎样回报你呢?”手对脚说:“要说报答,应该我报答你才对。”“为什么?我对你既无恩又无德。”“有的,要知道,很久以前,我和你是一样的,是你的甘愿承担,才把我解放出来,才有我今天的成就。”脚听后报之一笑。
“即使今天,离开你,我同样一事无成。所以,我要一辈子侍候你,为你服务,也只有这样,你才有劲走路,为我服务,所以,就成就人类辉煌这一本质而言,你和我的贡献是一样的。”
作文要求:
⑴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感情。
⑵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⑶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⑷不少于600字。
九台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试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和运用(15分,每句1分,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前后顺序颠倒等现象,该题不得分。)
1.山岛竦峙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4.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5.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7.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9.柳河东集 柳宗元 (共1分,每空0.5分)
10.①格外 ②水中高地 ③忧伤的样子 ④跟随(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奇特、清澈、清丽、幽静。(共2分,写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12. 动静结合、巧妙的比喻。(共2分,每点1分)
13.①从文章开篇“伐竹取道”中,可知小石潭处在一个荒僻的环境中,这易让作者联想到自己被贬之地的荒凉;②从小溪源头的“不可知其源”中,容易让作者联想到自己的未来,产生一种迷惘的感觉;③从“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中,小石潭幽寂的气氛,使作者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触发了作者遭贬的忧伤情怀。(共3分,写出三点,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
(乙)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14.①逃跑 ②绘画,描绘(共1分,每小题0.5分)
15.烧毁了仆人留下的纸券,收留了女孩并叮嘱妻子善待她;替仆人的女儿准备了嫁妆,为她选了一位贤德的夫君。(2分,意思对即可)
16.具有善良、仁义、宽容的美德。(2分,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7. ①ɡāo ②jué ③chuànɡ ④yǔn(共2分,每空0.5分)
18.一是暴雨过后,怕我遇险,大水中老人执意背我渡河;二是儿子失踪后,老人不相信传闻,年年执着地到县城车站去等待儿子。(4分,意思对即可)
19.运用比喻、拟人,将社员们赠送的“辣椒干”比喻成“红艳艳的鞭炮”,同时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村内村外人们对渡船老人的尊敬与关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美好风尚。(从排比的角度体会也可)(共4分,写出修辞2分,体会2分,指出一种修辞即可)
20.历数生活用品的简单,表明老人生活清苦;从生活用品的光洁和井然有序,可以看出老人爱整洁,爱生活。(4分,意思对即可)
21.为塑造“倔强”而富有内涵的老人形象埋下伏笔,创设情节波澜,引人入胜(耐人寻味)。(3分,写出伏笔即可)
22.作者用“阴寒”、“铅灰色”、“沉沉”“寒风”、“寒光”这些词语来描绘景物,突出景色的阴沉、昏暗和寒凉,借以烘托后文支部书记讲述故事时的感伤心态和渡船老人失去儿子的悲凉故事。(共4分,写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3.老人心地善良,年迈的他踩着浪花、冒着危险背我渡河,让我终生难忘;老人饱经风霜,尽管饱受儿子失踪之苦,但他依然热爱生活,依然对儿子、对生活充满希望,他身上燃烧的希望之火令我钦佩,难忘。(4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著阅读(5分)
24.红楼梦 曹雪芹(共1分,每空0.5分)
25.围绕“聪明,能干,心灵手巧”来分析。(共2分,结合情节1分,性格1分,能答出“对宝玉尽心尽力,有献身精神”也可)
26.围绕“不重男轻女,心地善良,不以主子自居,富有同情心”来答。(2分)
二、综合实践与写作(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7.①一等:9-10分。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
②二等:7-8分。表述基本清晰。
附:不足100字,6分以下。
(二)作文(50分)
28.①一等:47-50分。主旨突出,较有文采。以下四项中有一项突出的作文即可评为一等文:A.感情真挚;B.立意新颖;C.构思巧妙;D.语言富有个性。
②二等:43-46分。主旨明确,表达清楚。
③三等:39-42分。主旨较明确,表达较清楚。
④四等:35-38分。主旨不太明确,表达不太清楚。
⑤五等:34分以下。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附:①跑题:严重者25分以下。
②没写题目:扣1分。
③大量抄袭试卷中任何的选文内容:10分以下。
④100字内:不超过5分;200字内:不超过10分;300字内:不超过15分;
400字内:不超过20分;500字内:不超过30分;550字内:不超过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