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语文试题
2017.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干涸(hé) 执拗(niù) 面面相觑(qù)
B.殷红(yān) 锃亮(zènɡ) 戛然而止(jiá)
C.狡黠(xiá) 脊梁(jǐ) 舐犊情深(shì)
D.慰藉(jiè ) 怵头(shù) 风尘仆仆(pú)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馈赠 编撰 衣衫褴褛 冥思遐想
B.枢纽 渊博 痛心疾首 根深蒂固
C.骊歌 震憾 抑扬顿挫 重峦叠障
D.濒临 羸弱 顾名思义 相得益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膜拜的待遇。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有些图书的发行宣传浮躁喧嚣,急功近利,其耐不住寂寞的推销叫卖,让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精神属性荡然无存。
D.影片中,白先勇对家族、对父亲的深情,对桂林米粉的热爱,都蕴含着他浓郁的乡愁,令人感慨万千。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将生动的冰雪运动姿态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冬日运动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B.从长远看,不仅读书写字需要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呢?
C.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是我们要理性上网。
D.为避免中小学校园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进行安全教育。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顺流而下)阻绝 (郦道元《三峡》)
B.人之立志,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为学》)
C.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同“隙”,病痛)也 (《触龙说赵太后》)
D.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 (司马迁《陈涉世家》)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记”“说”“表”“序”“书”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B.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之“苏辛”,元有四大家。正如朱熹在《论诗》中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位优秀女性形象。女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演绎出简•爱动人心弦的人生乐章。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代使用筷子的习俗和礼节一直流传至今。
①在握筷时,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同时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也不可取位过低,这样会显得缺乏教养。
②尤其被忌讳的一点是,切不可将筷子插在饭菜上,古俗认为只有在祭祀先人时才这样做,平时插筷则很不吉利。
③在摆放位置上,人们总是把筷子整齐地放置于进餐者的右手边,手执筷子的一头要与桌面边缘垂直(如果是圆桌,摆放角度要与半径线重合),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也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
④用餐完毕后,要将筷子轻轻放桌上,不可随意放置。
⑤筷子不要在桌上延伸过长,跨别人面前夹菜是不礼貌的。
⑥在举筷夹菜时,不要游移不定,也不要旁若无人地乱找好菜。
A.③①②④⑤⑥ B.③①⑥⑤④②
C.①⑥③②⑤④ D.①④⑤②③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8.默写填空。(7分)
(1)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楼》)
(2)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蕴含哲理、至今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是: ,
。
(5)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竹”字的古诗词:
, 。
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3分)
10.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雨中上韬光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飞流木末,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选自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释】①韬光:指韬光庵。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 妍:
②恨僧少可语耳 恨: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之骨格,得石而苍”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B. 宋何罪之有
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水陆草木之花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4)请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主旨,并说说其写法上的突出特点。(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3分)
“站到巨人中间”之后
赵畅
①曾读到这样一句话:“即便是个子矮,也要站到巨人中间。”这话有味道。的确,选择和谁在一起很重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你才不会卑俗。“站到巨人中间”,绝非附庸风雅的攀附,而是真诚选择向“巨人”致敬和学习。“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跳大神”,此之谓也。
②然而,倘若与“巨人”站到一起,就以为自己也算成功了,这无疑是自欺欺人。有一种观念叫“稻草定律”,即路边的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是一根稻草。若卖白菜的拿去捆白菜,这根稻草就是白菜价;如果卖螃蟹的拿去绑螃蟹,这根稻草就有了螃蟹的身价。于是就认为,一个人的价值高低、成功与否就像这根稻草,关键看与谁捆绑在一起,结交了什么档次的朋友,具备了什么样的背景。这种谬误的推演,绝非人生借鉴的宝典。
③当然,“站到巨人中间”,也不必自惭形秽、妄自菲薄。要知道“巨人”成长,也经历由“矮”变“高”、由“弱”变“强”的历程。牛顿讲“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固然是牛顿的谦逊之辞,但他能够发现“
万有引力”,实现科学的“惊人一跃”,不也是受“巨人”潜移默化的启发和自己刻苦钻研的顿悟吗?事实证明,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即便现在是矮子,将来也有长高的一天。
④郑板桥练书法,即使对前人书体临摹到乱真的程度,个人风格也不突出。而他取各家之长,创出自己的“六分半书”后,才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有人说得好:“如果羡慕成功者的富贵,请别一味模仿他们富贵后的事。要模仿,就模仿他们富贵前的事:他们那鹰般的探索、蛇般的专注、蚁般的辛劳、蛹般的耐心,风吹日晒、灰头土脸时的坚持。”可见,要真学习,就必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去追求外在的皮毛,而是吸纳思维方法、理念品质、精神意志等精髓。
⑤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梁思成一直教导身边人“学什么都要眼高手高”。当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那里聚集了世界上的拔尖人才,对钱学森来说,便是“站到了巨人中间”。但进入这所大学,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是“巨人”。于是,他暗暗对自己说:“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面。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所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你必须想别人所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正是“眼高手高”,令钱学森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
⑥站到“巨人”中间,关键看心站到了哪里。若是为了去镶金边,金边包裹下的还是一个矮子;若是为了汲取营养,智慧浇灌下的“巨人”可期。
11. 结合语境,谈谈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1)事实证明,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即便现在是矮子,将来也有长高的一天。
(2)正是“眼高手高”,令钱学森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
12. 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 本文思路清晰,论证深入。请概述全文的论证思路。(3分)
14. 下列两则材料,哪一个更适合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请简要分析理由。(3分)
材料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材料二:见贤思齐焉。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7分)
十六岁那年的一株月季花
安宁
①那一年我16岁,为了一株月季茶饭不思。
②是初春一个微凉的午后,我排了长长的队伍,从老师的手中领养了它,并小心翼翼地将它植入教室门前的小花坛里。那时的我,因为卑微,无人关注,读书常常心不在焉,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前面讲优美的诗词,我却走神,想起黄昏里属于我的月季。春风悄无声息地漫进来,轻拂着我的短发,又随手翻乱了桌上的书本。我用力地想啊想,却还是不知道:究竟那一株瘦弱的月季,何时才能听见我的祈祷,从细细的枝杈里发出绿色的小芽来。
③没有人知道我的焦虑,事实上,我如那株枯萎的月季一样,被人忘记了。不管疼痛与喜悦,浓烈还是浅淡,都不会有人去注意沿墙低头走路的我。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忽略,假若偶尔有人大声地在班里提及我的名字,我反而会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小兽,有想要瞬间消失掉的恐慌。大部分的时光,我缩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座位上,将老师们的声音当成背景,而后任由自己的思绪在天空蓝色的幕布上自由地飞翔。这是我在别人的张扬里最为安全的存在方式,一如那株在繁花似锦的春天里从来没有蜂蝶流连过的月季。
④那一小片花坛,植了30株月季,我的那一株始终无声无息,没有任何舒枝展叶的痕迹。负责浇花的园丁说,这株月季定是枯了,否则为何外面吵嚷一片,它却固执地缩在泥土里不言不语?但我还是百般地恳求那个好脾气的师傅,无论如何都不要忘了在施肥浇水的时候,多多眷顾这株孤独的月季。
⑤这样的乞求并没有奏效,园丁在一株株欣然吐叶的月季面前,每每还是将它忘记,或者即便是视线飘过,也不作短暂的停留。这是一个花团锦簇的春天,空气里弥漫着湿漉漉的芳香,浓郁,热烈,常常就有女孩子的尖叫锐利地划破傍晚的寂静,她们彼此开心地叫嚷着,自己的月季又长出了一片叶子,抽出了一条新枝。那新鲜的小芽,竟犹如婴儿的双唇,是可爱柔软的红色呢!我蹲在花坛边上,看着那株干裂寂寞的月季,听着别的女孩子兴奋又夸张的叫声,还有操场上隐约传来的篮球撞击水泥地面的响声,终于将头深深地埋进臂弯里去,哭了。
⑥春天不过是一个转身,便走掉了。校园的红砖路上,青草在一次次踩踏里弯了又直直了又弯,蔷薇越过墙壁开出袅娜的花朵,藤蔓缠绕着爬上高高的梧桐,初夏的风翻转着层层密实的枝叶。而我的月季,它在我日日的守候里,依然选择了沉默。
⑦
花坛里的月季已经竞相地开放,最好的一株长在靠近我那一棵的左侧,枝叶蓬生开来,将那一方小小的角落全都遮掩住了。园丁师傅许多次都以妨碍观瞻的理由要拔掉我的月季,却每每都在我的苦苦哀求里住了手。他不明白,总是问我:“丫头,这不过是一株发到你的手中便已经奄奄一息的花而已,何必如此较真儿地守护着它?”而我,总是倔强冷硬地只有一句话:“它不只是一株月季。”
⑧是的,它不只是一株月季,它是16岁的我,所有的期待、梦想与童话。我固执地认定,假若它真的不会醒来,那么,我的青春也会如它一样暮气沉沉,了无希望。
⑨那个闪亮的童话,就在盛夏的一个清晨苏醒过来。我守护了整整一个春天外加一个初夏的月季,终于从泥土中生出一片卑微但却执著向上的新芽。那株枯萎的枝杈,依然安静地挺立着,等待那柔弱的生命,一天天向上,向上,直至最后,远远超越了它的高度……
⑩我的月季,在温暖的泥土里,蛰伏了整个的春天,错过了争奇斗艳的季节,却还是来得及在阵阵蝉鸣的盛夏,一点点地靠近馥郁的花香。
⑪16岁的那年夏天,我的每一本书里都飘散着月季的芬芳。我将第一朵花凋零时的花瓣,全都细心地收藏进书本。它们的红色深深浅浅地嵌入温情的文字中,每一次读,都能嗅得到它最初绽放时饱满恣意的芳香。
⑫而这样的香气,从16岁时那个自卑的丫头,一直缭绕到而今自信从容的我,历久弥香,再也不能让我忘记。
15. 文章第⑦段中“我”为什么说“它不只是一株月季”?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16. 阅读全文,说说从“我”期待月季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表现了“我”怎样的个性?(3分)
17.文中反复写到“月季花”,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3分)
18. 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加点词语或句子的精妙之处。(5分)
(1)这株月季定是枯了,否则为何外面吵嚷一片,它却固执地缩在泥土里不言不语?
(提示: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那新鲜的小芽,竟犹如婴儿的双唇,是可爱柔软的红色呢!
(提示:运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19. 读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简要说明。(3分)
四、专题性学习(共6分)
20.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1)下面是汉字“集”的三种字形演变过程,请根据图片字形推知“集”的本义。(2分)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2)某机构通过对1100名网友调查,排名前十名的最有价值汉字统计如下表:
名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文字
德
信
孝
诚
善
仁
和
礼
义
清
票数
8359
7897
7385
7267
7223
7151
6439
5256
4302
4006
请探究并归纳出这些汉字能够入选最有价值汉字的原因。(4分)
五、写作(共50分)
21. 题目:我曾为 流过泪
要求: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认识深刻;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初四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7.4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
1.D 2.C 3.B 4.C 5.A 6.C 7.B
第Ⅱ卷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8. (1)玉垒浮云变古今 (2)潮平两岸阔 (3)不戚戚于贫贱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示例:①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②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⑤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其它合乎题意者也可)(7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有错别字本空不得分)
9. 示例: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3分,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若无分类概括而仅罗列原词句笼统作答酌情得1—2分)
10.(1)①美丽 ②遗憾 (2分,每个1分) (2)D(2分)
(3)稍微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2分,大意对即可)
(4)内容主旨:写作者雨中登韬光庵的情景,描绘了林、水、石等景物,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冷清,流露出作者对美景的赞许之情和默然独守的性情。(3分)
写法特点:以作者主观感受为线索,把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自然地交融在一起。(1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1.(1)“矮子”本义指个子低的人,这里指那些思想、智慧、能力等方面比别人差的人。(2分)
(2)“眼高手高”本义指眼力高,手法也高,这里形容钱学森在聚集了世界拔尖人才的大学里,敢于创新,善于想和做别人没有想、没有做过的事。(2分)
12. 比喻论证。(1分)把“一个人的价值高低、成功与否”比喻为“稻草”,论证了“倘若与‘巨人’站到一起,就以为自己也算成功了,这无疑是自欺欺人”的观点,从而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2分)
13. 开篇引用“即便是个子矮,也要站到巨人中间”引出中心论点;接着从如何正确认识
“站到巨人中间”及“站在巨人中间”不必自惭形秽,要善于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两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3分)
14. 材料二更适合。因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站到巨人中间”向“巨人”致敬和学习。(1分)材料一的意思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就审视反思自己;材料二的意思是,我们见到贤能的人,应该向他学习,能证明中心论点。(2分)
(二)15. 因为月季象征了16岁的“我”,寄寓着“我”所有的期待、梦想与童话。(3分)
16. 虽然月季开始没有发芽,但“我”仍没有放弃,守护着它,乞求园丁师傅关注它,
由此看出“我”的心地善良、心怀自卑、执着向上的个性,并最终变得自信。(3分)
17. “月季花”是全文写作的中心,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具有借物喻人的特点(比喻“我”的人生际遇),起到烘托“我”形象的作用。(3分)
18.(1)“固执”原意是“坚持成见,不懂变通”,这里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季花不肯发芽的情态,突出了“我”的急迫心情。(3分)
(2)运用比喻方法,将“小芽”比作婴儿的双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芽的新鲜动人,色泽可爱,体现我的羡慕之情,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2分)
19. 示例:人生在世,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感到无助,感到自己的卑微时,要坚持向上,不屈不挠,这样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或:世上的一切事物,不管曾经多么卑微,只要执着向上,锲而不舍,就能抽枝发芽,天天向上。)(3分,言之成理即可。可根据语言表达酌情得分)
四、专题性学习(6分)
20. (1)“集”本义:上部分象鸟,下部分象树木。表示鸟儿栖息在同一株树上。意思是鸟停息在树上。(2分)
(2)①都属于道德范畴,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都体现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和普遍的价值观念。③当今的道德缺失,公众期待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④公众期待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很好地传承。(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五、写作(共50分)
21.(1)内容分值(45分)
一等(45—40) 二等(39—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2)卷面分值(5分)
(3)注意事项:
第一,语言朴实无华但有一定功力的也可以评为一类卷。
第二,虚假造作的文章不能评为一类卷。
第三,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判为四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