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一则故事,谈谈你的体会
《
战国策
》
卷三十,
《
燕二
·
苏代为燕说齐
》
一节中有如下记载: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
马说
韩愈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
2
、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
、了解作家作品背景,理解作者
思想感情。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如
《
爱莲说
》
韩愈简介
韩愈(
768
~
824
),字
退之
,河内河阳(今河南
孟
州)人。
唐代
著名文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
。唐代
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柳宗元、
欧阳修
、
王安石
、
苏轼
、
苏辙
、
苏洵
、
曾巩
)
,与
柳宗元
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
《
韩昌黎集
》
四十卷,
《
外集
》
十卷,
《
师说
》
等等。
韩愈三岁丧父,其兄韩会及嫂抚养之。韩会能文章,对韩愈有影响。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贞元二年(
786
年),
19
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三试不第
,直到贞元八年(
792
年)第四次应考,才考中
进士
。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
29
岁才在汴州
董晋
幕府中谋得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
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而被贬为
阳山县令
。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此后直到
50
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元和十二年,韩愈
50
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
吏部侍郎
,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
谏迎佛骨
而触怒宪宗,险些被宪宗处死,幸得
裴度
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
潮州刺史
。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
国子祭酒
、
兵部侍郎
、
吏部侍郎
、
京兆尹
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长庆四年(
824
)病逝于长安,终年
57
岁。
韩愈任潮州刺史八个月,概括说来:驱
鳄鱼
、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被潮人奉为神,潮人并将笔架山改称
韩山
,山下的
鳄溪
改称
韩江
。千余年来,使潮州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
蝇营狗苟
”(
《
送穷文
》
)、“
同工异曲
”、“
俱收并蓄
”(
《
进学解
》
)等新颖词语。
疏通文意
请同学结合预习内容,说说在朗读时,需要注意那些字的读音?
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找出重点词语,试着翻译全文。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
之
才美不外
见
食之不能尽其
材
其真无马
邪
通
“
饲
”
,喂
通
“
现
”
,显示
通
“
才
”
,才能
通
“
耶
”
,表疑问,相当于
“
吗
”
通假字
:
归纳整理:
鸣之
而
不能通其意
执策
而
临之
食
不饱,力不足,
食
之不能尽其材
安求
其
能千里也
食之不能尽
其
才
策之不以
其
道
其
真无马邪
其
真不知马也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吃,动词
饲 喂养,动词
它
它的
那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
故
虽
有名马
虽
有千里之
能
策
之不以其道
执
策
而临之
即使
虽然
用鞭子打(动词)
马鞭子 (名词)
一词
多义
其他词语:
故、祗、辱、骈、称、或、是、且、等、可得、安道、执、临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面对它,说:
“
天下没有千里马!
”
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课文分析
马 说
2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
1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3
、讽刺食马者
“
不知马
”
。
层层递进
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说马吗?
要准确理解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就必须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唐贞元二年(
788
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
792
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韩愈一生命运坎坷.与当时大多数文人士大夫一样,在读书做官的道路上奋斗不息。尝尽人生百昧。唐元和十四年(
819
)正月韩愈上
《
论佛骨表
》
,反对宪宗迎佛骨入京且入宫.触怒皇上,盛怒之下要将韩愈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崔群力保,国戚王公也言“韩愈文章盖世,人才难得”而出列求情.遂免于一死,改贬潮州刺史。是年正月十四日贬令下,愈即日离京上路。随后,家人及侄孙韩湘尾随,相伴南行。七律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就是韩愈赴潮州途中,行至蓝关时所作即景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千里马
——
人才
伯 乐
——
慧眼识才者
(开明的统治者)
食马者
——
昏庸的统治者
1.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只是说“马”吗?
不是。借对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论述,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2.“
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3.
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讽刺和批判;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千 里 马
人 才
伯 乐
慧眼识才者
食 马 者
昏庸统治者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的遭遇,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写作手法
—
托物寓意
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中心句和主旨句
中心论点
:就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意思是下文全部都是围绕这一句话而展开的论证和
论据
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
马说
的
中心论点
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
千里马
”,也就是说明本文是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用来比喻需要有明君发现贤才。而接下来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展开描写的。
主旨:
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
(
也就是中心思想)。本文
主旨句
是“(
其真无
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是本文作者发出的感叹,同时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控诉。这是作者借文章想表达的感情。
拓展延伸:
读下面一则故事,谈谈你的体会。
《
战国策
》
卷三十,
《
燕二
·
苏代为燕说齐
》
一节中有如下记载: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
一、基础知识
1
.本文作者
________
,字
________
,
_____
代
_________
家。其散文尤为著名,有
________________
的美誉。后世称其为
___________
。为
________________
之一,是唐代
_______________
的倡导者。
2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
红
的词语
:
⑴
骈
死于槽枥之间( )
⑵不以千里
称
也( )
⑶一
食或
尽粟一石( )( )
⑷
食
不饱( )
⑸
且
欲与常马
等
不可得( )( )
⑹
策
之不以其道( )
⑺鸣之
而
不能通其意( )
⑻执
策
而
临
之( )( )
⑼祗
辱
于奴隶人之手( )
4
.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
_________
,
__________
。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才不遇,这两句话是:
________
,
________
。
⑹揭示千里马被埋没,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⑺文中韩愈说明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⑻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⑼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课后作业:
1
、练习册作业
2
、翻译课文
3
、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