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2012年中考语文5月份教学情况调考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常州市武进区2012年中考语文5月份教学情况调考试题

ID:558579

大小:13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第9页 武进区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 2012.5‎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0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加点汉字的拼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 许多hóng( )篇巨制由逆境而生,许多伟人由磨lì( )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něi( )、不自卑的意志!因此,要不断提高自我应对挫( )折与干扰的能力,不因自卑而彷( )徨,增强社会适应力,把每次失败当做成功的前奏,变自卑为自信,逐步走向成功。    (摘自博客文章《善败者不亡》)‎ 填字 注音 ‎2.默写。(6分)‎ ‎ ⑴ ,千里共婵娟。 ‎ ‎⑵ 几处早莺争暖树, 。‎ ‎ ⑶ ,长河落日圆。‎ ‎ ⑷ 受任于败军之际, 。‎ ‎⑸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寄情于物,表达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 ‎ “ , 。”‎ ‎3.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2分) 【 】‎ A.《朝花夕拾》共10篇文章,原题为“旧事重提”。其中写到“某友人失学回到故乡,又受到排挤,只能教几个小学生糊口”这一内容的是其中的一篇《无常》。‎ B.《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文分别写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毙国人”两个促使鲁迅先生思想转变(“学医救国”和“弃医从文”)的著名事件。‎ C.《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并带走了一位小黑奴,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卖掉小黑奴,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 D.《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曾救出了一个野人,并把被救的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 第9页 ‎(二)运用(共10分)‎ ‎4.下面是《超越自我》的习作片段,阅读后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修改。(4分)‎ ‎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一条慵懒的鱼,在无边的海洋里自由享受光的色彩;一只苍劲的鹰,在深遂的蓝天中全心冲击云的顶端;一头刚毅的狮,在广茂的草原上奋勇追随风的脚步。青春年少的我们,也早已准备出发,用不同的姿态追求人生的高度。前方或许有坎坷荆棘和海市蜃楼的诱惑,但我们决不会成为一个怯懦者,而是要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因此,我们决不放弃塑造自己,决不放弃超越自己,决不放弃完善自己。‎ ‎⑴ 删掉与文段中心意思不一致的一个句子。(1分)‎ ‎⑵ 文段在文字、语法、文意等方面还有多处错误,请选择3~4处在原文上加以修改。(3分)‎ ‎5.仔细阅读下表,仿照样式填写相关节日的纪念活动主题。(2分)‎ 时间(2012年)‎ 节日名称 纪念活动主题 ‎4月4日 清明节 ‎⑴ ‎ ‎6月23日‎(五月初五)‎ 端午节 粽叶飘香念屈原[来源:Z.Com]‎ ‎9月30日‎(八月十五)‎ 中秋节 ‎⑵ ‎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4分)‎ 材料一:太湖面积达240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毫不夸张地说,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脏”。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无序过度开发等原因,导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长期大量倾入水体,太湖水域严重富营养化,湖内的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蓝藻频发,不仅无法灌溉,就连太湖沿岸百姓吃的水质量都严重下降。‎ 材料二:一首脍炙人口的《太湖美》自上世纪70年代唱响大江南北。“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江南鱼米之乡的太湖,自然风光优美,物产资源丰饶,在多少人儿时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材料三:2007年蓝藻大暴发,江苏省级财政每年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太湖治理。从2007年至2011年底,5年间,从太湖打捞蓝藻达280万吨。常州市渔政监督管理部门称:2012年太湖将投放花白鲢鱼1200万尾,利用花白鲢鱼摄食水藻和浮游生物等特性,带走水体中氮、磷等物质,提升太湖水环境。从放养到捕捞,每条花白鲢鱼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能吞食蓝藻约50公斤,起到较好的湖水自我修复作用,同时又节约了资金。‎ ‎ 第9页 ‎⑴ 仔细研读材料,简述太湖治污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 ‎ ‎⑵ 一记者看了材料写了一篇题为《太湖治污仅靠花白鲢行吗?》的文章,请结合上述材料说说这篇文章重在强调什么看法。(2分)‎ ‎ ‎ ‎ 第9页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我是鼻子》一文,完成7~8题。(共5分)‎ ‎①我叫鼻子,我的重要工作是呼吸。我既是通往呼吸道的“门户”,又是温暖、净化空气的“加工厂”。人的肺既“娇气”又“挑剔”,要求进入的空气以温度35℃、湿度95℃为宜,应不含灰尘,无烟雾和其他刺激物。新鲜空气经过我的一番过滤、湿润、加温之后,才能符合肺的要求。‎ ‎②我还有很重要的嗅觉功能。你也许不相信,我能辨别至少4000种不同的气味,如果我高度灵敏、训练有素的话则可辨到1万种气味!我之所以具有这种独特的嗅觉功能,是因为在我孔腔的顶部有一块棕黄色组织,它有1000多个嗅觉细胞,它们经过嗅神经与大脑相联系。有气味的物体都能释放出分子,我的感受器能区别不同的分子并记录下来,将信息送往大脑。大脑根据这些信息,就能根据闻到的气味判断是何物。‎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我不仅是一个呼吸和嗅觉的器官,而且还有多种新的“功能”。现代医学证明,很多芳香之气能提高健康水平,防病治病。例如,多闻金银花香对脑膜炎、肺炎的致病菌有杀菌作用;多闻桂花香味具有消炎、止咳、平喘功能;多闻茉莉、丁香花香能使人沉着镇静……日本、法国、奥地利等国已开设了别具一格的花香疗养院。我还能分泌出效力很强的杀菌剂——溶菌酶。由于鼻泪管与眼睛相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眼睛,使它们不受病菌的侵犯而且能够保持明亮。研究表明,人在紧张或悲愤时,泪液的分泌量也随之明显增多。泪液经鼻泪管流经我处时会刺激位于我黏膜上的三叉神经末梢和嗅觉细胞,经传导后可刺激大脑形成兴奋点,对缓解主人的紧张度和降低愤恨点有一定作用。 ‎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7.通读选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 】‎ A.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亲切而有趣,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篇童话。‎ B.第①小节中所列的数字既说明了肺的娇气与挑剔,也说明了鼻子的呼吸功能。‎ C.第②小节写嗅觉功能是按照由本质到现象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D.第③小节的划线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句中的“呼吸”和“嗅觉”可互换位置。‎ ‎8.研读第③小节,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鼻子的三种新功能。(3分)[来源:Z.xx.k.Com]‎ ‎ ‎ ‎(二)阅读《我们需要“鲁迅年”》一文,完成9~11题。(共9分)‎ 鲁迅先生离世已有70多年了,要写纪念他的文字,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因为,把先生的杂文翻出来看看,当年批评的许多现象都还能“应景”,都能“对号入座”。他所指出的一些国民劣根性与社会怪现状,有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譬如,一些人骨子里的奴性与专制性交替,“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不必会做事,只要会磕头”。再如“看客”嘴脸:少女被害呼救,一条街坐视不理;公交车上行凶,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得逞;有人欲从高楼自杀,竟有人狂呼:“跳呀,快跳呀!”群体性的麻木和冷漠,证明着鲁迅抨击过的那些“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的看客,正子孙兴旺、瓜瓞(dié)绵绵;而在文化领域,喜欢粉饰太平的“十景病”及“团圆主义”,也仍然流行……‎ 看来,鲁迅先生的精神,仍然是奔突的“地火”‎ ‎ 第9页 ‎,照出那虚伪与污浊。然而,不管是从大众层面,还是从研究层面,鲁迅的精神力量,却在慢慢消解。每逢鲁迅的诞辰或忌日,有影响的、可持续的、普及性的纪念活动虽有但确寥寥。除了教科书上的选文外,现在的年轻人,读过先生作品的恐怕不多。被誉为“民族魂”的先生,究竟走进了多少人的灵魂深处?‎ 横向看看别的国家,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文化伟人的。2006年,是欧洲的“莫扎特年”,为纪念他250年诞辰,他的音乐执拗地在欧洲反复回荡,相关演出还飘洋过海到了中国;2006年,还是挪威的“易卜生年”,100年诞辰的易卜生,被挪威人自豪地、不遗余力地推广到了全世界,包括我们的北京、上海、南京。2005年是丹麦的“安徒生年”。2002年是“雨果年”,法国各地开学第一天,所有学校一齐诵读雨果的作品,那是怎样的壮观!‎ 而我们,何时能有自己的“李白年”、“曹雪芹年”、“鲁迅年”?‎ ‎ (选自《人民日报》, 李泓冰,有删改)‎ ‎9.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不得用到“鲁迅年”三个字)。(2分)‎ ‎ ‎ ‎10.文章多处用到了对比的论证方法,请举一例作简要阐述。(3分)‎ ‎ ‎ ‎11.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联系自身的感受,简要阐述你对下面这段文字的理解。(4分)‎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睿智地说过:“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有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 ‎ (三)阅读《吟赏炊烟》(作者:王苗苗)一文,回答12~16题(共14分)‎ ‎①炊烟是乡村的符号,我这个城里长大的女孩,很少有机会细品它。而在最近的一次搬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得以吟赏炊烟。那炊烟和青天、夕阳一起,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乡村意境。‎ ‎②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炊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乡村相伴。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却发现它竟和季节有关。【甲】春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乙】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多了一份金黄的浓烈,【丙】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 ‎③时代确实发生了变革,炊烟和老牛一起,正慢慢成为了一个似乎陈旧的故事。许多农家的灶火暗了下去,灶洞里没有了红色的热闹,显得冰凉而孤独。每天傍晚,我漫步乡间,眼睛里掠过了碧绿的田野,掠过了低矮的乡村老屋,掠过了放学的欢快的孩子,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偶而一个低矮的乡村老屋上升起一缕长长的炊烟,想象着放学的儿童望见自家屋上的炊烟,也就望见了厨房里的母亲,望见了从田间回来的父亲。‎ ‎④炊烟,是乡村原始古朴的风景,它因家而诞生,因家而美丽。我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炊烟: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灌丛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绵长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溪,就是这样一些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我们可以在梦里追忆烟雨江南轻盈如水的柔美,还有朦胧炊烟下放歌的纤纤女子的柔媚;我们心灵的画布上重见旷野村落炊烟的飘逸,还有袅袅炊烟下村姑灿烂羞涩的笑脸。‎ ‎⑤‎ ‎ 第9页 因为炊烟,我想起了外婆。童年的每个假期,我都去乡下,看男人的锄头和扁担把粮食从地里挑到了家里,女人的菜刀和锅铲把粮食变成了食物。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乡村,外婆用一种最质朴的生命方式,送给了我们平淡而温暖的假期生活。‎ ‎⑥袅袅的炊烟,是一个 ,是一道 ,是一段 。它曲线优美的身姿勾起的不仅是对它的回忆,更是对乡村的依恋。‎ ‎⑦而今,炊烟在从乡村慢慢淡去,甚至那些晚归的男女,都是刚从城里打工归来。他们的家中,尚有老人为他们燃起炊烟,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炊烟将会消失。‎ ‎⑧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而我却像一个乡村长不大的孩子,常常在暮烟四起时寻找它、欣赏它…… ‎ ‎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1年第10期)‎ ‎12.依据上文内容在第⑥小节横线处填上恰当的短语(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是一个 ,是一道 ,是一段 。‎ ‎13.选出下列古诗句中跟上文所写的内容和意境最相近的一项:(2分) 【 】‎ ‎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B.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 D.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14.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颇具画面感和意境美,试以第④小节划线句为例进行赏析。(3分)‎ ‎ ‎ ‎15.第②小节中有甲、乙、丙三个描写不同季节炊烟特点的句子,请任选一句并发挥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不少于30字。(2分)‎ ‎ 我选择的是【 】: ‎ ‎16.第⑧小节作为全文的结尾,可谓意味深长,请仔细琢磨句中的关键词语“最后的牧歌”和“寻找它、欣赏它”,简要阐述这个结尾的深刻含义。(4分)‎ ‎ ‎ ‎(四)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②。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 ‎ 第9页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属:撰写。②进士第: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③翕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④南:意思是向南。⑤瞑坐:闭着眼睛坐着。‎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 ⑴ 无从致书以观( ) ⑵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⑶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 ⑷ 颐既觉( )‎ ‎ ⑸ 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 ⑴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 ‎ ⑵ 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 ‎ ‎19.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2分) 【 】‎ A.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D.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20.两文都写到了天气的寒冷,但是它们的写作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甲】文: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 ”,‎ 其写作目的是 。‎ ‎【乙】文: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 ”,‎ 其写作目的是 。‎ 三、写  作(60分)‎ ‎21.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表情,生活有异彩纷呈的表情,世界有纷繁复杂的表情。你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肯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表情,请以“ 的表情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鸿,砺,馁,cuò,páng。(2分。答对两个得1分)‎ ‎2.但愿人长久/谁家新燕啄春泥/大漠孤烟直/奉命于危难之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君)直到夜郎西。(6分。一句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 ‎3.A。(2分。《无常》应为《范爱农》)‎ ‎4.(1)删掉“一条慵懒的鱼,在无边的海洋里自由享受光的色彩”。(1分)(2)‎ ‎ 第9页 ‎①“深遂”改为“深邃”。②“广茂”改为“广袤”。③“坎坷荆棘”后加“的阻拦”。④“决不放弃超越自己”与“决不放弃完善自己”调换语序。(3分。改对一处得1分,修改不得超过4处,其他修改合理的也可按要求给分。)‎ ‎5.⑴悲思连绵祭英烈(郊外踏青祭先烈);⑵明月当空盼亲人(明月千里寄相思;海峡两岸一家亲)。(2分。其它答案只要句式、主题大致相对即可)‎ ‎6.(1)参考:恢复太湖生态、支撑环太湖城市的发展(含灌溉、饮水等)、重现太湖美丽风光、节约资金等。(答出1至2点得1分,3点得2分)(2)参考:仅靠花白鲢治污是不行的,关键是靠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发展理念的科学,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和各自的地方利益。(若只答“仅靠花白鲢治污是不行的”不给分)(4分。两小题各2分,意对即可。)‎ ‎7.B。(2分)‎ ‎8.闻香治病;保护眼睛;调节情绪(只答“缓解紧张”或“缓解悲愤”均不给分)。(共3分。一点1分,意对即可)‎ ‎9.我们需要牢记、珍惜、纪念像鲁迅一样的文化伟人。(2分。只说鲁迅得1分,意对即可)‎ ‎10.提示:先举一个对比论证的例子,后阐述这样对比的目的和作用。(3分。举例1分,阐述2分,意对即可)‎ ‎11.提示:共4分。两个方面,结合上文,联系自身感受,阐述充分,表达流畅。根据理解层次与语言表述按4、3、2、1给分。‎ 参考:鲁迅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有了他却不懂得爱戴和崇仰,那我们这个民族就成了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对句子的理解)(2分)因此我们需要牢记、珍惜、纪念像鲁迅一样的伟人,这个民族就有了希望,这个民族才会振兴。(2分)(紧扣文章中心来答)‎ ‎12.⑴一个温暖的故事;⑵一道古朴的风景;⑶一段如诗的岁月。(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13.D.(2分。)‎ ‎14.提示:共3分。要紧扣题干中的画面美(2分)和意境美(1分)来答题。意对即可。‎ 参考一:炊烟、村落、绿树、小溪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一幅乡村风景画,这画面中以炊烟为主体,其它景物配合,既有色彩美、又有画面美,带给人古朴悠远的意境,产生家的感觉,诗意的心情。‎ 参考二: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与乡村景物的和谐协调与完美融合,构成一幅古朴如诗的风景画,透露出作者对炊烟浓浓的喜爱与欣赏。‎ ‎15.提示:根据原句,文字优美,表达顺畅,字数相符。(2分。分2、1给分)‎ ‎16.参考:“最后的牧歌”说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恬淡、优美、和谐的牧歌式的“炊烟”(即乡村生活)越来越少,并趋于消失。“寻找它、欣赏它”表达了对炊烟的留恋和喜爱,对美好乡村生活的挽留,同时也表达了对炊烟即将消失的惋惜、失落和对逝去的美好岁月的感慨和无奈。(共4分。两方面各2分。意对即可)‎ ‎17.(1)买到书籍。(2)请教。(3)书信。(4)已醒,睡醒后。(5)拜(他)为师。(2分。答对两个给1分。)‎ ‎18.(1) 因此别人大多把书借我,我因而能看遍所有的书。(2) 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4分。一句2分,意对即可)‎ ‎19.C. (2分。)‎ ‎20.【甲】: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目的是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乙】:句子是“则门外雪一尺矣”,目的是突出杨时对老师的恭敬、诚恳。(4分。意对即可)‎ ‎ 第9页 ‎【译文】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醒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21.作文(60分)‎ 一类卷:54-60分,中心明确,记叙生动形象,议论有独到的见解,结构精当,语言流畅。‎ 二类卷:48-53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42-47分,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结构尚完整,语言尚通顺。‎ 四类卷:36-41分,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具体,结构欠完整,语言欠通顺。‎ 五类卷:35分以下,无明确的中心,无具体的内容,结构紊乱,文理不通。[来源:学|科|网]‎ 说明:‎ ‎(1)关于中心。全文内容只要不脱离题目“ 的表情”的范围,能联系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指在记叙或议论中能渗透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经历和见解等等),都应视为切题,符合要求。如果在拟题后又走题,不得进入二类卷。‎ ‎(2)关于文体。除诗歌外,写各种文体,都属符合要求,各种文体之间也无优劣之分,必须一视同仁。但必须按选定的文体要求进行写作。‎ ‎(3)关于语言。全文没有明显的语病,应视作语言流畅;有1-2句病句,可视为语言通顺;有3句以上(含3句,下同)病句,可判为语言尚通顺;有5句病句,应判为语言欠通顺;有6句以上病句,则判为文理不通。有两个不同类的错别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 ‎(4)评分时,以4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基准分的要求为:基本符合题意;基本符合文体要求;内容基本充实;语言基本通顺。好文章要敢于打高分,同时严格控制四、五类卷。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扣2分。‎ ‎(5)关于文面加分。文面整洁,字迹清晰,酌加1分;文面整洁,字迹端正,酌加2分;文面整洁,字迹优美,酌加3分。(如能用规范的符号修改,不视为卷面不整洁。)此项加分一律由复核组操作,凡加满3分者,须交阅卷组长通过。‎ 更多精彩资料请关注教育城中考网:http://www.12edu.cn/zhaokao/zk/‎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