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写作背景
《
观
沧海
》
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
207
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东临
碣
石
,
以
观沧海
。
水何
澹澹
,
山岛
竦峙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秋风萧
瑟
,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jié
dàn
sǒng
zhì
sè
诗歌品析
叙事
内容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诗句
情感
观海地点和目的
水何
澹澹
总写大海景象
总写山岛景象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特写山岛之景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特写海面之景
突出惊涛拍岸景象
百草
丰茂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开阔胸襟,一统中国的抱负
想象之景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景象
兴味盎然,胜券在握
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
勃勃生机
乐观情怀
席卷宇内,荡平诸侯。惊天动地
虚写
实写
写景
二、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
三、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写作特点
小结
: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
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观刈麦
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长篇叙事诗
《
长恨歌
》《
琵琶行
》
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和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著有
《
白氏长庆集
》
。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
妇
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
割麦
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
妇姑
: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
荷
: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
壶浆
: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
田
: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
丁壮
:成年的男劳力。
惜
: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惜
"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
白居易的《
卖炭翁
》中有“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之语,“
愿
”字的用法与此处“
惜
”字的用法正同。
这一层交代了
人物、环境、心里
,
表现了劳动人民的
艰辛
。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
敝
筐。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笫三层八句
,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秉:拿着。田家: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输:交纳。
这一层写拾穗,从肖像、语言,突出生活的悲惨。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事:从事。岁晏:年底。
两幅画面
画面一:烈日割麦
画面二:抱子拾穗
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语言描写: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
力尽不知热,背灼炎天光。
矛盾心理
:
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命干活。 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人寻味,更令人心酸不已。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作者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惭愧,谴责自己;
对统治者的批判;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总结:
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
1792--1841
) 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
《
明良论
》
、
《
病梅馆记
》
等文,和
《
己亥杂诗
·
九州生气恃风雷
》
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著有
《
龚自珍全集
》
。
浩荡离愁白日斜
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
吟鞭东指即
天涯
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
离愁别绪
和
回归
的喜悦交织一起
诗人用
移情于物
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重点句赏析
对国家民族的那
份执著的忠忱。
不甘于沉沦,为国
家民族贡献力量。
主题意义
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
落红
”的形象,就成了
崇高献身精神
的象征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