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琳
湖心亭
湖心亭看雪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湖心亭看雪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晓出
净慈寺送林子方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湖心亭看雪
整体感知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
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独往看雪
偶遇佳客
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整体感知
痴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炼字
——
看词,析含义和表达作用,体会妙处。
炼句
——
看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炼意
——
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
独往看雪
品读课文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独往看雪
品读课文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
举目皆白 天地苍茫 浩大气象
“
一
”
字把夜晚里天空、云雾、湖水之间浑然莫辩的壮阔、朦胧而又凝静的美景展现出来。
像一抹印痕的湖堤
墨点一般大小的亭
如草芥和米粒一样的小舟和舟中人
缩小式的夸张和比喻,和阔大的雪景形成对比。
写出了人和物在大自然中的渺小。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表达方式
描写
细描
白描
(对事物一笔一画
的精雕细刻)
(不加色彩或用很少色彩,
只用墨线勾勒形象)
独往看雪
品读课文
白描
湖心亭看雪
品读课文
湖心亭看雪
品读课文
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抓住了描写的特征,寥寥数笔,如实的勾勒出情态面貌。
湖心亭看雪
品读课文
想象此时作者内心有怎样的情感?
寂寞
哀愁
艺术空白
——
创造,联想
国破
家亡
欣赏,吟咏古人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的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和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样在鉴赏诗歌时才会更透彻的了解作者寄托的情感。
诗歌鉴赏方法:知人论世
湖心亭看雪
品读课文
知人论世
湖心亭看雪
品读课文
生活于明朝末年,痴于山水,避世脱俗。年界
知命的张岱经历了天地巨变,满清入主,社稷倾覆,家道败落。作为明朝的遗民,对前朝念念不忘。
“
崇祯五年
”
点明时代背景
亡国之痛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大喜
此人
金陵人
知己
有雅兴
漂泊离乡
亡国之痛
湖心亭看雪
品读课文
偶遇佳客
痴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家国之思的一片痴心
湖心亭看雪
孤高情怀有谁知
独与天地相往来。
湖心亭看雪
回读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
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痴
???
湖心亭看雪
回读课文
湖心亭看雪
总结延伸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苏轼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
《
望岳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
《
饮酒
>>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
《
山居秋暝
》
寄情山水的诗句:
痴中自有天地
痴中自有世界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