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ppt课件(54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54页)

ID:558931

大小:2.89 MB

页数:5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 “ 人间天堂 ” 。西湖景区由以下景点构成。 一山 (孤山) 两堤 (苏堤、白堤) 三岛 (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 十景 (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西湖孤山 蘇堤 白堤 阮 公 墩 小瀛洲 花港观鱼 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 雷峰夕照 柳浪闻莺 南屏晚钟 平湖秋月 曲院风荷 三潭映月 双峰插云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 白居易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 未能抛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是此湖 —— 白居易 湖 心 亭 看 雪 张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 、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导学环节 10 分钟 1 搜集作者张岱及写作背景。 2 了解湖心亭的相关内容。 3 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和文言词汇。 4 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会翻译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 。 1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 俱 绝。 2 、 是 日 更定 , 余 挐 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 , 3 、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 。 4 、 惟长堤一痕 , 湖心亭一点 , 与余舟一芥 , 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 都 消失 晚上八点左右 撑,划 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 导议环节( 5 分钟) 我 这 (湖上) 冰花一片弥漫 全白 只 一道长堤的痕迹 一点湖心亭的轮廓 我的一叶小舟 舟中两三个人影 5、见余, 大喜 曰:“ 舟中 焉得 更 有此人 !” 6、 余 强饮 三大 白 而别。 …… 客 此。 7、 及 下船,舟子 喃喃 曰: “ 莫 说相公 痴 , 更有痴 似 相公者!” 非常高兴 哪能 还 等到 不要 像 酒杯 痛饮 客居,动词 湖心亭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张岱( 1597—1679 ) 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写成 《 陶庵梦忆 》 、 《 西湖梦寻 》 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 《 石匮书 》 ,其文多缅怀往昔风月,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痛和沧桑之感,以寄托故国之思。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大约 1645 年,它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 基本情况了解 拏( ) 更定( )  毳衣( ) 雾凇( )   沆砀( ) 一芥( ) 崇祯( ) 铺毡( ) 喃喃( ) 更有此人( ) 强饮( ) ná ɡēnɡ cuì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chónɡ zhēn zhān nán ɡènɡ qiǎnɡ 崇祯( )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 俱绝 。 是 日 更 (gēng) 定 ,余 挐 一小舟, 拥毳 (cu ì ) 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 (sōng) 沆 (h à ng) 砀 (d à ng)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 。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 余舟一芥 , 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 (zhān) 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大喜 曰: “ 湖中 焉得 更 (g è ng) 有此人 ! ” 拉余同饮。 余 强饮 三大 白 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 下船,舟子 喃喃 (n á n) 曰: “ 莫 说相公 痴 ,更有痴 似 相公者。 ” Chóng zhēn 余拏一小舟 (通“桡”,撑船) 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10 分钟 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 古义: 我 今义: 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古义: 竭力,尽力 今义: 勉强)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古义: 酒杯 今义: 常用为跟“黑”相对的颜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上下一白 (白色) (酒杯) 大喜曰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副词,非常) (形容词,跟“小”相对) 一词多义 白 大 长堤一痕 上下一白 (副词,全) (数词,一)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佛印绝类弥勒 (消失) (极) 一 绝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 名词作动词 ,下雪) 2.拥毳衣炉火 ( 名词作动词 ,“带着火炉”) 3.客此 ( 名词作动词 ,“客居”)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是金陵人 (“是”表判断)  省略句:  见余,大喜曰 (省略了主语“两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 了解白描的手法 . 3. 熟读背诵课文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 ① 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② 绝 ③ 。    [ 译文 ] 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正住在西湖边。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声音都消失了。 ① 余: ② 倶: ③ 绝: 我 都 消失 重点词语 文白对译 精讲环节 10 分钟 是日,更定 ① 矣,余拏 ② 一小舟,拥毳 ③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④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⑤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译文 ] 这一天,更声初定,我划一条小船, 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天空与白云、山峦、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清晰的)物影,只有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的两三个人罢了。 ② 拏: 携,带 ③ 毳: ④ 沆砀: 细毛 寒气弥漫的样子 ① 定: 止,停 ⑤ 芥: 小草 重点词语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 ① 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② 更 ③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译文 ] 来到湖心亭,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把酒炉里的洒烧得正沸。(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 “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到像你这样(有闲情雅趣)的人呢? ” (随即)拉我共饮。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告别,问他们的姓氏,他们说是金陵人,现客居这里。 ① 对: ③ 更: 还 ② 焉得: 相对 怎得碰到 重点词语 及 ① 下船,舟子喃喃 ② 曰:“莫说相公痴 ③ ,更有痴似 ④ 相公者。” [ 译文 ] 等到下船后,船夫自言自语地说: “ 不要说相公痴,还有像我们相公一样痴的人啊。 ” ① 及: 等到 ② 喃喃: ③ 痴: 自言自语 痴情 ④ 似: 一样 重点词语 整体感悟: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1 、独往湖心亭看雪 2 、湖心亭偶遇佳客 语句分析( 答案仅供参考 ) &1 、在课文中找出表明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状况的句子? &2 、 文中具体写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句子: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特点: 用白描手法,简练朴素 , 不加渲染 。 感情: 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 , 课文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 & 3 、 “独往湖心亭” 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前后内容表达很矛盾,你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 & 4 、 同学们再继续找一找,文章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张岱的性格 ? 舟子喃喃曰: “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这一句中的 “ 痴 ” 字 “ 独 ” 字不仅写出了数量,更写出了张岱与众不同的心态与情趣,舟子在犹如不在,知己难觅,由此可见他孤傲清高的性 格 5 、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好不好?为什么? 借这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物的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 , 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渺小的感叹。 景物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 、湖心亭 一点 、与余舟 一芥 、舟中人 两三粒 而已。 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白描) 自然质朴 不事雕琢 写作手法 在写作上:白描是指 抓住 事物的 主要特征 , 用 简练朴实 的文字,只寥寥 几笔 就 勾勒 出事物形象的方法。 不施 浓墨重彩, 不加 烘托渲染 . 少用 形容 词,和修辞, 只抓住 描写对象 与众不同 的 地方, 作如实 的交代。 白描手法写人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眼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鲁迅 《 故乡 》 “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 —— 唐弢 《 琐忆 》 6 、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张岱在自然中如此忘情,表明他对自然有什么感情 ?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景)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言作者 痴 , 谁解其中味 !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