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复习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与朱元思书》复习卷

ID:558996

大小:5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与朱元思书》复习卷 出题人:何飞红 词语解释 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 )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 )词活用为( ),解释( )‎ ‎(2)横柯上蔽( )词活用为( ),解释( )‎ ‎(3)风烟俱净( )词活用为( ),解释( )‎ ‎(4)猛浪若奔( )词活用为( ),解释( )‎ ‎(5)望峰息心( )词活用为( ),解释( )‎ ‎(6)负势竞上( )词活用为( ),解释( )‎ ‎(7)互相轩邈( )词活用为( ),解释( )‎ 一词多义 绝:天下独绝 ( ) 猿则百叫不绝( )‎ 上:负势竞上 ( ) 横柯上蔽( )‎ 百:一百许里 ( ) 猿则百叫不绝( )‎ 古今异义 7‎ 7‎ 一百许里 古义:( )今义:( )‎ 鸢飞戾天者 古义:( )今义:( )‎ 经纶世务者 古义:( )今义:( )‎ 重点句子翻译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7‎ 综合理解 ‎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句话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情?‎ ‎ ‎ ‎ ‎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 ‎ ‎ ‎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此句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 ‎ ‎ ‎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 ‎ ‎ ‎ 1. 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于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B.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置、形态动静、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善于抓住景物的各种特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多种角度、极有层次地进行描写,使得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7‎ 7‎ C.文章叙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直接抒发了作者沉湎山水、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感受。‎ 1.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在文中描绘了富春江美丽的景色,是一篇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B.作者描绘富春江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承“异水”,按先后顺序抓住“急”和“清”的特点,具体生动地说明;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奇山异水之美。‎ C.全文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美丽大自然的喜爱,对自然的崇尚,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名利之人的鄙弃,暗寓自己的高洁志趣 D.本文是一篇典范的骈体文,全文用骈体文写作,句式整齐清闲隽逸,流畅谐婉。‎ 答案 ‎1.反映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 ‎2.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3.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利禄、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5.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6.C ‎7.B 7‎ 7‎ 课文分析 ‎1.本文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进行概览性的总写,接着分写山水之奇异: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2.我们先来分析总写部分(即§1),看看作者交代了哪些内容。‎ ‎①首先以对偶句开篇,从天山相衬的大处(整体)着笔,写登舟远眺的总体感受,描写了一幅清秋季节的广阔景象,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舒展的心情(景中含情)。‎ ‎②接着作者用两句记叙性的语句点明自己是乘兴游江,赏玩风景,故任凭小船随意飘荡,全不在意,明显地流露出轻松愉快的心情,虽未直接描写人物形象,但似乎可以想见作者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那种自由解脱的情态,并且从侧面体现了自然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③虽说是“从流飘荡”,但并非毫无目的,总写部分的最后一句点明了舟行的路线,表明作者是溯江而上【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上游】,并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概括富春江这一段游程的特点,极尽其赞叹、倾倒之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的文眼,统领全篇,后面的全部文字由此引发。‎ ‎3.作者是如何进一步展开描写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奇丽山水的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完成表格来分析分写部分(即§2、§3)。 ‎ 7‎ 7‎ 总写 分写 山/水特点 表达 方式 描写 角度 表现手法(修辞方法)‎ ‎ 异 ‎ 水 ‎§2‎ 水皆……见底。‎ 游鱼……无碍。‎ 清(静态)‎ ‎ ‎ 描 ‎ ‎ 写 视 ‎ ‎ 觉 正面、侧面 描写相结合 夸张、对比 动静变化 描写结合 形成对比 急湍……若奔。‎ 急(动态)‎ 对比、比喻 ‎ ‎ 奇 山 ‎§3‎ 夹岸……成峰。‎ ‎ ‎ ‎ ‎ 高、奇 描 ‎ ‎ 写 视觉 运用想象,化静为动,‎ 拟人 ‎ ‎ 虚 实 结 合 泉水……无绝。‎ 听觉 以闹写静,对偶、排比 鸢飞……忘反。‎ 抒情 议论 ‎ ‎ 产生联想,以抒心志,‎ 排比、对比 横柯……见日。‎ 描写 视觉 补充渲染,以景结情 ‎ ‎ 表格补充说明:‎ ‎(1)§2分两个层次极力描写富春江水的不同形态,说明水之“异”。‎ A.第一层写水的静态,突出江水的清澈和深邃。‎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描写水的清和深;“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通过具体事物,用动静结合的画面从侧面体现水的清。‎ ‎②此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相辅相成的,惟有水清和水静,才能知道水深,才能看到“游鱼细石”;水中游鱼,水底细石,历历可见,水之清澈亦不言而喻。‎ B.第二层写水的动态,突出江水的湍急。‎ 通过对比和比喻的修辞,表现了江水迅急奔腾的气势。‎ C.这一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反映出江水动静变化的不同形态,而且全面展示了富春江水的特色【水势多变:有的地方江面开阔,江岸平缓;有的地方江面狭窄,江岸陡峭】,体现了江上风光的丰富多彩。‎ D.(从写作技巧上讲,这样写能显示出作者感情色彩的变化、场面气氛的变化和文章节奏的变化。)‎ ‎(2)§3分四个层次极力描写两岸群山和山中景物,说明山之“奇”。‎ 7‎ 7‎ A.第一层写仰视所见的山势之高、之奇。‎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的树木,可见山色之青葱;舟行江上,山形随着远近正侧的位置不同而变化多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仿佛是活动的,因而】作者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了它们生命的活力、非凡的气势。‎ B.第二层分写群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 ‎①作者转换角度,从视觉感受写山之奇——奇妙的音乐世界。‎ ‎②作者这样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实际上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③(工整的骈语本身具有的语言形式的韵律美,更加强了所描写音响的天然韵律美。)‎ C.第三层写作者通过沿江见闻而产生的联想,抒发了自己的心志。‎ ‎①作者触景生情,由观赏山水之美联想到关于仕途进退的人生态度的变化,认为优美的山水,足以使热心世务、启盼仕途腾达的人也产生隐居之想。‎ ‎② 这一层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③ 前面极力描写山水景物之美,为这里的抒情(虚写)作了铺垫,提供了依据;这里的虚写通过说明大自然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又进一步烘托出前面所写的山水的诱人魅力。‎ D.最后一层又回到写景上,补写(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 照应上文的“寒树”,表现出山峰上树木的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以景结情,让人回味无穷。‎ ‎4.主题 本文通过抒写行船游江的见闻感受,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向往自然的心态。(抒发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和期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7‎ 7‎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