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朱元思
书
吴均
“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
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 ,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
富春江
作者简介
一
吴均(
469~520
),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官至郡主簿,私写
《
齐春秋
》
免官。
《
与朱元思书
》
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yàng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
骈体文
,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
《
与朱元思书
》
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
《
》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
境内
的秋景。
艺文类聚
浙江
富春江
读一读
韵 柯
飘 荡
负 势
轩 邈
y
ù
n
kē
piāo d
à
ng
f
ù
sh
ì
xuān
miǎo
泠 嘤
缥 碧
横 柯
窥 谷
l
í
ng
yīng
piǎo
b
ì
h
é
ng
kē
鸢 相
鸣
戾 天
息 心
经 纶
yuān
m
í
ng
l
ì
tiān
xī
xīn
jīng l
ú
n
kuī
gǔ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
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
,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
。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烟
俱净,天山
共色
。
从流飘荡
,任意
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
指烟雾
一样的颜色
表约数,“左右”。
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
乘船
)
随着江流飘荡
向东向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停了,烟雾也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相距)一百里左右
(
的水路上
)
,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皆
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
急湍
甚箭,猛浪若
奔
。
tuān
青白色
急流的水
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飞奔的马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都是青白色, 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子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
寒树
。
负势竞上
,互
相
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
泠泠
作响。好鸟
相鸣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高山”凭依
(
高峻的
)
的形势,争着向上
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形容水声的清越
互相和鸣
miǎo
líng
yīng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苍翠的树
,
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
,
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
山间的
)
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
,
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停地啼着。
鸢飞
戾天
者, 望峰
息心
;
经纶
世务者, 窥谷
忘反
。
横柯上蔽
, 在昼
犹
昏;
疏条
交映
, 有时
见
日。
到天上。戾,至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筹划、治理
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好像,如同
互相掩映
看见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
、给加点释义:
风烟
俱
净 一百
许
里 急湍
甚
箭
泉水
激
石
好鸟
相鸣 在昼
犹
昏
2
、辨析下列多义词:
天下独
绝
猿则百叫不
绝
奇
山异水 长约八分有
奇
一
百
里许 猿则
百
叫不绝
全、都 余 超过
冲击 、冲刷 美丽的鸟儿 犹如、如同
绝妙 断,停止
奇特 零头
数词 极言其多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
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
,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第
1
段: 概括从富阳至
桐庐的奇山异水。
第
2
段:描写异水。
第
3
段:描写奇山。
总
分
文章的
3
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3
段是什么关系?
第一段:有
写景
,有
叙事
,
有
抒情
。
写景: 叙事: 抒情: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水的
“
色
”
,
“
清
”
,
“
深
”
(
静景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写水“急”
动景
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
“
异
”
之特点。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
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
这两句写法有什么不同?
直接描绘急湍、
猛浪的形象,使
人恍若亲见
间接描写,流速之
快是经过计算流程
和与他物作比较后
才感知的
请大家欣赏一段短片
想想文章中从感观上描写的句子有哪些?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从视觉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从听觉写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从视觉来写:
①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
“
天
”
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
“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中的一个
“
寒
”
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④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
“
竞
”“
争
”
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触景生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研读最后四句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
小结:此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分写:
异水
—
清、急
奇山
—
峻峭(树多、山高、景美)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和留恋,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整体
色彩
看,最
合适的原句是什么?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请看图片中的
水
,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请看图片中的
山
,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
泉 水 激 石,泠 泠 作 响;
好 鸟 相 鸣,嘤 嘤 成 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清泉
飞瀑
读完此文
,
用一段话表明自己的感受吗?
《
与朱元思书
》
一文所绘景色真是美极了
!
读着吴均的文章,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历富春江一样。读到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象到眼前广阔的视野、明净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阔大的胸襟以及从容出游的舒畅心情。
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别从“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
"
独绝
"
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在顺序上先
"
水
"
后
"
山
"
,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
"
从流飘荡
"
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而且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
读
《
与朱元思书
》
,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
《
与朱元思书
》
,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小组讨论:
本文与郦道元所描绘的
“
三峡
”
相比,你觉得有什么地方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
山献
〕
多生柽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相同点: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是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
不同点:
写作的目的不同:
《
三峡
》
主要是为了客观的介绍地理知识,而
《
与朱元思书
》
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
《
三
》
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
与
》
侧重动静结合的描写。
一、填空题
1.
《
与朱元思书
》
选自
《
》
,作者
。本文是
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
式,总写的一句是
“
”
2.对偶这种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
②
③
艺文类聚
吴均
骈体
总分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
意思相对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
1
)任意
东西
(
2
)水皆
缥碧
(
3
)
经纶
世务者
(
4
)
窥
谷忘
反
(
5
)
横
柯
上蔽
(
6
)皆生
寒
树
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
青白色
筹划、治理
看到
;
通“返”,返回
树木的枝干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形容词作动词
检测
2
、翻译下列句子
(
1
)风烟俱
净
,天山共色。
(
2
)急湍
甚
箭,猛浪若
奔
。
(
3
)
负
势
竞上,互相
轩邈
。
(
4
)
鸢飞
戾
天者
,望峰
息
心。
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象飞奔的马。
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向上发展,相互争着向高
处和远处伸展。
为名利像鸢那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
山峰也会平息他那功名利禄之心。
通假字
: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文言积累
:
窥谷忘
反
千
转
不穷
“反”通“返”,返回
“转”通“啭”,鸟叫声
风烟俱
净
(消净、消散,形容词作动词)
任意
东西
(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
皆生
寒
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容词作动词)
互相
轩邈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词作动词)
天下独
绝
(
绝妙),百叫不
绝
(停止)
负势竞
上
(向上),横柯
上
蔽(上面)
……
一百
许
里(左右
/
允许)
蝉则千转不
穷
(穷尽
/
贫穷)
经纶
世务者(治理
/
政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