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曹操
这是一首四言诗,
《
诗经
》
绝大多数诗篇都是这样的。当时人们把它收入乐府诗。
乐府诗一般是无标题的,
《
观沧海
》
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也是配乐时加上的,属于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解说体裁
走近作者
你心目中的曹操是奸臣还是英雄?
曹操(
155
年-
220
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推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
(shi)
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奉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通兵法,喜欢用诗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启并繁荣了东汉末年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
观沧海
》
是曹操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打败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
——
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借助乌桓的支持东山再起。东汉建安
12
年
(
即公元
207
年
)
,曹操率军北征乌桓,长途奔袭,大获全胜。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触景生情,写下这首传颂千古的名篇。
写作背景
曹操北征乌桓路线图
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
/
碣石,以观
/
沧海。水何
/
澹澹,山岛
/
竦峙。树木
/
丛生,百草
/
丰茂。秋风
/
萧瑟,洪波
/
涌起。日月
/
之行,若出
/
其中;星汉
/
灿烂,若出
/
其里。幸甚
/
至哉,歌以
/
咏志。
朗读诗歌
疏通文意
我向东方走去,登上碣石山顶,来观赏这苍茫的大海。 (脚下)水波荡漾,水面多么宽阔,高耸的山峰和岛屿多么巍峨。(山岛上)树木郁郁葱葱,杂草蓬蓬勃勃。秋风瑟瑟作响,海面上又涌起巨大的浪波!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在这沧海中起落。银河星光闪烁,好像是在这沧海里出没!幸运极了,我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心志。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找一找美景
诗中写到的景物
实写:
海水、山岛
——
宽阔、威严
树木、百草
——
生机勃勃
秋风、洪波
——
苍凉、宏大
虚写:
日月、星汉
——
高远、永恒、无限大
悟一悟感情
眼前之景会触动诗人怎样的情怀呢?
触壮丽之景,
生英豪之情:
不畏艰难险阻,勇夺胜利
老当益壮,奋发有为
气吞山河,一统天下
诗歌主旨
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雄伟壮阔之景,抒发自己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理清结构,再次朗读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
何澹澹,
山岛
竦峙。
树木
丛生,
百草
丰茂。
秋风
萧瑟,
洪波
涌起。
日月
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总写
实
写
想
象
分写
分析结构层次:
一层(
1~2
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
二层(
3~8
句)写实景,
(
9~12
句)写虚景。
诗人将眼前海上壮丽景和自己的壮志豪情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把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比作沧海,思想感情表达得既热烈又含蓄生动。
附文(:
13~14
句)
作业
1.
曹操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吗?
2.
写景和抒情有着怎样的关系?
3.
背诵全诗。
作业答案
1
答:不可以。因为曹操死后分别由曹丕、刘备和孙权相继立国称帝,结束了东汉王朝,才形成三国鼎立时期。
2
答:写景是抒情的基础,抒情是写景的目的。清代学者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思是写景的文字同时也是抒情的文字。
谢谢指导
邵阳市第四中学
李建宾
201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