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愈
师
说
1
、背诵前两段。
2
、通过自学,积累文中重要
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能够区别
古今异义词语
。
3
、学习本文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去。
4
、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尊师重教、谦虚好学的思想做风。学习韩愈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
学习目标
】
作者介绍
字退之,著名
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后人称其为
“韩昌黎”,
后世又称他为
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
25
岁中进士,后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几度被贬。
韩愈(
768
~
824
)
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
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
【
古文运动
】
写作背景
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柳宗元
《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
《
师说
》
,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古之
学者
必有师。
①
师者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
为惑
也
终不解矣。生
乎
吾前,
其
闻道也
固
先
乎
吾,吾从而
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
吾师道也,夫
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
是故
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所
存,师之所存也。嗟乎,
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
出
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
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
耻
学于师。
④
是故
圣
益
圣
,
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
皆出于此乎?
翻译
1
、所谓老师,
就是
(
用来
)
传授道理、教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
的人
。
2
、我学习的是道理,
哪管
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
3
、因此,
不论
地位高还是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
存在的地方
,也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
、因此,圣人就
更加
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圣人所以成为圣人,愚人所以成为愚人,
大概
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
身
也,则耻师焉,
惑
矣!
①
彼童子之师,授
之
书
而习
其
句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②
句读
之
不知,惑之不解,
或
师焉,或不焉,
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
百工
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
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③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
足
羞,官
盛
则近
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
不齿
,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
其
可怪也欤!
1
、那些小孩们的老师,是教
他们
读书和学习
断句
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2
、不懂得句读,不能解释疑难问题,
有的
请教老师,有的却不向老师请教,
小的方面学习
,大的方面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的明智。
3
、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羞耻,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
谄媚
。”
4
、巫医、音乐师和工匠,是君子们
看不起
的,现在他们的明智
却
反而不及这些人,难道值得奇怪吗?
要点归纳
◇
“
之”的用法(检测)
◇
“
其”的用法(检测)
◇
古今异义(检测)
◇
通假字(检测)
◇
词类活用(检测)
之
(
1
)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
(
2
)巫医乐师百工
之
人
(
3
)
师道
之
不复,可知矣
(
4
)句读
之
不知
(
5
)六艺经传,皆通习
之
(
6
)君将哀而生
之
乎
(
7
)蚓无爪牙
之
利
(
8
)吾欲
之
南海
代词,他
代词,这些
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代词,代“六艺经传”
代词,我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动词,到 、往
其
(
1
)生乎吾前,
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
(
2
)惑而不从师,
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
(
3
)古之圣人,
其
出人也远矣
(
4
)夫庸知
其
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5
)圣人之所以为圣
······
其
皆出于此乎
(
6
)今
其
智乃反不能及,
其
可怪也欤
代词,他
代词,那些
代词,指圣人
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副词,大概(语气)
前指士大夫,后指“这”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
受
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
不
焉
授
否
词类活用
1
)吾从而
师
之
2
)而
耻
学于师
3
)其
下
圣人也亦远矣
4
)是故
圣
益圣,
愚
益愚
以
······
为师,意动
以
······
为耻,意动
低于,名词作动词
圣人
/
愚人 ,形容词作名词
一、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①人为什么要从师?
②作者认为要以什么样的人为师?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对比论证
事例论证
引用论证
二、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的?
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请同学写下关于尊师重道和谦虚好学的例子。
【
延伸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