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歌行体”
歌行,
或称七言歌行
.
古代诗歌的一种。
是唐诗的一种重要体式。它兴起于初唐,兴盛于盛唐。清人钱良择《唐音审体》中说:“歌行出于乐府,然描事咏物,凡七言及长短句不用古题者,通谓之歌行。”
.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日人松浦友久
《
中国诗歌原理
》
则对歌行作如下界定:一是采用的“
……
歌,
……
行,
……
吟,
……
行”这样的歌辞性诗题,二是大致采用作者个人的第一人称视点,三是作品主要表现意图大体上由作品本身来完成,表现手法由乐府的“多用寓意”变为“多用直叙”。大体概括出了歌行的特质
杜甫
(712-770)
,
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
《
杜工部集
》
。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
诗史
”
。
诗风
“沉郁顿挫”
,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
他被誉为
“诗圣”
。
1982
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行列。
作者简介
写 作 背 景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
756
年才得一小官。
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759
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
学 习 目 标
1
、通过揣摩诗歌的语言,体味用词技巧
2
、通过朗读,训练朗读能力
3
、通过揣摩语言和朗读,品味诗歌中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培养关心国家、热爱祖国的情怀
学习目标
:
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诵诗歌,感悟诗中所包含的感情。
2
、理解诗歌内容。
3
、背诵诗歌。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明了大意
整体感知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护
突
兀
布
衾
三
重
茅
沉塘
坳
飘
转
zhuǎn
俄
顷
广
厦
shà
qǐng
xiàn
sāng
丧
乱
见
此屋
háo
juàn
cháng
bì
wù
chóng
qīn
ào
扫除障碍
感知情感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本诗,说说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感知内容:
1
、借助注释、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2
、你能用几个四字词来概括本诗的内容吗?
阅读感悟
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
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
翻译课文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
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
抓情节 入情境
试抓关键词
拟写各段小标题
听读课文
八月秋高
风
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秋风破屋
群童盗茅
破屋漏雨
心情苦痛
无可奈何
忧思不绝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
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
的深沉情感。
这体现了儒家
“达则兼济天下”的
思想。
期盼广厦
心怀天下
自主探究 品读课文
一高声诵读、领会美点(好句、好词)。
二小组问题共享、说说妙处。
三全班交流、共享互评。
自主学习(
8
分钟)
二、第一诗节:
找出动词,说说其表达效果。(
提示:和其他近义词相比有何好处
)
三、第二诗节:
群童为什么“抱茅”?(
提示:结合当时社会状况
)诗人又叹息什么
?
四、第三诗节:
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凄苦情境
?
提示:
找出修辞方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五、第四诗节:
此时此景,作者难以入眠,他想到了什么?由此可见,杜甫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从精神品质的角度思考
)
一、
为每个诗节各加一个小标题(
四字最佳
)
表现诗人湿冷难眠、痛苦难挨的情境;还反映出“安史之乱是更深重的人祸”。
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群童抢茅无可奈何
长夜沾湿忧思不绝
现实
风
雨
白天
黑夜
屋外
屋内
事
人
自己
理想
天下寒士
关心民生忧国忧民
推己及人
水到渠成
理清思路
广厦千万间
再读课文 读出情感
找出全文主旨句
用心领悟
读出韵味
思考:杜甫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却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想到了本册课文中的哪句名言与这种情怀是一样的?
小结:全诗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已及人感人至深,特别是最后一段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链 接 生 活
杜甫生活在唐代的动乱年间,他对国家的关心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在当今安定繁荣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你能说出杜甫其它有关爱国的诗句吗?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 ,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
〔
前苏联
〕
别林斯基
诗词欣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诗人在剑南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国家可以重新安定,人民可过安定生活,自己可以携眷还乡,喜极而涕。
诗人的“喜”,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全诗毫无点饰,情真意切。读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
《
读杜心解
》
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歌诵读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再见!
谢谢大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