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
、了解写作背景及“歌”的体裁。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
3
、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中的感情。
4
、背诵诗歌。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
子美
,因居少陵,自称
少陵野老
,因其做检校工部员外郎,称
杜工部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
。
杜甫生活
在
唐朝
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
“诗史”
。其人格高尚,忧国忧民,诗艺精湛,又称“
诗圣
”
。著名
的诗篇有
《三吏》、《三别》
等。
写作背景
唐代
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759
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
歌
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
。
其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体裁介绍
听
读课文
一、听课文朗读
(
1
)注意字音
(
2
)把握感情基调
(
3
)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二、大声
朗诵诗歌。
读
准字音
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护
突
兀
布
衾
三
重
茅
沉塘
坳
飘
转
zhuǎn
俄
顷
广
厦
shà
qǐng
xiàn
sāng
丧
乱
见
此屋
háo
juàn
cháng
bì
wù
chóng
qīn
ào
茅飞渡江洒
江郊
,高者
挂罥长林梢
,
八月
秋高
风
怒号
,
卷我屋上
三
重茅。
下者
飘转
沉
塘坳。
(秋深)
(怒吼)
(虚数,泛指多)
(江边)
(高高的树梢)
(飞得低的茅草)
(落)
(挂着,挂住)
第一节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
的沉落
到低洼的水塘里。
秋风破屋,卷走茅草
归来倚杖自叹息。
(竟忍心)
(做,动词)
(公开)
(
喝止不住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
对面
为
盗贼。
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
呼不得
,
第二节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
群童抱茅,诗人叹息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
未断绝。
自经丧乱
少睡眠
,长夜沾湿
何由彻
!
(
一会儿
)
(
像墨一样黑
)
(
被子
)
(
睡相不好
)
(
被里
)
(
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
(
睡得很少
)
(
如何挨到天亮
)
俄顷
风定云
墨色
,秋天
漠漠向
昏黑。
布
衾
多年冷似铁,娇儿
恶卧
踏
里
裂。
(
阴沉迷蒙的样子
)
(
渐近
)
第三节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子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屋漏床湿
,
彻夜难眠
呜呼
!
何时眼前突兀
见
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
如何能得到
)
(
全部庇护
)
(
贫寒的士人
)
(
安稳得像山一样
)
(通”现”,出现)
安得
广厦千万间
,
大庇
天下
寒士
俱欢颜
,
风雨不动
安如山
!
第四节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推已及人,忧国忧民
诗歌赏析
1
、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2
、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运用拟人的手法,
“
怒号”说明风之大,猛烈和无情。
3
、“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
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
4
、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飞”
、
“
洒”、
“
挂”、
“
飘转”、
“
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
5
、怎样理解南村群童的行为?
本身
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
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倒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
6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当时杜甫写作此诗时才
49
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7
、
“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
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
破,接下来
的日子怎么
过;
二
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
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8
、
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
下雨
9
、
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0
、
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吾庐受冻死亦足
11
、
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秋风破屋
群童抢茅
夜雨湿屋
心情苦痛
无可奈何
忧思不绝
惨
悲
哀
风
雨
白天
黑夜
屋外
屋内
事
人
自己
推己及人
天下寒士
愿
广厦万
间
现实
水到渠成
理想
关心民生 忧国忧民
全
诗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表现
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诗歌主题
杜甫诗歌知多少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望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南春绝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风
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 高
丞相
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 相
剑
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诗人在剑南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国家可以重新安定,人民可过安定生活,自己可以携眷还乡,喜极而涕。
诗人的“喜”,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全诗毫无点饰,情真意切。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
《
读杜心解
》
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