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201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2015.5.
(时间120分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用古诗文原句填空(8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 ▲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 ▲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江山代有才人出, ▲ 。 (赵翼《论诗》)
(4) ▲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5)长风破浪会有时, ▲ 。 (李白《行路难》)
(6)采菊东篱下, ▲ 。 (陶渊明《饮酒》)
(7) ▲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8)水是眼波横, ▲ 。 (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倜傥 挑剔 涕泗横流
B. 眩目 炫耀 绚丽多姿
C. 休憩 默契 锲而不舍
D. 栖息 晨曦 奴颜婢膝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驻足 静谧 苍穹 因地治宜
B. 点缀 梦寐 暄腾 抑扬顿挫
C. 惬意 心扉 追朔 别出新裁
D. 咫尺 酝酿 睿智 心无旁骛
班级开展以“文学与酒”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4分)
【名著与酒】
元、明、清的文学作品大多与酒有不解之缘, ▲ 。从《三国演义》的“煮酒论英雄”到《水浒传》的“醉打蒋门神”,从《西游记》的“大闹天宫”到《红楼梦》的“群芳夜宴”,作品借酒写人,以酒壮景,既精彩纷呈,又各具特色。
4. 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酒的历史与文学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B.四大名著里更是觥筹交错,酒香四溢。
C.中国的文学几乎是蘸着酒写成的。
D.四大名著中的酒是时代化的酒、艺术化的酒。
5.下列名著中关于酒的对联,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2分)
A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选自《三国演义》)
B.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选自《水浒传》)
C.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 (选自《警世通言》)
D.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琥珀杯浓斟。 (选自《红楼梦》)
【书法与酒】
6.(1)下列关于“酒”的书法作品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1) (2) (3) (4)
A.(1)是行书,飘逸洒脱,如一个人的行。
B.(2)是楷书,端庄秀丽,如一个人的坐。
C.(3)是草书,灵动奇异,如一个人的舞。
D.(4)是隶书,潇洒自由,如一个人的跑。
6.(2)请用正楷或行楷将右边书法作品里的
诗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用简体抄写在下面的方格中。(3分)
【文人与酒】
材料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余光中《寻李白》
材料二:同一杯酒,倾注了文人不同的情感。陶渊明写下了“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那是一杯恬淡的酒;王维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是一杯伤感的酒;王翰写下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是一杯豪迈的酒; ▲ 。
7.(1)阅读材料二,在横线上仿照前面画线的句式续写。(3分)
▲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酒对文人创作有什么作用。(2分)
▲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16分)
【古诗阅读】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8.阅读全诗,赏析末句“疑有碧桃千树花”的妙处。(3分)
▲
【古文阅读】
游兰溪
(宋)苏轼
黄州①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③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④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⑤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黄州:元丰三年至六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②庞安常:人名。民间名医。
③绝:超过。④蕲水:旧县名,属今湖北浠水县。⑤王逸少: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
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辄深了人意( ) (2)二里许( )
(3)下临兰溪 ( ) (4)溪水西流( )
1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颖悟绝人 水落而石出
B.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余戏之曰 专诸之刺王僚
D.以纸画字 扶苏以数谏故
11.按要求答题。(4分)
(1)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闻 麻 桥 人 庞 安 常 善 医 而 聋。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12.上文与《记承天寺夜游》一样,都表现了苏轼的乐观豁达,上文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特点?(3分)
(二)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12分)
快乐不等于幸福
邓笛(译)
我住在好莱坞的迪斯尼乐园里,只要愿意可以整天玩各种游戏,你或许认为,住在这么一个富有魅力、充满乐趣的地方的人一定比住在别的地方的人要幸福得多。如果你这样想,就说明你把快乐等同于幸福。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
事实上,快乐与幸福少有,甚至毫无共同之处。快乐是人在某项行动中的感受,幸福则是在行动之后的感受。较之快乐,幸福更为深刻,持续的时间也更长。游玩迪斯尼乐园或者打球、玩牌、看电影,这些都是能够带来快乐的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放松下来,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烦恼,甚至还让我们开怀大笑。可是,快乐不等于幸福,因为快乐的情绪会在快乐的活动结束之后不久消失。
好莱坞明星是那些可以经常参加快乐活动的人,他们购买名车,接触名流,出席盛宴,居住豪宅,时常狂欢,但是这些快乐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幸,他们当中悲观厌世、酗酒吸毒、家庭解体、自杀轻生的情况并没有比普通人群少。即使有这样的事实,很多人还是坚信快乐就等于幸福。这样的想法不但不能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相反还可能让我们失去真正幸福的机会,因为一旦认为快乐等于幸福,就会认同痛苦等于不幸福,我们就会选择及时行乐而逃避那些与痛苦有关联的事情。可是,事实真相是,能导致真正幸福的事情往往与痛苦相关联,比如婚姻、子女抚养、职场发展、慈善公益、个人素养的提升等等。
如果你去问一个独身主义者为什么不愿意结婚,倘若他与你坦诚相待的话,他会告诉你他其实是不想承担责任。承担婚姻的责任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时相当痛苦,他不可能像单身时那样随心所欲地行乐、冒险、昼夜颠倒。同样,不想生孩子的夫妻也是宁要不痛苦的快乐,也不要痛苦的幸福。一个孩子,从嗷嗷待哺到成长为风华正茂的少年,父母要付出多少艰辛和劳动。但是,在孩子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过程中,在你和孩子一起领略他童年生活的酸甜苦辣的过程中,在你与自己的爱人一年年地相伴欣赏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那种为人父母的幸福,将永远萦绕心头,不会因为孩子长大成人而消失。这样的幸福,是那些不愿为人父母的独身者们无法体会的。我也喜欢做快乐的事。我打球、玩牌、说笑话,还会玩很多种其他的愉快项目。但是,所有这些娱乐形式都不足以构成真正的幸福。那些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的事情,比如写作、抚养子女、与妻子培养感情、多行善事,给我带来的幸福感远比那些娱乐活动要多得多,因为娱乐之乐瞬间即逝。
一旦人们知道快乐不等于幸福,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首先,他们不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娱乐活动上;其次,他们会觉得花过多的金钱购买新车或新衣服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这些并不能增加他们的幸福感;第三,他们不再会对别人心存忌妒,因为他们明白了那些曾被他们忌妒的“幸福之人”——富人和名流们,由于被过多的娱乐活动充斥了生活,或许根本就没有幸福了。
13.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3分)
2012年7月 16日《环球时报》
第① 段提出论题:
(1) 。
第②段 (2)
提出中心论点。
9
92
0
0 。
第③段举好莱坞明星的事例证明论点。
第④段举抚养子女和作者自己的事例证明论点。
第⑤段得出结论: (3) 。
14.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认为“快乐不等于幸福”?(3分)
15. 从修辞的角度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16.你同意作者“快乐不等于幸福”的观点吗?请从学过的课文中举一例加以阐释。(3分)
(三)阅读散文,回答问题。(12分)
人在草木间
刘梅花
人在草木间,说的是“茶”,可是不单单指茶,也是禅。
陆羽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令我这个北方人羡慕不已。而且,我还没有去过南方呢,不曾见过南方的嘉木。总是想,茶树,是怎样一种禅意的树呢?嘉木在野,诗经里一样风雅了。那百年的古茶树,老得禅意,老得孤独,动不动还要开花吧?
茶树一直长在我的梦里,从童年一直开花到现在。我的梦都是茶树的枝枝叶叶里长出来的。你以为我喝了多少好茶,对茶叶如此痴迷?其实也没有。穷人家的孩子,最先想的是要吃饱饭才好。至于茶,当然也是喝的。穷到连茶都不能喝到,人生就没有意思了,还不如当初就不要来尘世呢。
我喝茶,一直喝那种黑茶,也叫砖茶。很大的一块,坚硬,可以拿来打狗,砌墙。从小,喝清茶。茶块在炉火上烤一烤,变得酥软了,很轻松地撬成碎块儿,盛在匣子里。煮茶的时候,取一块。那茶叶,粗糙,黝黑,却有一脉暗暗的清香,像我的日子。清早,生了火,先熬一壶茶。要熬得酽一点,不要太淡。茶熬得有了苦味儿,好了。伸长脖子灌下去一杯,上学去了。这样的一天,神清气爽。若是哪天缺了这一杯,总是蔫,打盹,头疼。
冬夜里,写完作业,爹熬着的茶已经清香扑鼻了。若是有钱的话,还能买了红枣,在清茶里下几枚,喝枣茶。没钱就丢几片姜,抗寒,暖胃。一家人围着火炉喝茶,任凭我说一些废话,狼筋扯到狗腿,没来由地乱说一气。我说,茶树应该很高,都长到半天里去了,仰头看,那茶花儿就开在蓝天里,和我一样大的花儿呢。(1)爹听着,黄瘦的脸上还是笑容,吸一口烟,慢慢喝下去枣红颜色的老茶。有时候,弟弟谴责我说:爹啊,梅娃子最能胡诌,你信她做什么?爹一笑,不说话。漫长的冬夜,煮沸在一壶茶水里。炉火红红的,照在我脸上。(2)爹笑着说,你看,我的黄毛丫头,红脸蛋。又说,梅娃子刚生下来,猫儿一样大。我隔着门看了一眼,脸上皱皱巴巴的,很难看,谁知道长大了这么让人心疼的。那样的日子,像茶,慢慢熬着,吸溜吸溜喝着。慢慢长大了。
天祝藏区的人唱酒曲,最有名的真兰歌是这样唱的:
对有恩的犏(piān)乳牛要知道报答。你如果没有喝过淡茶,你就不知道犏乳牛的恩情,你喝过淡茶才知道了犏乳牛,犏乳牛却在哪儿呢?
对有恩的父母要知道报答。你如果还没有接近暮年,你就不知道父母的恩情,你如果到了暮年才想起父母,父母亲却在哪儿呢?
我的朋友是一位藏族诗人,他最喜欢唱这首歌,他先用藏语唱,再用汉语唱,一遍一遍,歌声清亮真挚。唱到最后,我常常泪流满面。我的父亲,一直喝清茶。等我煮好满满一碗奶茶的时候,我的父亲又在哪里?他去世那么早,还未来得及给我筹备两麻袋砖茶的嫁妆。
草木是有气脉的,所以茶才有灵魂。有些草木,成了草药。有些草木,却成了茶,真是世事玄机啊。水煮草木,你知道哪个是药,哪个是茶?草木不会泄露天机。草木也不说话,却把味道交给你,心交给你。人在草木间,天地自有玄理。至于做茶做草药,都行,在于自己喜欢哪个。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7.第④段写到“那茶叶,粗糙,黝黑,却有一脉暗暗的清香,像我的日子”。作者为什么说“茶叶”像“我的日子”?(3分)
18.结合语境,理解文章第⑤段两处画线句中“笑”的不同意味。(4分)
(1)爹听着,黄瘦的脸上还是笑容。
(2)爹笑着说,你看,我的黄毛丫头,红脸蛋。
19.第⑥段引用“真兰歌”有什么作用?(2分)
20.标题“人在草木间”有哪些含义?(3分)
三、作文(54分)
(一)修改作文(4分)
近视的滋味
以前,见到某些同学戴着眼镜,总羡慕得很,好像戴眼镜就是有风度和有学问的标志。男同学思考时,推推眼镜,潇洒;闲暇时,女同学文雅地拿起眼镜布擦起了镜片。当那眼镜如愿地架在自己的鼻梁时,才知道这滋味一点也不好受。
唉!近视眼可真把我害惨了,记得有一次我把眼镜落家里了,可那天偏偏是一节语文公开课。孙老师的板书一如既往地潇洒利落,很快,黑板上已经写了满满当当了。突然,他停下手中的粉笔,意味深长地提出了要求:“谁能将黑板上写的内容串联起来复述一遍呢?要带着感情色彩地复述哦。”孙老师一边说,双手一边在空中比划着,手臂微屈,手指摆出个奇特的造型,显出信心满满的样子,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好像所有同学都能够胜任他交给的任务似的。然后,他双手抱在胸前,开始环视全班同学,视线到我这里忽然停住了:“来,你试试看!”这可真让我犯了愁!我努力地望向黑板,可是什么看也不清。我就这么傻站着,满脸通红,不知所措。冷场了半天,孙老师最终挥手示意我坐下,对我甚是失望。
为了能够恢复正常的视力,什么“东方神镜”啦,“明目镜”啦,我都试过,而“真视明滴眼液”简直可以当饮料喝了,可是功效甚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还我明亮的眼睛”早已是我的心声,希望医学能进一步研制出攻克近视的良药,让我摆脱近视的痛苦滋味。
21.(1) 请修改第①段画线句,使之与前句衔接更为流畅。(2分)
男同学思考时,推推眼镜,潇洒; , , 。
(2)从扣题的角度看,你认为第②段的写作存在什么问题?(2分)
(二)作文(50分)
22. 以“终于等到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透露学校、个人信息。
鼓楼区初三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 2015.5.
参考答案
一、(26分)
1.(8分)(1)淡妆浓抹总相宜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各领风骚数百年 (4)会当凌绝顶 (5)直挂云帆济沧海(6)悠然见南山(7)不畏浮云遮望眼 (8)山是眉峰聚(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本句不得分)
2.(2分) B
3.(2分) D
4.( 2分) B
5.( 2分) D
6.(5分) (1)(2分) D (2)(3分)书写工整2分,书写工整且美观3分。
7.(5分)(1)(3分)示例:李白写下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是一杯孤独的酒。(默写2分,点评语1分)
(2)(2分)酒可以给文人创作的灵感。文人借酒抒发离愁别绪(情感),文人借酒表达志向。(一点1分)
二、(40分)
(一)(16分)
8.(3分)一个“疑”字,表明了这一句是诗人听到了乐声后产生的想象。想象出花的繁盛烂漫,表现了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的特点。(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
9.(4分)(1)就 (2)左右 (3)靠近、接近 (4)向西
10.(2分) B
11.(4分)(1)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2)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一时奇异的人。
12.(3分)具体表现:去找庞安常看病,跟他开玩笑,称他们都是一时的异人;病好了之后,和庞安常同游豪饮;在所写的词中表达了不悲叹时光流逝,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一点得2分)
译文:
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看田,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会看病,是个聋子。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一时奇异的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
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兰溪水还能流向西,莫伤悲,白发老人还能作报晓的鸡。”这一天,我们开怀畅饮才回去。
(二)(12分)
13.(3分)(1)把快乐等同于幸福的人不在少数(快乐与幸福);(2)分析快乐与幸福的区别(3)一旦人们知道快乐不等于幸福,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人们再也不会盲目追求所谓的快乐。(一空1分)
14.(3分)①快乐是人在某项行动中的感受,幸福则是在行动之后的感受。较之快乐,幸福更为深刻,持续的时间也更长。②真正幸福的事情往往与痛苦相关联。③快乐容易获得的,而持久的幸福感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15.(3分)排比句式(1分),运用排比充分(有力)证明了养育孩子的幸福是独身者们无法体会的,进而证明幸福往往与痛苦相伴。(2分)
16.(3分)同意或者不同意皆可。示例:(1)同意作者的观点,“快乐不等于幸福”。《孔乙己》中,短衣帮们在取笑孔乙己的时候非常快乐,酒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可是短衣帮、小伙计并没有从中获得生活的幸福,他们依旧过着自己悲苦的生活。
《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等课文中的相关情节可举例。
(2)不同意作者观点。快乐就是一种幸福。《社戏》中,“我”和小伙伴驾船看社戏,归途中偷豆吃,非常快乐,“我”成年后还念念不忘,成为我记忆中最幸福的回忆。
《童趣》《阿长与山海经》《端午的鸭蛋》《社戏》《竹影》中的相关情节可举例。
举例能体现快乐。(1分)能把例子与观点结合起来。语言表述通顺。(2分)
(三)(12分)
17.(3分)茶叶粗糙、黝黑,却有一脉清香,正如我的日子虽然贫困,但家庭生活幸福、温馨。
18.(4分)示例:(1)父亲在享受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这是满足、幸福、欣慰的笑。(2分)
(2)父亲看着可爱的女儿,笑中流露出对女儿的疼爱、欣赏。(2分)
19.(2分)通过歌词,把“茶”和“感恩父母”联系起来了,渲染了思亲之情;引出下文对父亲的怀念;为下文怀念父亲做铺垫;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写出1点给1分)
20.(3分)一指“茶”;二指生活如茶,(只要认真对待、用心感受)苦日子也可以过得有滋有味;三指人和草木一样,不管是做茶还是做药,再平凡的人生都会有自己的价。(答对一点得2分)
三、(54分)
(一)(4分)
21. (1)(2分)女同学闲暇时,擦擦镜片,文雅。
(2)(2分)第二段详略不当,偏离文题,对孙老师授课进行了过多的描写,而对“我”看不清黑板上的内容,回答不出问题的细节却描写不够,不能充分表现出“近视的滋味”。
(二)(50分)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22. 评判方法:先看扣题,再看功底。具体操作是,对于一篇600字以上成篇的作文,看完后:
一、先判断作文内容是否在题意上,即是否“切题”。
1.完全切题,35分切入;
2.基本切题(能围绕题目去写,但有游离),27分切入;
3.不切题(不管题目要求,自说自话):20分切入;
4.抄袭:①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文字绝大部分与他人之作雷同。且阅卷教师拿原文来比对证实后,判为“抄袭”。一般5分,最高10分。②抄录本次期末试卷上阅读文章的,判为“抄袭”,最高5分。③学生作文借鉴他人文章的部分材料、结构形式、写法等,但文章大部分内容是自己写的,则不认定为“抄袭”。模仿痕迹过重,则降档给分。
二、再看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水平。
看思想感悟(是否有见识、感悟是否独特),看材料(内容是否充实),看思路(条理、顺序是否清楚),看形式写法(安排是否巧妙),看遣词造句(是否文通字顺,表情达意准确自然),看修辞(语言表达是否形象生动)。
1.如果某一项较好,分数提高半档;两项以上,分数可提高一档,甚至更高;
2.如果某一项特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分数也可提高一档,甚至更高;
3.如果有几项较好,又有某一项特色鲜明,那就可以打满分。
4.如果某一项或两项较差,分数降半档甚至一档;
5.就基本的表达看,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很多,内容空洞、无话找话,逻辑思路混乱、前言不搭后语、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者,直接判为五类卷。
说明:1.这里所说的“档”,即为两类文之间的差值,一档为5分。
2.此法简单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切题成篇;文通字顺;表情达意;文体规范。
3. 作文评分常规要求:
(1)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3分。
(2)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扣2分。
(3)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4)总分不得超过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