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县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命题人:潘三亚、徐晖)
(此卷不交,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上)
一 (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①—⑧题必答,第⑨题选答两处。)(10分)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曹操《观沧海》)
②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⑤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⑥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⑦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⑧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⑨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我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 , ”;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 , ”;置身于古战场,我们会想起“ , ”。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
班级开展“我爱大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加了其中的几项。(14分)
【走进自然】
2.下面是主持人写的发言稿中的开头一段,请你帮助她推敲。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到户外,亲近自然,舒活舒活经骨,抖擞抖擞精神,欣赏如画的风景,放松疲备的身心。看吧,这里的山水都张开了怀抱,这里的草木都绽开了笑容,这里的鸟儿都放开了歌喉,美丽的大自然,多情的大自然,无私的大自然,正以她特有的方式欢迎你。走进自然,听听水是怎样汇成一种智慧,山是怎样塑成一种尊严。你会发现,与自然交流不仅可以放松心情,更可以净化灵魂。亲爱的同学们,走进自然吧,你会享受到别样的乐趣。
(1)你为加点的容易读错的字注音:(2分)
抖擞( ) 绽开( )
(2)文中两个词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2分)
“经骨”改成 “疲备”改成
(3)你把画线的病句修改为: (1分)
【感悟自然】
3.语文老师说:大自然是一本神奇的书,天的高远,地的辽阔,山的高峻,海的深沉……无不包含着睿言哲语,但是需要你有一双留心自然、留心生活的眼睛,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例如: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合作。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听了老师的话,你对下列事物中的两种有了自己的感悟。请把自己的感悟写在答卷之上。(2分)
月亮 珍珠 蜜蜂 麦穗 蒲公英
【描绘自然】
4.活动中,同学们都对自己喜欢的名胜进行了60字左右的描述,其中你对天生桥及胭脂河两岸风光的描述引人入胜,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3分)
天生桥
胭脂河
请把你的描述写在答卷纸上。
【阅读自然】
5.全班同学一致认为名著中的许多景物描写相当出色,富有地域特征,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4分)
海浪在他脚下拍打着零乱的石堆,从遥远的土耳其刮来的干燥海风吹拂着他的脸。港湾的海岸呈不规则的弓形,一条钢骨水泥筑成的防波堤挡住了海浪。蜿蜒起伏的山脉延伸至海滨突然中断。城郊一幢幢白色小屋排列在山峰之中,伸展到很远的地方。
古老的郊区公园里静悄悄的。秋风扫下的枯黄的枫叶缓缓地落在已很久无人清理、杂草丛生的小径上……
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这是你摘自名著《 》中的文字,其中的“他”是 (姓名)。从这部书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性格特点)。
二 (4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14分)
【古诗阅读】
6.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青年时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国难时起兵勤王抗元。
C.颔联运用比喻手法,“风飘絮”和“雨打萍”分别形象地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坎坷境遇。
D.颈联借惶恐滩和零丁洋写出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表达出对前途未卜的悲观失望之情。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来是人们吟颂的名句,请从抒情方法和内容的角度对这一名句作点简要赏析。(2分)
【古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王斗①造门而欲见齐宣王……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②诸侯,一匡天下③,天子受藉,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而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驎④騄耳,王驷⑤已备矣;世无东郭俊⑥、卢氏之狗⑦,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⑧、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彀⑨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⑩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彀也。”
注释:①王斗:齐国贤士。②合:会盟。③一匡天下:指齐桓公号令天下尊崇周天子。④骐驎:与下文的“騄耳”,均为传说中周穆王的八骏之一。⑤驷:古时一车四马称为驷。⑥东郭俊:传说中齐国的良兔名。⑦卢氏之狗:传说中韩国的名犬,名卢。⑧毛嫱:古代美女名。⑨尺彀(hú):绉纱。⑩便辟:亲近宠幸的人。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宣王说,曰:“寡人愚陋……”( )
8.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相与步于中庭
B.王斗选门而欲见齐宣王 而王不好士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为能之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固愿得士以治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彀也。
10.甲文中邹忌把家事同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其目的是希望齐威王
;乙文中王斗将齐宣王与齐桓公进行类比,得出“(宣王)忧国爱民不若爱尺彀”的结论,其目的是希望齐宣王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在11—16题。(15分)
我们究竟该吃什么
高振宁
近日有报道说,莫斯科营养研究所对若干名经常食用绿色食品的自愿者进行了两年的跟踪观察,结果发现轻者染上了暴饮暴食的毛病,重者开始寻求精神刺激。该研究所的专家认为这是人体摄入硝酸盐不足的结果。
绿色食品在我国已家喻户晓,经常食用绿色食品的人也不在少数,并没有谁因为经常食用绿色食品而染上了那些毛病。应当指出的是,那篇报道中所说的绿色食品与国内所说的绿色食品不是一回事。中国说的绿色食品在国外实际上是指有机食品。我国通常将国外的有机食品译为绿色食品。
我们都知道,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和农药,而且用量越来越大,虽然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了,但品质却在不断下降,食品中残留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毒菜”致人死亡的事也时有发生,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已是无处不在。在此背景下,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我国农业部于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了绿色食品的概念,并制定了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该标准对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环境条件提出了详细严格的要求。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病、致癌、致突变作用的农药,允许使用的低中毒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也只能使用一次,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料。此外,一系列保证食品无污染、少污染的要求和措施在绿色食品的标准中都有体现。
与绿色食品并行的另一个概念是有机食品。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种子和种苗都来自自然界,不使用转基因种子或种苗。施用过化肥、农药的土地必须经过3年(禁用农药、化肥)转换期后才能生产有机食品,有机田块周围要有隔离带,以避免来自临近地块的污染。有机农业依靠绿肥、有机肥培养土壤肥力,依靠作物轮作等农业措施辅以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控制病虫害。有机食品在加工过程 中也不能使用人工合成的防腐剂、添加剂。有机食品强调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有机食品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流行起来,而作为有机食品生产系统开端的有机农业,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人锲而不舍地进行研究和实践,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大体一致的国际标准。有机农业的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现在我国以有机方式耕种的土地约百万亩,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有百余种。
无论是绿色食品还是有机食品,都强调以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方式进行生产,特别是有机食品,完全在自然条件下生产。在农药、化肥出现之前,差不多所有食品都是以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如果吃这样的食品也不安全,问题恐怕不会等到今天才出现。
至于来自俄罗斯的报道所说的硝酸盐摄入不足的问题,很令人费解。人们普遍认为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各国对食品中硝酸盐的含量都有限制性规定。研究表明,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后者是致癌物质,如果在体内积累过多,可直接致人缺氧中毒,严重的可导致窒息死亡。大量施用化学氮肥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其硝酸盐含量比较高。
国外有很多研究证实有机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由有机农业系统生产的食品含有更丰富的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虽然没有明显增加,但蛋白质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大大高于普通食品。有机畜禽产品含有更多的共轭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基本没有对抗生素已产生抗性的细菌。消费有机食品或者绿色食品并不是赶时髦,这种消费方式本身就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贡献。
(选自《中国青年报》)
11.根据文章的有关内容,请简要说说“有机食品”的特点。(3分)
12.文中说“与绿色食品并行的另一个概念是有机食品。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你认为主要的区别在哪里?(2分)
13.文中划线句子改为“无论是有机食品还是绿色食品,都强调以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方式进行生产。”好不好,为什么?(2分)
14.阅读全文,选出对文章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2分)
A.“我们究竟该吃什么”,这一问题,作者在文中已经作出了回答。
B.来自俄罗斯的报道所说的“绿色食品”实际上就是“有机食品”。
C.在农药、化肥出现之前,差不多所有食品都是完全在自然条件下生产的。
D.文中最后一段加点的“基本”一词不能删去,如删去表达的意思就与事实不符。
15.作者认同莫斯科一些绿色食品食用者患上疾病的报道吗?作者的依据有哪些?(3分)
16.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并仔细观察右面的有机食
品标志图(原图案为绿色),请你说说图中的寓意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2题。(17分)
为自己留一道缝隙
①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潮涨潮落,生生不息。面对名与利,面对个人与集体,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有的人为自己留一道缝隙,举重若轻,收获丰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不堪挤压和重负,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
②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③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楚王的两个身负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④一句话,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
⑤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他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神话,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独地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⑥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⑦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一生坎坷,从“乌台诗案”开始,他被一贬再贬。他曾哀叹过,彷徨过,接踵而至的灾难曾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最终还是给自己的心灵敞开一道吸纳清风明月的缝隙。
⑧面对险恶,苏轼唱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茫茫天宇,他唱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于是他的生命中回荡着倜傥洒脱的华彩乐章。
⑨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⑩一个世纪以前,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着青灯的木屋里,大文豪福楼拜每天拼命地工作,他不接受采访,不看报纸,但他给自己留出一道缝隙——每天看日出。
11薄西山
福楼拜每天看日出,伴着刚刚苏醒的树木和玻璃般翠绿的青草,呼吸着泥土的芳香和果蔬的甘甜,于是,他每天都拥有了温馨和朝气,能够宁静,快乐,充满活力地工作着。留一道缝隙,清晨看日出,福楼拜在为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礼!
13
12
学会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是人生的大哲学;不能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则是人生的大遗憾。
项羽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乌江之畔,血染长空。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间被遗憾、羞辱和绝望占满,已没有可供回旋的缝隙。
14
在衣袂飘飘,长袖舞动中,心爱的人儿香消玉殒。面对着如泣如诉的滔滔江水,悲叹着“无颜见江东父老”,一抹寒光闪过,一个悲壮的瞬间便定格于历史的江河。于是,滚滚江水千百年来一直呜咽地诉说一个悲戚的故事。
15
川端康成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他的生命最终在不堪忍受的拥挤中凋谢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曾无助地叹息:“太拥塞了!”“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
可见,拥塞足以致命。面对别人的盛情邀请,面对各种应酬,他不会拒绝,只能疲于应付。他的生活空间塞得太满,令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于是,在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前,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最终崩溃。那一刻,樱花落了一地。
1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奔腾不息的岁月之河从古代流到现代,它用哲人的睿智告诉我们,面对阴晴圆缺,悲观离合,面对花开花落,得失成败,面对风霜雨雪,电闪雷鸣,面对灯红酒绿,名缰利锁,最难得的是为自己留一道缝隙!
(《中国教师报》2006年10月24日)
17.通读全文,完成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梳理。(3分)
(1)提出“学会留一道缝隙”的看法。
(2—5)庄子“留一道缝隙”,拥有了心灵自由舒展的空间。
(6—8)苏轼“留一道缝隙”, 。
(9—11)福楼拜“留一道缝隙”, 。
(12)承上启下,过渡。
(13—14)项羽没有“留一道缝隙”,在羞辱和绝望中自尽。
(15)川端康成没有“留一道缝隙”, 。
(16)总结全文,提出号召。
18.文章的语言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对第11节中划线句作点赏析。(3分)
19.结合上下文,说说第15小节中加点的“那一刻,樱花落了一地”的含义。(2分)
20.作者为什么要写项羽和川端康成二人来说理?(3分)
21.下面俗语不能诠释文中“缝隙”意义的一项是( )(3分)
A.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B.君子之交淡如水。
C.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 D.退一步海阔天空。
22.面对当今节奏快、诱惑多、压力大的社会现实,我们还应当怎样为自己留一道缝隙?(3分)
三 (5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是七色板,有成功的喜悦,但又饱含着追梦的艰辛,挫折的苦痛……而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若需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2006~2007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共10分,①—⑧题,每题1分,第⑨题选填两处,每处1分,错、漏、添字均不得分)
①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②断肠人在天涯。③黑云压城城欲摧。④庭下如积水空明。⑤
弓如霹雳弦惊。⑥家书抵万金。⑦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⑧燕然未勒归无计。⑨符合题意即可。如依次可以填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1)(2分)sŏu zhàn (2)(2分)筋 惫 (3)(1分)走进自然,听听水是怎样汇成一种智慧,看看山是怎样塑成一种尊严。
3.示例:月圆月缺,那是在教我们胸怀要旷达;珍珠的光彩夺目,那是在教我们经历痛苦和磨难后必定会迎来美丽的人生;蜜蜂在花间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蒲公英随风漂泊,那是在教我们无私的播种希望。(2分,每种事物的感悟1分)
4.内容(1分),修辞(1分),语言优美流畅(1分),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分),保尔(1分),为理想而献身(具有顽强毅力;具有迎难而上精神;具有钢铁般意志)(2分)
6.(1)D(2分) (2)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形式(1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分)。
7.(2分,每个1分)①偏爱②通“悦”,高兴、愉快
8.(2分)D
9.(4分,每小题2分)①从这点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②现在,大王治理齐国,不是身边亲近的人不用,我因此说(大王对士的喜爱)不如对绉纱的喜爱深。
10.善于纳谏(或“广开言路”“开张圣听”)(1分)任用贤士(或“礼贤下士”)(1分)
11.①种子和种苗都来自自然界,不使用转基因种子或种苗;
②施种过程中完全不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制和家畜饲料添加剂;
③施用过农药的土地必须经过3年转换期才可以使用有机田周围要有隔离带。
④加工过程 中不能使用人工合成的防腐剂、添加剂。(每点1分,答到三点即可得满分)
12.绿色食品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允许使用一次低中毒有机合成农药,可以使用与有机肥配合使用的化肥,而有机食品不能用。(2分)
13.不好。因为与上文先说明绿色食品再说明有机食品相照应,使得上下文连贯。(2分)(仅答“不好”不得分。)
14.B(2分)
15.不认同。依据有:①我国食用绿色食品的人为数不少,但染上毛病的人没有。②硝酸盐对人体有害。③国外很多研究证明有机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每要点1分)
16.一是一只手向上持着一片绿叶,寓意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渴望;二是两只手一上一下握在一起,将绿叶拟人化为自然的手,寓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呵护,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3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17.(6-8)回荡着生命中倜傥洒脱的乐章;(9-11)拥有了温馨、朝气、宁静、快乐的生活;(15)在名利应酬中崩溃。
18.这个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写树木,用比喻的手法写青草,从嗅觉和味觉的角度写泥土和果蔬,勾画出了一幅清晨生机勃勃的田野图画。(3分)
19.比喻生命之花凋谢,即生命的结束。(2分)
20.从反面说明了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者的可悲下场,正反对比,使说理更有说服力。(3分)
21.A(3分)
22.要点:如闲适、淡泊、从容、轻松等“缝隙”。(意同即可)(3分)
23.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