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市如东市2014年中考网上阅卷语文适应性训练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市如东市2014年中考网上阅卷语文适应性训练试卷

ID:559719

大小:93.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中考网上阅卷适应性训练试卷 语 文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21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①所谓伊人, ▲▲▲ 。(《蒹葭》)‎ ‎② ▲▲▲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 ▲▲▲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⑤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 ▲▲▲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⑦《陋室铭》中“ ▲▲▲ , ▲▲▲ ”两句表现作者交往不俗。‎ ‎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 ▲▲▲ , ▲▲▲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阅读下面来自网络的材料,完成2~5题。(11分)‎ 挺转方 人民日报:转基因已是dàshìsuǒqū,成为农业科技发展的必然。‎ 饶毅:由不懂分子生物学的外行不断挑起的转基因论战,导致无法进行理性讨论。‎ 方舟子:应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 。 ‎ 张启发:推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 贾士荣:基因农业代表了将来的发展方向,阻挡转基因将成为历史罪人。‎ 反转方 新华网:坚定地èzhì转基因主粮商业化!‎ 崔永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 有权利质疑你懂的科学到底科学不科 学。‎ 顾秀林:坚决不同意标注出售转基因食 品。‎ 郎咸平:广西转基因玉米是美国的基因武器。‎ 薛达元: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有风险。‎ ‎“反转”还是“挺转”:一场旷日持久的激辩 中立方 ‎ 袁隆平:转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论,抗病虫转基因品种推广时应shènzhòng。‎ 网友:这场争论确实是剑拔弩张的地步。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还需要历史的考验,凡是一边倒的观点都不值得相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汉字。(3分)‎ ‎ dàshìsuǒqū èzhì shènzhòng ‎3.中立方“网友”的一段话中有语病,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 ▲▲▲ ‎ ‎4.上面材料中三方争论的话题是什么?(2分)‎ ‎ ▲▲▲ ‎ ‎5.如果将上面材料的标题改为“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论”,好不好?为什么?(2分)‎ ‎ ▲▲▲ ‎ ‎6.怎么理解袁隆平所说的“不能一概而论”的含义?(2分)‎ ‎ ▲▲▲ ‎ 二(64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 ▲▲▲ ‎ ‎(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选其中一个字,简要分析。(2分)‎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8分)‎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祟之。稍壮,折节②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③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④之遗象⑤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⑥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⑦?‎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注】①光、黄:光州、黄州。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游侠。②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③屋:帽顶。④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⑤遗象:犹遗制。⑥使酒:喝醉酒后爱发脾气,任性而行。⑦“此岂”一句:难道没有独特的造诣修养能够做到这一点吗?‎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只标一处。(2分)‎ ‎(1)庵 居 蔬 食 ‎(2)前 十 有 九 年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过岐亭( ▲ ) (2)余告之故。( ▲ )‎ ‎(3)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 (4)当得官( ▲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 ▲▲▲ ‎ ‎11.“方山子”得名的原因是什么?他原名叫什么?(3分)‎ ‎ ▲▲▲ ‎ ‎12.古今中外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常常有许多相似之处。方山子年少时的性格和下列人物中哪一个最相似?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述理由。(6分)‎ ‎ 鲁滨逊 保尔 祥子 史进 高俅 ‎ ▲▲▲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6题。(19分) ‎ 瓦罐炖出最鲜美的鸡汤 ‎①瓦罐炖汤很早就被人们所推崇,但其中是否有科学依据却很少有人研究。科研人员用现代化的实验方法重新审视这种古老的食物制作方法,希望找到其中的科学依据。所谓炖汤,就是用加热的方式,把原料中的滋味(学术说法叫“呈味物质”)煮到水里去。‎ ‎②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分别用瓦罐、电磁炉配不锈钢锅还有高压锅炖鸡汤,然后品尝各种方式做出来的鸡汤味道有什么不同,这听起来是挺家常、挺好玩的一件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完成这个研究,却耗费了4年时间。研究发现,瓦罐鸡汤的鲜味和甜味都高于高压锅和电磁炉——而鸡汤最主要的呈味效果正是鲜味和甜味!‎ ‎③在肉制品中,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低聚肽都是重要的鲜味和甜味的呈味物质。而在三种鸡汤中,瓦罐汤的核苷酸含量远远高于其他两种,说明瓦罐加热更有利于核苷酸的释放和生成。而高压锅由于对肌肉进行了长时间的加压作用,使得肌肉核苷酸被大大降解,由此失去了滋味。电磁炉在这方面表现居中,所以风味平平。‎ ‎④除了核苷酸,谷氨酸也是重要的鲜味物质。早先的研究发现,当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的浓度较高的时候,谷氨酸钠的鲜味强度也会明显增加。此外谷氨酸钠与呈味核苷酸之间还存在滋味协同效应,也就是说,将两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使鲜味明显增加。科学家测定了三种鸡汤中的谷氨酸含量,发现依然是瓦罐鸡汤中的最高。‎ ‎⑤之所以如此,科学家猜想,可能是因为谷氨酸对热比较敏感,在70 ~‎90℃‎时溶解最为充分,在‎100℃‎以上长时间加热就会部分分解。由于瓦罐传热缓慢而且均匀,并且鸡汤主要是在小火状态下煨制而成,所以瓦罐鸡汤中的谷氨酸含量要高于另外两种。‎ ‎⑥总之,因为 ▲▲▲ 都明显高于高压锅和电磁炉做出来的,所以瓦罐鸡汤最鲜、最好喝也就理所当然。‎ ‎⑦‎ 知道了瓦罐鸡汤好喝,也知道了它为什么好喝,科学家的目的不是一碗一碗地在实验室炖汤,而是要把传统饮食的宝贵经验上升到理论,做出科学参数,然后用现代化的食品加工方法实现大规模生产,这就是食品工业。简单说,就是把“如何炖好一锅汤”的经验,扩展到“如何炖好一万锅汤”。 ‎ ‎(根据有关材料改写)‎ ‎13.根据文中信息,分析“电磁炉在这方面表现居中,所以风味平平”的原因。(3分)‎ ‎ ▲▲▲ ‎ ‎14.简要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 (1)瓦罐汤的核苷酸含量远远高于其他两种,说明瓦罐加热更有利于核苷酸的释放和生成。‎ ‎ ▲▲▲ ‎ ‎(2)科学家猜想,可能是因为谷氨酸对热比较敏感,在70 ~‎90℃‎时溶解最为充分,在‎100℃‎以上长时间加热就会部分分解。‎ ‎ ▲▲▲ ‎ ‎15.结合上文,在第⑥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4分)‎ ‎ ▲▲▲ ‎ ‎16.根据第⑦段有关内容,解释什么是“食品工业”?(3分)‎ ‎ ▲▲▲ ‎ ‎17.本研究成果曾获得菠萝科学奖,根据链接材料,请你替组委会写一则贺电。(5分)‎ ‎【链接】“向好奇心致敬”是菠萝科学奖的口号,菠萝科学奖是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奖”,奖励那些有想像力、有趣的科学研究成果,唤起人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情。‎ ‎ ▲▲▲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2题。(21分)‎ 火锅子 铁凝 他和她站在窗前看雪,手拉着手。雪已经下了一个早晨,院子里那棵小石榴树好像穿起了白毛衣,看上去挺暖和的。‎ 这棵小石榴树也就一人多高。别看树不大,可不少结果,一个秋天就结了四十多个石榴,压得树枝朝地上深深地弯着腰。那时候天还不冷,她拉着他走到石榴树跟前,有点赞叹、有点感慨地说:看把她给累的!仿佛石榴树是他们家的一名产妇。‎ 他说,我就没觉得一棵树会累。‎ 她说,我说她累她就累。‎ 他笑了,看着她说:你呀。‎ 今天,她站在窗前告诉他,雪中的石榴树穿着白毛衣挺暖和。‎ 他说,我怎么没觉得。‎ 她说,我就这么觉得。 ‎ 他故意抬杠似的说:身上穿着雪怎么会暖和呢?‎ 她急得摇了一下他的手说,我说暖和就暖和。‎ 他告饶似的说,好好好,你说暖和就暖和。‎ 她乐了,就知道他得这么说。又因为知道他会这么说,她心里挺暖和。‎ 他87岁,她86岁。他是她的老夫,她是他的老妻。他一辈子都是由着她的性儿。由着她管家,由着她闹小脾气,由着她给他搭配衣服,由着她年节时擦拭家里仅有的几件铜器和银器。一对银碗,两双银筷子,一只紫铜火锅。‎ 这么好的雪天,我们应该吃火锅。她离开窗户提议。‎ 那就吃。他拉着她的手响应。‎ 他们就并排坐在窗前的一只双人沙发上等田嫂。田嫂是家里的小时工,一星期来两次,打扫卫生,采购食品。 ‎ 他们两人抢着对田嫂说今天要涮锅子。田嫂说,老爷子老太太好兴致。‎ 她说,兴致好也得有好天衬着。‎ 田嫂说,天好哪里敌得过人好。瞧你们老两口,一大早起就手拉着手了。倒让我们这做小辈儿的不知道怎么回避呢。‎ 他们俩由着田嫂说笑,坐在沙发上不动,也不松开彼此的手。‎ 其实田嫂早就习惯了老爷子老太太手拉手坐着。从她认识他们起,几十年来他们好像就是这么坐过来的。‎ 田嫂就忙着出去采购。出门前不忘从厨房端出那只沉甸甸的紫铜火锅,安置在客厅兼餐厅的正方形饭桌上,旁边放好一管牙膏和一小块软抹布。这是老太太的习惯,接长不短的,她得擦擦这只火锅。‎ 他见她真要擦锅,劝阻说,今天可以不擦,就两个人,非在乎不可啊?‎ 她说,唔,非在乎不可,两个人吃也得有个亮亮堂堂的锅。说着从沙发上起身坐到饭桌旁边,摸过桌上的抹布,往抹布上挤点牙膏,用力擦起锅来。‎ 他就也凑过来坐在她对面看她擦锅。锅可真是显得挺乌涂,也许是他的眼睛乌涂。他的眼睛看着火锅,只见它不仅没有光泽,连轮廓也是模糊一团。他和她都患了白内障,他是双眼,她是右眼。医生说他们都属于皮质性白内障,成熟期一到就可以手术。他和她约好了,到时候一块儿住院。‎ 她擦着锅盖对他说,你看,擦过的这块儿就和没擦过不一样。‎ 他感受着她的情绪附和着说,就是不一样啊,这才叫火锅!‎ 他们就安静地涮起锅子。像往常一样,总是她照顾他更多。她捞起几片羊肉放进他的碗里,他就捞起一块冻豆腐隔着火锅递给她。她又给他捞起一条海带,他就也比赛似的从锅里找海带。一会儿,他感觉潜入锅中的筷子被一块有分量的东西绊住了,就势将它夹起。是条海带啊,足有小丝瓜那么长,他高高举着筷子说:你吃。‎ 她推让说:你吃。‎ 他把筷子伸向她的碗说:你吃。‎ 她伸手挡住他的筷子说:你吃,你爱吃。‎ 他得意地把紧紧夹在筷子上的海带放进她的碗说,今天我就是要捞给你吃。‎ 她感觉被热气笼罩的他,微红的眼角漾出喜气。她笑着低头咬了一小口碗里的海带,没能咬动。接着又咬一口,还是没能咬动。她夹起这条海带凑在眼前细细端详,这才看清了,她咬的是块抹布,他们把她擦火锅的那块抹布涮进锅里去了。‎ 他问她:还好吃吧?‎ 她从盘子里捡一片大白菜盖住“海带”说,好吃!好吃!‎ 她庆幸是自己而不是他得到了这块“海带”,她还想告诉他,这是她今生吃过的最鲜美的海味。只是一股热流突然从心底涌上喉头,她的喉咙发紧,什么也说不出来,就什么也没再说。‎ 他又往锅里下了一小把荞麦面条,她没去阻拦。喝面汤时,他们谁都没有喝出汤里的牙膏味儿。‎ 她双手扶住碗只想告诉他,天晴了该到医院去一趟,她想知道眼科病房是不是可以男女混住?她最想要的,是和他住进同一间病房。‎ 雪还在下,窗外白茫茫一片。那棵小石榴树肯定不再像穿着毛衣,她恐怕是穿起了棉袄。‎ ‎(有删节)‎ ‎18.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故事内容。(3分)‎ ‎ ▲▲▲ ‎ ‎19.下面一段话反复写“由着她”。文章有哪些地方看出“都是由着她的性儿”?(找出其中3处即可)(4分)‎ 他一辈子都是由着她的性儿。由着她管家,由着她闹小脾气,由着她给他搭配衣服,由着她年节时擦拭家里仅有的几件铜器和银器。‎ ‎ ▲▲▲ ‎ ‎20.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很生动。请简要赏析。(4分)‎ ‎ ▲▲▲ ‎ ‎21.有人说这是一篇“快乐的小说,温暖的小说”。你认同吗?请简述理由。(4分)‎ ‎ ▲▲▲ ‎ ‎22.茅盾评价茹志鹃《百合花》时说,“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你认为这 ‎ 句话能用来评价《火锅子》吗?请简述理由。(6分)‎ ‎ ▲▲▲ ‎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3.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因为那场雪,因为擦火锅的抹布和牙膏,更因为老夫妇数十年的牵手,他们的一餐火锅有了别样的滋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因为某种原因,寻常的一顿饭,寻常的一道菜,就有了别样的滋味。‎ 请以“那一顿(早餐、午餐或晚餐等),有别样的滋味”或者“那一碗 ,有别样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一个题目,并补全题目;②捕捉细节,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个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