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龙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撰写:周孟甚
课题: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1、《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中庸 孟子 大学)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
2、判断题。
(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 )
(2)《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 )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 )
(4)《论语》的“论”读“lùn”。 ( )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 )
3、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 )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 ( )
A.必须 B.一定 C.必然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孔子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 ( )
A.时间 B.逝者 C.河流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应取哪种解释? ( )
A.书信 B.相信 C.信实,真诚
(5)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二、课堂导学
一、结合课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运用加字法或换字法,理解词句。
1.子曰:“学而①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②不愠,不亦君子乎?”
词义:子 曰 而① 时习 之
不亦……乎
说
朋 自 知
而② 愠 君子
译句: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词义: 吾 日
三省
谋 忠 交 信
传
译句:
二、理解内容
1.第一章中,第一句“ ”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 ”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 ”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三个方面。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 “传习”之本。
当堂检测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 ?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课后反思
德龙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撰写:周孟甚
课题: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三课时(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疏通3—8章文意,理解内容。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前节课我们学了《论语》十二章的第一章和第二章,请同学们回答:第一章主要讲了什么?第二章主要讲了什么?曾子对自身有什么要求?
二、课堂导学
(一)、借助注释,小组完成翻译。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 立
惑 天命
耳顺 逾 矩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知新
为 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 罔 殆
4.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 堪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之 好 乐
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 水 肱 于
(二)理解内容
1.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是指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一,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了。”
2. 第四章讲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3.第五章:“ ”
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 和 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4. 第六章讲
5. 第七章讲
6. 第八章讲
当堂检测
1. 《十二章》中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是:
, 。
2.《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3.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拓展延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课后反思
德龙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撰写:周孟甚
课题: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三课时(第三课时)
情景导入、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疏通9—12章文意,理解内容。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1.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是指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一,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了。”
2. 第四章讲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3.第五章:“ ”
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 和 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4. 第六章讲
5. 第七章讲
6. 第八章讲
二、课堂导学
(一)、借助注释,小组完成翻译。
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行 焉
善者 从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 逝 斯 舍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 匹夫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 切 思 仁
(二)理解内容
1. 第九章讲
2. 第十章讲
3. 第十一章讲
4. 第十二章讲
当堂检测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句子:
, 。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4.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是:
, 。
5.讲兴趣对于学习重要性的句子是:
, 。
6. 讲人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拓展延伸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2009年 河北 )
,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2009年 杭州 )
, 可以为师矣。
3.上下句默写。 学而不思则罔, 。(2009年 福建三明 )
4.三人行, 。(2008年 安徽、江苏芜湖 )
课后反思
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结合的过程,“ ,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同时,学习又是相互联系,从旧知中不断获得新知的过程,这自然使我们联想到从《论语》选材的课文中学习过的: , 。(2008年 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