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子
v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
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
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
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
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 圣人 ”,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 万
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
“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简介
《论语》属语录体(也叫格言体)散文,成书于春秋
战国之际,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
间的相互讨论。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
面,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
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也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南宋时,著名学者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
儒家的重要经典。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历代莘莘学
子的人生教科书。
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
5、传( )不习乎
6、不逾( )矩( )
7、学而不思则罔( )
8、思而不学则殆( )
9、贤哉( )
10、一箪( )食 在陋巷( )
人不堪( )其忧
11、曲肱( )而枕之
12、博学而笃( )志
注意下列读音
1、论(lún)语
2、不亦说(yuè)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三省(xǐng)吾身
5、传(chuán)不习乎
6、不逾(yú)矩(jǔ)
7、学而不思则罔(wăng )
8、思而不学则殆(dài)
9、贤哉(zāi)
10、一箪(dān)食 在陋巷(xiàng)
人不堪(kān)其忧
11、曲肱(gōng)而枕之
12、博学而笃(dǔ)志
注意下列读音
疏 通 文 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按时 通“悦”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却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
老师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在学习方面树立志向,三十岁独立做
事情,四十岁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六十岁时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本段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学过的(知识)领悟 可以
凭借(这一点)做 了
4、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
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顺接连词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就
转折连词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
表感叹语气,多用在句末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这里指颜回的住处 能忍受 穷困的忧愁,
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
凉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
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孔子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
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在上面,乐趣就在
其中啊。用不正当的手段却得到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飘浮在天
空中的云一样。”
这章讲认得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
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男子汉
不可改变志气。”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守志向,恳切地问并多考虑当前
的事情,仁就在其中了。”
比一比:
看谁背的快 ~~~
分类整理
1、作家作品:
孔子—— 《论语》——
四书: 五经:
2、名言警句: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3、成语(8个):
4、通假字(1个):
成语归纳
v 不亦乐乎
v 温故知新
v 三十而立
v 不舍昼夜
v 逝者如斯
v 匹夫不可夺其志
v 择善而从
v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yuè。
二、一词多义
1、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可译为“然后”)
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可译为“却、但是”)
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译为“而且”)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
3、为:为人谋而不忠乎(给,替)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三、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表示顺接
表示转折
表示修饰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
默而识之
敏而好学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厌
v
v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
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道:“孔文
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
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v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
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
的呢?”)
v 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
人。”)
v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也。”(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
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v
v “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论语•述而》。
v
《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注:一种高雅的乐
舞),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
说,孔子听到了绝美的韶乐后,激动得“三月不知肉味”,
大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本来,“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是
一句夸张的话。后由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
也。”本是用来形容音乐好听,但后来逐渐用于其它。今亦
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v 【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
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
《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
《易》则彬彬矣。”
“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
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
“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 苦
勤奋。韦,是一种柔软的皮革。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发
明造纸,书籍是用竹片做成的,称为“竹简”;把字
用漆写在竹简上,再用皮带把一片片竹简象帘子似的
编起来(这是“编辑”一词的来历)。孔子读《易
经》,因反复研读,竟把皮带子都磨断了,修好后又
磨断,前后断了三次,所以说是“韦编三绝”。后来
人们用“韦编三绝”来称赞刻苦读书的好学精神。
v 《论语·述而》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
《易》,可以无大过矣。'",
v 孔子向乐师襄子学鼓琴,连学了十天都不换曲子(进,增加
之义。);这时,学生不急,倒是老师急了,就说:你做得
挺好,可以换曲子学习(益,增加,加练)了;孔子说:我
只是把握了曲调(曲),还没掌握乐理(数,规律,即乐
理。)呢;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说:乐理你已经掌握了,
可以换曲子学习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弄清楚这个曲作者的
创作思想(志)呢!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说:你已经理
解了曲作者的创作思想啦,可以换曲子学习了;孔子说:我
还没搞清这位曲作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为人)呢!再过了
一段时间,孔子一副有所穆然深思的样子,又是一副愉悦地
望向高空而又意志深远的样子。孔子说:“我知道这位曲作
者是怎么样一个人了,这人黑黑的,高高的,眼晴深邃苍茫,
有一种超越一切、惠及万民的王者气度!除了周文王,谁还
能作得出这样的乐曲呢?!”老师听了这番话,向这个不凡
的学生行了一个大礼,(“避席再拜”),并说:“您说的
正是《文王操》啊!”
v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
“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
得其数 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
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
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
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
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
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
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
“师盖云文王操也。”
v ----司马迁《史记》
.《论语》是一部什么书?——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
篇,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论语》的另两个“最”:还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又是
出成语最密集的书。有人统计过,《论语》全书只有11750字,却
出成语174条。
下列成语就出自《论语》:
温故知新 见义勇为 乐在其中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见贤思齐
听其言,观其行 不耻下问 三思而行 文质彬彬 敬而远之 学
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发愤忘食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
重道远 死而后已 后生可畏 名正言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言必信,行必果 怨天尤人 杀身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血气方刚 杀鸡焉用牛刀 道听途说
患得患失 饱食终日,无所专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v .《论语》作者是谁?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
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
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
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 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数:算法(计数)
“六艺”是指什么?
“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是指什么?
五音又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中把宫、
商、角jué、徵zhǐ、羽 。
【宫】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
【商】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
【角】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
【徵】 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
【羽】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
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红色
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诲女知之乎!
8、是知也。
(“说”通“悦”,愉快)
(多次反省)
(学过的知识)
(迷惑; 有害)
(强毅, 刚强)
(想; 施加)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一、填空:
1、《论语》中“论”的读音是____,它是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是____(朝代)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
3、《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如何向他人学习,孔子的论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学习和思考应该结合起来才有成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句中红色的字: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不亦君子乎( )
3、吾日三省吾身( )(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温故而知新( ) 6、士不可以不弘毅( )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__通__,意思__读音__。 2、诲女知之乎:__通__,意思__读音__。
3、是知也:__通____,意思__读音__。
四、一词多义:
1、而:人不知而不愠(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任重而道远( )
2、知: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知之为知之( ) 是知也( )
3、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也( ) 仁以为己任(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五、翻译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默写关于学习的谚语和名言警句各二句。
v 1.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v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
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 (3)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 (4)(2003年常德)①人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 ,”一句
表示应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v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
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
子) 。
v (6)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v (7)⑾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
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v 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
忙得“ ”
孔子简介
v孔子,名____,字____,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
和_______
v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
v孔子晚年致力于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六经”
就是由他整理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v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中.这部书
是他的弟子和孔门后学辑录的,是我国古代一
部著名的______体的_______经典 。
仁礼学说
《诗》、《书》、《礼》、《乐》、
《易》、《春秋》
语录 儒家
v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v (1)不亦说( )乎。 (2)人不知而不愠( )。
v (3)吾日三省( )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 )。
v (5)是知( )也。
v 2.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v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v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v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v C.别人不了解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v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v 2.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v (1)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 (2)子曰:“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不
亦乐乎?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学而》)
v 3.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
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v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思考讨论: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
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
出来。)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直译不通,用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