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以下简称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十堰市教育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语文学业考试应坚持以下指导思想:
1.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性质,实施初、高中衔接,促进均衡教育发展。
2.有利于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落实基础,培养能力,便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充分展示。
4.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学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二、命题依据
1.教育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七-九年级上、下册)。
4.《十堰市2017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考试说明》。
三、命题原则
1.全面贯彻“课标”精神,落实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立足学生语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2.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意考查学生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点考查阅读和写作能力。
3.注意课内与课外的衔接,在充分运用好现行语文教材基础上,让学生生成解读课外阅读材料的能力。课外材料所涉及的考点一定是课内多次出现并反复作用于学生语文实践的知识能力要点。命题材料虽选自课外,命题依据都在课内。
4.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对试题进行多元解答,对阅读材料进行多元反映,除客观题外,不强求答案的标准与唯一。同时注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反映心声,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体验谈自己的见解,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5.密切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和理解生活,关注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追求,对自然、环境的关怀。
6.坚持命题的能力立意和开放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2.试卷版面为16K共10页(含答题卡4页),试卷由“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四道大题约25个小题组成,试卷容量5000字以内。
3.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55-0.60之间,题型以主观题为主,选择题在36分以内,开放性试题占一定比例。
五、考试内容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包括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四个方面。
(一)积累与运用: 1-7题为选择题,第8题为填空题。
第一题:字音辨读。 第二题:字形辨识。
第三题:选词填空。 第四题:成语运用。
第五题:病句辨别。 第六题:句段语序排列。
第七题:文化积累(含名著阅读、文学常识、文化品位等方面内容)。
第八题:古诗词名句默写,共5小题,前三小题为直接默写,后两小题为理解性默写。(“直接默写”内容选自《朝读经典》七、八年级,“理解性默写”内容选自现行教材八下、九上、九下。)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材料两篇(均选自课外),记叙文(散文或小小说)、说明文(科技作品或科学小品)或议论文,每篇阅读包含一道选择题。考查内容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2.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5.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能通过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
(三)古诗文阅读(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内)。
浅易文言文一篇(段)。包含两道选择题,一道为字词理解,一道为内容理解、评价与鉴赏。阅读材料选自现行教材八下、九上、九下。考查内容要求:
1.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够正确断句。
2.能够借助语境理解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词语。
3.能够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
4.能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5.能够对浅易文言文的内容进行评价,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古代诗或词一首。由一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组成。阅读材料选自现行教材八下、九上、九下。考查内容要求:
1.欣赏古代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领略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古代诗歌的内涵,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4.对古代诗歌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5.能品味古代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四)作文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4.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书写规范,并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六、题型示例
(一)积累与运用
【示例】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嫉妒(jì) 倔强(jué) 长缨(yīng) 汪洋万顷(qǐn)
B.蓦然(mò) 日晕(yùn) 憎恶(zèng) 鲜为人知(xiān)
C.河畔(pàn) 氛围(fēn) 长吟(yín) 接踵摩肩(zhǒng)
D.驾驭(yǜ) 栖息(qī) 平仄(zhè) 潜滋暗长(qián)
【答案】C(A嫉妒jí 汪洋万顷qǐng B憎恶zēng 鲜为人知xiǎn D驾驭yù 平仄zè)
【示例】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 觅食 语无伦次 不屑置辨
B.狼藉 鄙夷 义愤填膺 红装素裹
C.滑稽 问鼎 闲情逸致 获益匪浅
D.深邃 肆虐 轻飞曼舞 一劳永逸
【答案】A(A项“不屑置辨”应为“不屑置辩”)
【示例】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 ,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 ,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 ,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 ,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B.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答案】B
【示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武当山机场我与十年未见的朋友萍水相逢,不由得热泪盈眶。
B.迪士尼门票5月28日零时开始预订,市民们趋之若鹜,以致一票难求。
C.我市争创文明城市首战告捷,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社会风尚、市民素质等方面还需要狠下功夫。
D.云雀通宵达旦的啼唱,却从来不知疲倦。
【答案】D
【示例】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迎接文明城市检查,警方将采取增设护栏等措施解决行人横穿马路的现象。
B.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答案】C
【示例】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⑤④②①③
【答案】B
【示例】7.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体制分为“赋、比、兴”,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二者合称“诗经六义”。
B.《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这部史书长于议论和叙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之“苏辛”,元有四大家。正如赵翼《论诗》中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为了夺取生辰纲,晁盖等人进行了周密分工,其中阮小二负责卖酒,白胜扮作贩枣子的客商。
【答案】C
【示例】8. 古诗词默写填空。
①淋漓痛饮长亭暮, 。(朝读经典·陆游《哀郢二首(其二)》)
②历览前贤国与家, 。(朝读经典·李商隐《咏诗》)
③ ,徒此揖清芬。(朝读经典·李白《赠孟浩然》)
④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以“ , ”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⑤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以“ , ”两句将景物与人事联系在一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伤别怀旧之情。
【答案】①慷慨悲歌白发新。②成由勤俭破由奢。③高山安可仰。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现代文阅读
【示例】阅读下文,回答1——5题。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不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后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的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郁闷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在蒸笼般的火车里,你还有什么办法可想?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又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无数灰屑敷在他的脸上,犹如漫天抛洒的芝麻。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份,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待——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梳理文章的思路,按照提示,填写下面空缺的内容。
“我”给妈妈买蘑菇——宾馆小姐教我保存蘑菇—— ——
——妈妈品尝和称赞蘑菇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文写的是带白蘑菇回家,实际上就是带爱回家,我爱母亲,将母亲爱吃的白蘑菇带回家,众人帮我,也是源于对母爱的共鸣。
B. 文章开始写到“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青海白蘑菇颜色之鲜,形状之美。
C.“ 蘑菇们平安的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中三个动词“穿”、“越”、“逼”,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蘑菇在列车上经过细心照料,安然无恙的情景。
D. 作品中的人物没有具体的名字,是因为大家萍水相逢,不便询问别人的名字;同时,没有名字,也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是为了表现其实像他们这样的一类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3.从全文看,“青海大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4.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5.一位读者阅读本文后非常感动,写下了读后感。结尾说:“白蘑菇很轻很轻,但在我的心里很沉很沉,……”,请你继续往下写几句话,完成这篇读后感的结尾。
【答案】1.能够准确概括出“青海大汉教我把蘑菇晾开”(或:大家帮我晾蘑菇);“青海大汉追上我交代蘑菇的最佳做法。”这两层意思即可。2.B 3.乐于助人;温情、热心、豪爽;为了他人,虽然自己遭罪也毫不在意。4.从内容上看,母亲称赞蘑菇汤味道好,不仅是汤本身味道好,也凝聚了“我”对母亲的关爱和一路上人们对“我”的温情;在结构上,这段文字交代了故事的结局,与文章开头“妈妈爱吃蘑菇”相呼应,并照应了标题“带白蘑菇回家”。
5.言之成理即可,但须切合题意,衔接自然,语句简洁流畅。
(三)古诗文阅读。
【示例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渔人,乃大惊 乃:就 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
B.无论魏晋 无论:更不用说 便要还家 要:要求
C.问今是何世 是:表判断 吾尝疑乎是 是:这句话
D.未果,寻病终 寻:很久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绘桃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件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4.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示例二】阅读《天净沙•秋思》,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答案】示例一:1.C 2.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优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3.A 4.《桃花源记》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亭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示例二:1.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环境描写,营造的是一种幽静冷落的气氛,更增添了凄凉与愁苦之情。故该项的陈述错误。军旅生活;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2.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四)写作。
【示例】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
请以“重拾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2)“品”,三个“口”。造字本义: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慢慢地辨别滋味。
品尝美食是一种享受,萦绕在每个人的舌尖;品味情感是一脉温柔,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品评世态是一种情怀,伴随我们成长前行……
请以“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题(1)的,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选题(2)的,自拟题目作文。
②写出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③自选文体(除诗歌、戏剧外)。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