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出来》中考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喂——出来》中考复习

ID:559998

大小:37.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5、《喂──出来》‎ 山东泰安东岳中学 陈凤 一、内容分析 ‎(一)主旨 ‎《喂──出来》是一篇科幻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本文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篇末写到小石头为止,初看莫名其妙,再一想,恍然大悟,接下去将要发生的一切也就不难想像。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二)结构 ‎1.开端:风吹庙倒,深洞出现(洞现)‎ ‎2.发展:各路人马,各显神通(探洞)‎ ‎3.高潮:新奇公司,尽收垃圾(填洞)‎ ‎4.结局:石头飞出,危机初现(洞满)‎ ‎(三)写作特点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生动有趣的科幻小说,使用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语言生动而形象,故事性强,情节完整,想象奇特但又合情合理,主题发人深省。‎ ‎(四)重点问题 ‎1.这个故事真实吗?这样的洞真的存在吗?‎ 是虚构、幻想。‎ 这个故事有没有一定的真实性?‎ 有。‎ ‎2.这篇小说围绕什么话题来写?有何意义?‎ 环保话题。‎ ‎3.这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 表面无底,其实未必,正如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 ‎4.小说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 ‎“喂——出来”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他想根据回声判断洞的深浅,却不闻回声,但是回声终究传来了,原先扔下去的东西,也开始出来了。这一题目,富有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的报复,报应终究是要来的。‎ ‎5.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 人类生存的地球。‎ ‎6.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照应文题,同时为下文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 第二处照应文题和前文,同时启发读者领悟其中蕴涵的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 ‎7.小说中写了几类人?这些人有何共同点?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类人。‎ ‎8.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人类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总有一天人们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9.作者为何幻想出一个深不可测的洞?‎ 文中深不可测的洞实质上是人们奇特想像力的表现,人们通常处理垃圾、废水、废气不就是将大海、天空看做深不可测的洞来排放吗?作者假想出有这样的一个洞,就是用来表现人们的愚蠢可笑,也警醒世人: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必将遭受到灭顶之灾。  ‎ 资料 作者星新一,日本著名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著作有《星新一作品全集》。‎ 科幻小说是科学文艺的一种形式。是以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 二、习题训练 ‎(一)‎ ‎ 一、基础部分 ‎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缠绕(rào)  纷纭(yún)‎ ‎  B.贪婪(lán)  哂笑(shěn)‎ ‎  C.牟取(móu)跌落(diè)‎ ‎  D.倾泻(qīnɡ)      铆钉(mǎo)‎ ‎  2.辨字组词。‎ ‎  3.选取近义词填空。‎ ‎  (1)是否可以从中( )什么利润。(a.谋取 b.牟取)‎ ‎  (2)大家使劲一拉,绳子( )(a.居然 b.竟然)在洞里的什么地方断掉了。‎ ‎  (3)他用( )(a.不容置疑 a.毋庸讳言)的口气说道:“服从命令,你们赶快撤离!”‎ ‎  (4)战场上隆隆的炮声( )。(a.震耳欲聋 b.振聋发聩)‎ ‎  阅读下文,完成4~8题。‎ ‎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  “喂——出来!”‎ ‎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  4.解释“一视同仁”“任劳任怨”“微不足道”并各造一个句子。‎ ‎ ‎ ‎ ‎ ‎  5.“喂——出来!”在文中有何作用?‎ ‎ ‎ ‎ ‎ ‎  6.充分发挥想象力,模仿原文写法,续写结尾。字数在100字以内。‎ ‎ ‎ ‎ ‎ ‎  7.结尾写到小石头为止,有何作用?‎ ‎ ‎ ‎ ‎ ‎  8.写出读完上文后的感想。‎ ‎  一、1.C(dié)‎ ‎  2.略 ‎  3.(1)b (2)a (3)a (4)a ‎  4.略 ‎  5.照应标题,照应开头年轻人的喊声,起初不闻回声,但回声传出后,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  6.略 ‎  7.照应上文,至此戛然而止,耐人寻味,警示作用强烈。原来扔进洞去的东西都将飞出来,飞到城市,造成公害,让居民饱尝自己酿成的苦果。‎ ‎  8.示例:这个洞把各种脏东西吞掉之后,海洋和天空变成蔚蓝色,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了。这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带来一时利益。直到公害危及人们生存才警醒。例如垦荒伐木,人们为扩大了农田面积,增加了木材产量而欢呼。但是若干年后,生态失衡,水土流失,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因此,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公害需要长远的眼光,不能贪一时之乐。‎ ‎(二)‎ ‎1.下列加点字注音的错误排列由少到多的一项是(  )。   ①缠绕(rǎo) 利润(yùn) 清澈(chè) 监督(jiàn)   ②牟取(mú) 一幢(dònɡ) 惩罚(chěn) 钞票(cāo)   ③哂笑(shěn) 头晕(hūn) 栅栏(zhà) 棘手(là)   ④即使(jì) 铆钉(mǎo) 倾泻(xiè) 不慎(shèn)   A.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D.①→②→③→④ 2.根据语境或成语的意思填空,使成语完整。   例①:精神上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百无聊赖)   例②‎ ‎:把一只秤砣缚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   A.画竹子前竹子的完整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考虑。(胸有_______)   B.不容许有什么怀疑。(不容_______)   C.他苦苦地思索着,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然而,在众目_______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   D.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_______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 3.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地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费料就倾泄到这个洞里。   B.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忠一是。   C.在离村庄更近的地方,一座小小的庙建造起来了,并且还副带建造了一个广场。   D.振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 4.下面对文章进行分析的语段留有空缺,请填入恰当的词语。   作者认为,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_________其果。破坏大自然,必定会遭到大自然的_______。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_______眼光,不能只顾_______不考虑未来。 5.当村里人发现小庙因台风而倒塌,却出现了一个洞时有哪些反应?城里人知道后又有哪些反应?并想到了什么? 6.文中写到“头顶上传来奇怪的叫声”,“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地方飞来一块小石头”。作者这样想象和这样写的根据和意图是什么?‎ ‎7.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大家_______地商量着,_______,_______。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争先恐后地开着小汽车赶了来。不一会儿,科学家和学者也都闻风而来了。并且,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随后,陆陆续续地又来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在洞口周围,以防有人不慎跌落下去。   (1).文段通过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2).文段中画线句的“每个人”指。这句话表现了这些人的_______、_______。   (3).在“一大群看热闹的人”里为什么单指一个“有的人”?对后文有什么作用?   (4).文段中空格处应填的词语顺序应是(  )。     A.众说纷纭 B.莫衷一是 C.七嘴八舌   (5).有人认为“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是写头天的事。后文是写第二天的事,此处应分开另作一层。对此你有何看法?并谈谈理由。     ‎ ‎ ‎ ‎ ‎ 参考答案   1.C  2.A.成竹 B。置疑 C.睽睽 D.洋洋  3.A  提示:A.废泻B.衷C.附D.震  4.自食 报复 长远 眼前  提示:此题要结合全文主旨分析。  5.略  提示:抓住课文内容即可。  6.根据是谁制造的祸害就加到谁头上的想法去进行想象的。意图是暗示和警醒人们: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报复行为,二者虽然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到来的。  提示:此题结合全文和最后的暗示即可理解出来。   7.(1)行动 神态 心理   (2).科学家和学者 故作神态 装腔作势   提示: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3).因为“他”买下这个洞开“垃圾公司”。对后文有照应作用。   提示:此题要根据后文分析。   (4).C A B   (5).不对。因为此段主要是写人们对洞的反应,都是同一个方面的情况。   提示:此题关键要理解段意,分析语段内容内部的关系。‎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