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
[
无题诗
]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
1
、学习声情并茂地朗诵。
2
、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的表现方法。
情感目标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
自学提纲
1
、简介作者。
2
、理解诗句意义,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3
、你还能说出几句李商隐的诗句吗?
李商隐(约
813—858
年),字
义山
,号
玉谿生
,又号
樊南生
,
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
“小
李杜”
。一生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
令狐楚
所赏识。
25
岁时举进士后。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
王茂元
也爱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
令狐绹
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后李商隐满怀报国之志,在悲愤寂寞中死去。终年四十六岁。 在
爱情生活
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一、走近诗人
二、无题诗界定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
《
无题
》
,
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
命名为“无题”
,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
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
,如
《
锦瑟
》
、
《
碧城
》
。
三、无题诗基调
浓烈而凄清
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
所谓
“浓烈”
,是说它绝不作浮泛的情语。
所谓
“凄清”
,就是说,无论诗中的相思与追求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那结果却总是伤怀,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这种基调除了有着时代内涵外,还打上了诗人自己的烙印。诗人深爱妻子王氏,然而婚后他辗转奔波、
漂泊四方
,夫妻长年分居。正届中年,妻子溘然病逝,更使他蒙受了巨大的痛苦。正是个人的不幸和社会上的爱情悲剧互相融合,才形成了无题诗特有的感情基调。
四、无题诗代表作
——《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联
: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
.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
2
.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3
.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
”
,写出离别之苦。
点明分离的季节(
暮春
)及环境(
百花凋谢
),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
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
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
,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颔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
.概括颔联的内容
:
爱情忠贞。
2
.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极为熨贴。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颔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知识积累
古人写诗往往借同音字来表示另一种意思。南朝民歌里使用的尤其多。例如:拿莲子的“莲”代替怜爱的“怜”,拿莲藕的“藕”代替佳偶的 “偶”。南朝民歌
《
七日夜女歌
》“
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便是借蚕儿挂下来的丝比作情人心里的牵挂相思之思。
颈联: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
.
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2
.“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
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
尾联: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
理解典故
——
见课后注释。
2
.表意作用。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仙山
---
蓬莱山 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
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kān
⑴
原意: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⑵新意: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
例子: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思考:有人说此诗为作者的政治寄托,也有人说此诗纯写爱情,你以为呢?
由于是个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对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分歧。李商隐的这首诗,一般都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虽有附会之嫌,但也不是没有根据。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
《
楚辞
》
就开始出现的表现手法。
例如,中唐后期的朱庆馀
《
闺意献张水部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再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魅力。所以说“可以言情”也“可以喻道”。
1
.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
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2
.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3
.婉曲柔密的风格。
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4
.艺术风格。
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艺 术 特 色
这首诗是描写爱情相思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
千百年来其影响巨大深远。颔联以“春蚕”“蜡烛”一对最有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种忠贞的感情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都需要。
全诗构思巧妙,想象细致入微,比喻精确得当,语言生动精辟、意境优美,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上。
小 结
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这首“
爱情的绝唱
”
——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
你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阅读·拓展
——
追忆昨夜相会。
——
写今宵相思之情。
——
描写宴会情景。
——
叙述天亮分别。
这首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主旨:情人离愁
赏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为千载名句,写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厮守,但心心相印,写出了甜蜜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
运用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前句暗示爱情受阻隔,是常语翻新。后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相通,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和巧思。这种联想更带有象征色彩。诗人要表达的不单单是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喜悦,而是间隔中契合、苦闷中欣喜、寂寞中的安慰。
无题(其二)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其三)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诗中主要包含两个大的意象群类。
一类是从神仙世界、历史传说中摄取的,
如蓬山、瑶台、青鸟、紫鸾、仙郎、玉女、宓妃、莫愁一类;
一类是从现实生活
(
主要又是女子的生活
)
中提出的,如凤尾罗、碧文帐、金翡翠、绣芙蓉、碧鹦鹉、红蔷薇一类。
这里应该指出,无题诗中神仙一类的意象远远多于同时代的其他爱情诗。而这类意象常常可作多种解释
(
既可视为仙境、亦可喻为道观、又可象征宫廷
)
,这也是无题诗意旨隐约迷离的原因之一。
这就是无题诗独特的艺术个性。深沉的社会蕴涵、浓烈而凄清的情感基调、闪烁不定的意象特征,以及精整工巧的语言风姿,共同构成了无题诗沉博绝丽的特质,使它成为唐代诗苑中的一束幽艳别致的“秋花”。
补充:无题诗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