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课时 第1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日出 ——刘白羽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 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 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3、 了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学 生 学 习 活 动 设 计
课前准备活动
1、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2、 查找作者资料,以备上课交流。
课
堂
学
习
活
动
一、 导入新课:
二、 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2005),当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散文集《红玛瑙集》、《芳草集》等。1937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草原上》。晚年笔耕不辍,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
三、 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魅力(mèi) 萧瑟(xiāo sè) 弥漫(mí) 绯红(fēi)
泛滥(làn) 精辟(pì)炽热(chì) 晨曦(xī)
窒息(zhì) 天穹(qióng)衣襟(jīn) 俯瞰(kàn)
无羁(jī) 簇拥(cù)矗立(chù) 迸射(bèng)
酣睡(hān) 黛色(dài)
4、 互动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课后实践活动
教 师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
学
要
点
1、 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 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3、 了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问
题
情
景
设
计
1、“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 日出富有魅力,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 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
2、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 只好读日出:
1、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2、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板
书
设
计
1、日出——刘白羽
一、作者简介:刘白羽
二、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作
业
设
计
1、 书写生字词语。
2、 阅读后文,准备下节课分析。
3、 完成练习册能做的题目。
教
学
反
思
总课时 2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日出 ——刘白羽
第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 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3、 了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学 生 学 习 活 动 设 计
课前准备活动
课件。
课
堂
学
习
活
动
一、 复习导入
二、 继续分析课文:
1、再次默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日出图 观察角度 日出时节 描写景物色彩、形状变化的句子 景物特点
2、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
提问: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
明确: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提问: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描写的?
日出前——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上面露出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
日出时——那条红带,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岸了。
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红了一切。
三、归纳写作特色:
1、映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征意义。
课后实践活动
有机会在周末看看我们这里的大漠日出,比较不同。
教 师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
学
要
点
1、 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3、 了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问
题
情
景
设
计
1、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 两个看日出的胜地
A、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
B、在黄山狮子林。由于下雨,只得作罢
2、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
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板
书
设
计
日出 ——刘白羽
日出前——微明,暗红色长带,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 讴歌
日出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海岸了。
日出后——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照红了一切。 豪情
作
业
设
计
1、 完成配套练习。
2、 完成课后习题。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