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出
(
节选)
关于戏剧
学习目标
关于日出
关于作者
研究讨论
什么是戏剧
什么是剧本
戏剧的分类
戏剧的特点
关于戏剧的基本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
舞台形象
,揭示
社会矛盾
,反映
现实生活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
人物对话
(或唱词)和
舞台提示
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
1
、按戏剧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
悲剧、喜剧、正剧
等;
2
、按题材可分为
历史剧、现代
剧等。
3
、按艺术形式的不同,可分成
话剧、歌剧、舞剧
等;
4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多幕剧和独幕剧
;
戏剧的分类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剧本的特点):
第一,剧本必须
适应舞台演出
,
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第二,剧本必须有
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个部分。
第三,人物的
语言和动作
必须符合各自的
身份和性格特点(即个性化)
。
1
.了解戏剧文学常识。
2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3
.理解课文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戏剧冲突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4
把握剧中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的性格特点。
5
理解潜台词的特殊作用感悟戏剧的主题思想。
学习目标:
曹禺:原名
万家宝,
中国现当代剧作家。
祖籍湖北潜江市,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
1922
年入,参加“南开新剧团”。
1934
完成多幕话剧
《
雷雨
》
。
1935
年都市生活剧
《
日出
》
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作品享誉海内外。
代表作有
《
雷雨
》《
日出
》《
原野
》
《
北京人
》
。
解放后,有
《
明朗的天
》《
胆剑篇
》《
王昭君
》
等剧作。
《
日
出
》
是以
30
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选文中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强的性格
.
1
.课文主要写了那几个人物?
2
.人物之间有几次大的冲突?
3
.找出文中情节发展的四个部分的起点。
自读思考题
1
.课文主要写了那几个人物?
2
.人物之间有几次大的冲突?
3
.找出文中情节发展的四个部分的起点。
阅读课文,思考:
黄省三
李石清
潘月亭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向李石清求情。
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三条出路。
潘月亭出场,黄省三慷慨控诉。
黄省三昏倒在地,被拖了下去。
黄省三
李石清
潘月亭
思考题:
你认为黄省三被解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被解雇后还有别的出路吗?
(损不足以奉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