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1
激趣导入
从前有一位年轻人,一心想得道成仙。便风尘仆仆,千里迢迢,不辞劳苦的奔赴峨眉山拜会一名智真长老!
“
大师,我想皈依佛门,得道成佛成仙,您老可一定要收留于我啊!
”“
阿弥陀佛!这么大的事情,你和你的父母亲商量过了吗?
”“
没有,长老。
”“
孽畜!这么大的事情,你敢私做主张。徒儿们,拉出去打他40大棒。
”
打完后,被轰了出去!谁知,这位兄弟锲而不舍,养了几个月伤,又来了!
“
大师,我要遁入空门,成佛成仙,您老一定要收下我!
”“
你和父母亲商量了吗?
”“
商量了,早商量了!
”
学生迫不及待。
“
孽畜!你这个孽畜,这么一点点小事情,自己都做不了主,要你何用,徒儿们,接着打!
”
又是四十大棒后被轰下山去!谁知,这家伙第三次又来了:
”
大师,我一定要遁入空门,您老一定要收留我!
”
“
那你和父母说了吗?
”“
我敬仰大师的为人和学识已经非常久了,我把自己的建议和父母一讲,他们听说是您,非常赞同啊!
”“
嗯!孺子可教!
”
大师微笑着收留下了他!可见,语言技巧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极有性格的古人,靠自己的智慧和犀利的言辞保全自己国家的故事
,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2
目标导航
1
、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
、把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3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3
作品介绍
《战国策),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成帝时,刘向进行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次序,编订为33篇﹐并取名《战国策》,而多数学者认为,此书不是出于一人之手,大约是战国末或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和私人所遗留的史料编纂而成,内容庞杂零乱。刘向加以整理﹐才成为完整的著作。
3
作品介绍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4
背景链接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5
自读课文
唐
雎
怫
然
韩
傀
徒
跣
缟
素
休
祲
色
挠
以头
抢
地
j
ū
fú
guī xiăn
g
ă
o j
ì
n
náo qi
ā
ng
1
、读准字音
5
自读课文
秦王使人 谓安陵君曰:“寡人
/
欲以五百里之地
/
易安陵,安陵君
/
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
/
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
/
因使唐雎
/
使于秦。
秦王
/
谓唐雎曰:“寡人
/
以五百里之地
/
易安陵,安陵君
/
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
/
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
/
于先王
/
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
、正确断句
5
自读课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
/
亦尝闻
/
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
/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
/
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
/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
/
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
/
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
/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
/
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今日 是也。”挺剑
/
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
/
而谢之 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
/
有先生也。”
6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同桌相互讨论,疏通课文大意。
秦王
使
人
谓
安陵君曰:“
寡人
欲以
五百里之地
易
安陵,安陵君
其许
寡人!”安陵君曰:“大王
加惠
,以大易小,
甚善
;虽然,受地
于
先王,
愿
终守
之
,
弗
敢易!”秦王不
说
,安陵君
因使
唐雎
使于
秦。
使:
派。
谓:
对
……说。
欲:
想要。
以:
用。
寡人:
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易:
交换。
其:
表示祈使语气。
许:
答应。
加惠:
施予恩惠。
甚:
很。
善:
好。
于:
从。
愿:
愿意。
之:
它,之安陵国。
弗:
不。
说:
高兴。
因:
因此。
使:
派。
使:
出使。
于:
到。
6
自主学习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
“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
”
安陵君说:
“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
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6
自主学习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且
秦灭韩亡魏,
而
君
以
五十里之地存
者
,
以
君为
长
者,
故
不
错意
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
广于
君,
而
君
逆
寡人者,
轻
寡人与?”唐雎
对
曰:“否,非
若是
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
而
守之,
虽
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
五百里哉?”
何:
为什么。
且:
况且。
而:
连词,表转折。
以:
凭借。
者:
……的原因。
以
……为:
把
……看作。
故:
所以。
错意:
在意。
“
错
”
,同
“
措
”
广:
增广、扩充。
于:
让。
而:
连词,表转折。
逆:
违背。
轻:
轻视。
对:
回答。
若是:
像这样。
而:
连词,表承接。
虽:
即使。
岂直:
哪里只是。
6
自主学习
秦王对唐雎说:
“
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
唐雎回答说:
“
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6
自主学习
秦王
怫然
怒,谓唐雎曰:
公
亦
尝闻
天子
之
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
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
免冠徒跣
,
以
头
抢
地
尔
。唐雎曰:此
庸夫
之怒也,非
士
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怫然:
愤怒的样子。
公:
对人的敬称。
尝:
曾经。
闻:
听说。
伏尸:
横尸在地。
布衣:
平民。
免:
摘下。
冠:
帽子。
徒:
裸露。
跣:
赤脚。
以:
用。
抢:
碰,撞。
尔:
罢了。
庸夫:
平庸无能的人。
士:
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6
自主学习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
唐雎回答说:
“
我未曾听说过。
”
秦王说:
“
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
”
唐雎说:
“
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
秦王说:
“
平民发怒,也不过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
唐雎说:
“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6
自主学习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
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怀
怒未
发
,
休祲降于
天,
与
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
缟素
,今日是也。
挺
剑而
起
。
仓:
同
“
苍
”
。
怀:
心里。
发:
发作。
休祲:
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降:
降示。
于:
从。
与:
和。
缟素:
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缟素,都是白色的娟。
挺:
拔。
起:
站起。
6
自主学习
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
(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6
自主学习
秦王色
挠
,长跪而
谢
之曰:
“
先生坐!
何至
于
此!
寡人
谕
矣:
夫
韩魏灭亡,
而
安陵
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
有先生也。
”
色挠:
神色沮丧,挠,屈服。
长跪: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谢:
道歉。
于:
到。
谕:
明白,懂得。
夫:
发语词。
而:
连词,表转折。
以:
凭借。
徒:
只,仅仅。
以:
因为。
6
自主学习
秦王神色沮丧,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
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
7
了解一个故事
1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理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将思考所得与同桌分享。
3
、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4
、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7
了解一个故事
6
、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5
、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
8
、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7
、
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7
了解一个故事
分享你的收获:
1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个故事记叙了秦王以易地为名妄图夺取安陵,安陵君不甘屈服,派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的故事。
2
、理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
1
段:
第
2
段:
第
3
段:
第
4
段
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开端)
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发展)
唐雎以
“
士之怒
”
反击秦王的
“
天子之怒
”
。(高潮)
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结局)
7
了解一个故事
3
、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4
、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7
了解一个故事
5
、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6
、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7
了解一个故事
7
、
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8
、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8
分析两个人物
轻声自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刻画了哪两个人物,结合文本说说刻画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8
分析两个人物
秦王
安陵君
以五百里易安陵
愿终守之,弗敢易
(利诱之)
(明辨之)
秦王
唐雎
逆寡人轻寡人
(盛气凌人)
天子之怒
(武力恐吓)
长跪而谢
(折服)
千里不易
(从容答辩)
布衣之怒
(针锋相对)
(不辱使命)
挺剑而起
8
分析两个人物
从文本内容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贪得无厌、阴险狡诈,骄横狂暴、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封建统治者。
忠君爱国,机智勇敢,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谋臣。
9
学习一种写法
1.熟读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本文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有 “不说”“怫然怒”“色挠”三处。这些词语,如同一条暗线,串连起秦王情绪的变化。当安陵君委婉地拒绝了秦王使者易地的欲求后,秦王 “不说”,表现出极为失落不满的情绪;当唐雎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坚决表示不易地时,让秦王侵吞安陵国的野心再一次受到打击,所以秦王 “怫然怒”;当唐雎的 “布衣之怒”战胜了秦王的 “天子之怒”时,“秦王色挠”,神情沮丧,完全失去了唯我独尊的威严。秦王情绪的变化,是对安陵国君臣坚强不屈、英勇斗争行为的反应,他从 “不说”到 “怒”,最后到沮丧 (色挠),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情绪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颇富戏剧性。
9
学习一种写法
2.在与秦王对话时,作者只描述了唐雎的语言,并没有描述他的其他反应,如神态、语气等。请你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唐雎在与秦王对话时的反应。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再次提出这个无耻谎言,甚至对唐雎加以威胁和质问时,唐雎不慌不忙,面不改色,用沉着而坚定的语气再次重申“不易地”的理由,然后用“一千里”与“五百里”做对比,又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对秦王骗人把戏和威胁的讥讽,没有丝毫软弱。
9
学习一种写法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已经大怒,唐雎却依旧沉着冷静,没有被秦王所提出的“天子之怒”所吓倒,借用秦王的表达方式,反问秦王,依然是毫不退让。唐雎的这个语言简短,却说得非常有力。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
今日是也。”
这是唐雎的最后反击,列举史上三人的“士之怒”,表达自己愿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决心。说这段话是应该是充满凛然正气的,脸上也应该流露出敢于跟秦王拼命的视死如归的神色,语气是坚定而无畏的,声音则应该比之前更加铿锵有力。
9
学习一种写法
2
、讨论交流:文章内容主要有什么构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人物对话
本文的对话描写巧妙地取得了一箭三雕的艺术效果。
其一,通过人物对话的描写有力地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这主要表现在第三段。文章一开始,秦王在灭亡韩、魏之后,提出要“易安陵”,安陵君却“愿终守之”,而“秦王不说”,这便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表明安陵危在旦夕,这正是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段对话描写,不如说这是一段巧妙的环境描写。
9
学习一种写法
其二,全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三处对白,传神而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先看第一处,秦王与安凌君的对白,秦王要吞并安陵,却以诱惑的手段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当安陵君识破其阴谋之后,义正辞严地指出“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时“秦王不说”。由此可看出:秦王的狡诈与专横和安陵君不亢不卑的性格。
9
学习一种写法
再看第二处,秦王与唐雎的对白,秦王气势汹汹地指责安陵君不同意易地,就是“逆寡人”“轻寡人”的行为,唐雎针锋相对地予以驳斥,“受地予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由此可看出:秦王蛮不讲理,以势压人的丑恶嘴脸和唐维坚持正义、维护尊严、忠于君主的形象。
9
学习一种写法
第三处仍是秦王与唐雎的对白,当秦王怫然大怒时,企图以“天子之怒”的淫威来征服唐雄,而唐雎毫不示弱,以“布衣之怒”拼死一搏,这样,把秦王的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的性格与唐雎激越慷慨、不畏强暴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9
学习一种写法
其三,通过人物对话描写巧妙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开端秦王以希望的语气提出“安陵君其许寡人”,当对方不同意时,秦王便指责一安陵君不听寡人”“逆寡人”“轻寡人”,这时矛盾更加激化,更加深了安陵的危机。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乃至发展到唐雎以‘布衣之怒”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挥剑而起”,使矛盾发展到白热化的程度。
10
得到一点启示
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想一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
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
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
总之,在这场斗争中,唐雎的说话技巧是十分高明的。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论敌,不辱使命。
11
板书设计
秦王:
使人谓——不悦
怫然怒
色挠——长跪而谢
唐雎:
临危出使
沉着应对
针锋相对
挺剑而起
秦王: 骄蛮欺诈 盛气凌人 外强中干 色厉内荏
唐雎:不畏强暴 从容镇定 敢于斗争 忠于使命
12
文言知识积累
1
、通假字
1. 故不错意也( )
2.仓鹰击于殿上( )
3. 轻寡人与( )
4. 岂直五百里哉( )
5. 寡人谕矣( )
6.秦王不说( )
“错”通“措”,放置
“仓”通“苍”,青白色
“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直”通“只”,只,仅仅
“谕”通“喻”,明白
“说”通“悦”,高兴,愉快
12
文言知识积累
2
、一词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3.徒以有先生也( )
4.以君为长者
(
)
用
凭借
因为
把
徒:
1.亦免冠徒跣( )
2.徒以有先生也( )
裸露
只,仅仅
12
文言知识积累
夫:
1.此庸夫之怒也( )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的人
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派
前:派;后:出使
者:
1.以君为长者( )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的人
……的原因
12
文言知识积累
而:
1.挺剑而起( )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3.长跪而谢之( )
连词,表修饰
表转折,但是
连词,表修饰
然:
1.虽然( )
2.秦王怫然怒 ( )
这样
……
的样子
12
文言知识积累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2.愿终守之( )
3.专诸之刺王僚也( )
4.长跪而谢之曰( )
5.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指唐雎
助词,的
12
文言知识积累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 )
2.虽然,受地于先王( )
于:
1.受地于先王( )
2.仓鹰击于殿上( )
3.请广于君( )
与:
1.轻寡人与( )
2.与臣而将四矣( )
即使
虽然
从
到
给
同"欤",疑问语气助词
和
12
文言知识积累
1.非若
是
也(古: 今: )
2.岂
直
五百里哉( 今: )
3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 今: )
4
.以头
抢
地耳(古: 今: )
5
.安陵君
因
使唐雎使于秦(古: 今: )
6
.大王
加
惠,以大易小(古: 今: )
3
、古今异义
这样,如此。
经常用作判断词
古:只,仅仅。
不弯曲
交换。
容易,简单
撞。
抢夺
于是。
因为
给予。
增加
12
文言知识积累
且秦
灭
韩亡魏—
请
广
于君—
轻
寡人与?—
伏
尸百万,
流
血千里—
天下
缟素
—
与臣而将
四
矣—
4
、词类活用
使……灭亡,使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充。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使……倒下;
使……流,使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
12
文言知识积累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受地于先王——
请广于君——
仓鹰击于殿上
——
5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判断句
状语后置(倒装句)
状语后置(倒装句)
状语后置(倒装句)
13
结束语
同学们,春秋战国时期的狼烟和烽火已离我们远去了,但唐雎那种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的精神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现在,国际形势、政治局面也是暗潮汹涌,当国家、人民有难时,我们也要挺身而出,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忠诚与生命去谱写报效祖国的壮歌。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