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ID:560109

大小:327.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济南市历城区2014年中考一模 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1—5‎ ‎6—13‎ ‎14—18‎ ‎19—22‎ ‎23‎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温馨提示:‎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笔好字闯天下。亲爱的同学们,又到了展示你才能的时候了。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认真书写,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开始吧!你是最棒的!‎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倔(jué)强 沉甸(diàn)甸 剽(biāo )悍 硕果累(léi)累 B.裸露(lù) 顷( qǐng)刻 遒劲(jìng) 锐不可当(dāng )‎ C.喑(yīn)哑 模(mú)样 酷肖(xiào ) 一抔(pōu)黄土 ‎ D.魁梧(wú) 荫庇(yīn ) 黝(yǒu )黑 引颈受戮(jǐng)‎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遍稽群籍 断臂残垣 一泻千里 廓然无累 B.心无旁骛 正襟危坐 重蹈复辙 粗制滥造 C.莫衷一是 销声匿迹 义愤填膺 连声诺诺 ‎ D.锋芒毕露 擎天撼地 苦心孤诣 再接再励 ‎3. 请用正楷字,笔画清晰地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8分,每小题1分)‎ ①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②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③吊影分为千里雁, ,(白居易《望月有感》)‎ ④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⑥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⑦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两章》)‎ ‎⑧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答题。(共4分,每小题2分)‎ ‎(A)夕阳携带着紫红的薄纱依偎黄昏,清风低唱着轻盈的歌儿漫步田野,               。在樊笼羁绊的生活中,要拒绝做世俗的傀儡。(B)‎ 只有你勇敢追求,大自然自由的精灵就能助你长出灵动的翅膀,享受生命的无尽芳香。‎ ‎①仿照(A)处画曲线的句子,为横线处补写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 ‎ ‎②(B)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用所给的修改符号直接在原句上进行修改。(2分)‎ ‎5. 名著阅读。(5分)‎ 一点多钟,他们两个在人家喝了酒,吃了饭才回来的。前边走着老厨子,后边走着A。好像两个胖鸭子似的,走也走不动了,又慢又得意。走在前边的老厨子,眼珠通红,嘴唇发光。走在后边的A,面红耳热,一直红到他脖子下边的那条大筋。进到屋来,一个说:“酒菜真不错……”一个说:“……鸡蛋汤打得也热乎。”关于埋葬B的经过,却先一字未提。好像他们两个是过年回来的,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 我问A,那B是怎么死的,埋葬的情形如何。‎ A说:“你问这个干什么,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一伸腿就算完事……”‎ ①本文段节选自 (作品)。文中的A是 ,B是 (3分)‎ ‎②结合选段内容,分析人物A的形象特点。(2分)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得分 评卷人 ‎(一)宿江边阁① 杜甫 暝色②延山径,高斋次水门③。‎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释】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 ②暝色:暮色 ③次水门:位于水门。水门,指瞿塘峡口。‎ ‎6.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中“延”有接引的意思,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 物以生趣。‎ B. 颔联中“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间薄云停驻的情态,“翻”字,既写出了大江日夜 奔流的气势,又烘托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构成幽渺的艺术境界。‎ C. 颈联中的“鹳鹤”富有象征意义,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象征,‎ 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 D. 此诗全篇皆用对句,笔力雄健。它既写景,又写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 杰作。‎ ‎7. 细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2分)‎ 座号 ‎ ‎ ‎(二)公输(节选)‎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8. 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②吾既已言之王矣 B.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②为天下唱 C.①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①今有人于此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0. 选文中墨子运用 方法让楚王理屈词穷,表现出墨子的 。(2分)‎ ‎(三)孔子见罗雀者 ‎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④而有危亡之败⑤也。”‎ ‎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 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gàng):愚。 ⑤败:祸乱,祸害。‎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黄口从大雀则不得 ②孔子顾谓弟子曰 ‎ ‎1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一处)(2分)‎ ‎ 善 惊 以 远 害 利 食 而 忘 患 ‎ ‎1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中国吉祥物的演化 ‎①‎ 吉祥物是人类原始文化的产物,是原始的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的人类原始的文化。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首先以生存需要为中心,而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就形成趋吉避邪的本能观念。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用以祈求万事顺利的象征物,而这些向往和追求幸福美好的事物,我们便称他为吉祥物。‎ ‎②吉祥物是人们在事物固有的属性和特征上,着意加工而成,用以表达人们的情感愿望。由原物发展成为富于吉庆意味的吉祥物,采用的加工手法多种多样,因此,我国吉祥物具有多重演化特征。从这些吉祥物中,我们可窥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人们共同珍视的事情。‎ ‎③各种吉祥物由原物衍生成富有吉祥意蕴,可谓意趣无穷。其手法之一是把事物的外形、特性或实用价值等属性,予以放大或延长,使之具祥瑞的涵义。吉祥物的这种演化特征我们称之为属性延长性。以椿树、萱草、芝兰、磐石和竹这“五瑞”为例,庄子说过“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唐朝诗人牟融也有“堂上椿萱雪满头”的诗句,因椿树的寿命长,人们便把椿树比作父亲,称“椿庭”,更象征老人的长寿。‎ ‎④“谐音取意”是中国民俗文化形成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民间吉祥物更是忠实地运用了“谐音取意”的原则。以“如意”为例,它是我国特有的吉祥物,本为军旅器物,后渐成民间的“爪杖”,即搔痒工具。若在一个瓶子里插上如意,即为“平安如意”。如以两个柿子或狮子配如意,便成“事事如意”。若画上童子骑象、手持如意,就是(A)“ ”。若如意加上盒子与荷花,组成的是“和合如意”。再如(B)“ ”,则是如意与柏树和柿子的组合。‎ ‎⑤很多民间吉祥物的形成还具有传说附会的特征,他们出于民间神话传说:一代又一代的人,透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故事流传、延续下去,人们对此深信不疑,遂相沿成习。如民间每于老年人寿诞时送上寿桃,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幸福,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传说。相传战国时期齐人孙膑自十八岁离家,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一别家乡十二年,有一年的五月初五才猛然想起正是母亲八十岁的生日,他想:“乌鸦反哺母娘,羊羔吃奶跪乳,禽兽还知恩达礼,我却已经有十二年没有报母亲的养育之恩”,于是向师傅请假回去看望老母,临行前,鬼谷子随手摘了一颗桃子让孙膑回家献给高堂。没有想到,孙膑回家将桃子给老母亲吃后,母亲竟返老还童。人们听说孙膑母亲吃了桃子之后变得年轻,也想让自己的父母健康长寿,于是竞相仿效,也都给自己的父母“送寿桃”。传说是否真实,人们没有去考证,但它所蕴涵的美好寓意,却被人传承下来,绵延不绝。‎ ‎⑥此外,许多民间吉祥物的衍生是经过历代艺人的艺术加工,常见于绘画篆刻、绣品织 物、陶瓷器皿、描金漆器、建筑饰件与日常家具,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 得分 评卷人 ‎14.从本文介绍的“具有多重演化特征”的吉祥物中,你“窥知”了“人们共同珍视的事情”有哪些。(3分)‎ ‎15.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如民间每于老年人寿诞时送上寿桃,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幸福,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传说。‎ ‎16.阅读第⑤段,说一说加点词语“相传”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相传战国时期齐人孙膑自十八岁离家,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 ‎17. 结合第④段的内容,在(A)(B)两处填写恰当的词语,写到下面的横线上。(2分)‎ ‎(A) (B) ‎ ‎18.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B.文中第③段多处引用,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同时更具说服力。‎ C. 我国吉祥物的多重演化特征,包括:属性延长性、谐音取意、传说附会、艺术加工。‎ D.民间吉祥物的衍生都是经过历代艺人的艺术加工而成的,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二)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 ‎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 ‎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 ‎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天来了。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为荣。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 ‎⑤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A)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详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 ‎⑥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B)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每每那时,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 ‎ 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我总会想起童年时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 ‎ ‎⑦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 ‎⑧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 得分 评卷人 ‎19. 文章围绕“屋檐”,写了哪些童年往事?(3分)‎ ‎20.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 ‎ A. 请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品析第⑤段A处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 ‎ B. 请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第⑥段B处画线句。‎ 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 ‎ ‎21.分析文章结尾第⑦⑧段的表达作用。(4分)‎ ‎ ‎ ‎22. 借助你生活中的观察,或者展开联想和想象,为第⑥段横线处补写句子,描绘“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的情景。(写在下面的方格内,60字左右)(5分)‎ ‎60‎ 四、作文(50分)‎ 得分 评卷人 ‎23.按要求作文。‎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如花般绚烂的记忆,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芬芳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 请以“那时花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少于75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评分表(供阅卷老师用)‎ 基础得分 ‎(0-40分)‎ 书写得分(0-5分)‎ 创新加分 ‎(1-10分)‎ 减分 总分 实得分 核分人 一类卷 ‎(30-40)‎ ‎ ‎ 思想 深刻 无题目 第一阅卷 二类卷 ‎(20-29)‎ 构思 新颖 少字数 第二阅卷 总分人 签名 三类卷 ‎(0-19)‎ 语言 生动 错别字 第三阅卷 ‎[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 ‎[来源:www.shulihua.net]‎ ‎[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 ‎[来源:www.shulihua.net]‎ ‎600字 ‎ ‎[来源:www.shulihua.net]‎ ‎750字 ↑‎ 九年级语文试题(2014.4)‎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积累与运用( 21分)‎ ‎1.B (A.剽piāo悍 C.一抔 póu 黄土 D荫庇 yìn )‎ 评分意见:本题共 2分。‎ ‎2. C(A.断壁残垣 B.重蹈覆辙 D.再接再厉)‎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3. ①浑欲不胜簪 ②采菊东篱下 ③辞根散作九秋蓬 ④零落成泥碾作尘 ⑤万里赴戎机 ⑥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⑧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评分意见:本题共8分。每小题1分,有错误、书写不规范、笔画粘连、看不清者,该小题均不得分。‎ ‎4. ①示例:垂柳舞动着曼妙的腰肢守望湖畔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要求:结构形式1分(与原句句式一致、词性一致),内容1分(展现大自然的美丽,且词语搭配符合语言习惯)。‎ ‎②用换用号,将“只有”修改为“只要”‎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准确,即可得分 ‎5. ①《呼兰河传》 有二伯 团圆媳妇 ‎ ‎②通过“A说:‘你问这个干什么,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一伸腿就算完事……’” 以及“好像他们两个是过年回来的,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可以看出有二伯冷漠、麻木、没有同情心。‎ 评分意见:本题共5分。第①题,每空1分,共3分;第②题,选准文段内容,1分,准确分析人物形象特点,1分。‎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6.C(鹳鹤等是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象征。)‎ 评分意见:本题3分。‎ ‎7.诗人通过描绘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评分意见:本题2分。‎ ‎8.C (A.①主谓之间无实意 ②代词“这件事” B①动词,制作②向 C①②表转折,却 D①在②比)‎ 评分意见:本题2分。‎ ‎9.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与患偷窃病的是同一种类。‎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实词及虚词 “以”“为”“同类”没有解释或解释错误扣1分 ‎10.设喻说理(或:类比推理), 能言善辩(或:机智善辩)‎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一分。‎ ‎11.①跟随,跟从  ②回头看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 ‎12.善惊以远害 / 利食而忘患 评分意见:本题2分。‎ ‎13.一是不要只顾眼前利益;二是要多借鉴长者的经验;三是要有忧患意识;四是要谨慎择友;五是不仿效 年轻人的愚蠢鲁莽。‎ 评分意见:本题2分,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2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都是黄口的小雀。夫子问捕鸟的人:“唯独大雀捕不到,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雀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雀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雀跟从大雀,就捕不到(小雀);如果大雀跟从小雀,也能捕到(大雀)。”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祸害,这是出自它们的本性,但却由于所跟从的对象不同或得到福或得到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所要跟随的人,依靠年长者的谋虑就会有保全自身的凭借,跟从年少者的憨直就会有危急死亡的祸患。”‎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14.①长寿 ②如意 ③希望老人幸福健康、长寿、幸福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民间送上寿桃祝福老年人寿诞的习俗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传说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很多民间吉祥物的形成还具有传说附会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说明方法1分,表达作用1分,说明内容1分。需结合文本准确分析。‎ ‎16.不能删去。“相传”是“根据传说”的意思,表明信息的来源,(1分)说明“孙膑将桃子给老母亲吃,母亲返老还童”的故事是根据传说得知的,具有不确定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分)删去后,信息来源不明确,这个故事就变成确凿无疑的,表意太绝对,表述不严密。(1分)‎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表明态度并解释词语,1分;分析说明内容及表达效果,1分;分析删去后的不足,1分。‎ ‎17.(A) 吉祥如意 (B) 百事如意  ‎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个词语点1分,书写错误,该空不得分。‎ ‎18.D(文章第⑥段指出:许多民间吉祥物的衍生是经过历代艺人的艺术加工。“许多”并不代表全部。)‎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19. 示例:“我”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找燕巢;“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我在屋檐下看雨听雨。 ‎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A.示例:“紧紧”写出了外祖母手握葵扇的状态,“轻轻”写出了外祖母摇扇时的状态,修饰外祖母的动作“握”和“摇”,两个词形成对比,写出了外祖母不想惊扰睡觉中的“我”,突出了外祖母的细心和当时安静祥和的氛围,表现了外祖母对我的关爱。‎ ‎(如从“叠词”的音韵美的角度赏析亦可)‎ 评分意见:本题3分,词义理解,1分;手法分析,1分;人物特点及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B.示例: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点”、“屋檐”分别比作“多情女子的巧手”和“古琴”,生动地写出了雨打屋檐所产生的动听声音,表现出作者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享受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手法1分,句义1分,情感1分。‎ ‎21.示例:卒章显志,篇末点题(1分);照应题目以及第②节(1分);写出了异乡的城市里没有屋檐;屋檐承载着“我”快乐的童年,美好的光阴;(1分)直接抒情,表达了我对童年时光的怀念。(1分)‎ ‎ 评分意见: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 ‎22. 示例: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们在鸡妈妈的荫蔽下,叽叽喳喳地欢快地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着,声音透着慈爱。‎ 评分意见:本题5分。描写应符合题目要求和语境特点,4分;语言通顺流畅、字数符合要求,1分。存在语病及错别字,字数不符合要求者,酌情扣分。‎ 四、作文(50分)‎ 评分意见: ‎ 项 目 评 分 细 则 基 础 分 一类文 ‎(30-40分)‎ 思想健康,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理,语言顺畅,符合文体要求。‎ 二类文 ‎(20-29分)‎ 思想健康,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感情真实,内容比较充实,层次比较清晰,语言通顺,有少量语病,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三类文 ‎(0-19分)‎ 思想健康,偏离题意,中心不够明确,内容比较空泛;条理不够清晰,语病较多;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文体有杂糅。‎ 创 新 分 ‎(1—10分)‎ 思想深刻 构思新颖 语言生动 ‎⑴见解新颖⑵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⑶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⑷材料丰富 ‎⑸构思精巧⑹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⑺形象丰满⑻有个性 ‎⑼词语丰富⑽句式灵活⑾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⑿文句有意蕴 加 分 书写 ‎(1—5分)‎ 书写整洁、美观可视情况加1——5分。‎ 减分 无题目 扣2分。‎ 错别字、标点 每3个字扣1分,最多扣5分。错别字重复的不计。‎ 字数不足 每少50字扣1分。‎ 说明:‎ ‎1.基础分从题意、内容、表达、文体(考生所选文体)等方面综合分等评分;创新分不求全面,其12项指标只要具备一项以上即可按等评分;怀疑是抄袭的作文,经大组确认,判为三类文,且不给创新分。‎ ‎2.每份作文实际得分:基础分+创新得分+书写加分-减分;实得分不得超过50分。‎ ‎3.每份作文由三人独立评阅,取平均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