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
课标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课标解读: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再用比较的方法,提供另外几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诵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教材分析
《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
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它虽然只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却让它折射出心灵世界中的七彩阳光;虽然只叙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却赋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审美意义。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接触诗歌赏析,对于具体的方法还很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同时,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多角度朗读很重要。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朗读诗歌,说出诗歌大意。
2、通过换词和诗句延伸,说出方法将画面描述出来。
3、通过“知人论世”,说出“沉醉”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方法
诵读法、知人论世、对比阅读法
教学评价:
1、 通过“初读全词,理解词意”完成目标1。
1、 通过“细读品味,理解词境”达成学习目标2。
2、 通过“拓展延伸,对比阅读”和“迁移训练”完成目标3。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
时间
创设情境激情导 入
在中华数千年词苑中,曾涌现众多名家,其中有一位以其清新明丽、委婉柔美的风格独树一帜,为后人所称颂。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用这样一副对联赞道: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枝女儿花就是李清照,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与李清照一起徜徉于词的世界,一起研读《如梦令》。(出示课题)
通过渲染李清照词风特点,为后文体会词的意境铺垫。
3分钟
初读全词理解词 意
1、 了解词的一般知识。(出示课件词的简介)
2、听读课文,交流感受(课件出示如梦令朗读视频。)适时纠正“兴”的读音。
3、用“读胖”的方法。概述词的意思?
1、学生尝试交流听后感受,并尝试朗读全词。
2、学生说出词的含义。
将“朗读”落在实处,注意技法的引领和朗读技巧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词意。
10
(板书:读胖)
细读品 味
领会意 境
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面,咱们先来读一读一二句,把它读美了。齐读。你从哪里读出“醉”字了?(板书:醉)
1、赏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板书: 溪亭日暮图)(出示图片和相关诗句)
2、赏析“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板书:藕花深处图)(出示荷花图片和诗句),诗人为什么会“误入”
?
1、 于是,她们怎么做?(争渡,争渡)。(板书:一滩鸥鹭图)
争 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怎 渡,怎渡,惊起一滩鸥鹭。(课件出示)
1学生画出写“醉”的句子,并带着“沉醉”的表情读。
2、轻声读,谈谈自己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3、换词朗读,分析词语的妙处。
通过点拨,让学生把握感悟的具体方法:“抓关键词语”,如“词眼”,进行细细品味,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抓手,“展开想象”让学生在头脑的银屏上再造想象,展现场面,从而更好地实现个性化阅读。
15
拓展延伸对比赏 析
1、赏析《声声慢》
(出示《声声慢》全词)
2、知人论世
出示李清照写这两首词的不同背景。
1、 学生读全词,谈感受。
2、 揣测、交流李清照的写作背景
通过比较阅读,提升学生独立赏析诗歌能力,并通过“知人论世”让学生把握诗歌一把“金钥匙”。
8
迁移训 练
提升能 力
1、 用你自己优美的语言描述全词的美景。
在教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实现文学作品的独立创造,这就是让学生学习写景的能力。
7
结束语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清照就是这样用她的词,让我们走进了她清幽的心灵,走进了她红尘里如梦的一生。读李清照的词,她的才情、酒香流光异彩。在这里老师推荐改编后的《如梦令》(蔡琴)
2
板书设 计
《如梦令》
知人论世
溪亭日暮
醉(瘦) 藕花深处 胖
一滩鸥鹭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为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最,因此在教学设计是个人认为本堂课的“煽情”或者“铺垫”应该做好。老师朗读一副对联,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33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并且教师通过范例来吟诵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2、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本课不仅采用了让学生课前自学的方式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课堂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思。例如,当学生把“兴尽晚回舟”中的“兴”读成第一声时,我就马上给予纠正,读准了“兴”的声调是第四声,学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醉”字切入,从词中去逐层感受“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带给词人的深深的醉意。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有动,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这一板块设计,试图唤醒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上我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好多学生并没有进入词的意境,没有充分展开想象,这一环节只是成了少数优秀生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