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总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伤仲永》总复习

ID:560226

大小:6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伤仲永》总复习 ‎1、文学常识:《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他是 朝的 , , 。字 ,号 。‎ ‎2、《伤仲永》的“伤”的意思是 。本文采用 和 两种表达方式,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 道理。‎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1)从方仲永个人来看 ;‎ ‎(2)从道理上来说 。(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4.按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 ”,少年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 ”青年已变得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5、原句回答。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个人原因是: ‎ ‎6、最后一段的议论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 ‎ ‎7、这篇文章的叙事部分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请认真阅读叙事部分后填空。‎ ‎⑴从“ ”到“ ”详写仲永才智极盛。‎ ‎⑵从“ ”到“ ”略写仲永才智枯竭。‎ ‎⑶从“ ”到“ ”略写仲永才智衰退的原因。‎ ‎8、先按要求摘句填空,然后答题。‎ 方仲永五岁作诗能“ ”,而且“ ”;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 ”;二十岁就“ ”。‎ ‎⑴从上面可以看出方仲永的才能是:( )‎ A、天资聪慧 B、平庸无奇 C、日益衰退 D、与日俱增 ‎⑵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邑人奇之 D、不使学 ‎9、文章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表明了作者的才能观。你认为作者的才能观是怎样的?请在正确的一个答案后的括号里打“√”。‎ A、一个人的才能全靠后天学习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 B、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也不会取得成就。( )‎ C、一个人的才能是先天就有的,没有天赋,要想成才是不可能的。( )‎ D、一个人如果先天很好,即使后天不够努力,也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 ‎10、朗读下面的文言短句,选出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 ‎⑴传一乡秀才观之 答:( )‎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C、传一/乡秀/才观之 D、传/一乡秀/才观之 ‎⑵余闻之也久 答:( )‎ A、余/闻之/也久 B、余闻/之也久C、余闻/之也/久 D、余闻之也/久 ‎11、比较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6‎ ‎ 并自为其名 贤于材人远矣 ‎ 还自扬州 如此其贤也 A、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也相同。 ‎ B、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也不同。‎ C、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不同。 ‎ D、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相同。‎ ‎12、下面对“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B、明道年间,我从父亲那里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C、明道年间,我随死了的父亲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D、明道年间,我从死了的父亲那里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13、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14、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 )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闻: 1、余闻之也久(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 其: 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 ) ‎ 然: 1、父利其然也( ) 2、泯然众人矣( ) ‎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 ‎15、古今异义 ‎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2、(或)以钱币乞之( ) ‎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4、(稍稍)宾客其父( ) ‎ ‎5、泯然(众人)矣( )‎ ‎16、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7、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8、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6‎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19.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 ‎20.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21. 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 ‎22. 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①从个人情况看: ‎ ‎②从道理上讲: ‎ ‎23.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答: ‎ ‎24.文章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交代了方仲永的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① 籍贯 ②姓名 ‎ ‎③身世 ④家世 ‎ ‎25.“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 ‎ ‎26.“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观点?‎ 答: ‎ ‎27.从最后一段分析,人要成才,是先天的天资重要还是后天的教育重要?‎ 答: ‎ ‎28、解题。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 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 之情。‎ ‎2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0、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3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6‎ ‎3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 答: ‎ ‎3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 答: ‎ ‎ ‎ ‎3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答: ‎ ‎34.“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 ‎3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作法又是怎样的?‎ ‎ ‎ ‎37.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 ‎ ‎38.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 ‎39.填空。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40.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41.《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42.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 ‎43.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44、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有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发生_________________和“又七年,泯然众人矣。”的变化,变得“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4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眼中的方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①第一段着重描写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作用?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成语和典故必须不相同。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仲永复习答案 6‎ ‎1、2、3、4、略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7、⑴仲永生五年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十二三矣 泯然众人矣 ⑶父利其然 不使学 ‎ ‎8、指物作诗立就 文理皆有可观者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⑴C ⑵D ‎ ‎9、B ‎ ‎10、⑴A ⑵D ‎ ‎11、D 12、A ‎13、“扳”通“攀”,牵,引 ‎ ‎14、自:名词,自己 介词,从 闻:动词,听说 名词,名声 其:代词,这 代词,他的 然:代词,这样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名词,客人   ‎ ‎15、1、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3、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16、略 ‎ ‎17、(A B C D F) (E) 18、D ‎19、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 ‎20、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受于人者不至   2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样写,暗示仲永本应该前途无量,与后文章仲永变成平常人的情形形成对照,引人深思,深化主题。   ‎ ‎22、①从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 ②从道理上来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23、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24、略 25、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转叙述为议论,将我对这件是的态度与结论写了出来。‎ ‎26、表明先天条件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27、后者更重要,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 ‎28、哀伤,痛惜 哀伤,惋惜 ‎ ‎29、C  30、B 31、略 32、“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 ‎33、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 ‎34、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35.一异在五岁时忽啼求书具,二异在不学而能书,三异在不学而能诗,四异在方仲永决不是偶而能写首把诗,而是“指物作诗立就”,并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6‎ ‎3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是因为“利其然”也,其作法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7.其父“不使学”,方仲永“受之人者不至”‎ ‎38.方仲永虽幼年时天资过人,终因其父“不能学”而最终“泯然众人”。‎ ‎39.时间 三 受于人者不至 ‎ ‎40.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 ‎41、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 ‎42、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分。每空1分)‎ ‎43.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44、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5、方父是一个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的人    我最想对他说:“略”。 (合情又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46、①一个人的天资再好,如果不重视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②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伟编三绝》、 《闻鸡起舞》 《凿壁借光》等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江泌伴月读书》、《苏秦刺骨》。《范仲淹划齑而食》等。‎ 6‎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