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新安中学李曦 授课对象:新安中学高二学生 点评: 吴泓
按:李曦老师是分配到我们学校才一年多的青年教师。这一年来进步很大。本节课教学思路合理、清晰,教师设问得当,层层递进,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师生课堂互动的状态很好,一些问题的讨论比较深入,表现出教师应对课堂的成熟与机智!如果要说不足,以我的标准,还是老师说得多了一点,个别地方关注学生不够。但我相信,假以时日,这些不足会得到克服。
师生问好
师:我们这一个单元都是在学习传记,我先来考考大家,用一句话来给传记下个定义。什么是传记?谁来说一下?(停顿)好,陈磊,你来说说吧。(板书 传)
陈磊(生):传记包括很多种,是作者用描述性的语言写一个人一生的文学。
师:(重复)非常好,请坐。他说的和郁达夫说的差不多,我们来看看。(PPT 传记的定义)传记是一人一生的大事记,既然是大事记(强调),就要求作者注意(停顿)——
生:材料的筛选。
师:对,要详略得当。写一个人活泼泼的一生(强调),注意,是活泼泼的人,这就要求写出人的内心感情(强调),记叙他的思想与言行,记叙他与时代的关系,那就要求把所写的人放在一个大的(停顿)——
生(齐答):社会环境。
师:很好,这样我们可以概括出关于传记的四个特征,(PPT传记特征)真实性、详略得当、内心情感、时代环境,我可以把后面三个特征归为一点——文学性。(板书 传 真实性 文学性)说得简单一点,传记就是真实与文学的结合体。传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左传》,汉朝传记进入成熟期,因为出现了(停顿)——
生:《史记》
师:自己给自己写的传,叫做(停顿)——
生:(齐答)自传。
师:举个例子。
生:《六一居士传》、《路文学自传》……
师:那给别人写的传呢?
生:别人传、他的名字传……
师:这么长的名字啊,顾名思义,就叫做——别传。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别传——《方山子传》。(板书 方山子传)作者苏轼,我们都很熟悉了,一起说出来——
师生问答: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师:我想到了超好吃的一些菜名,和苏东坡有关的
生:(齐答)东坡肉,东坡鱼……
师:所以我们可以给苏轼第四个“家”——美食家,很有趣的一个人啊!(PPT 苏轼简介)那么谁又是方山子呢,化用路文学的一句话说:“方山子何许人也?”为什么苏轼这个大文豪要给方山子立传呢?(五分钟)
师:这个人不简单啊,他也是个很有名的人,为什么而有名呢?
生:(议论纷纷)
师:怕老婆有名,(PPT 河东狮吼典故)看看,这就是方山子。(讲故事)方山子好宾客,家有歌姬。妻柳氏非常厉害且爱嫉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呵斥他,于是苏轼就写了一首诗去嘲笑方山子:“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个河东狮子是谁啊?
生:他老婆
师:对,并不是一头真的狮子啊,不过威力不亚于真的狮子。
生:(哄笑)
师:那方山子就是这里的——
生:(齐答)陈季常
师:原来方山子本名叫陈季常,那为什么他好好的名字不用,要叫做方山子呢?
生:(纷纷回答)
师:好,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的,原来是因为他戴了一顶“厨师”的帽子,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文章的前两个自然段,认识一下方山子。
生齐读 师巡堂(十分钟)
师:好,同学们读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 晚年的方山子 板书 晚年)第一个,名字?
生:陈季常
师:晚年哟,不叫陈季常了,叫——
生:方山子
师:住在哪?
生:光、黄间
师:光、黄间有一个具体的地名,说出来——
师生:岐亭
师:职业是什么?
生:无业游民、游侠
师:游侠?晚年是隐居于光、黄间,说他是个无业游民就跟准确,好听一点就是隐士,叫做游仙,他已经成仙了。(板书 游仙)爱好呢?有一句话请在书上勾出来。他晚年隐居在山间在做什么?李博涵……好了,不用请人回答了,大家已经说出来了,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出来。
师生:(读)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师:好,好,这就是他的爱好,这个人啊,头上戴着一顶帽子。这顶帽子有点奇怪啊,有点像现在厨师戴的帽子。帽子上面很(生:高),上面不是圆的,是方的,所以大家叫他(生:方山子)方山子喜欢戴着他戴顶奇怪的帽子在山里面走来走去,走去走来,如果这样一个人走到你面前,你会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啊?
生:帅!
师:一个字!
生:很怪!好潮!
师:对,怪!(板书 怪)那么,他的怪是不是仅仅由于戴了一顶怪的帽子,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呢?如果你把方山子的怪仅仅理解为一般的隐士的所作所为的话,那你就错了。方山子他要怪出他自己的风格,怪出他自己的尊严来,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自然段,看一下方山子还有哪些你觉得很奇怪的地方。
生:(看书)
师: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到了方山子,还写到了谁?
生:苏轼
师:对,还写到了苏轼,“我“和方山子竟然在岐亭这个地方相遇了,这个事情本身就很奇怪。在古代,不是打个电话,坐个飞机就可以见得到的哟。一般来说,隐居的人,你是你很难再与他见面的。李博涵,我就是苏轼,你就是方山子。我看到你,苏轼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
李博涵(生):呜呼
生:感叹词
师:对,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李博涵(生):哇塞!
生:(哄笑)
师:可以,是“啊”是一声,你?就是传说中的方山子?你不是那谁吗?
生:谁?谁?
师:谁呢?
生:陈季常
师:你不就是陈季常吗,我认识你啊!你不认识我了吗?方山子看到我,他也是——
生:矍然
师:矍然是什么意思?
生:惊讶的样子
师:对,方山子见到我,首先是问询我
李博涵(生):你怎么了?
师:我被贬了
生:(哄笑)被扁了……
师:我被贬官了,来到了这里,人之常情,对待故人应该——
李博涵(生):安慰
师:那你安慰我一下啰
李博涵:(生)没关系,跟我一起流浪吧!
(全堂哄笑)
师:好,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反应,但是方山子的真实反应是——
生:俯而不答,仰而笑
师:对,是微笑吗?
生:大笑
师:这个反应也太奇怪了。(板书 反应)一般人都不是这样的,但是方山子先生却不是一般人。然后就把“我”叫到他家去,他家又是个什么样子呢?
生:萧条
师:叫做(停顿)环堵萧然,什么叫做萧然,就一个字!
生:穷!
师:对,穷。但是他穷出了不一样的地方
生:还有奴婢
师:(笑)他不一样的地方并不是说他还有奴婢,而是他的“妻子”和奴婢都还有(停顿)
生:自得之意
师:什么叫做自得
生:舒适
师:用现在很流行的说法就是他一家子的幸福指数还很高,这点也太让人感到奇怪了。(板书 家境)既然妻子、孩子和奴婢都自得,那方山子自己呢?
生:也很自得
师:苏轼有没有说方山子自己很自得?
生:没有
师:用妻子、孩子和奴婢的神态来写方山子——
生:反衬
师:这是反衬吗?
生:烘托
师:对,烘托。从这点我们看出方山子是过得很舒服,虽然方山子自己打扮得很奇怪,行为也很奇怪,但是他活得很——
生:自得(十五分钟)
师:对,洒脱、潇洒、自得,这就是晚年的方山子,我看到方山子这样的情况,反应是什么?
生:悚然
师:对,一点也不逊于矍然,十分的惊讶。因为苏轼不是第一次见到方山子,他早就认识他了,在十九年前他们就相遇了,我们来看看年少时的方山子又是个什么样的人?一起读三、四自然段。
生:齐读
师:好,这就是少年时候的方山子(PPT 少年时的方山子),第一个,名字
生:陈糙
师:注意这个字音,糙。字——
生:季常
师:家乡——
生:洛阳
师:真的是从大城市来的哟,洛阳,洛阳从古到今都是非常繁华的地方,帝王之都。职业—生:富二代
师:(笑)对,富二代,那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
生:游侠(板书 游侠)
师:爱好呢?
生:使酒好剑
师:在古代,穷人家的孩子想出人头地,就去读书;富人家的孩子就习武去了,这就是方山子的出身——
生:世有勋阀
师:什么意思?
生:世代有官做
师:世袭官宦之家,所以作者说,如果方山子在官场上去混的话,现在他肯定——
生:当大官了
师:对啊,书上说是“显闻”,显闻是什么意思?
生:声名远播
师:但是,方山子就是方山子,这一切他都不要了,“不取”,又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板书 不取)有很多土地吧,不要了;园子很壮丽吧,不要了;钱很多,也扔掉了——皆自不取,是他自己主动不要的哟,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生:不会
师:对啊,一般人都不会这样做,不取就说明了这个人确实是个——
生:怪人
生:对,他就一个字——怪,不管是他看见我的反应,他的家境,还有他的“不取”,他都怪!他为什么这么怪?(板书)他到底怪出了他的什么风格?在这里,我们先一起领略一下少年方山子的神采。请同学们看看第三自然段,我们刚才读过的,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一位会讲故事的同学给我们讲一下。徐丹(二十分钟)
生:笑
徐丹(生):就是在十九年前,我看见方山子的时候,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带领着两匹坐骑去打猎,看到一只鸟在前方,就让他的一个随从去涉猎这只鸟,可惜没有射中。他就自己骑马很快的冲了出去,把这只鹊射了下来。之后他就和我讨论关于军事和政治的话题。
师:他跟“我”讨论的是什么?是“用兵及古今成败”之事,是一代豪杰,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自谓一世豪士”,用书上一个词概括,就是——
生:精悍
师:对啊,这样的一个豪杰,怎么会变成“我”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山野村夫,这个隐士呢?作者在这里就禁不住问道:“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还有一句问话:“此岂无得而然哉?”这个“无得”真的是无缘无故吗?(板书 无得)
生:有原因
师:那自己在书上找一找,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方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
学生看书
师:好,有的同学在小声的说,请一位同学大声的把这句话读出来。肖建文(二十五分钟)
肖建文(生):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师:对了,其实就只有一个关键的词——
生:不遇
师:没有遇到什么?
生:赏识
师: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人,我们知道方山子啊,他家境很好、行侠仗义、人长得帅、箭术精湛、还对军事和政治很有见地,可见他真是一个人才啊。但是他却——
生:不遇
师:根本就没有赏识他的人,所以他就隐居了。大家想一想,说到不遇,我们就要联想到苏轼了。苏轼是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
生:被贬
师:我们也可以把被贬归结为一个原因啊——
生:不遇
师:一个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这两个人是故人,在十九年之后又重新相逢了,这种感觉应该是用什么词去表达?(PPT 不遇)
生:(思索)光阴荏苒、物是人非、同病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
师:对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用四个字就是——惺惺相惜(PPT)(板书 惺惺相惜)今天早修的时候林宇希同学问我说:“老师,苏轼为什么要写方山子呢?”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为什么苏轼要为方山子立传呢?就因为方山子是他惺惺相惜的人啊。其实,文中有一个细节已经表达出了这层意思。
(有学生小声说)
师:好,你来说!
生:第二段,俯而不答,仰而笑。
师:很好,请坐!当我向方山子说明我的经历之后,方山子首先是俯而不答,其实他心里面在——(PPT 细节分析)
生:想
师:在想什么,同学们把他心里面想的补充完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早在十九年前就和你一样了,然后又仰而笑,不是微笑,是“哈哈哈哈”的大笑,说——
生:终于轮到你了
(师生哄笑)
师:什么都不要说了,咋们喝酒去!
(生继续哄笑)
师:这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摆在我们面前了啊?
生:豪爽 超脱(板书 豪爽 超脱)(三十分钟)
师:我们知道受到佛家、道家影响的苏轼也是一个豪爽、超脱的人。这两个惺惺相惜的人在一起,我们可以化用《六一居士传》里面的一句话说,我起个头,大家背出来。于是与客俱起——
生: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师:两个相同性格,有着相同经历的人走到一起了,苏轼看到方山子过的这个潇洒,他自己心里面也觉得——
生:开心了
师:对,豁然开朗,这就是苏轼给方山子写传的原因啊!这也是苏轼借方山子的事迹来表达自己的胸襟,这就是写作意图。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对于方山子这样的一个隐士,苏轼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会很奇怪吗?
生:不会
师:那会是什么态度?
生:羡慕
师:因为什么?
生:看开了
师:对,他看开了,可以说他和方山子是同道中人了,书上有一个细节也告诉我们,苏轼对这种隐居的生活是很向往的。在哪里呢?
生(小声说):最后一段
师:好,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
师:“倘”是什么意思?
生:或许
师:我听说这个地方有很多的怪人,意思就是说像方山子一样的怪人还是很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待会要分析。这些人在这里干什么,“阳狂垢污”,把自己搞得很脏,装疯卖傻,一般人还见不到他们,那方山子或许能够见到他们吧?!这种语气应该是种什么语气啊?
生:羡慕、向往
师:(板书 向往)在这一自然段有一个通假字,什么字?
生:阳
师:通哪一个字?
生:佯
师:(板书 佯狂)看到这个字,佯狂,就想起谁?
生:陶渊明、李白、嵇康、杜甫……
师:杜甫?说到李白就说到杜甫啊啊?
生:(笑)陆羽
师:有点接近了,再想想。说他白天就出去了,在山里面玩儿,跟小孩子一样,晚上是怎么回去的?
生:哭着回去的
师:那个人是谁?接——舆,佯狂是用来干什么的,看看下面注释,避——世
生:为什么避世要佯狂?
生:固定搭配
师:固定搭配?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说避世就一定要佯狂呢?想一想,讨论一下。徐丹,你来说第一个原因(三十五分钟)
生:如果不佯狂,那些当政者就会来找他,他为了不在官场上受到祸害,就佯狂。
师:好,请坐,徐丹给我们第一个原因,官场黑暗(板书 官场黑暗)还有没有其它原因?
生:(思考)
师: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这些人都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山中的?
生:不遇
师:对啊,都是因为不遇来到这里,来到这里以后就都忘记了、抛开了。他们的隐居生活在我们看来,在我们这些世俗的人看来,他们是——狂的;但是我们看到怪怪的方山子,就能认定他真的是疯了吗?
生:不是,装的
师:对啊,佯狂而已,只能说明他是一个超脱的人。所以最后我们来看看,方山子到底是怪还是不怪啊?
生:怪、不怪、怪也不怪……
师:不怪也——怪,这是同学们得出的结论,非常好!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很多隐士,这些人动不动隐居在山林里,这只能说明这些有才的人没有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生:政治清明
师:没有生活在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就算现在我们想要隐居的话,也不知道该隐居于何处。隐居到哪里去呢,以前隐士们向往的山林也早被开发了……
生:小声议论
师:所以,古代隐士辈出的现实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模式,在唐宋以后,隐士文化就逐渐没落下来,但是没有关系,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大隐隐于什么,小隐隐于什么?
生: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世。
师:所以,就算我们生活在一个纷扰的社会,我们一样可以得到心灵的平静啊,只要我们保持心态的平和就能可以了。这就像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说过的一句话一样,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师:对,如果你想要做一个隐士的话,不在于你隐居在哪儿,而在于内心要——
生:坦然
(听朗诵 请同学们从苏轼的角度再一起读课文)(四十分钟)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体会古代隐士的文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也能保持自己内心的清净和平和。谢谢同学们!下课!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四十五分钟)
附板书:(右)
方 山 子 传
传 真实性 文学性
穿戴
晚年游仙 不怪 反应 不得?
少年 游侠 家境
惺惺相惜 豪爽超脱 向往
(左)
佯狂 ——>避世
官场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