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
学者对隐士都持反对态度,认为隐士逃避现实,应负国家衰亡的责任。也有人说隐士表面超脱,实则内心都有无穷的痛苦,但我认为我们都是以小人之心揣测他们。在中国历史上隐士分很多种:有真隐、有先官后隐、有半官半隐、有忽官忽隐、有为走终南捷径而隐、有明哲保身而
隐
……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
——
苏辙
《
黄州快哉亭记
》
方山子传
读课文,正字音
少
(
shào
)
时 著
(
zhuó
)
帽 见
(
xiàn
)
于眉间 阳
(
yáng
)
狂 傥
(
tǎng
)
见之
精悍(
hàn
)
岐(
qí
)亭 环堵萧然 垢(
g ò u
)污
分歧(
qí
) 矍(
j ú
e
)然
读课文,明句读
晚乃
遁于光、黄
间曰
岐亭
此岂古方
山冠之遗像乎
方山
子怒马独出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晚
/
乃
遁于光、黄间
/
曰岐亭
此
/
岂
/
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方山子
/
怒马独
出
因与
余
/
马上
/
论
用兵及古今成败
读课文,悟语气
“
呜呼!”
“
何为而在此?
”
“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
呜呼!”
——
表惊讶;
“何为而在此?”
——
读出不解之意,探询语气;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
读出看破红尘,超然物外之意,感到奇怪;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读出不可思议,奇怪的语气。
推断
法,译文句
同
“现”,显现
同
“佯”,假装
同
“倘”,或许,可能
犹
见
于眉间
阳
狂垢污
傥
见
之
——
字音
推断
法
推断法,译文句
光、黄
间
隐人
稍
壮
驰骋
当世
余
既
耸然异之。
独
念方山子从两骑
当得官,
使
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
语境推断法
而
其家在洛阳
推断法,译文句
庵
居
蔬
食
所
著
帽
方山
子
怒
马独
出
庵
居
蔬
食
应为“居庵食蔬”
所
著
帽
“
所
”
后
应为动词,所以读“著”,译为“戴”,戴的帽子
方山子
怒
马独出
“怒”形容词作动词,使马怒,猛抽坐骑
——
语法
推断法:
推断法,译文句
环堵
萧然
独
来
穷
山
中
——
成语推断法
推断法,译文句
“冠服”
与
“车马
”相对,译为帽子和衣服
“使”
和
“好”
相对,译为“喜欢”“爱好
”
弃车马,毁
冠
服
使
酒
好
剑
——
对位
推断法
重点语句
翻译
(
1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
2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
3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问题探讨,明确主旨
2
、作者邂逅方山子之后“耸然异之”,说说方山子有
哪些异人之处
,作者对此是什么样的
态度?
1
、方山子
名字来由
是什么?请按时间顺序用文中的语句概述方山子的
个人经历
。
看评语,学写法
前
幅自其少而壮、而晚,一一顺叙出来。中间“独念方山子”一转,
由后追前
,写得十分豪纵,并不见与前重复,笔墨高绝。末言舍富贵而甘隐遁,为有得而然,乃可称为真隐人。
——
清
•
吴楚材、吴调侯
《
古文观止
》
看评语,学写法
随物赋形,因人而传
。家族世系,履历生平,皆避而不言;
只取
其隐,其侠,彼此互见,相得益彰。传主之个性、神情全赖细节传出,甚是生动,甚是感人。
有感而发
佛说,我们
的一切痛苦源于对世界的无明和执着,唯有内心的平静和慈悲才能让我们脱离苦海。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我们虽不能遁迹山林,却能在内心找一片宁静之地,让疲劳的身心在其中绽放出一枝
幽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