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乡
鲁迅
萧索的荒村
神异的图画
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2、依据小说的线索,可以把小说分为
三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
一)回故乡 (二)在故乡
(三)离故乡
思考:
线索
“
我”在故乡
的见闻感受
(
一)回故乡
(
二)在故乡
(
三)离故乡
思考
:
1、小说刻画了哪几个 人物形象
?
、、
闰土
杨二嫂
“我”
2、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形象?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闰 土
少 年
中 年
外 貌
语 言
对“我”的态 度
对
生活的态 度
性格特点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语无伦次)
“只
不怕我”,送贝壳和鸟毛,告诉许多新奇的事(友好、纯真
)
恭恭敬敬,称呼“我”“老爷” (隔膜很深)
热爱、乐观
寄希望在神灵上
聪明、机灵
淳朴、善良、迟钝、麻木
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小银圈,红活圆实的手(小英雄)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像松树皮(木偶人
)
滔滔不绝地说新鲜事(口齿伶俐
)
杨
二嫂
外貌
语言
动作
凸颧骨、薄嘴
唇、圆规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
么长了!
不认识么,我还抱过你呢
忘了?这可真贵人眼高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
尖酸刻薄
刁蛮无理
拉关系
讽刺
无中生有
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
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
贪小便宜
(自私尖刻贪婪)
语言
品读
1
我希望他们不再象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
一气
,都如我的辛苦
展转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
麻木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
别人
的辛苦
恣睢
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辛苦展转,像“我”那样异地谋生,到处奔波,生活不安定。辛苦麻木,像闰土那样在社会的重压下贫困艰辛,精神麻木。辛苦恣睢,像杨二嫂那样生活每况愈下而自私、尖刻、贪婪。全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应该有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
2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
高墙
上的四角的天空。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
高墙
,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第一个“高墙”是
实
写。第二个“高墙”是
虚
写,是比喻用法,指“我”与闰土之间隔着“厚障壁”,即封建意识、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
隔
膜。
3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
4
我
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有了希望不去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有的;有了希望 并为之奋斗,希望定会实现。 希望 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 能实现。这个比喻,表达了“我”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
表明“我”对希望的实现、新生活的到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5
我
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6
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相对来说,闰土的改善生活的愿望实现起来容易 , 而我的愿望是改变社会。
反映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渺茫 。 当时的鲁迅并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的“路”,因而“我”对路的憧憬不免迷茫。
希望是美好的,但 在黑暗的社会中要实现则困难重重,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奋斗,不然这“希望”也会成为“崇拜的偶像”了。
中心思想
:
小说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前
后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
民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同时深刻揭示出封
建传统对人民大众精神的束缚和影响,深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
写作特点
:
1、对比的写法(故乡、闰土、杨二嫂 );
2、采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画人物形象
。
送增田涉君归国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却折杨柳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