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知识梳理ppt课件(88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ppt课件(88页)

ID:560550

大小:2.47 MB

页数:88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 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 反映社会生活 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 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 ,通过 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人物活动 环境 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的特点。 A 、正面描写 B 、侧面描写 C 、细节描写 1 、人物 小说三要素 2 、情节 3 、环境 A 、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 、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 、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 、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 、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 小说读什么 1. 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感知情节 ) 2. 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 分析人物形象 ) 3. 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 了解背景 ) 4. 表现了什么主题。( 把握作品主题 ) 5. 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 艺术特色 ) 几个命题要点: 把握故事情节 2.概括探究主题 3.理解小说标题 4.分析写作技巧 5.品味语言特色 6.注意环境描写 7.揣摩人物形象 一、把握故事情节 1. 如何梳理、概括故事情 节 按照情节的基 本结构来梳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 线索 — 串联故事情 节的东西 抓住场面来梳理 场面 — 人物活动的场所 例如: 《 祝福 》 例如: 《 项链 》 例如: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①顺叙:按时间 ( 空间 ) 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 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 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 情节叙述顺序 3. 小说的线索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 某个人物、某个事物 ,也可以是 作者的情感 、 小说的事件 ,还可以是故事中的 空间、时间 。 小说常见的线索类型:人物、物品、情感、中心事件、空间、时间等。 阅读小说时,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在实际阅读中,寻找小说的线索,可以参考以下几点: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某一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 1 ) 小说线索的类型 事物线索 小说 《 项链 》 中的线索就是 项链 ,女主人公 “ 借项链 → 失项链 → 赔项链 → 还债 → 发现项链是赝品 ” ,都与此有关。 对比冲突线索 鲁迅的 《 祝福 》 ,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 矛盾冲突 ,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 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线索等 一篇成功的小说,有时是几个线索的交融。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是明线和暗线两种方式。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暗线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是 “ 隐藏 ” 着的,也就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间接表现的情节事件。 如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药》,明线写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普通民众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痨病的悲剧,而暗线则写了革命者夏瑜的血被吃的故事,这样,明线暗线交织,就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这种构思可谓独具匠心。 题型二:小说的线索有什么作用? 任何一篇小说都会有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其基本作用就是用来把各阶段的 情节 和 人物 组织在一起,使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紧凑、精巧和新奇,同时也有利于作者 塑造人物形象 和 突显主题 。暗线则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各种矛盾或冲突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这种巧妙就在于它能够通过塑造 “ 另一个 ” 形象,使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和要表达的主题更加突出。 小说线索一般有如下作用: (1)使结构清晰、完整,跌宕起伏,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等; (2)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3)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 当然,这就像是挂在墙上的葫芦,照着葫芦画瓢当然可以做到形似,但不能完全画出精髓。如此总结,并不意味着该类题必然有且只有这样的思路,具体的阅读中,我们还需要结合文本的特征,答出特色来。 高考主观题,越来越“去套路化”,“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应用于不同的小说中,再好的思路也必然有所不同。我们在分析线索类主观题时,既要参考总结出的规律,又要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找出独属于文本个性的解读。 导学案 2015年全国卷Ⅰ小说《马兰花》 11、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第一问】:把本文的情节“抖”开,不难发现,有一条线索将整个文章连缀成篇:在医院看麻婶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六百块钱的事马兰花和丈夫起了争执;麻婶去世后她的女儿不知道六百块钱的事,马兰花的丈夫特意赶过来和马兰花吵了一架;以后的生活中,又出现丈夫因为这六百块钱而讽刺挖苦马兰花的情节;最终马兰花的丈夫和她和好,同样是因为收到了那六百块钱的还款。因六百块钱而产生的争执反复出现,这一情节恰是小说的线索。 本题题干明确说明有明暗两条线索,在小说中双线结构一般都是围绕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展开的。文中有关麻婶母女还款的情节并未直接叙述,而是通过马兰花夫妇的对话和书信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含而不露,也可说是小说的线索,这条线索即为暗线。 【第二问】:对于明线暗线的作用,同样可以从展现人物品质、表现作品主题、丰富小说情节等方面思考。如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诚信、善良的品质,丰富小说歌颂美好人性的主题;而明暗双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内容上的作用: ① 对环境 :突出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② 对人物 :塑造了 …… 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 …… 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 …… 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 对主题 :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 …… 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④ 对读者感受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4. 情节的作用 位于开头: (1) 总领全文; (2) 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3) 为下文某一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4) 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5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 中间: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 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位于结尾: 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结构上的作用: 4. 情节的作用 ( 1 )小说开头作用 ( a ) 设疑(悬念)式开头 。这类开头,主要是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 b ) 写景式开头 。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5. 特殊情节的作用: ( 2 )、小说结尾作用 ( a )出人意料的结局(欧 亨利式结尾) ① 从结构安排上看 ,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 从表现手法上看 ,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 从主题上看 ,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 b )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 从主题上看 ,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 ,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5. 特殊情节的作用: ( c )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 从表达效果上看 ,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 ,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 从主题上看 ,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 d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导学案 《药砚》 3.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结尾的探究,可从结构、人物和主旨方面进行分析。从结构来看结尾出人意料,使情节陡生波澜,引人深思;从人物形象来看,身怀绝技的华昌面对石钵头的多次挑衅却一再退让,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形象;从主旨上来看告诫人们生活中应该尊重别人,多一些宽容。 【答案】: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 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④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3) 、小说常中间段的作用 思考角度 知识点 与相关情节 的关系 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文学作品中,在前面为后面情节发展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 与主题 的关系 揭示小说的主题。如 《 在烈日和暴雨下 》 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 “ 半死半活 ” 的祥子 “ 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 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与人物性格 的关系 展现人物性格。如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中林冲买刀并在街上寻觅仇家的情节,就显示了林冲急躁的个性。 6. 常见的情节安排及作用 ( 1 )情节结构安排 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情节的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式。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为“欧 · 亨利式结尾”。 此外还有首尾呼应式,倒叙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等。 ( 2 )情节安排的技巧 (a)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b)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c)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 《 祝福 》 ,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 (d)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e) 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 《 药 》 中的“人血馒头”。 小结 对情节的作用我们要从以下几个反面来思考 : 一是对表现 主题 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深化主题。 二是对塑造 人物形象 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三是对整个故事 情节结构上 的作用。 1 、设置悬念、做铺垫、埋下伏笔、照应 ; 2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导学案 《白痴的生活》 5、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5分) 【答案】:安排的作用: ①就情节角度来说,一方面补充情节,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况。另一方面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作铺垫。 ②就人物塑造来说,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通过对维洛工作上的卓越及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面形象。 ③就主题角度,凸显了小说主旨。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维洛却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从而表现了维洛对自我现有生活的否定,交代了追求“白痴生活”的缘由,突出了对质朴纯真的生活追求这一主题。 ④就艺术表现手法来说,“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突出的维洛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及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 (共5分,任答其中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二、概括探究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一、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① 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 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 ,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② 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的变化,进而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③ 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 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 , 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 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解题思路 ④ 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 ,即知人论世。 ⑤ 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 分析主题。 ⑥ 从揭示主题的句子 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⑦ 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 把握作品的主题。 ⑧ 从小说叙述者角度 看主题。 小说叙述者的语调、视角和情感倾向,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小说的叙述人称、议论性语句,我们也可以捕捉到作者的创作意图。 导学案 《白痴的生活》 6、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变成一个白痴?请阐述理由并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他的“白痴行为”的看法。(6分) 【答案】㈠不是。理由:①生活中他是一个正常人,心智正常,有学历,是专家,有体面的工作,有家庭孩子;(1分)②他能把自己当作白痴恰说明他不是白痴,他只偶尔以白痴的行为去感受自由纯真的生活。(1分) ㈡①他的“白痴行为”是一种在现实生活的极度压抑之下的 发泄和放松 ,是一种在世俗生活的名利、地位等牵累下的主动寻求解脱的方式,更是渴求 回归自然本真(或追求自由质朴纯真) 的一种表现。(2分)②这种行为对他的生活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 ,有效地解除了他的压抑烦躁,激发了他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2分) 三、理解小说标题 (一)标题的作用 1. 以人物为题,比如:《未婚妻》《东坛井的陈皮匠》《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仁慈的小偷》《六指猴》 ……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 ②展开故事情节; 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2. 以物象为题,比如: 《 古渡头 》 《尺子》《鞋》《亲爱的土地》 …… 作用:①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象征,寄 托某种情感;) ②线索,贯穿全文; ③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④中心,突出文章主题。 3. 以事件为题,比如: 《 走眼 》 《 报复 》 《活着》《抻面》《卖琴》 …… 作用: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 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4. 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比如:《谎言之境》《圣诞夜的歌声》《雪夜的故事》 …… 小说的标题作用: ①主题、人物、情节; ②线索、悬念; ③象征、双关。 5 、以问题为题 小说的标题作用: 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②引人思考。 标题作用 : 1 、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2 、线索作用; 3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引人思考回味; 4 、概括主要情节; 5 、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6 、紧扣(揭示)主题。 7 、象征意味、寓意。 理解小说标题的内涵及作用题目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题: (1) 思维模式: ①标题是否 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② 标题是否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标题是否是小说的 线索; ④ 标题是否为 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 服务; ⑤标题是否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⑥标题是否 一语双关 ,是否 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解题步骤: 导学案 (2019·广东梅州模拟)《红山楂》 3.作者为什么要以 “ 红山楂 ” 为题?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3.答案(1)全文围绕 “ 红山楂 ” 展开叙事,由 “ 玩山楂和拾山楂 ”“ 砍山楂和护山楂 ” 等一系列情节构成; (2) “ 红山楂 ” 是母爱的写照,凝聚了父母的爱心,闪烁着血色母爱,还闪动着能使冰冻之心变温暖的人性美的火花。 四、分析艺术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 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一)表达技巧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二)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 (1)、表达方式方面的知识 1、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2、人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明确各种描写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4、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2)、结构方式方面的知识 主要包括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等。 (开头和结尾方面的结构技巧及效果前文已述 ) (三)小说的几个常用技巧: 1.“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很普遍很流行的文学方法。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相信你应该知道卓别林,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这就告诉我们,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奇,又理所当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是最佳的佐证。 3.“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这种创作法,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平铺直叙,一直 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常常是“无情”更有情,无声胜有声。 4.“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作者在写小说中,似导戏的导演,常常让舞台上的角色拿这样或那样的道具。好导演会利用 这个“道具”,不只让一个角色,而使许多角色与这个“道具”有关系;不只让一方,而是让矛盾的双方都与这个“道具”打交道。这样,就可以从这个“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灵世 界,揭露生活本质,完成作者在这发现上的美学思想。 5.“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小说作者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偶然中隐藏着的必然性,学会在写小说时运用这种偶然中的必然性。它能引发读者寻根盘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读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发现的本质意义。这里要举例,法国小说《项链》的作者莫泊桑,对此技巧就运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这样的:小 职员的妻子路瓦裁夫人为了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在准备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时,向她 的女友借了串项链配戴。当晚,这项链加上她的美貌,确实让她出了风头。不料,乐极生悲 ,在归途上她竟丢失了项链。为了赔偿这项链,她不得不承受经济上的压力。经过十年艰苦 努力,她和丈夫还清了因买项链所欠的债。谁知待她刚还完债,便发现她原来借的项链是假 的。真是一夜风头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虚荣换来的是半生痛苦。这“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项链债务”——“发现项链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节,节节都隐蔽着“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读来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6.“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法:这种创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准备着力表现的人物,不妨先压一压,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头,先缩一缩。这样,击出去,更有力;而准备贬低的人物,则不妨先让他“威风威风”,然后,让他从“威风岭”上掉下来,便“摔”得更惨。 导学案 2019 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 12.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 【参考答案】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五、品味语言特色 解题基本思路 (一)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① 语言风格角度:如 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 。 ② 遣词造句角度: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 ③ 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二)、解题思路 1、 从修辞角度分析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借代、设问、反问、顶真等。 2、 从句式角度分析 :长短句的交替使用,整句(对偶、排比、四字短句);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使用。 3、 从词语使用角度分析 :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拟声词的作用,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4、 语体色彩 :口语、书面语 5、 从感觉角度分析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心理感受等。 6、 从整体语言风格分析 :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写性语句)、清新、华丽(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富有地方色彩、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三、答题步骤: ①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 ②举例分析,用词、修辞、句式、语体色彩、风格角度 ③指出效果。 【 知识储备 】 词语作用 1. 形象性作用 ,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 2. 精确性作用 ,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 3. 结构性作用 ,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 4. 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 导学案 (2016全国卷1)【问题】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几万”“几百万”运用夸张手法,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语言特色,对文中重要语词的分析能力,具体表现为对“反复“词语的作用的分析。一般可以从用词特点,内容、结构、情感、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作用在描述百亩园的历史时,用“几万”修饰人们流的汗水,“几百万”修饰百亩园产的粮食,内容上突出百亩园的历史之悠久和重要性,多次重复在情感上也表现了村子里人对百亩园的依赖与不舍之情,其百亩园的重要性与后文被卖后将被毁形成对比,同时也为后文六安爷不顾劳累锄地作铺垫。 六、注意环境描写 相关知识储备: 1 .环境描写的特点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 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 ;② 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景物的特点有: 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 等。 2.环境描写的手法 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①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 , 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虚实结合 (“实 ” 指现实存在的事物。 “ 虚 ” 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 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 (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 和白描 (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 1 )提供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 2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 3 )揭示社会本质,深化主题思想;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照应题目。 (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3)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6)深化作品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 境 情 节 人 物 主 题 描写了 …… 景,渲染了 …… 气氛 (环境本身) 推动情节发展,为 …… 做铺垫 (指向情节) 烘托感情 , 表现性格; (指向人物) 突出 …… 主题 (指向主题)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环境描写作用题的答题思路 : 第一步:分析环境描写本身的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 孙犁的 《 荷花淀 》 第一、二段是这样写的: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二段环境描写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段明丽淳朴文字的文字, 交代了本文要刻画的群体形象 — 水生嫂们所生活的环境 : 美丽而富饶。美丽富饶的水乡, 一群纯洁朴实的妇女。人与自然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更加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所 。 鲁迅在 《 药 》 中描写夏四奶奶给夏瑜上坟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所有这些文字, 都 渲染 出了坟场一种凄凉、死寂的 氛围 。以此来 烘托 夏四奶奶悲伤麻木的 心情 ,同时也 影射 和批判了当时社会民众的 愚昧和麻木 。 所以,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2 、分析自然环境,要注意自然环境对社会现实的暗示。 第一步:分析环境描写本身的作用 例如 《 药 》 开头的自然环境的描写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 自然环境的黑暗暗示做社会现实的黑暗。 3 、社会环境答题时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第一步:分析环境描写本身的作用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 ------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 ------ 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孔乙己 》 开头用了一段文字描写鲁镇酒店的格局,特别是两类顾客的衣着和喝酒方式的差异, 揭示了 清末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 等情况,交代了 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具体如下: 衬托人物 …… 心理 交代人物 …… 身份 表现人物 …… 性格 《 孔乙己 》 的社会背景为孔乙己这个人物大搭就了合适的社会舞台, 写出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 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人 。 请再阅读鲁迅的 《 祝福 》 :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 《 康熙字典 》 ,一部 《 近思录集注 》 和一部 《 四书衬 》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这段作者对四叔书房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并没有对“四叔”这个人物作直接交代,但通过他书房里的相关描写,我们便恍然 看到 了一个信奉朱子理学,虚伪而又守旧的老派学究的 形象 。 所以,环境描写可以揭示了人物心境,表现了人物性格。 如 《 荷花淀 》 里描写水声嫂等人遇到日本鬼子那一段,虽寥寥数语,但却扣人心弦。 日本鬼子在后面狂追,水生嫂等一群妇女“咬着牙,制止住心跳”划着小船,“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划船声一声紧一声,水声高亢、急促,但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摇船的节奏紧凑、整齐。 这不正烘托了水生嫂等妇女们面对困难,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性格吗?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环境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施耐庵的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的三段有关雪的描写: 1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草料场,这时天空却起了变化,风雪初起) 2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去沽酒御寒的路上,作者再次描写了风雪,雪势正大。 ) 3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林冲喝了一顿闷酒仍旧迎着北风回来,雪更大了。 ) 风雪写得很有层次,很有讲究。三次风雪描写,开始是“纷纷扬扬”,然后是“正下得紧”,最后是“越下得紧了”。 一场越下越大的雪,环境一步步恶化, 暗示形势 越来越紧张,大风雪,或说暴风雪也正一步步逼着林冲反抗。另一方面, 象征着 蒙在鼓里的林冲正面临当权者越来越卑劣凶残的迫害 。 所以,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打基础。 第四步:分析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 叙事类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都是为了深化文章的主题,答题时必须要结合文章中心(主题)来答。 《 药 》 的结尾写夏瑜的坟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这不被夏四奶奶理解的花圈,这是作者的精心设计。他暗示了尽管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残酷的镇压,但还是有人在纪念革命烈士,革命者是不会被斩尽杀绝的,革命的火种是扑不灭的,这样给人以希望和鼓舞,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 第一步:分析环境描写本身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 表现了 …… 地域风格 提示了 …… 时间、季节 渲染营造了 …… 氛围 社会环境 : 指出相关语句 揭示了 …… 社会现实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1 、衬托人物 …… 心理 2 、交代人物 …… 身份 3 、表现人物 …… 性格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 …… 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第四步:分析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 深化了文章 …… 主题(中心) 导学案 (2019年全国卷II卷高考题)《小步舞》 9.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但题干中要求分析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指向性特别明显,解答此题,重点分析环境与情节的作用即可。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本文开篇就对卢森堡公园的环境进行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而我“不太喜欢喧闹”,到公园散步“是我最喜爱的享受”,如此美好休闲画面自然为我和老人相遇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我和老人从相遇到了解再到感悟人生都是在苗圃这个特定的环境展开,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消失了的旧时代的芳华,“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苗圃,还是一个已逝时代的展现,所以苗圃自然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展现了老人的一生,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我和老人的相失也是因为苗圃被铲平,留白式结尾“他们怎么样了”韵味无穷,容易引起读者思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9.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七、揣摩人物形象 (一)找到概括分析的切入点: 1 、 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地位、经历、教养、气质 入手。 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人物的 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根据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4 、从情节发展入手,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的,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5 、从分析环境入手。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或自然环境中去理解。 6 、注意作者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 介绍和评价 。 (弄清楚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二)、解题基本思路 (1)从关系角度看 ① 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对比、衬托、突出其他人物形象特点。 ② 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 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揭示、突出主题。 (2)从地位角度看 ① 主人公: 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② 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A. 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 通过 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B.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C.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并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D. 揭示或暗示主题。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为揭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涵着厚重的力量,既提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魅力。 ③ 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作用不外乎 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 。有时物件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 文章的线索 ,兼有 使结构更加严谨 的作用。 87 导学案 2019年全国卷《理水》 8.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8. (1)外貌描写。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写他破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 (2)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 (3)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    练习: 请大家以“友谊”为话题,拟几个好标题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