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附参考答案
(一)
零度绽放
①娇艳美丽的玫瑰,清新淡雅的百合,芬芳宜人的莲花……,似乎太多的花儿都是开放在温暖的春夏。特别是那些野外的花,经霜耐寒凌风而开的,除了寥寥的几种,人们也不会想到更多。一如生活中,在最艰难的境遇里,能绽放出最美的笑容的,都是那些坚强的人。
②而在这个极北极远的山区城市,一年中有七个月的寒冷天气,那肃杀的冰封雪盖,似乎已将一切美好冻结。曾问过一个远方的朋友,在零度的天气里,会有什么花儿开放。她想了想,告诉我,是雪花!的确,在我们这里,有时九月末就开始飘雪,那时夜里的气温,就是在零度左右。在她的印象中,那样的环境里,只能有雪花盛开,虽美丽,却寒冷。一种没有温度的绽放,只能点染眼睛,却无法温暖心绪。
③只有那真正有韵味的绽放,才是真正能勾人心魄,摄其心魂的。
④我有个朋友,也许你一眼看不出她的能量,只是小小可爱,平淡无奇。可她却总是有种让人敬佩的韧劲富含其中,觉得她是那样一个美丽有内涵的女子。让人在众多娇艳美丽的玫瑰中,才觉得她是最美丽的那株。因为她的心,她的气质使她周身都散发着光芒,那无穷无尽的力量把人深深地吸引住,让人不觉赞叹不止。要把自己的内心充实起来,也许你一时只是一颗花苞,不能像其他花朵一样为人称赞,可你慢慢的积累天地之精华,慢慢等待,终有一天,你的绽放,会夺得所有人的目光,会是百花丛中最艳丽的一朵,香飘十里,让人难舍难忘。
⑤在小兴安岭,每年的深秋,在寒冷初临的时候,入目的便是缤纷的五花山。远远望去,山披彩衣,红枫青松,黄杨白桦,还有各种成熟的野果,就如在山上开了大朵大朵的花,而且愈冷颜色愈是清艳。这是比雪花更早开的五花山,直到第一场雪到来,山岭才渐渐素淡起来。
⑥
35
作为一年中最冷季节的开始,这种绽放是极动人心魄的。而想起我们面临生活中即将到来的种种艰辛坎坷,却常常彷徨犹疑,就算有信心度过,也是心绪沉重。而我的一位朋友,却是不同。她早就预见了自己未来生活的苦难,也知一切终不可避免,却是依然微笑如初,仿佛要到来的并不是自己的生活。如今已经明白,她只是在宣泄着一种心绪,一种希望。所以迎寒而开,虽终会被霜雪掩盖,可是那份美好的希望却直透严寒。
⑦当冬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又一个零度的季节来临。与最初的零度迥异,最初只是漫长寒冷的开始,此刻却是温暖的开始。虽然同样的寒冷,可是内蕴却生动无比。这个时候,依然有花儿开放。
⑧在向阳的山坡山谷,残雪残冰和初融的水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零度的困囿。就在这冰雪和水中,神奇的冰凌花开始笑傲。那簇簇金色的小小花朵,如一小团火焰,点燃了漫山的冰雪。它是一年中开得最早的野花,在这片山岭中,所有的温暖与美丽都从它开始。
⑨是的,看着冰雪中绽放的冰凌花,没有人不为之动容。那些柔弱的灿烂,总能唤醒在漫长寒冬里被冰封的心情。想起祖父,他生前极开朗乐观,每天笑容满面,说话幽默诙谐,常常能用自己的心情感染别人。而别人却不知道,祖父当年曾经历了怎样的流离丧乱和无可计数的苦难波折。可是再苦的生活也没能夺去他脸上的笑容,就如那些冰凌花般,在冰封雪盖中漾出暖暖的深情。
⑩在零度绽放,是对未来苦难的一种乐观与希望,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展望和开始。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生活就在那里,自冷自暖,可是只要心存希望,那么,所有的风霜都不能冻结一张温暖的笑脸。就像那些绽放在零度天气中的花儿,开始或结束,都是最美。
1.在作者眼中,“零度绽放”的花儿各呈现出了怎样不同的美蕴?试概括回答。(3分)
2.文章第二段,作者用了很多笔墨写“似花非花”的雪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35
3.文章第⑥段和第⑨段写“朋友”和“祖父”的部分可以删去吗?为什么?(4分)
4. 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5.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富有诗意。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二)
马缨花
季羡林
①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②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③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④
35
有一天,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⑤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⑥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⑦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⑧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⑨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⑩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⑪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1.作者记忆中的“马缨花”与今天的“马缨花”相比,有何不同?(3分)
2.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3分)
35
3.本文主要描写的是“马缨花”,但作者却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3分)
4.第⑩段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作者笔下的马缨花有何寓意?(4分)
5. 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三)
被误解的昙花
王幅明
我过去从未见过昙花,但心里却讨厌它,什么缘故呢?也许是“昙花一现”听得太多了,头脑中的昙花已不是花,而成为一种人,一种令人厌恶的人。但这毕竟出于想象,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对于我则只是一个谜。
想不到近来竟和昙花朝夕相见。我在一所干校学习,教室旁边有一个虽不很大但却相当可观的花园,里面栽种着各色各样的花,有的如火,有的似霞……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虽然如此,我总觉还有一种美中不足之感,因为有一种花,只能看见叶子而一直不见花开,确切地说,还不是叶子,而是一丛象扁长的绿叶似的枝茎。——这便是昙花。不知怎的,每当我走过昙花身边,总不免要停留片刻,深为看不到它的花开而遗憾。
一次,我问花工:“昙花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开呀?”
花工笑了笑说:“很快就会开的,——不过,就是到了开花的时候,你们也不一定能够看到,因为它多在夜晚开,而且几个小时就开败了。”
真令人失望。夜晚,花园大门都是关闭着。即使不关闭,漆黑一团,谁还有雅兴来观赏呢?也许,我永远不会看到昙花开放了。
35
盛夏的夜晚,天气异常闷热,在宿舍里呆不住,学友们都三五成群地走出校门,到外面的林荫道下漫步,直到很晚才回去,我也如此。一次,刚刚回到门口,一个奇特的景象把我吸引住了,很多人聚集在大门里面的小广场上,好象在围观什么东西。围观中心的上面,还临时挂了一个很大的吊灯。
我感到迷惑,便询问身旁的一位同志。
“你还不知道?那是在看昙花!花工为了让大家都能观赏,特意从花园里里搬出来的。”
我简直有点欣喜若狂,不由分说,就从人群中挤了进去。
我终于看到了久久思念的昙花!我惊呆了,这哪里是花呀,分明是刚刚从九天之外降临凡世的天仙,如此纯净,如此美丽,好象刚刚从清澈的泉水里洗过,身上还挂着透明欲滴的水珠儿。花朵有很多瓣,每一瓣都在张开着,像披在仙女身上的透明的轻纱,又像是经过天工精雕细刻的白玉。我听到人们不约而同的赞叹声。不知不觉,一股幽香钻进了鼻孔,虽不浓烈,但却沁人心脾。显然,那是从“天仙”身上飘散出来的。此刻,我完全被这种奇妙的花陶醉了。
不久,花朵渐渐地凋谢了。一瓣一瓣地,先外后里,最后萎缩成一团。花工用剪刀把它从花的根部剪掉,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如同是没有开过花一样。从含苞、盛开到凋谢,一共只要三四个小时,谁能说这不是个奇迹?
赏花归来,我一直陷入沉思之中。夜深入静,万籁俱寂,我却迟迟不能入睡。
我回味着昙花,这是一种多么奇特和非凡的花啊!它有着一般花卉所不具备的可贵品格,然而却常常遭人误解和非议。是的,它的花期十分短暂,但那是令人骄傲的一瞬,它的典雅和美丽,足以使人看上一眼便能终生难忘。而谁又去仔细想过:它为了开一次花,一次确能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花,一次闪射着生命之光的花,曾经孕育了多么长久的时间啊!由此我想到那些经常炫耀自己却不能人带来美感的花,它们在昙花面前该显得多么逊色。
我迟迟不能入睡。我沉思着。我真不明白,过去一些人怎么能用这么一种圣洁的花来比喻生活中那些不足为道的过客呢?从时间的短暂上看,两者似有相之处,但那是绝不可以相提并论的。一种给人留下的是厌恶,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人的记忆里也随之消失;而另一种,却给人留下了长久的思念……
我觉得,昙花并没有凋谢,它将一直在我的心头盛开……
35
1.阅读全文,说说“我”对昙花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
讨厌→ → →
2.为什么作者说“昙花并没有凋谢,它将一直在我的心头盛开……”?(3分)
3.本为以“被误解的昙花”为题,联系全文看,人们对昙花有哪些误解?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3分)
4.本文含蓄地表达了对什么社会现象的忧思?这一现象对你有何启示?(4分)
5.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四)
城中巷陌
①长时间处在安静的环境,偶尔去闹市走走,顿时心中升起一股恬然之情。凭着感觉摸索方向,人流涌动,成群结队地分散到四面八方。我看着那么多人,突然觉得无所适从,一时半会不知道我来市区到底是来干什么的。找到一块凸起于路面的方墩石块,踩到上面,视野开阔了,我决定去找寻城市的出口。
②四处都是高楼,阳光的力度还打不破水泥墙的壁垒,巷子幽深非常,灼热的热风到了里面,减了温度,眼前荡漾着一片幽凉的海,行人也少了。浓阴匝地,店铺林立,都是些小服装店、小吃部和小咖啡馆。城区里的巷子能让你流浪一天,永远没有入口和出口,随机跨入,你只是平流里的一叶孤舟,缓缓漂在无止无尽的维度中。有时小贩挑着扁担,在两条小巷的交接处摆摊卖货,也许这种纯朴的方式才能免于城管的管辖,小巷四通八达,如有风吹草动,立马可以逃之夭夭。
③
35
汽车占据着半边的路面,此时真的大煞风景,干嘛要来侵占这里的清净地呢?外面多的是停车场。楼越来越高,头顶的洞天也越来越狭窄,鸟儿都可以跨过两边的楼层,而不用轻盈的翅膀。墙壁上挂着整齐的空调外机,轰轰地转着螺旋桨,地下满是空调的汗水,一滴一滴,可以一整天都不间断。还有那冰凉的铝合金窗,一条条的刚硬栅栏把窗户囚了起来,也把里面居民的人生囚禁了起来。
④忽然听到一声叫卖,声波震动了阒静,空气怔了几秒,然后倏地流经我耳边,巷子的墙面镀了声纹。小巷寂静的生涯,它已陶醉。楼屋虽然无情切断了阳光带来的温暖,但也阻隔了车水马龙的俗音,这里实在没有余裕的空间来招待汽车的鸣笛声和人海的潮声。巷里的白天和黑夜仅仅是明度上的差别,面对不甘寂寞的纠缠,哑然失声,它的地下藏有古老的悲欢誓言。
⑤大型广告牌是不会青睐小巷的,闹市街头广告牌上那龙飞凤舞的字体,形貌昳丽的明星只喜欢热闹。巷生来寂寞,死时冷清,多少年的人事倥偬,巷还是那个巷,无非是周围房子高了点,和小店铺主人们的关系熟了点。外面时节推移,怅惘划过路的心头。小巷里面的路和外面宽阔的柏油马路是一体的,都是土地的经络,大马路追求声名,巷路却了无微名,一般都是以什么什么巷命名,当中却剔除了一个最重要的“路”字。世上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小巷里走的人比较少,也就不是路,但它是城市文章中的精彩段落,也是闹市区的桃源。漂洋过江的种子无处安家,它们会选择巷的墙角,默默等待春天的王国,外面的纷扰让那些种子无处藏身,若不幸落在那里,便会暴尸野外。巷里的小草绿得很卑微很小心翼翼,跋涉山水,饱尝苦辛的身世,让它很感激这块容纳自己尽管无法触碰阳光的角落。
⑥它们给后代寻觅田野的梦,希望风能带它们的子孙去田野,去享受春天。
⑦巷的转角是令人期待的,憧憬又有不同的画面,憧憬又能遇见让心灵颤动的物或人。城市把巷捧在怀里,摇啊摇,你渐渐感觉到了它的睡眼惺忪。因为已到午后,鞋底沾满了倦意,走进了一家咖啡厅,斜靠皮椅,品着咖啡。
⑧橱窗外,小吃部延伸出来的煤炉、门板等等杂物,把笔直的视线遮掩得错落无序。乱也有乱的魅力,因为一览无遗的快感,来得快去得也快。有时我想,人的心情真是矛盾的,静的时候想去吵的地方,吵的时候想去静的地方,你能搪塞出一大堆理由。咖啡厅安顿闲暇后,我决定走出巷子,去大厦里逛逛。
35
⑨回眼凝望,巷子孑然一身地荒凉,它把热闹摒弃,独守清幽,虽然静越来越弱,但永远不会消失。城中巷陌,可记否今天我曾驻留,袒露自己的一寸心声?
1.阅读全文,“城中巷陌”是一个很小的空间,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分)
2.本文主要描写的是城市中的“小巷”,但①③段却用了很多笔墨写城市的喧哗与建设,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4分)
3.请给文中划线句“但它是城市文章中的精彩段落,也是闹市区的桃源。”做批注,表达你的理解和感悟。(3分)
【批注】:
4.文章结尾说“城中巷陌,可记否今天我曾驻留,袒露自己的一寸心声”,作者的心声是什么?(3分)
5. 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五)
读 秋
徐海蛟
①我还是小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
35
,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
②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③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间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④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⑤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⑥秋天有更多内涵。有时她在一张古琴的弦上荡漾,像夕阳下的水波那样,有着一圈又一圈丝绸般的涟漪;有时,她又以几朵白菊的形象落到一盏茶里,那是一个白瓷杯,在一张原木的茶几上独自入定。这么说秋天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秋天”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真正的秋天,在时间的远方,在古老的典籍里,在脆薄的纸页间。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从庾信写下“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35
开始,从马致远写下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开始,秋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形式。她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⑦现在,在我看来秋天已是一种气象了,像一条流到开阔处的大河,像一座到了深秋的寒山,白云生处有人家。秋天也是一个放下成见的人,不再愤怒不再计较不再轻易害怕未知的人生。在秋天里,我愿意将心安放下来,将那些生命里的烦扰理清。我要只留下爱和深思,秋天到来的时候,我愿意是一棵落尽繁花的树。
1.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析第②段的作用。(2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
②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3.联系全文看,作者读出了“秋天”的哪些内涵?(4分)
4.第⑦段中划横线的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六)
捕蝶者
筱 敏
①你痴迷于捕蝶事业。
35
②你爱蝶,研究蝶,珍藏蝶。你自信你是蝶的知己,蝶亦恍惚成了你的生命,你甚至反复地梦过化蝶了。
③你备好捕蝶网,这种网轻、软、纤维细而滑,不易损伤蝶翼及其鳞片。你把必备的工具缚在腰间:采集盒、三角纸袋、记录本、铅笔、剪刀、镊子,还有毒杀蝶类的广口瓶。你把呵护美丽的一切都想得极其周密,你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④你出发去捕蝶,你去往原野、山林、洲屿的幽寂处寻捕蝶中珍奇。蝶在你眼前飞舞。看那蛱蝶,多美!但比不上凤蝶:翅表斑斓七彩,通身闪耀灿烂的金属光泽,飞舞时异彩耀目,体态优雅,尾突飘逸,如飘带,似轻丝,当风起落,若仙若幻。
⑤你的捕蝶网在操纵你了,神助一般的手感。迎头下网,追尾兜网,网网必有所获。手腕轻抖扭转纱网,封死网口,网中的精灵徒然挣扎,在你手中逃脱的可能已经是零。
⑥隔着纱网,你清楚地看到你的猎物的处境,清楚地辨别出它们的价值。你一手轻提网底,小心翼翼取出那只眼蝶或蛱蝶,将它两翅朝后并拢,像它停在叶间歇息时的样子,然后用手指在其胸肌上轻轻一捏,非常之轻,然而必须是致命的,你要保持它外观的完整。你感觉到那里有不可挽回的破裂声,这声音除你与它之外,连片刻之间与它双飞双栖的情侣也不能听见。你用质地柔软光滑的三角纸袋把它装好。
⑦若是命运垂青于你,竟然遇到太珍稀的,太宝贵的,你就应该颤栗了:一只刚刚出蛹的新蝶,双翅还是润湿的,鳞片鲜丽,纤尘未染,就在你的网里。你激动得几乎昏厥,眼窝潮热,倚着树干大口吸气。你果断地启用了你的毒瓶。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这造物的绝世精灵,连挣扎的瞬间也没有,它完美如初。
⑧你曾经想过生与死的问题吗?从前有一位远方的诗人,悲恸于另一位诗之精灵被凌虐,他要与帝王谈谈生与死的问题,那就像被你捕获了的这蝶之精灵的伴侣,竟从逃亡之路返回来,停在你的环罗纱网之上,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你们能以什么方式交谈呢?
⑨你想谈谈美,谈谈你全身心的珍爱,谈谈你的贡献和牺牲。这是你的宗教,你坚信这是世上惟一的宗教,决然的美和决然的虔诚。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珍稀标本名扬世界,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
⑩你隐身树丛等了许久,那只精灵的伴侣到底没有回来。
35
⑾你想着毒瓶内的那只蝶,你急不可耐,取出一支细小的钢针,自蝶的胸背中央插入穿透,将它固定在凹槽内的软木条上。蝴蝶有没有心脏?你是专家,这你清楚。如果有,这一针正好就从它的心脏穿过。谁会听到那破裂之声?
⑿现在,趁它的翅膀还未僵硬,你用拨针轻轻将它们左右展开,使前翅的后缘与身体成直角,后翅前缘脉与前翅的后缘相称。那宽大透明的翅膜何等完美,翅膜内贯穿的纵脉以及横脉,惟上帝之手能创造出来。刚刚羽化成蝶,还没来得及振翅,还没有经风吹拂。鳞片呈砌瓦状密密排列在翅膜之上,洁净,流利,鲜亮,没有丝毫磨损。在你的展翅板上,你用拨针为它展翅,是它平生第一次的展翅,也是最后一次的展翅,这或许就叫做永恒吧?它娇艳的色泽之上,覆过一层银质的灰色,像是由外而内镀着溪涧的月光,也像是由内而外渗着绝世的悲伤。
⒀你用拨针将蝶的触须拨正,左右对称摆在头的前方,轻轻把长纸带压覆过蝶翅的基部及外缘,远远用虫针固定好。这是一个绝好的标本。在你珍藏的标本盒里,它将走遍世界,赢得无尽的惊叹。它将永远栩栩如生。它价值连城。它属于你。
⒁现在你掏出记录本,书写编号、采集地点、时间、海拔高度、采集人……蝴蝶名称那一栏你空着。空着!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这是蝶类专家最辉煌的时刻,你感觉自己如同帝王。那一栏空着,那意味着这绝世的精灵将以你的名字来命名。
⒂那位远方的诗人来了,带一个很瘦很长的影子,现在他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是生与死,而不是美、价值或声誉。
1.通读全文,说说捕蝶者自信是“蝶的知己”,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2.按要求完成下列词句的赏析。(4分)
①“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句中连用两个“即刻”,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5
②品析句子:“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
3.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写出两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4.文章第⑿段不惜笔墨,极力描写蝴蝶的完美,段末又说“由内而外渗着绝世的悲伤”。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2分)
5.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谈谈作者安排“诗人”与“捕蝶者”谈论“生死问题”这一情节有何用意。(3分)
(七)
香山看叶
郑云云
站在幽静的山谷里,仰头望树,不见红叶。
阳光应当在山外什么地方朗朗照着。那里游人一定如织,红叶也应灿烂如花。正是好秋天气,阳光如游人,谁肯辜负红叶之美?
然而还是这里好,我喜欢这无人的山谷。真要看叶,哪能在热闹的去处?树儿本是世界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而我们是人类中甘愿孤独的一群。惟有在静默中的彼此凝望,才能互相明察各自的蜕变。
秋风吹起,很凉很凉,是第几阵秋风?想不分明。只是身上的感觉超常敏锐起来。自知我在看叶,叶亦在看我,举手投足之间,都仿佛在叶无言的包围之中。其实,我是知道树的心思都在叶里了。那是树的眼睛。树木用它们望着四季轮回,望着世间万象,望着风雨晨露日升日落,望着一群又一群灰喜鹊在夕阳下归巢。
如潮的人群,在山外涌来涌去的观赏红叶。人群中的红男绿女,有几人能读懂枫叶之美?
35
山谷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每一片叶如今又成了它的手掌,成千上万的树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然而它们不是观音,是树,所以我才能听见它们善意的调配和嘲笑:人类是如何经受不住疼痛啊,这么年轻就失去了感动和生命的能力,只会跻身于热闹以求麻木和消解生命的疼痛,是多么愚不可及的一群!
心惊于树的嘲弄,却不得不承认骂得好!
其实,叶红叶绿,关卿何事?
明眸皓齿的我们,心已粗糙苍老;而历经沧桑的香山之枫,该是经历了多少次生命的大恸,却依然维护住青翠年轻热烈的心。岁岁之秋,红叶染山,那份生命的高贵,无法与人言说。 回回看见外貌已惨不忍睹的老树,在春天里依然我行我素地绽放出青翠绿芽,内心便感动不已。惟有树了,惟有扎根于土的大树,才能有这般的英雄气。
而在深秋的风中缓慢旋落的红叶呢?
我想起京戏舞台上那出美艳惨烈的“霸王别姬”。身着红裳的虞姬决断地横抹一剑,便在生命的舞台上轻盈深情的旋转着旋转着,恰似一片红叶,在命运的风中缓缓着地。但求以一己的美丽消亡,换取爱者的生之路。那一片红裳,濡湿了古今英雄泪!真正是天地为之动容的永恒一幕。接下来便是乌江自刎。至此,树们又该嗟叹人类的脆弱了。“无颜见江东父老”,难道如此便有颜见虞姬之魂?李易安可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为项羽的赴死击掌赞叹,但虞姬呢,那一片红裳,算不算白白落地?
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
山谷中,枫叶还绿着。走出山谷,不见枫,却见高坡上红艳艳一棵树。鲜红的叶,像一条条红鱼在风中游动;鲜红的果,大如握拳,在晚秋的艳阳天里一颗一颗如倒挂的金钟。蓝天上,风吹响,山谷口,我惊异地站立。
那是柿树。北方的柿树。
35
树的根部一圈黑乌乌的伤痕,那是与野酸枣树嫁接时留下的伤痕。野柿树的果其实又小又硬如枣核般,北方所有的柿树,都必须经过这样的嫁接才能结出你所见到的艳如金钟般的果。我默然。心想也只有树了,只有树才能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生命被腰斩的大恸,柿树可还记得分明?它以晚秋中超凡脱俗的美艳,试图向我证明什么?
我望树,树亦望我。蓝天若水,红叶如鱼。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
1.结合具体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
①正是好秋天气,阳光如游人,谁肯辜负红叶之美?
②回回看见外貌已惨不忍睹的老树,在春天里依然我行我素地绽放出青翠绿芽,内心便感动不已。
2.文章题目为“香山看叶”,文章为什么用了大量篇幅写香山之树?(3分)
3.文章说“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结合全文,树有哪些高出人类的地方?
(4分)
4.文章主要是写香山的“枫树”,文中却穿插了“霸王别姬”的故事及“北方的柿树”,为什么?(2分)
5.文章最后一段生动而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3分)
(八)
独 处
涂华
35
①在一次聚会的闲谈中,一位朋友大姐曾这样感慨,她说,就算十天内没有人和我说话,我也不会感觉到寂寞。说这番话的时候,大姐一脸的安宁与祥和。我相信大姐的心态,在我眼里,她始终是一位精神丰沛,心灵富足的知识女性。徜徉在自己情趣爱好的世界里,和灵魂对话,与思想共鸣,倾听生命自身的声音,我想,这就是大姐从容的心境吧。
②面对日渐喧嚣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难耐寂寞,害怕独处。只要是一个人的时候,他们就会无所适从,百无聊赖。我的一位男同学曾跟我说,他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视打开,哪怕不看,也让它响着,一直到睡觉为止。还有些人,只要有闲暇时间,必定要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好像过得十分热闹,其实,这正是内心空虚、思想空洞的表现。
③人的生理构造决定他所得到的物质享受必然有限,而惟有珍视心灵生活才能让自己精神的疆域无限宽广。
④“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
⑤当我们拥有越来越多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时,你就会发现,安静是一种美好的状态,孤独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⑥安静时,给自己一份闲适和淡泊:孤独时,给自己一份沉思和遐想。
⑦在人们越来越崇尚以热闹繁华为外部特征的生活时,能够独处就变成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有赖于自身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还来自于对生命对生活真诚的热爱。一颗饱满的灵魂,才会在思想的天际间喷薄跃动,纵横驰骋。
⑧喜欢独处与一个人的性格无关,却与品位相联。爱好独处的人同样也可以是性格开朗,交友广泛的人,但是素养决定他们无论怎样与别人交往,都葆有自己心灵的空间,独处始终是他们生活的必需。
⑨如果说把独处时光看做是一种享受,那么它必定是有心灵参与的。只有注重内心的宁静和充实,才会感悟到孤独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境界。
⑩“水静由明而旷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界,万物之静也。”
35
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下来,才能心境澄明,神思通达,故而,宁静应是获得独处意境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他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也会惧怕孤独的来临。只有树立坚实的自我,才会在这个世界上有他精神的坐标。
⑪独处,是给心灵一个休养方式。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我们承受太多的压力和负荷,我们的心灵也需要缓解和释放。独处和沉思便是一种心灵的沐浴,激浊扬清后会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⑫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包括写作、阅读、绘画、艺术欣赏等,这些皆依赖于独处时的环境和氛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这恰恰说明真正的美孕育在静寂和孤独中。
⑬作为圣人先贤的庄子,于虚静中挥洒着他的逍遥,于达观中实现着自我的超越,“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心随境走,神随意游,庄子给了我们心灵的彻悟,只要浸润其中,感知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就真正洞悉了万物之理。
⑭独处能为我们营造一片心灵的天空,惟愿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的思想精髓能成为我们心中翱翔的翅膀,迎风而旋,伸展羽翼,承载我们的精神永远飞扬!
1.文中说“独处是一种享受”,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有哪些心灵的享受。(4分)
2.选文第②段问什么写自己男同学以及有些人害怕独处的表现?(3分)
3.简析结尾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4.本文语言含蓄蕴藉,哲理性强。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5.“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阅读本文后,你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独处人群的生活状态有哪些新的认识。(3分)
35
(九)
映山红
①暮春,在江南水乡的庭院,竟邂逅映山红。它被安置在方丈之地,前有池后有石,左有梅竹右有庭廊,草丛、紫藤等占满了它周围的空间。它在这闹市之中小巧玲珑的人造景观中作着陪衬,作着点缀,作着阳春白雪中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个音符。修剪整齐而丛密的绿叶间开几朵暗红的喇叭花朵,中规中矩,小心翼翼,含蓄内敛,不事张扬。那几个含苞欲放的骨朵,正按部就班地耐心等待,等首批花凋谢后它再绽放。
②我禁不住几分悲哀,想起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那本是狂野奔放的花,映着云霞燃着激情红透春末夏初季节的花。
③春分已过,大别山漫山遍野是映山红的天下。那殷红的骨朵,点点滴滴,洒遍群山,宛如一场红雨,又像点点音符,滴在五线谱上,奏响春之歌。灌木的嫩芽像雀舌,和煦的春风像软绸。
④一场春雨,几阵春风,那花朵仿佛一夜醒来,还带着昨日的梦,站在你面前。崖畔上,沟坎旁,道路边,一两株,三五朵,倒挂着,斜倚着,亭亭直立着,含露乍开,笑脸迎人,仿佛一支优美的晨曲,一首抒情的小诗,又像少女微笑,像来自远方的亲切的问候……
⑤
35
清明后,再几番春雨,它便排山倒海卷着红潮来了。山岭上,沟谷里,万绿丛中,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有的红得热烈,像着了火;有的红得娴静,临之而不惊;有的质朴,像土生土长的乡下姑娘;有的娇艳,像浓妆艳抹的城市小妹。无论哪一种红,从地底下红出来,从心里头红出来,大大方方,端端正正,朴朴实实,以它的纯情和本色保你如痴如醉。此时,假如你乘车进山,会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如云,如霞,如诗,如歌,如铁扇公主挥火焰山,火苗呼呼作响,如十万八千天女洗罢脸,对此齐倒胭脂水。汽车在无边花海中追波逐浪,心在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真觉得飘飘欲仙。假如你乘船从水库进山里,几十里碧水,水上万山红遍,水下倒映群山,山上的红映在水里,水下的红映在天上——水上水下俨然一个红彤彤的世界。
⑥映山红学名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相传望帝化鸟,杜鹃啼血,是杜鹃鸟啼出的血把它染红了。民间流传许多关于它的悲剧故事。相传一位狠心的晚娘叫亲生儿子和前妻之子同去深山种芝麻,芝麻发芽以后才能回家,她给亲生独生子一颗生芝麻种,粒小,给前妻之子一颗熟芝麻种,粒大。不料途中亲生儿羡慕哥哥的种子大,要和他换,忠厚的哥哥答应了。后来自然亲生儿永未回家,这晚娘伤心而死,魂化杜鹃鸟,夜夜泣血,染红杜鹃花。在大别山的深山里,野岭密林中独户人家,春天的后半夜,万簌俱寂,每每梦醒,山泉潺潺,松涛瑟瑟,下弦月临窗,总能听到屋后古树间凄凉哀怨的杜鹃鸟叫声——“我,儿,错过!我,儿,错过!”夜夜达五更,寡妇起彷徨。“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声音,白居易听过,文天祥听过,迁客骚人,游子思妇,无不闻此心惊肠断。
⑦映山红性脆,上山打柴,几乎所在的树条都能拧弯来做捆柴的“腰带”,惟独映山红不能——一拧就断,宁折不弯。近年它的根被做成各种艺术造型的根雕,装点了人们的生活,但它的花叶装饰小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它是随打工的人一道进城的,还是江南土生土长的呢!
⑧热情纯朴、充满悲剧情调和平民色彩的映山红啊,虽时过境迁却似曾相识。久别重逢,触景生情,不由人不感慨。
1.通读全文,说说江南水乡庭院中的“映山红”和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各有什么特点。(4分)
2.文章题为《映山红》,第⑥段却宕开笔墨写杜鹃鸟的故事以及“迁客骚人”对杜鹃鸟引发的种种感慨,谈谈你的理解。(4分)
3.从表情达意方面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
35
4.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试举一列并赏析。(3分)
(十)
我与芦花有个约定
吴建
①“芦花没有什么看头。”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这样写道,的确,芦花极普通,极平常,不能和姹紫嫣红的奇花异卉相比。而我独爱这个没有什么看头的芦花。
②记忆中,故乡的小河滩上有那么一片茂密的芦苇,鸭知水暖的季节,还在襁褓中的芦苇,从河滩边抬起头来,①尖尖的,嫩嫩的,几场春雨过后,笋样的身子由细变粗,芦芽不断地跃出水面,像玉米拔节似的往上蹿,继而又长出颀长的叶片。端午节过后,芦苇一个劲地疯长,芦苇顶部抽出圆锥形的的花穗,初绽新蕾之艳。盛夏三伏,花穗渐渐蓬松,毛茸茸,软绵绵,我们信手一捋,花穗会分解成无数个小绒球,轻轻一吹,天空中便有六月飞雪。等到了重阳、霜降之时,百花凋谢,草木枯萎,芦花益发显得超凡圣洁,远远望去,河边一片霜白。初冬,北风一吹,花絮飞舞,纷纷扬扬,我们从河边路过,花絮就会飘在我们的头上、脸上、身上,柔柔的,好温馨。
③进入中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让我很少接触外界,我似乎再没见过芦花。偶尔乘公共汽车外出,我总会眺望车窗外的风景。在河湖的四周,吸引我的也许不是那一排排整齐的道旁树,而让我整个人精神起来的,却是河滩边的芦苇丛。然而,随着河道的整修,原本长在河滩边的芦苇丛都慢慢地消失了,那芦花烂漫的日子,那花絮飘舞的时节,已经很难再见到了……曾经熟悉的物事,因经久的阻隔而变得遥远、陌生。
④于是,芦花成为我心灵中的一种追忆,以至在读到越来越多的描写芦花的诗文时,变为一种很深的情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种飘渺朦胧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愫,却是以蒹葭(芦苇)起兴。②
35
虽然译注中说是苍绿的芦苇,我却固执地想到芦花。芦花的洁净、飘摇,不是更有一层美丽而忧伤的色彩吗?“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空旷高远的蓝天下,那一蓬蓬一簇簇一片片洁白的芦花,清雅飘逸,漫舞轻扬,像写在大地上的诗行。“西风又转芦花雪,故人犹隔关山月。”飒飒西风里,那一支支芦花承载着多少浓情和爱恋。日本作家德富健次郎,以芦花为笔名。那不到600字的散文《芦花》,写得那样清新别致。退潮时,“露出满是小孔洞的干沙滩,带有泥巴的芦根处有小螃蟹在爬着”;满潮时,两三里长的芦洲与河海相连相通。远处,帆影点点,渔歌频传;近处,“一望无际的芦花在水上映出倒影”。从远处望去,蓝天、白花、碧水,构成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清新的独特画面,衬得芦花更美丽、更潇洒、更诱人!
⑤芦花洁白,风采浪漫,摇曳着轻盈的身姿,若雪,似云,更似披着雪白婚纱的娇羞新娘,在梦呓中舞蹈。她似花非花,似雾非雾,似白淡白,貌不出众;她无色无香,蜂蝶远离,却怡然自得;她平淡无奇,默默无闻,与世无争;她风姿高雅,安适而憩静。
⑥我多么想再看一看“苇花半起时,晚凉有清香”的芦花。去年元旦,我和几位友人去江心小岛长青沙游玩。正是寒潮来临,天色阴晦,沿途河畔一派萧疏景象。突然有人惊呼:“芦花!芦花!”抬眼望去,江边,一片连绵的盛开的芦花。芦花似雪,在寂寞的冬季开得那样烂漫,将寒冬的阴郁一丝丝、一缕缕抹去。难以想象,那么柔弱的植物竟然顶风斗雪,成为寒冬腊月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单纯的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芦花,是我童年的芦花,隔了几十年相见的芦花,在诗文中邂逅的芦花。如今,她不再模糊,而是圣洁的白雪之盟,缔结在我心上。
⑦芦花飞雪涨晴漪。在这白露为霜的季节,我与芦花有个约定。
1.选文题目为“我与芦花有个约定”,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写了哪些芦花?(3分)
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表现力强。试品析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
A.芦芽不断地跃出水面,像玉米拔节似的往上蹿,继而又长出颀长的叶片。
35
B.虽然译注中说是苍绿的芦苇,我却固执地想到芦花。
3.如何理解选文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4.选文第⑤段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3分)
(十一)
你的微笑
张承志
正是我青春二十几岁,正是心里打底子、夯基础的季节;我一头撞上的,感谢主,就是他,那城市标志般的、见了他就懂了这座城市的老人。
他是一个街头乞丐。
他坐在大十字路口的一个把角,在石阶上摊开双手,静静地数着自己的手指头。那形象给人的感受,无法形容。
他如一个优雅的哲人,白髯慈眼,微笑着打量着路上熙攘的行人。我在第一刻就被他迷住;我以为他是一位难得一遇的神仙,深信自己目击了文明深奥和人物丰满的场面。
秋季的南疆,清风扫尽了酷暑。
那不是行乞,那是屈尊的交流。
我幸亏有一个焉耆①舅舅。他的微笑扫来,舅舅忙停下,掏着衣兜。我猜舅舅一定比我更感到了他的存在,舅舅只是伸臂过去,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焉耆舅舅精通维语。所以那一瞬就成了一幅图画:白帽和花帽,黑须和虬髯,东干的严谨和维族的浪漫,都摄入了我年轻的眼帘。我被迷住了,瞠目结舌,久久地凝望。至今我不知道,我看见了什么。
我好像经过了介绍入门,那以后就算是他的熟人。
我就常常跑到寺门上,有事没事挨着他坐一会儿。我记不清他叫什么名字了。感谢上苍,那时我虽然很混,但鬼使神差地我接近了他——既然喜欢与乞丐为伍,你说,日后写起文章,我这么个家伙怎能不“美化穷人”呢?
35
我美滋滋坐在他的身边。我欣赏着他,暗地试图模仿他的举手投足。甚至我也感到了一些哲理,觉得不是褴褛乞丐,而是有钱的路人凄凄失助,需要特加祝福和施舍。
我有时看见老人带着伤痛,或是脚上血流淋漓的擦伤,或是掩饰忍耐着的病痛。当我的注视与他的目光相碰时,他都递给我一个意味深长的眼色:不,捏,吆克,艾麦斯。不要声张。你懂得必须不动声色。不能把一丝一毫的疼痛,让这个小姑娘察觉。他微微地,无敌地一笑。
于是我闭上了嘴,僵硬般一声不吭。我注视着他的血,在袷袢②的掩护下淌进沙地。他微笑,有时抚摸着一个小女孩的头。孩子舒服地挤在他的怀里,玩着一个小东西。
在南疆的那段时间,我忘乎所以,终日游荡。如今已经记不清,那次究竟是去干什么了。除了舅舅之外,我结识的唯一朋友就是他。相处久了,不觉间我在点滴地模仿,每当新伤加于旧创,每当心头掠过疼痛,我就想象着一个虬髯老者,独自一人,微微一笑。
后来,就如歌里唱的,我离开了那个地方。而且那以后,关山难越,音讯两断,再也难以重逢。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见过了数不清多少……乞丐,或者说,哲学家。我对乞丐的理解,与其说偏爱,不若说已经走火入魔。但我仍觉远远未能尽兴。我常去地铁口碰运气,或者在周五的清真寺门口,我捏着钱,心怀忐忑,如研究生去拜见导师,像马驹子去寻找伯乐。
因为在我心里,他一直在微笑,栩栩如生。
如那个美好老人一样的穷人,确实太少。我们常常见的,多是不成钢的软铁,缺乏天生的高贵。穷困的酸液腐蚀着,使他们失去了脊骨。
随着时间消逝,我愈来愈懂了,人有时会需要去寻求一种乞丐的境界。那时要紧的记号,是微笑。是的,宽宏大量地对待一切吧,学习至仁至慈者的胸怀,哪怕只是摹仿皮毛,哪怕只在丝毫!
但是我天生的少气质,没出息。我一学微笑,朋友们就问:咦,你傻笑什么?为什么得意?安什么坏心眼啦?有什么美事?
所以,唉!我保持着自知之明,一般很少会得意忘形。
怎么会呢?我连一个微笑,都学不会!
35
[注]①焉耆:地名,焉耆回族自治县,其居住者多为回族(东干族)。②袷袢(qiāpàn):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所穿的对襟长袍。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你的微笑”为标题的含义和作用。(4分)
2.品读下列语句,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的心理。(2分)
①既然喜欢与乞丐为伍,你说,日后写起文章,我这么个家伙怎能不“美化穷人”呢?
②我常去地铁口碰运气,或者在周五的清真寺门口,我捏着钱,心怀忐忑,如研究生去拜见导师,像马驹子去寻找伯乐。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六段“那不是行乞,那是屈尊的交流”的理解。(3分)
4.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乞丐”这一形象?试举一例简要品析。(4分)
5.作者认为,“人有时会需要去寻求一种乞丐的境界”。你同意这一观点吗?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3分)
(十二)
听雨
聂鑫森
①自然界的万千色彩、姿仪和声音,诱发着我们感觉的灵敏,也丰富着我们的心境和意绪。当我们久住高楼林立的城市,喧嚣和浮躁,日日如大潮澎湃,席卷着我们的身心,于是感觉变得迟钝,情绪变得单调,也就少了许多人生的乐趣。
②比如说雨,春雨、夏雨、秋雨、冬雨,或细密绵软,或粗重急促,衬在何种背景上,击触着什么物件,又因不同年纪、经历和情愫的人在听雨,于是就因雨而生发出独特的感受。
35
③杜甫听出了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馨;孟浩然听雨而萌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怜惜之意;李商隐从“巴山夜雨涨秋池”中,体会到友情的珍贵;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激发的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报国襟怀。南唐李后主李煜的亡国之恨及凄凉,尽显在“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的哀唱中。
④而现代作家郁达夫,在西湖“楼外楼”把酒遇雨,想到的是历代名人在西湖留下的身影和诗文,白居易、苏东坡、林逋、欧阳修、秋瑾……于是雨中西湖令他感慨万千:“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⑤在城市听雨,承受物多是钢筋、水泥、沥青、砖石,声音自然是单调而呆板的。记得小时候在古城湘潭听雨,长长的小巷,庭院中的天井,砖木楼房的青瓦、镜瓦、木晒楼,屋檐下导水的木枧、竹溜筒,雨水击打和流淌在它的各个部位,鸣响出各种不同意味的声音,古典而又纯和。可惜这些年来,小巷和砖瓦楼房几乎消损一净,那种雨声再也听不到了。我曾写过一篇很诗化的小说《怀念一种声音》,在新旧对比中,隐隐透现一种对现代文明“欲说还休”的惆怅和喜悦。
⑥人们渴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倡导城市的园林化,构建社区的生态环境。我所栖息的城市株洲,全力推行“四化”:绿化、亮化、美化、数字化。工厂与山形水势相依,道路为绿荫花影所掩,楼房立清风酥雨之间。既是一个城市品位的提升,又使市民时刻领受诗情画意的陶冶。
⑦年前立春,年后暖日和风,我的住地康和山庄,一树树玉兰花洁白如雪,小池边的杨柳新芽串串,紫藤架上柔藤盘绕、花苞待放。忽然,“倒春寒”来了,大雨夹雪。这时候,自然没有客人来叩访,于是撑着伞到社区散步,宁静极了。玉兰花打落不少,柳芽瑟瑟卷缩。而农村正在忙着备耕,牛喂壮了,犁头、镰刀磨亮了。“倒春寒”正如人生的小插曲,自会很快过去,该干啥还干啥。听雨看雪归家,便写了一首七律:“丽日楼头酒半酣,癫狂雨雪倒春寒。玉兰初放花心冷,池水才苏柳眼残。酬酢稀疏车马阻,思量静穆砚笺闲。农家殷念田垄事,擦亮镰犁待好天。”
⑧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
35
这当然是古人的某种生活形态。现代人要效法的,是在各个季节不同的雨声中,做自己怡然而乐的事;体味不同的心理感受,与大自然声气相通。
⑨让我们在下雨天,细细聆听和品味雨声吧。
1.作者为什么“让我们在下雨天,细细聆听和品味雨声”?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
2.文章第③、④段举杜甫、孟浩然、李商隐、郁达夫等文人听雨的例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3分)
3.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本文语言富有哲理,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①雪花美丽却寒冷,只能点染眼睛,却无法温暖心绪②五花山缤纷清艳,动人心魄③冰凌花温暖而美丽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对比,与下文所写的五花山和冰凌花真正的绽放形成对比,突出冰凌花开放所带给人的温暖与希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评分:写法1分,作用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不可以。这是作者由花及人的自然的联想,既丰富了花的精神意蕴,又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生动,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在零度绽放,是对未来苦难的一种乐观与希望,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展望和开始。只要心存希望,所有的风霜都不能冻结一张温暖的笑脸。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35
5.答案示例:“那簇簇金色的小小花朵,如一小团火焰,点燃了漫山的冰雪。”采用比喻的修辞,把冰凌花的“小小花朵”比喻为“火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凌花的蓬勃的生命姿态和给人带来的温暖与希望,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评分:共3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
(二)
1.答案:记忆中的马缨花香气淡雅,生活环境黑暗凄苦,是我的知心朋友;今天的马缨花绚丽芬芳,生气勃勃,更可爱。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①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3. 答案:写法:反衬;作用:为马缨花的出现做铺垫,为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
评分:写法1分,作用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4. 答案:“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寓意: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自己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评分:每问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示例:“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马缨花比喻为“一团团的红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缨花的美丽可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只答出例句不得分。其它答案酌情判分。
(三)
1.答案:遗憾(失望) 陶醉 思念(赞美)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
35
2.答案:昙花虽然凋谢了,但它开花的奇特和非凡,生命的典雅和美丽以及谦逊、圣洁的品质却给了我人生的思考和启迪。因此,它一直在我的心头盛开。
评分:意近即可,共3分。
3.答案:人们的误解:用昙花比喻那些炫耀一时的不足为道的过客。写法及好处:反衬,突出昙花的美及其可贵品质,突显文章主题。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4.答案:含蓄表达了人们对“卑微却崇高”的生命存有偏见甚至漠视这一社会现象的忧思。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要注重内在精神品质的修养;要珍爱生命,谦逊高洁,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评分:扣住“生命”去思考,启示符合题意即可,每问2分,共4分。
5.答案:示例:“花朵有很多瓣,每一瓣都在张开着,像披在仙女身上的透明的轻纱,又像是经过天工精雕细刻的白玉。”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瓣的晶莹洁白,突出了其朦胧、圣洁的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陶醉之情。
评分:共3分。只答出例句不得分。其他答案酌情判分。
(四)
1.答案:因为城中小巷幽深寂静,给人以希望和憧憬,是作者心灵的栖息地,所以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写法:对比;作用:与城市中的小巷形成对比,更加突出小巷的幽深寂静和世外桃源般的纯朴静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
评分:写法2分,作用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小巷”比喻为“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和“桃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巷在城市发展中的岁月年轮和丰富内涵以及与闹市隔绝的纯朴自然的静美。
评分:共3分。其他角度表达亦可。
35
4.答案:告别城市的喧哗与浮躁,获得心灵的宁静与精神的愉悦,表达了作者对闲适恬淡、淳朴自然的田园般的生活的渴望。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示例:“巷子幽深非常,灼热的热风到了里面,减了温度,眼前荡漾着一片幽凉的海,行人也少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小巷的幽深宁静,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表达作者对小巷的赞美之情。
评分:共3分。只答出例句不得分。其它答案酌情判分。
(五)
1.答案:在内容上,点出秋天的美,表达出作者对秋礼赞的情感态度;在结构方面,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
2.答案:①每当秋风乍起,秋天来临之际,被封存在“我”的记忆里的秋天那种空荡、萧疏、让人伤感的况味就会在“我”心中复活弥漫,挥之不去。②“秋天”是中国古代文人伤感的季节,他们把秋天写进诗文里,抒发自己的悲凉情怀;秋天萧然寂寥的季节特征很容易引发古代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评分:意近即可,每句2分,共4分。
3.答案:①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完美的向往;②秋天呈现出一种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和从容、祥和、处变不惊的静美;③秋天是一个关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④秋天是一种开阔、浑厚、成熟的“气象”。
评分:意近即可。每个要点1分,共4分。
4.答案:示例:表现出作者追求一种淡然宁静的、超然物外的、洗尽铅华的心态,愿
意做一个胸怀宽广、荣辱偕忘、宽厚仁爱之人。
评分:扣住中心来表达,意近即给分。共3分。
5.答案:示例:例句 “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赏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芦苇以人的情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芦苇呈现的宁静之美。
评分:共3分。只答出例句不得分。其他答案酌情判分。
35
(六)
1.答案:①极其周密的捕蝶准备;②为捕蝶跋山涉水③对蝶种类的谙熟④捕杀各类蝶运用不同方法⑤精心细致制作蝶标本。
评分:写出其中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
2.答案:①答:两个“即刻”表明捕蝶者的毒瓶毒气之强,蝴蝶被残杀之快,也表现了我震惊的心理。②通过环境描写,暗示捕蝶者以残杀生命来彰显辉煌,用“祭奠”一词,表达了对生命逝去的哀伤。
评分:意近即可。每个句子2分,共4分。
3.答案:①本文采用第二人称,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便于作者与捕蝶者直接对话,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②多用问句,如“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珍稀标本名扬世界,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看似平白的诘问,引起读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捕蝶者漠视生命,不动声色的戕害生命行为的谴责之情。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4.答案:不矛盾。作者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极力描写蝴蝶的完美形象,更能表现出对蝴蝶生命逝去的悲哀,对捕蝶者扼杀生命的愤慨之情。所以段末又说“绝世的悲哀”。
评分:意近即可,共2分。
5.答案:示例:表达了作者对捕蝶者为追求美、声誉等外在价值而扼杀生命的行为的愤慨之情,揭示了生命至上的主旨。
评分:第一要点1分,第二个要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共3分。
(七)
1.答案:①“辜负”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尽力奉献温暖的热情,也衬托出红叶的美丽迷人,表达出作者的赞赏之情。②“我行我素”本是贬义词,“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时的一套去做”。这里是贬词褒用,赞美树不畏外界环境的艰难而坚强不屈的品性及顽强的生命力。
评分:意近即可,每个加点词2分,共4分。
35
2.答案:因为叶是“树的眼睛”,“看叶”也是看树, 叶和树是一个完美的生命体,共同昭示着一种顽强向上的精神,共同引起作者关于人生的思考。
评分:意近即可,共3分。
3.答案:①树是世界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②树能经受住疼痛,永葆感动和生命的能力。③树虽经历了生命的大恸,却依然维护住青翠年轻热烈的心,保持生命的高贵。④树能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晚秋中展现超凡脱俗的美艳。
评分:概括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3分。
4.答案:①秋风中缓慢旋落的“红叶”与“虞姬”,二者都以自己的美丽消亡来换取“爱者的生之路”,联想自然贴切,耐人寻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和意蕴,更富感染力;②“柿树”对于“枫树”则起到了衬托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树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精神,共同表达了主题。
评分:第一个要点1分,第二个要点2分,共3分。
5.答案:示例:“蓝天若水,红叶如鱼”,红叶,一个意蕴丰富的形象,用它那最经典、最热烈的红色,绘出了人生之旅中最亮丽的风景。“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采用了化虚为实的写法,表达了对树的百折不挠、顽强抗争精神的由衷赞美。
评分:意近即可,共3分。
(八)
1.答案:①获得一份闲适和淡泊、沉思和遐想。 ②内心的宁静、充实。③心境澄明,神思通达。④修养心灵,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4分。
2.答案:将男同学以及有些人内心空虚、思想空洞的表现与大姐从容的心境相对比,突出了惟有珍视心灵生活才能让自己精神的疆域无限宽广,独处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
3.答案:内容上:升华主题,表达希望人们能于独处中获得心灵的彻悟和精神的涵养的愿望。结构上:呼应上文。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35
4.答案:例如“喜欢独处与一个人的性格无关,却与品位相联。”这句话语言简练,含义丰富。既点出了“独处”与“孤僻”“孤独”的区别所在,又表达了“独处”是一种精神修养,只有素养好,品位高的人才喜欢“独处”,葆有自己心灵的空间,使“独处”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的观点。可谓言简意丰,韵味无穷。
评分:举例恰当,分析出语言的哲理性即可,共3分。
5.示例:“留守儿童”可在独处中坚实自我,获得精神的独立和一定的自理能力。
“空巢老人”可不受外界及儿女干扰,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注重精神修养,过有意义、有追求的老年生活。
评分:答案新颖合理,有独特见解即可,共3分。
(九)
1.答案:江南水乡庭院中的“映山红”:中规中矩,小心翼翼,含蓄内敛,不事张扬。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狂野奔放,燃着激情,充满活力。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
2.答案:映山红学名杜鹃,因同名而写到杜鹃鸟,叙其感伤凄凉故事,再引出迁客骚人的有关杜鹃鸟诗句,环环相扣,承接自然。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氛围,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也增加了作品的人文底蕴。
评分:意近即可,共4分。
3.答案:示例:作者在文末触景生情,点明映山红的内在品质,使主旨更加鲜明突出,是前文映山红极尽赞美的归结和升华。
评分:意近即可。共3分。
4.答案:示例:例句 那殷红的骨朵,点点滴滴,洒遍群山,宛如一场红雨,又像点点音符,滴在五线谱上,奏响春之歌。赏析 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殷红的骨朵比作红雨和音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映山红刚刚开放时的情状,表现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只答出例句不得分。其他答案酌情判分。
(十)
1.答案:①童年的芦花 ②诗文中的芦花 ③江心小岛顶风斗雪的芦花。
35
评分:意对即可,每个要点1分,共3分。
2.答案:A.“蹿”这一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芽蓬勃生长的态势,突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B.“固执”本意是“坚持己见,不肯变通”,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芦花的一种执着的浓情和爱恋。
评分:每个词语2分,意近即可,共4分。
3.答案:通过叙写旅途所感,抒发了作者对家乡芦苇的思念,对其消失的遗憾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新农村建设进程日益加快所带来的农村景观日渐萎缩的担忧。
评分:只答出其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的2分,共3分。
4.答案:表达方式:描写和议论。作用:再现芦花的浪漫风姿及其高雅淡泊的品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并为下文再遇芦花做铺垫。
评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共3分。
(十一)
1.答案:含义:既指老人脸上始终洋溢着的微笑,又指老人仁慈乐观的精神。作用:①揭示了文章的线索;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分:含义2分,作用2分,共4分。
2.答案:①表达了“我”对穷人的理解、尊敬和赞美。②捏着钱:表现出我渴望见到乞丐哲学家,同时又紧张不安的心理。
评分:意近即可,每词1分,共2分。
3.答案:老人不是在乞求路人的物质施舍,而是在用坦然、乐观、智慧的胸怀和精神像一位哲人那样主动去尊开导软弱、悲观、颓靡的世人。
评分:意对即可,共3分。
4.答案: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白描手法。如“我注视着他的血,在袷袢的掩护下淌进沙地。他微笑,有时抚摸着一个小女孩的头。孩子舒服地挤在他的怀里,玩着一个小东西。”运用了细节描写,具体描写了血流下来,老人忍耐伤口之痛,不愿被人发现和声张(或老人微笑、抚摸孩子)的细节,刻画了老人坚忍的性格,从而表现了“我”对老人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评分:指出手法1分,分析手法在文中的表现1分,作用2分,共4分。
35
5.答案:示例:我赞同作者的观点。文中的“乞丐”是一位精神的富裕者,他的示范和教导对“我”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是有的人已经成为可怕的精神乞丐了,他们失去了做人的原则,寻求一种乞丐的境界,正是不放弃对人类高贵精神和品质的追求。答案示例二:我不赞同作者的观点。文中的“乞丐”精神高贵,有着宽宏仁慈的情怀,但却甘于求乞,生活态度不够积极。作为现代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学着积极为人,参与竞争,精神的高贵应该与自主、独立共存。
评分:观点明确1分,联系自身谈感悟1分,语言流畅1分。共3分。
(十二)
1.答案:①自然界的声音,诱发我们感觉的灵敏,丰富我们的心境和意绪。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领受诗情画意的陶冶。③在各个季节不同的雨声中,做自己怡然而乐的事;体味不同的心理感受,与大自然声气相通。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
2.答案:内容上,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境因情而异;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结构上,为下文写“当代人”听雨的的不同感受作铺垫。
评分:内容上占2分、结构上占1分,共3分。
3.答案: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怀念和赞美,也隐隐透现一种对现代文明“欲说还休”的惆怅和喜悦。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4.答案示例:第⑧段中“‘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这当然是古人的某种生活形态。”既描写了古人不同季节听雨的生活情形,又寄托着作者希望现代人效法古人,在不同季节的雨声中,做自己怡然而乐的事;体味不同的心理感受,与大自然声气相通的愿望。
评分:能从景语中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或文章蕴含的哲理即可。共3分。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