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
》
一则
庄子
1.
把握文章旨趣,了解庄子思想;
2.
感受想象魅力,体验神话境界;
3.
积累相关字词。
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
教学目的
学习难点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
<
锦瑟
>
“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欤!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
qú
)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周问老子,老子曰:
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
道教掌故
-
莊周夢蝶
“ 莊 周 夢 蝶 ” , 道 教 掌 故 之 一 , 典 出
《
莊 子 . 齊 物 論
》
。 根 據 該 書 的 記 載 , 莊 子 夢 見 自 己 化 成 蝴 蝶 , 翩 翩 而 飛 , 竟 然 忘 記 了 自 己 是 莊 周 ; 醒 來 之 後 , 又 覺 得 自 己 是 莊 周 。 到 底 是 莊 周 做 夢 化 成 蝴 蝶 , 還 是 蝴 蝶 做 夢 化 成 莊 周 ? 在 道 家 與 道 門 中 人 看 來 , 不 論 莊 周 也 好 , 蝴 蝶 也 好 , 其 實 不 必 進 行 人 為 的 彼 此 區 分 , 因 為 讓 思 維 處 於 物 我 一 體 的 狀 態 , 彼 此 沒 有 分 別 , 大 道 也 就 在 心 中 。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钓于濮水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先行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托付您。”庄子拿着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楚王将龟骨用白绸裹着、竹匣装着,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龟,宁愿死去留下骨头来获得尊贵呢,还是情愿在泥水里摇尾巴活着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在泥水里摇尾巴活着。”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泥水里摇尾巴活着。”
参考译文
庄周与《庄子》
作家作品
庄子
(
约前
369-
前
286)
名周,战国时宋国人,做过漆园吏。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
(
《
史记
》
)。
但遭逢乱世,有感于世间沉浊,“不可与庄语”,故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拒绝
。
《
庄子
》
一书现存
33
篇,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内篇当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补。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
《
庄子
》
一大特色,在文学意义上代表了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
行文多为寓言,善于虚构,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奇特,气势波澜壮阔,且富浪漫主义色彩。
鲁迅先生说
:“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
汉文学史纲要
》
)
郭沫若说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思想主要有天道无为观,相对认识论,无条件精神自由等。他追求的心灵总在幻想的绝对自由的境界里翱翔。从这种认识论出发,
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生活上,他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
背 景 介 绍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
《
庄子
·
天地
》
)。
一方面腐败的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
逍遥游
》
。
本篇是
《
庄子
》
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
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
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预习检测: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固定结构
生字生词
1
、注意下列
红色字
的注音:
北
冥
( )
鲲
鹏( )
抟
( )
迁
徙
( )
坳
堂( )
草
芥
( )
夭
阏
( )
北
冥
(
míng
)
鲲
鹏(
kūn
)
抟
(
tuán
)
迁
徙
(
xǐ
)
坳
堂(
āo
)
草
芥
(
jiè
)
夭
阏
(
è
)
通假字
北
冥
有鱼
而后乃今
培
风
适莽苍者,三餐而
反
小
知
不及大
知
此小大之
辩
也
而
征一国者
旬
有
五日而后反
御六气之
辩
(通“溟”,大海)
(通“凭”,凭借)
(通“返”,返回)
(通“智”)
(通“辨”,区别)
(通“耐”,才能)
(通“又”)
(通“变”)
志向
立志
记述、记载
记住
标记、做标记
一词多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
志
哉
士
志
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齐谐
》
者,
志
怪者也
博闻强
志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
志
之
志
一词多义
名称、名字
命名、起名
声名
说出、指出
名义
北冥有鱼,其
名
曰鲲
名
之者谁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
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
名
其一处也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
名
,而内怀犹豫之计
名
一词多义
图谋
地图
谋划、筹划
图画
谋取、设法对付
而后乃今将
图
南
图
穷匕首见
如有离违,宜别
图
之
乃强起扶杖,执
图
谐寺后
无使滋蔓,蔓难
图
也
图
一词多义
放上、安放
购置、添置
放弃、放下
摆、设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
杯焉则胶
郑人有且
置
履者
沛公则
置
车骑,脱身独骑
夫人一夕
置
酒,跪白公
置
尽、止
生活困难
走到头
不得志,与“达”相对
一词多义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
穷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
穷
困
复前行,欲
穷
其林
穷
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
1
.天之苍苍,
其
正色邪?
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
2
.
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
为
(
译为是
……
,还是
……
,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奚以
……
为,表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
……
呢”)
固定结构
北冥有鱼
鲲化为鹏
扶摇羊角
水击千里
背负青天
二虫何知
大
小物皆有运徙之待
——
自身所限没有绝对的
自由。
整体阅读
疏通课文意思
(
1
):
北冥有鱼,其
名
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
而飞,其翼若
垂
天之
云。
是
鸟也,海运则将
徙
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
名称
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奋起
而飞,它的翅膀就像
挂
在天边的云彩
。
这
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
迁往
南方。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理解:
描述鲲鹏的形象
——
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
2
):
《
齐谐
》
者,
志
怪者也。
《
谐
》
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
六月息者也。”
译文:
《
齐
谐
》
是
记载
怪异的
. 《
齐谐
》
中的话说:“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
环旋而上
几万里的高空,
凭借
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理
解:
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做比较,表明世间五万物都有所待。
(
3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
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译文
:
山野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
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这样一来罢了。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的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贴地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的积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
四
-1
、归纳第一段段意: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万物都有所待;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都没有绝对自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疏通课文意思
(
2-2
)
汤之问棘也
是
已。
穷发
之北,
……
且
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
奚
适也?
……
此亦飞之
至
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
辩
也。
翻译:
汤问政于棘也是
这种情况
。
不生长草木
的荒远之北
……
将要
到南海去。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
哪里
去呢?
……
这也就是飞的
最高限度
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大和小的
区别
。
理解:
这里引用汤询问棘的一段话,是再次对前文谈到的“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区别的印证。在篇章上,与第一段照应。
归纳第二段段意: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大小之辩
彭祖
——
众人
鹏鸟
——
斥鴳
段意归纳:
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
疏通课文意思
(
3-1
)
故夫知
效
一官,行
比
一乡,德合一君,而
征
一国者,其自视也,亦
若此
矣。
……
虽然,犹有未
树
也。夫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
反
。彼于致福者,未
数数
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
待
者也。
……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
授予
一个官位,品行
顺合
一方百姓、道德符合君主心意、能力足使国人
信任
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
像斥鴳一样
。
……
即使这样,还是没有
树立
起来的最高境界。列子乘风而行,
飘然轻巧
,十五日后
返回
。他对于招财纳福的事没有
拼命追求
。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
凭借
风力。
……
所以说:至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名声。
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游”)
怎样才算“逍遥游”
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至人
无已
,
神人
无功
,圣人
无名
本文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所谓“
无功
”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所谓“
无名
”,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所谓“
无已
”,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
本文主旨
阅读探究
《
庄子
》
一则居
《
庄子
·
内篇
》
之首,是阐发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观点的著名篇章,也是
《
庄子
》
一书的纲领。鲲鹏看似逍遥,实则未达逍遥的境界,因为鲲鹏还是“有所待”。与鲲鹏的“大”相对应,作者
又举出了
野马、尘埃、蜩和学鸠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
理。
结
合
《
庄子
》
一则谈
谈你对庄子思想的理解。
庄子为文,不拘一格而变幻无穷,突破世俗观念的藩篱,表现出一种特立独行的哲学精神,由是迥异于先秦诸子文风
。
《
庄子
》
一则采
用寓言的样式,举例设喻,多方诠释庄子思想核心
——
绝对精神自由,神思飞越超拔,笔法汪洋恣肆。清代林云铭
评
《
庄子
》
说:“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濛,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这种
意随笔至随文挥洒的笔法,
可看作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寓言即寄寓之言,“意在此而言寄于彼”
。
《
庄子
》
一则寓
言特色鲜明。一是暗喻性
。
《
庄子
》
中,鲲鹏等其实就是比喻,借以表达主题。二是想象性
。
《
庄子
》
一则中
的人物不同于历史故事,大多是由自己想象虚构而成。三是多义性。解释庄子寓言,向来是丰富多义的,庄子文中寓意大多隐而不发,比较模糊,有的可以有多种解读,其意蕴无穷、内涵丰富,需要努力把握和领悟。
谈
谈
《
庄子
》
一则的
寓言特色。
全文鉴赏要点:
借用寓言说理:
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斥鴳等。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
修辞手法
。
再 见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