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三校2015届九年级上第三次语文联考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兴化市三校2015届九年级上第三次语文联考试卷

ID:560665

大小:676.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到答卷相应区域内,否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到凤凰岛风景区游玩是一件十分qiè意的事:听那潺潺的流水声,如同欣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看那玲珑tī 透的怪石奇峰,好像在欣赏哪位能工巧匠的作品。cháng徉在如诗如画的优美景色中,你永远也不会感觉到腻烦。‎ ‎⑴根据文段中的拼音依次写出汉字。(3分)‎ ‎⑵依次写出“区”字的笔顺。(1分)‎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B.初三年级学生会组织了“感动初三”征文比赛,晓萌的作品《瞬间》获得了一等奖。‎ C.我不知道如何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但我仍然要坚定地走下去。‎ D. 2022年冬奥会候选城市仅剩下阿拉木图和北京(和张家口合办)。‎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的那张简图,找到了深山中的那位猎手。‎ B.他这个人说话做事太果断,什么都不愿听取群众的意见。‎ C.面对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D.国家级的报刊,更应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______________,人以群分。 ②此曲只应天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④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古诗词中许多诗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借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之感;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雪中所见烘托送别的惆怅与牵挂。‎ ‎5.名著阅读。(6分)‎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 这种发明还有一大好处:它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都可以通晓的共同语言,因为各国的货物、器具大体相同或者类似,所以它们的用途就很容易了解。这样,驻外大使尽管完全不懂外国语言也有资格和外国的亲王、大臣打交道。‎ ‎⑴选段出自_________的名著《格列佛游记》,这是格列佛游历_______国时遇到的情形。此外,格列佛在______国还看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3分)‎ ‎⑵选段中所说的“这种发明”指的是什么?除了选段中所说的“好处”外,它还有哪些“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继“蚁族”“啃老族”等之后社会上又出现了“低头族”,他们经常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低着头写微博、发短信、玩游戏等。为此,学校决定开展“抬头行动”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请你分析下面材料,写出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 首都师大心理咨询中心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其中,学生族和上班族是对手机最依赖的人群。‎ 材料二 70岁老汉吴民对来拜年的外孙女一家说:“这个春节,不需要你们给我钱,也不用买啥营养品,只要你们交出手机。”第二天,社区居委会就吴民“没收手机”一事对市民作问卷调查,其中60%的年轻人承认,给长辈拜年时,大多数时间在玩手机。‎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抬起你的头,你就能看到天空是那么的蔚蓝;抬起你的头,你就能听到①_______________;抬起你的头,你就能感受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一诗,完成第7题。(6分)‎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②,天上接行杯③。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④。‎ ‎【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②下榻:指留宿处。③行杯:酒杯顺水而流。④回:回荡,摆动。‎ ‎7.⑴诗中最能体现李白“诗仙”这一特点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分)‎ ‎⑵请赏析三、四两句中“引”“衔”的妙处。(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崔仁师治狱①》选段,完成8—11题。(14分)‎ ‎ 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收系满狱,诏②殿中侍御史安喜崔仁师覆按③之。仁师至,悉脱去杻械④,与饮食汤沐,宽慰之,止坐⑤其魁首⑥十余人,余皆释之。还报,敕使⑦将往决之。大理少卿孙伏伽谓仁师曰:“足下平反者多,人情谁不贪生,恐魁首见徒侣⑧得免,未肯甘心,深为足下忧之。”仁师曰:“凡治狱当以平恕⑨为本,岂可自规免罪⑩,知其冤而不为伸邪?万一暗短⑪,误有所纵,以一身易十囚之死⑫,亦所愿也。”伏伽惭而退。及敕使至,更⑬‎ 讯诸囚,皆曰:“崔公平恕,事无枉滥,请速就死。”无一人异辞者。‎ ‎【注】①崔仁师:唐朝人,籍贯为安喜(河北定县),贞观初年,任殿中侍御史。狱:案件。②诏:皇帝下诏书命令。③覆按:审查核实。④杻械:木枷和镣铐之类的刑具。⑤坐:定罪。⑥魁首:匪首。⑦敕使:皇帝的使者。⑧徒侣:同伴。⑨平恕:公正宽恕。⑩自规免罪:自己为了逃避责任。⑪暗短:愚昧浅陋,多用于谦词。⑫易:换取,交换。死:运用互文的修辞,意为“生”。⑬更:再。‎ ‎8.⑴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 ①悉脱去杻械 ( ) ②与饮食汤沐( )‎ ‎③止坐其魁首十余人 ( ) ④及敕使至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凡治狱当以平恕为本 A.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B.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C.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D.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恐 魁 首 见 徒 侣 得 免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岂可自规免罪,知其冤而不为伸邪?‎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本文看,崔仁师是个怎样的人?(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焚风》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2004年5月11 日中午,中国台湾岛的台东市突然刮起强风,气温飙升如烤箱,在短短20 分钟内,就达到了40.2℃,创下当地同时期百年高温纪录。‎ ‎②这种神奇而反常的风,俗称“火烧风”,正式的名字叫做焚风。通常,我们见惯了和煦的春风、炎热的夏风、萧瑟的秋风,还有凛冽的冬风,而焚风,却不分时节地带来强烈的“温暖”,让人类为之喜忧参半。‎ ‎③焚风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焚风过后,背风坡地区的气温会比山前的迎风坡升高很多。焚风的成因与“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有关。‎ ‎④我们熟悉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海拔每上升l00米时,气温会下降0.6℃。但在具体地区,因为空气湿度不同,所以温度变化规律要更复杂一些:当空气中的水汽饱和时,空气升降时产生水汽凝结,会遵循“湿绝热垂直递减率”,依然是海拔每上升100 米,降温0.6℃;当空气中的水汽未饱和时,空气升降时不产生水汽凝结,则遵循“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温1℃。‎ ‎⑤如右图所示,一股饱含水汽的湿润气流吹向山脉,当它遇到迎风坡时,便会随山的增高而逐步抬升,这时,气流会以每100米0.6℃的规律降温。随着高度的不断抬升,气流温度逐渐降低,最终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使气流本身携带的水分减少。而水汽凝结过程中会释放出热量,让气流的降温幅度渐渐减小,即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小。这股气流“卸掉”水分一身轻松地爬上山颠,准备在背风坡下沉时它已经变得比较干燥。遵循“‎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它会按照每下降100米升温1℃左右的规律增温。当它到达背风坡山麓时,温度会比山前的迎风坡同一水平线上的空气高,而且更干燥,于是形成了焚风。有时,同一股气流“爬坡”又“下坡”之后,气流温度可提升10℃以上。‎ ‎⑥在全球中纬度地区相对高度在800—1000 米的山地,都可能出现焚风,它所造成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在阿尔卑斯山北麓,当焚风猛然降临时,突然升温往往会使农作物的叶片焦枯,造成旱灾。强劲的焚风还会造成风灾,吹倒庄稼,拔起树木,刮走屋顶。焚风如果吹过水面,就容易引发船只事故;如果吹过沙漠,还会扬起沙尘,造成沙尘暴。‎ ‎⑦但在高加索山脉南侧,焚风则有“温情”的一面。它能提前催熟玉米和水果,当地居民把这种焚风称作“玉米风”。而在北美洲的落基山脉东侧,春日的焚风能迅速融化冬天的厚重积雪,促进草场生长,因此当地人叫它“吃雪者”。但在高山地区,焚风造成的短时间内大面积融雪,也会使河谷洪水泛滥,冲垮河堤,毁坏农田。‎ ‎12.文中说焚风”让人类为之喜忧参半”,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焚风给人类带来的“喜”和“忧”。(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⑤段结合图示说明焚风形成过程,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根据文意,补全“焚风形成示意图”中①—⑤处的具体内容。(每条不超过25字)(4分) ‎ ‎ ①湿润气流沿迎风坡上升,每上升100米降温0.6℃。‎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流到达山巅,变得比较干燥。‎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⑤段划线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句子作简要分析。(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詹勇的《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最新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算上电子书阅读量的2.48本,一共不到8本,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相当于鲁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读书的时间哪去了?‎ ‎②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吹去一堆堆泛黄书籍上的灰尘,“忙”与“累”也有另一番场景。一些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役,铁了心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手里的课本。从社会层面看,将人与读书世界隔离开来的,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这种病象,也侵袭到阅读内部。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精神,还要“长疾瘤”。‎ ‎③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人更是警告: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了,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话,那你就已经堕落了。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阅读的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用知识祛除心中的黑暗,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底气和定力。因而,图书馆排队借书的队伍长了,信谣抢盐的人就会少些;平时科普工作深入细致了,市民们面对PX项目的心态就会平和些。‎ ‎④‎ 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⑤“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今天,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不同的是,它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 (选自2014年4月23日“人民网”)‎ ‎15.请简要分析本文①—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作分析。(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⑤段加点的“平静书桌”的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阒①寂。满世界,只剩下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 ‎⑤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也是一路蹚着露水去学校。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学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将一双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插进凉鞋里。有时不舍得插:是露水让一个乡下小姑娘拥有了一双不为外人知晓的好看的脚。‎ ‎⑥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见露水了。忙时只顾着抬头往前赶路,快!快!闲时只想饱饱地睡会儿懒觉,起床时,草木上的露水已经遁形。以至以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 ‎⑦当然不是。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乡村,下在有闲情闲趣的人那里。‎ ‎⑧《枕草子》里写露水的笔墨多而有情趣,最爱玩味的是:“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除②吗?’‎ 没想到,却听见宰相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娘赏览的。’真有意思。”读到这里,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养花种草,不是目的,是为了给一个闲淡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烽火戏诸侯,裂帛博取美人笑,都不及人家种草来养露水的风雅 ‎⑨我读着《枕草子》,不觉痴想起来。痴想有一天……‎ ‎⑩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生命短暂渺小,唯求澄澈晶莹,无尘无染。让美好持续,一如少年时。 (选自《深圳商报》2013年11月5日 有删改)‎ ‎【注】①阒(qù):形容寂静。②芟(shān)除:除。‎ ‎18.请简要概括童年时“我”“在露水里泡大”的三件事。(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6分)‎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品味语言。(6分)‎ ‎⑴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照要求,完成后面题目。(5分)‎ ‎⑴揣摩第⑧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的含义。(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上下文,补写第⑨段“痴想”的具体内容。(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探究下面语句中“露”的内涵或作用。(3分)‎ ‎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摘自曹操《短歌行》)‎ ‎⑶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没有湿度,种子就不会发芽;没有阳光,向日葵就不会开花;没有水流,鱼类就不能生存;没有草原,马儿就难以长大。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离开粗茶淡饭,贵为宇宙精华的人——也会奄奄倒下。但人生又不是仅仅为了吃饭,一位作家就说过:人不能单靠吃米活着……人的生命不是一种简单的存在,那么,我们的生命还需要什么?‎ ‎22.请以“生命的需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选取感触最深的一点进行“我笔写我心”的表达。‎ ‎       ⑵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       ⑶书写工整规范。(4分)‎ 乐吾、戴泽、芙蓉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 九 年 级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7、⑴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1分)‎ ‎⑵“引”“衔”都运用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大雁、高山懂得人情,能带走诗人忧愁,(1分)表现了诗人获得自由后,与友人共享欢乐的情景。(1分)‎ ‎⑶欢乐喜悦,(1分)超脱豁达。(1分)‎ ‎8、⑴①全部,都 ②热水 ③只 ④等到 (4分) ⑵D(2分)‎ ‎9、恐∕ 魁 首∕ 见 徒 侣 得 免。(2分)‎ ‎10、⑴怎么可以自己打算逃避责任,明知其冤枉却不给他们申诉呢?(2分) ‎ ‎⑵略(2分)‎ ‎11、处事公平、宽厚仁爱、敢于承担。(2分,一点1分)‎ ‎【译文】‎ 青州有人谋反,州县官员逮捕其同伙,致使牢狱中人满为患。诏令殿中侍御史、安喜人崔仁师前去覆查。崔仁师到了青州,命令卸去囚犯的枷具,给他们饮食、让他们沐浴,加以宽慰,只将其首犯十余人定罪,其他人都释放。崔仁师回朝禀报,太宗又派人前往判决。大理寺少卿孙伏伽对崔仁师说:“您平反了很多人,依人之常情谁不贪生,只恐怕这些首犯见同伙免罪释放,不肯甘心,我深为您忧虑。”崔仁师说:“凡定罪断案应当以公正宽恕为根本,怎么可以自己为了逃避责任,明知其冤枉而不为他们申诉呢!万一判断不准,放错了人,我宁愿以自己一人换取十个囚犯的生命。”孙伏伽羞惭地退下。等到太宗派的人到了当地,重新审讯犯人,他们都说:“崔公公正宽仁,断案没有冤枉,请求立刻处死我们。”没有一人有二话的。‎ ‎12、喜:能提前催熟农作物;融化积雪,促进草场生长。(2分,每点1分) ‎ 忧:会造成旱灾、风灾、洪灾(水灾)。(1分,漏掉1点扣0.5分) ‎ ‎13、画图表 (l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 ‎ ②水汽凝结形成降水,释放热量,气流降温幅度减小。‎ ‎ ④干燥气流在背风坡下降,每下降100米升温1℃左右。‎ ‎ ⑤气流到达背风坡山麓,温度高,更干燥,形成焚风。‎ ‎ (共3分,每条1分,超字数该项不得分) ‎ ‎14、语言生动形象、准确严密(1分)。 分析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体现生动形象的特点(1分);分析具体数字或“左右”(或“比较”)等词语的作用,体现准确严密的特点(1分)。‎ ‎15、先引用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引出论题“读书时间哪去了”(1分);然后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浮躁之气和功利之心(1分);接着分析了读书的好处(1分);最后得出“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这个结论(论点)(1分)。‎ ‎16、举例论证,比喻论证。(2分)举书店卖文化垃圾的事例,证明这种病象已侵袭到阅读内部了;(1分)把读功利性书籍比喻为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形象地指出其危害。(1分)‎ ‎17、指名利的诱惑、信息的干扰,使读书人不读书(或只读些功利性的书)。(2分)‎ ‎18、示例:①苇荡割草洗露水浴 ②夏夜房顶宿露水中 ③秋晨上学露水美脚(抓住主要信息即可,每点2分,6分)‎ ‎19、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露宿房顶时凉爽、自由、舒展的感受。(修辞手法1分;心理感受2分,心理感受答出一点即可。3分)‎ ‎⑵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多角度写出露珠落在“我”身上,带给“我”清凉愉悦的感受,形象生动。 (描写角度1分,答出两个描写角度即可得1分;表达效果2分。3分)‎ ‎20、⑴找回了失去多年的童年生活的闲情闲趣和诗意。(2分;意近即可)‎ ‎⑵示例:我能拥有一座庭院。我在院子里,种花种菜种草。清晨起来,临窗赏览,看我养的一畦一畦的露水。‎ 要求:能联系上下语境展开合理想象,有对“花草”“露水”“自我感受”等方面的描写,表达顺畅。(想象合理,内容具体,表达顺畅各1分。3分)‎ ‎21、⑴句中的“露”是景物,写出秋天的萧瑟冷落(是起兴,引出歌咏对象“所谓伊人”); ‎ ‎⑵句中的“露”比喻人生短暂;‎ ‎⑶句中的“露”象征清纯美好,有闲情雅致的诗意生活。(3分;各1分,意近即可)‎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