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著 导 读
三 国 演 义
湘钢一中 谢凤飞
名著的形成
《
三国演义
》
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
《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
忠正孝子连环谏
》
、
《
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
;小说
《
隋唐两朝志传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三遂平妖传
》《
粉妆楼
》
、和施耐庵合著的
《
水浒传
》
、代表作
《
三国演义
》
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
《
录鬼簿续编
》
,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一、
《
三国演义
》
的形成:
晋陈寿
《
三国志
》
和裴松之注
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
元代讲史话本
《
三国志平话
》《
三分事略
》
明初罗本贯中
《
三国志通俗演义
》
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
《
三国志演义
》
看谁最
聪明
比喻那种懦弱无能、没法使他振作的人。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猜猜看
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指谈论到某人,某人恰巧来了。
我
最先知道答案
成语释义:三国时关羽身陷曹操阵营,心里想着刘备。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比喻坚持节操,忠贞不二。
二、
《
三国演义
》
的影响
1、根据意思说出出自三国的成语或熟语
(1)、唱空城计
(2)、过五关斩六将
(3)、说曹操曹操就到
(4)、乐不思蜀
(5)、赔了夫人又折兵
(6)、人在曹营心在汉
(7)、扶不起的阿斗
2、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万事俱备
——
( )
周瑜打黄盖
—
( )
刘备招亲
——
( )
司马昭之心
——
( )
刘备的荆州
——
( )
张飞穿针
——
( )
三个臭皮匠
——
( )
马中赤兔
——
( )
只欠
东风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弄假成真
路人皆知
哭来的
大 眼
瞪小眼
赛过诸葛亮
人中吕布
有意思的谚语
曹操下江南
——
来的凶,败得惨
赵子龙战长坂
——
浑身是胆
赵子龙出兵
——
回回胜
关羽降曹操
——
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摔孩子
——
收买人心
对着张飞骂刘备
——
找气惹
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
诸葛亮用空城计
——
情非得已
看三国流泪
——
替古人担忧
三、
《
三国演义
》
简介
《
三国演义
》
(英文名: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三国演义
》
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
三国演义
》
刻划了近
200
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
三国演义
》
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
三国演义
》
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四、故事梗概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为外戚何进所制,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
--
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
17
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 “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
81
郡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歪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职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曹魏政权在曹丕死后,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先灭蜀汉。后亡东吴,三分天下至此重归统一。
三、名著的价值
1、展示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斗争错综复杂,百姓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望。
2、给予我们最宝贵的人生启示?
历史不能改变,人的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中。
3、表现了怎样的历史观、社会观?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四、名著的欣赏
1、三绝
奸绝——
义绝——
智绝——
曹操
关羽
诸葛亮
2、曹操小档案:
名 字:曹操,字孟德
曾用名:吉利,小名阿瞒
,本姓夏侯
谥 号:魏太祖武皇帝
籍 贯:沛国谯人(今皖
亳州)
生卒年:
155——220
主要成就:政治家、军事
家、诗人
主要作品:
《
观沧海
》
《
龟虽寿
》《
短歌行
》
人生信条:宁教我负天下
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评 价: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作业
:
1
、准备讲述一个三国故事;
2、阅读
《
焦点
》
中
《
孔明挥泪斩马谡
》
和
《
群英会蒋干中计
》
。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诸葛亮的悲剧
东吴的经验与蜀汉的教训
关于“拥刘贬曹”
《
三国演义
》
在艺术上的缺憾
敬 请 指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