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
2015
中考试题分析课
熟悉试卷类型
一、古诗文
(
30
)
二、现代文
(
40
)
三、作文 (
50
)
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诗文默写
小说
散文
科普
说明文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4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
11.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领悟 考验 感悟 B.领略 考验 感觉
C.领悟 考证 感悟 D.领略 考证 感觉
12. 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2分)
答:
1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2分)
答:
14.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2分)
答: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深秋时分,柿子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红了。从远处看,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美丽极了。青绿的柿子变成了金黄色的,霜降到了,柿子慢慢地由橘黄变得红通通了,霜降过后,树叶开始凋零。黄柿子慢慢被秋风染红了脸蛋。柿叶,红中透绿,绿中带黄,一片片随秋风飘落,又经过几场银霜,当你想要留恋那一树红叶,它却早已落光,只剩一树红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漂亮的红灯笼似的,又像一个肥嘟嘟的小娃娃,可爱极了。
火红的柿子,挂满了秋的情愫,点燃了秋的色彩,装点着秋亮丽的风景,深秋柿子红,柿柿如意,红了人们的心情。秋天渐行渐远,满树红通通的柿子,软软的,像极了娇美的小姑娘,羞答答的抿着嘴,偷窥着偶尔路过乡村的面孔。
童年的柿树伴随移民搬迁的进一步深入,寂寞孤独地守望着乡村,缺了人们呵护,村里的那些柿子树,叶子都疏疏落落的了,有点干枯萎顿的卷着,树上柿子高悬,没人采摘,成了鸟雀们的美餐。秋风乍起,一阵阵的寒风吹过,红红的柿子摇(yè)枝头。有些柿子在树上呆得不耐烦起来,便扑通一声,坠在地上,钻进草丛。唯有那些美好记忆犹如昨日,历历在目,时时温暖着游子的心。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只有那一树火红的柿子寂寞的挂在枝头。
这一树寂寞红,独守乡村,令人伤感。忽而一只喜鹊,从云层飘摇而至。它缓缓地绕树顶飞了一圈,幽幽飞落于那一树柿子树上,轻轻地喙了两口,忽地抬起头来,“佳佳”地叫着,似在呼朋引伴。不一会儿,就飞来好多喜鹊,兴高采烈的喙着,叫着。哦,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19.根据文中的注音填写汉字。(4分)
温xīn( ) yǎn ( )然 狡xiá( ) 摇yè( )
20.这篇散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家乡柿子树景色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21.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字。(4分)
①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
答:
②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答:
22.文章题目“乡村一树寂寞红”有什么含义?(4分)
答:
(《教师报》2015.3.25)
菏泽市201
6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命题指导思想
菏泽市初中语文学科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终生发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原则
1.命题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3
年版)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3
年版)规定的学习水平。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学生的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3.语文试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4.命题应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3
年版)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选择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
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6.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3
年版)》选择恰当的测试方式,合理确定试卷结构,灵活地设置题目,不断完善测试题型,分散试卷难点,以更好地测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7.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二、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
以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3
年版)规定的第四学段(7-9年级)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基础材料,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1.掌握现代汉语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做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运用正确。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词语。
3.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并能准确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4.能辨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并能根据要求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6.了解并恰当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能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
7.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8.能初步了解和把握文学名著的内容梗概、文学形象及写作特色。
语文知识与运用的考查融入在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之中。
(二)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能力。
1.能默写教材及课标推荐背诵的名句名篇。
2能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4.能够正确断句。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7.能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技巧。
古诗词赏析取材于课外。文言文阅读两度。
8.能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个选段,一段取材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另一段取
材于课外。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侧重考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以此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分析词句或段落的作用。
2.能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解决疑难问题。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能分析其作用。
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7.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现代文阅读三个选段,一段取材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另两段取材于课外。
三、写作
能写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一)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二)发展等级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三、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一)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试卷分三个大题: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约占总分的25%)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约占总分的33.3%)
第三部分 写 作(约占总分的41.7%)
模拟题
菏泽市二
○
一二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题
(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
一、古诗文(
30
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
12
分)
1
.默写唐代诗人王昌龄的
《
采莲曲
》
一诗。(
4
分)
,
。
,
。
2
.依据课文填空。(
4
分)
①
,必先苦其心志。 (孟子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②
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
《
饮酒
》
)
③
,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
《
渔父
》
)
3
.根据提示默写。(
4
分)
①
李商隐
《
夜雨寄北
》
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句子:
,
。
②
陆游
《
卜算子
·
咏梅
》
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依旧保持清香的句子:
,
。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
4—5
题。(
4
分)
雨后池上
(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簷楹
①
。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
②
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
①
簷
(yán)
楹:簷廊。
②
更:又。
4.
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
2
分)
5.
请简要赏析第二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2
分)
淡磨明镜: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①,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②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杮录》
注释:①沙市:今湖北沙市。②雪子:即霰(xiàn),南方称雪子。③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6.【甲】文的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 (人名)。(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明灭可见 ( )
③任之而已 ( ) ④辄复不遂 (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 ;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 。(2分)
10.甲乙两文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的是 ,
乙文表现的是 。(2分)
二、现代文(
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3
题。(
8
分)
读书杂谈
(
节选
)
鲁迅
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
坐
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罢。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
——
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 )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
1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在括号内填写汉字,将成语补充完整。(2分)
①譬( )如 ② 手不( )卷
12.文中把“职业的读书”比作 ,阐述的观点是 ;把“嗜好的读书”比作 ,阐述的观点是 。(4分)
13.下面表达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学生和教师的读书都是职业的读书,因此他们很苦痛,也很可怜。
B.职业和嗜好的合一现在的社会还做不到,将来的是一定能做到的。
C.嗜好的读书首先是在读书中获得乐趣,扩大精神和增加知识是次要的。
D.作者认为职业的读书是下品,所以应该尽可能地去追求嗜好的读书。
14.结尾一段中老馆长说:“哭吧,把那些……都哭出来。”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推想,“那些”指的是什么?(4分)
15.小说多次描写了“她”的神情,请分析下列加点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4分)
①眼中蓄着深深的忧伤。
②可眼前的她,双目中却掠过冷峻。
16.随着情节的展开,老馆长对“她”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17.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她”这个人物形象。(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16分)
乐 水
贾祥伦
我国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不是聪明人,但却十分喜欢水。
有一首写水的诗歌,也不知从哪儿抄来的,早已背得精熟,还常常用来自勉:“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溪间焉能留得住,终向大海作波涛。”
水是有灵气的,水是有生命的,水是有思想的,水是有精神的。水的精神是可贵的,当我萎靡不振的时候,郁郁寡欢的时候,自我陶醉的时候,水的“穿山透地不辞劳”的气魄,“到底方知出处高”的追求,“溪间焉能留得住”的境界,“终向大海作波涛”的执著,都给我以鼓舞和鞭策,那“叮叮咚咚”的水声,催我自省,催我开拓。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精神的人是一具躯壳。
我喜欢水的安分随时。你无论把它放在哪里,它都能适应:放在盆里,变作盆形;放在碗里,变作碗状;放在长江大河,便能奔腾咆哮;装进试管烧杯,也能安稳闲静。水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就是生存能力,生存能力就是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就是创造能力。人不也是如此吗?首先是生存和适应,然后才是发展和创造。试想,那种能官能民、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能苦能乐的人,不就是具备这诸多能力吗?人在世上炼,犹如刀在石上磨,没有安分随时的处世本领,还真不好做人。
我喜欢水的随机应变。在不同的情况下,水会有不同的变化,这本领,颇为人称道。我们平常看到的水,是液体的、流动的、不定型的,遇到天冷,会凝结成冰,宏伟巨大的冰山、冰川,是大自然塑造的水的壮美形象;遇到天气炎热,它又可以变为升腾的水蒸气,由地面飞到山顶,飞上无尽的苍穹,变成云,变成霞,以展示柔美多彩的身姿;有时候它又借助太阳的眼睛,在天上凌空架起七彩的虹桥,诱发人们丰富的想像;有时又会在海上湖面,凭空变成一座城市,一片仙境,那就是有名的海市蜃楼。水的这般神奇的变化,是令人羡慕和神往的。人当然不会像水那样一忽儿流动,一忽儿矗立,一忽儿飘曳,但人的变化还少吗?想到人的那种对外多侧面的变化,不也是奥妙无穷吗?两面三刀者有之;阳奉阴违者有之;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者有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生活里不也是要扮演多种角色吗?水万变不离其宗,人也万变不离其宗才好,人总是人嘛!
我喜欢水的不甘寂寞。水往洼处流,这是水有目标的运动,它总是朝那一个目标流啊流,永不休止,永不歇脚。在运动中决不寂寞,永远歌唱。你听,水在天上歌唱,水在海里奔腾呼啸着歌唱,水在山洞滴答滴答地歌唱…… 水歌唱着生存,歌唱着生活。水的可贵就在于它不甘寂寞,不甘寂寞便不会寂寞,不甘寂寞也才会有快乐和幸福。是的,萨特是说过人生就是痛苦,但痛苦是幸福的源泉,这源泉的开凿,需要不甘寂寞。
但我更喜欢的是水柔能克刚的精神,这一精神是水的魂。对此,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这样阐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这真可谓鞭辟入里之论。水是天底下最柔弱的,柔情若水,感情柔到像水一样就到了极限了。但冲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水的,大海边的礁石,可谓坚强无比,但被浪花咬得全是窟窿。
韩信当年受胯下之辱,后来又挂了相印算不算柔能克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战胜了夫差算不算柔能克刚?而生活里边又有多少柔能克刚的例子!柳枝条是柔弱纤细的,在疾风暴雨中完好无损算不算柔能克刚?在自然界,新生事物总是柔弱的,而柔弱的新生事物总是充满生机的,所以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则。人法自然,就是“守柔”,守柔若强。
(有删改)
18.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在文中“言”的“志”是什么?(4分)
19.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20.品味语言。(4分)
①“人在世上炼,犹如刀在石上磨。”把“炼”换成“活”行吗?请说明理由。
②“大海边的礁石……被浪花咬得全是窟窿。”把“咬”换成“冲”行吗?请说明理由。
21.根据文中例句各仿写一句话,要求上下文句式一致,表达同样的主题。(4分)
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战胜了夫差算不算柔能克刚?
②柳枝条是柔弱纤细的,在疾风暴雨中完好无损算不算柔能克刚?
语文参考答案
一、(共30分)
1.答案: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评分:每空1分,共4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2.答案: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欲辩已忘言 ③ 青箬笠 绿蓑衣
评分:每空1分,共4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3.答案: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评分:每空1分,共4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4.答案:①池塘水面上涨;②池水更清澈;③杨树上缀满雨珠。
评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5.答案:①照应前句的“平”字,表现雨后池塘波平如镜的静美。②用比喻的手法,表现雨后池水的清澈明亮。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第二点只答出修辞手法不得分。
6.答案:唐朝 柳宗元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大约 ②显现,看得见 ③它 ④就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①它的岸势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挡。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9.答案:潭水的清澈透明 夜的寂静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0.答案:甲文表现的是孤寂、忧伤,乙文表现的是达观、超脱。
评分: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共40分)
11.答案:①pì ②释
12.答案: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 读书并非自愿,只是工作需要,有时还很痛苦
打牌 读书出于自愿,全不勉强,有浓厚的趣味
13.答案:c说明:a项说“学生和教师的读书都是职业的读书”太绝对,为升学和讲功课而读书的时候才是职业的读书。b项说“职业和嗜好的合一将来是一定能做到的”过于武断,文中没有依据。 d项不符合作者观点,作者只是把读书分成两种情况加以说明,并非否定职业的读书而提倡嗜好的读书。14.答案:①丈夫去世的伤痛;②物质生活的困苦;③求学过程的艰辛;④考取之后的欣慰。
评分:每个要点1分。
15.答案:①表现生活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②表现“她”此时内心的激动和精神的坚强。
评分:每小题1分。
16.答案:由开始时的同情、怜悯,变为由衷的敬佩。
评分:“同情、怜悯”和“敬佩”各2分。
17.答案:“她”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艰难困苦,不是乞求别人的同情与怜悯,也不是陷于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不屈不挠,奋力追求;是一个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女知识分子形象。
评分:分析和概括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做人应该具有安分随时、随机应变、不甘寂寞、柔能克刚的精神。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4分。
19.答案:运用排比赞美水不甘寂寞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运用拟人将水的各种声音写得美妙动人。
评分:修辞手法各1分,作用各1分。共4分。20.答案:①不行。“炼”是比喻用法,形象地写出人是在挫折和磨难中成长起来的;“活”是一般性表达,没有这些丰富的含义。②不行。“咬”是比拟用法,形象地表现出浪花看似柔弱却力量强大的特点;“冲”是一般性描述,没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只答出“行”或“不行”不给分。答“行”解释合理,酌情给分。 21.答案:①示例一:王昭君远嫁匈奴,用善良和柔情换取了边疆的长期和平算不算柔能克刚?
示例二:三国时的刘备动不动痛哭流泪,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算不算柔能克刚?
②示例一:水滴是微不足道的,但天长日久却将岩石滴穿算不算柔能克刚?
示例二:蚯蚓是细小柔弱的,却能在地下穿越坚硬的泥土算不算柔能克刚?
评分:每句2分。句式一致1分,表达主题相同1分。
三、(共50分)22. 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略)
三、写作(50分)
22.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一封信说:“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践,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要有价值得多。”
请以“现在就去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语文参考答案
一、(共30分)
1.答案: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评分:每空1分,共4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2.答案: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欲辩已忘言 ③ 青箬笠 绿蓑衣
评分:每空1分,共4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3.答案: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评分:每空1分,共4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4.答案:①池塘水面上涨;②池水更清澈;③杨树上缀满雨珠。
评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5.答案:①照应前句的“平”字,表现雨后池塘波平如镜的静美。②用比喻的手法,表现雨后池水的清澈明亮。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第二点只答出修辞手法不得分。
6.答案:唐朝 柳宗元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大约 ②显现,看得见 ③它 ④就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①它的岸势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挡。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9.答案:潭水的清澈透明 夜的寂静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0.答案:甲文表现的是孤寂、忧伤,乙文表现的是达观、超脱。
评分: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共40分)
11.答案:①pì ②释
12.答案: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 读书并非自愿,只是工作需要,有时还很痛苦
打牌 读书出于自愿,全不勉强,有浓厚的趣味
13.答案:c说明:a项说“学生和教师的读书都是职业的读书”太绝对,为升学和讲功课而读书的时候才是职业的读书。b项说“职业和嗜好的合一将来是一定能做到的”过于武断,文中没有依据。 d项不符合作者观点,作者只是把读书分成两种情况加以说明,并非否定职业的读书而提倡嗜好的读书。14.答案:①丈夫去世的伤痛;②物质生活的困苦;③求学过程的艰辛;④考取之后的欣慰。
评分:每个要点1分。
15.答案:①表现生活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②表现“她”此时内心的激动和精神的坚强。
评分:每小题1分。
16.答案:由开始时的同情、怜悯,变为由衷的敬佩。
评分:“同情、怜悯”和“敬佩”各2分。
17.答案:“她”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艰难困苦,不是乞求别人的同情与怜悯,也不是陷于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不屈不挠,奋力追求;是一个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女知识分子形象。
评分:分析和概括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做人应该具有安分随时、随机应变、不甘寂寞、柔能克刚的精神。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4分。
19.答案:运用排比赞美水不甘寂寞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运用拟人将水的各种声音写得美妙动人。
评分:修辞手法各1分,作用各1分。共4分。20.答案:①不行。“炼”是比喻用法,形象地写出人是在挫折和磨难中成长起来的;“活”是一般性表达,没有这些丰富的含义。②不行。“咬”是比拟用法,形象地表现出浪花看似柔弱却力量强大的特点;“冲”是一般性描述,没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只答出“行”或“不行”不给分。答“行”解释合理,酌情给分。 21.答案:①示例一:王昭君远嫁匈奴,用善良和柔情换取了边疆的长期和平算不算柔能克刚?
示例二:三国时的刘备动不动痛哭流泪,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算不算柔能克刚?
②示例一:水滴是微不足道的,但天长日久却将岩石滴穿算不算柔能克刚?
示例二:蚯蚓是细小柔弱的,却能在地下穿越坚硬的泥土算不算柔能克刚?
评分:每句2分。句式一致1分,表达主题相同1分。
三、(共50分)22. 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