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兴中学2013-2014-2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班级: 考生姓名: 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字形及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旁骛(wù) 庇荫(yìn) 忍俊不禁(jīn) 销声匿迹(nì)
B.酝酿(liàng) 烦燥(zào) 姗姗来迟(shān) 冥思遐想(míng)
C.校对(jiào) 臀部(tún) 食不裹腹(ɡuǒ) 莽莽榛榛(zēn)
D.告罄(qìn) 蜷伏(quán) 相形见绌(chù) 山青水秀(qī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朋误解了朋友话中包含的意思,事后眼里饱含热泪,请求朋友包涵。
B.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
C.他写作善于揣摩过渡段、过渡句,有时为之劳累过度。
D.这位女电影演员化装起来,淡妆浓抹总相宜,回头率极高,化妆后表演,演谁像谁,技高一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C.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B.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B.科举制度起于隋唐。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是参加乡试得中“亚元”,这一级别考试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C.《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D.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他的小说名著《格列佛游记》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
6. 将标有序号的句子重新排列顺序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 .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①②③
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⑴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⑵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⑶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⑷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⑸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杜甫有“ , ”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填空)
⑹《鱼我所欲也》中体现作者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名句是:“ , 。”
8. 综合性学习。
岁月如歌,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路过初中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学习时光已悄然逝去,今天,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依依不舍地相聚在离别的路口,让我们再次回眸那些一起欢笑,共同奋斗过的难忘岁月,重温那份永远存于心的浓浓情谊,并畅想绚丽多彩的未来吧!
(1)离别难免伤感,请你写出两句(上下句)适宜作为赠言的古诗送给朋友,以激励
或劝慰他(她)。
(2)毕业在望,分手之际,你最想写给老师的赠言是:
(3)、离别前,九(1)班同学计划于6月10日19时到21时举办“共话友情,畅想未
来”的师生联欢晚会,如果大家推选你负责,请你设计活动实施的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
第三步: ;第四步: 。
(4)班级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什么?
二、阅读
3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 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它的意思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录 毕 走 送 之 不 敢 稍 逾 约。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弗之怠 弗:
(3)宋濂尝与客饮 尝: (4)间问群臣臧否 臧:
1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1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5.请选用一句诗或对联来概括【甲】文字体现出来的意思,并简要说明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6—20题。
安全的空中旅行
①现在,长途旅行乘坐飞机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但总有些人会认为飞机不安全。即使不得不乘坐飞机出行,整个飞行过程也是惶恐不安的。为什么人们会觉得乘坐飞机不安全呢?他们在担心什么?
②很多人认为在陆地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不管汽车还是火车,如果遇到机械故障,一般可以停下来检修,等待故障解除或救援,而飞机就不同了。其实这种担心有些杞人忧天,现代化的民航客机一般都有2—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即使在飞行中一台发动机停工,也可以使用另外的发动机,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机场。相反,如果你认为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可以在行驶中随便停车检修,那真是大错特错了。近年来无论是在公路上还是在高铁上,都出现过因停车而造成的重大事故。
③颠簸在飞行中比较常见。遇到气流颠簸,飞机就变成了一个载着几百人的过山车,忽上忽下,乘客轻则心惊肉跳,重则人仰马翻……我们不得不承认,飞机颠簸起来可不像汽车在路面上颠簸那样。大型客机飞行在大气对流层的上部,接近平流层的底部(8000—11000米),对流层就是风雨雷电的所在之处。还好,现代客机一般都装备气象雷达,通过雷达回波图可以准确判断前方的雨云,再加上地面航空气象部门的预报,基本上可以避开恶劣天气。
④不过,阳光明媚时,你也别洋洋得意,高空中才真是“无风三尺浪”。即使在没有云的高空,飞机也经常遇到“晴空颠簸”。这是大气活动造成的,通常出现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是与对流云团无关的乱流,气象雷达也监测不到。遇到这种颠簸也不可怕,飞行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处理预案,乘客只要乖乖地听从空乘人员的要求,在座椅上系好安全带,感受一下肾上腺素上升的刺激就好了。
⑤有些第一次坐飞机的乘客会问:为什么不给我降落伞?万一……我还可以跳伞!跳伞这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跳伞这项运动可不像街头篮球一样,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就可以开展。从几千米高、-40℃左右的空中跳伞,呼吸着稀薄的空气、面对未知的着陆点,你还有勇气和自信吗?而且几百人从4—6个舱门跳出飞机,你以为你是空降兵吗?
⑥实际上,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与其盲目惊慌地跳出飞机,还不如把身家性命交给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让他从容地化险为夷。
⑦无数事例证明: 。据统计,民用飞机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要积累三百万个航班,意味着你每天坐一次飞机,也要8200年才有可能遇到一次飞行事故。
16.通读全文,说说为什么空中旅行是安全的。
17.本文的说明内容是“安全的空中旅行”,第②段却花了大量笔墨写陆地上的交通工具,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8.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绝大多数”有什么表达效果?
19.给第⑦段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20.上飞机时有乘客要求发放降落伞。如果你是空乘人员,该怎样向乘客解释?
3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21—25题。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来源:学,科,网]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2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22.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 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 、理解丈夫的好女人。
23.文中【B】处画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24.请对【A】处画线句作简要点评。
25.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三、写作(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中国梦不仅是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强国之梦,更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之梦,也是每个人的美丽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个梦想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心声,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既是宏伟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小的个人梦。
请以“中国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 600 字;⑤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