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闵集中学2012年秋初中四科综合测评语文模拟试题
(100分 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一项是完全正确的,请你选出来。( )(2分)
A.纰漏(pī) 同仇敌忾(kài) 审时度(duó)势 强(qiáng)词夺理
B.笑靥(yàn) 暴殄(tiǎn)天物 虚与委蛇(yí) 间(jiàn)不容发
C.箴(zhēn)言 别出机杼(zhù) 乳臭(xiù)未干 一脉(mài)相承
D.龃龉(jǔ) 瞠(chēng)目结舌 殚(dān)精竭虑 自怨自艾(ài)
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在表现现实;在加缪看来,现实是荒诞的;在梵高看来,现实是模糊的;在毕加索看来,现实又是割裂的。
B.如何协调解决地区冲突、使非盟在地区事务中扮演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的角色,成为会议的重要内容。
C.郭沫若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有人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D.由人民网和中国会展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30周年30个最受关注节庆》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于北京举行,“烟台国际葡萄酒节”榜上有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一些“80后”的中国年轻人正被冠以一个新的称呼:“鸟巢一代。”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是“迷惘的一代”还是“鸟巢一代”。
B.随着欧美债务问题蔓延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昔日甚嚣尘上的“西方的月亮圆”言论已宣告破产。
C.近日,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广为人知的川菜,受到观众的喜爱,这正好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说法。
D.《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没有深意。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体系,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中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年奋斗版《牡丹亭》,全国巡演近百场,场场98%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
5. 将下列标有序号的六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合理的语序是 (只填序号)2分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 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② 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 ③ 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④ 贪婪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⑤ 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⑥ 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
6. 运用积累在①~⑦句的横线上填空。(6分)
中华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多少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这块热土而倾倒。既有毛泽东“山舞银蛇, ,壮语欲与天公试比高”气势磅礴的热情讴歌;也有崔颢的“ ,烟波江上使人愁”对家乡的眷恋;还有辛弃疾“ ?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感慨;《礼记》中“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是先贤对她的美好寄托;“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是诗人艾青的深情告白。一个自信的中学生应该铭记李白“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语,奋发有为,让祖国焕发新的生机。
二、综合性学习(6分)
学校开展以“龙年话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7.活动一: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一则,参照示例,探究中国龙的象征意义。(2分)
【材料一】: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摘自歌曲《龙的传人》)
【材料二】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乘坐的车子叫“龙辇”,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
【材料三】: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舞,赛龙舟,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材料四】:龙具百兽之形态,汇天地之灵气。古人有“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 (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
示例:我选材料三,探究的结果是:龙象征着吉祥平安。
我选 ,探究的结果是: 。
8.活动二: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佳句。这些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2分)
①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②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6
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我选第 句,悟出的道理是: 。
9.活动三:中国人素来以“龙的传人”自居,但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则是喷火食人的巨大怪兽,是邪恶的象征。为此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建议,放弃“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重塑能够真正代表当代中国形象的标志。
你同意吴教授的观点吗?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50字左右。(2分)
答:
三、理解与赏析 (38分)
(一)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箅:蒸锅中的竹屉。②馏:蒸饭。③糜:粥。④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
10.“猜想联想”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未尝识书具( ) ②稍稍宾客其父( )
③俱委而窃听( ) ④尔颇有所识不( )
11.找出与乙文“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曹刿)乃入见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理解翻译(4分)
(1)联系“瞬息可就”、“一蹴而就”等词语,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分)
译文:
(2)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就是,翻译“言无遗失”。(2分)
【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意思为:一点都没有遗漏。
【言无遗失】
13. “读文品人”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古文的内容。【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答:
14.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结合甲乙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3分)
答:
(二)绿色的追逐(9分)
我们常说生命是绿色的,而对于生命的追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绿色的追逐,这种追逐本身也彰显出绿色是一种生机勃勃斗志昂扬的颜色。
动物的追逐中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那就是长途跋涉夸父追日的精神。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夸父精神,首先是对目标的心无旁骛,在卡拉哈里沙漠和东非平原上,我们找到了这样的矢志不渝。干旱的卡拉哈里沙漠,象群发起了寻找水源的跋涉。这里曾经拥有非洲大陆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马家迪加底湖,如今却只剩一片烈日下的盐和沙子,但那一脉淡水保留了下来,像卡拉哈里沙漠的一块宝石,一旦有降雨,沙漠的某一角,总会再现昔日琥珀般的辉煌。
旱季过后的第一场降雨即将来临的时候,远方飘来的新鲜空气的味道,引起了沙漠上寻找宝石的迁徙。躁动从象群开始,水牛、斑马、跳羚都加入进来,迁移的队伍越来越大。它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向沙漠深处走,那里会有新的草场。
东非草原上聚集了近150万头的角马,为了寻找更好的草场,它们现在必须向南迁徙。它们将途经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跋涉800多千米。角马必须在5月之前抵达塞伦盖提大草原。5月旱季开始之后,塞伦盖提的沃野也会变成荒原,它们将转向西北方向寻找新的草场。角马中的很多已经不止一次参加过这种长途跋涉,对于那些新生命来说,这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一路有太多的岔路口,生还是死甚至由不得自己。“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山海经》上寥寥片语,对夸父这一路的艰辛只字未提,我们只能靠想象来填补这一空白,山路漫漫,夸父磨破了脚,又结了茧。猛兽窥伺,夸父流了血又结了疤,太阳还在前头,脚步不能停下,这就是夸父精神——不畏艰难,执著、坚韧。
6
角马的一路颇为凶险,从出发的那天起,鬣狗就一路潜伏在角马群左右,伺机而动。它们是小角马最大的威胁,在草木丛生道路狭窄的地方,行进的速度不得不放慢,碧草环绕的池塘对角马而言简直是伊甸园。然而悲剧发生了,天堂顿时变成地狱。一些小飞虫也来落井下石,飞虫顺着角马的鼻孔飞到它们的脑腔中,大脑受损的角马只能曝尸荒野。角马准备通过狮子的领地,每次它们都会给狮子留下丰厚的礼物。混乱,一片混乱。混乱给角马群带来很大的损失。小角马也容易在这个时候和它们的妈妈走散。失去母乳的哺育,新生不久的小角马会脱水,再难支撑着走下去,这是它第一次上路,也是最后一次。
有死就有生,如果这一路只有悲伤,即便伟大,那也只是个无趣的过程,追逐也失去了它的意义。追逐中一定是有快乐的,这快乐在死亡的衬托下,显得高贵。现在是2月,是角马繁殖的季节。一头小角马出生之后,5分钟内就能学会走路了。再过2个星期,它们就能和妈妈跑得一样快了。这新生命不但令它们的父母雀跃,也给这片将要告别的土地平添上一股生机。角马走到了格鲁麦提河边,要达到目的地,它们必须穿过这条河流,这河流见证了角马家族千百年的跋涉,见证者还有格鲁麦提的主人尼罗河鳄鱼。鳄鱼早已知道这是角马群的必经之地,它们盘踞在塔利,等待上门的美餐。角马群犹豫了,沉默了。不是在沉默中死去,就是在沉默中爆发。角马选择了后者,一只角马向河对岸冲了过去,紧接着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整个角马群。乘着这胜利,角马群一路高歌,想必夸父也是快乐的吧。“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追到太阳要落下的地方,似乎还分不出胜负。遥想一路急奔的夸父,该是怎样的血脉沸腾。他低了头,继续奔跑,丝毫没有畏惧下一刻他可能被太阳灼伤,又或许他渴望那样的燃烧。追逐本来就是这样,生和死,地狱和乐土,就这样手牵手地交错在一起,追逐原本就这样痛并快乐着。
经历了一年多的跋涉,角马群的面前也只剩下最后一条河。越过这条河它们就可以尽情地享受对岸的青草了。它们争先恐后地跳下了河,又相互践踏着往岸上爬,其中有些角马恐怕永远也爬不上岸了。
伤痕累累的尸体铺满了河床,被活下来的角马遗弃在那里。但那些幸运的、强壮的,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角马的乐园。它们将在这里稍作停留,然后继续重复着祖先走了千百年的道路。夸父追日,太阳西行,它们都一样执著,然后追逐多一个注脚——永无休止的跋涉。
(节选自CCTV科教文行动之《绿色的追逐》)
15.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将动物对绿色的追逐,比喻成夸父追日,表达了作者对动物这种精神的礼赞。
B.每年5月,东非草原上的150万头角马就会向南迁徙,它们沿途经过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最后到达塞伦盖提大草原。
C.角马在长途跋涉的过程中,既要面对残酷的死亡,也能迎来新生命的降临,而且新生的小角马具有非凡的适应能力,2个星期就能跑得跟成年角马一样快。
D.本文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读起来并不枯燥,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科学知识的介绍中穿插了“夸父追日”的神话,而且善于运用想象、描写、拟人等多种写作技巧。
16.角马在迁徙过程中经历哪些凶险威胁?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本文的内容及自己的认识,探究作者为什么以“绿色的追逐”为标题。(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夜 归 人(14分)
爱伦•坡
年轻的妇人静静站在窗台前面,她像是盼望着什么似的,倾听着屋外的动静。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窗外在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喜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妇人隔着窗户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单身孤影投在那锃亮的窗玻璃上。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门远走,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
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然而她却不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她丈夫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
“为什么呢?”
唉,倒大霉了!小俩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家里了。
“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
“好的,我答应。”她说。
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门前。
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她只好拿着空枪,快步走到紧紧地锁着的大门边。
“是谁在外边?”她喝道。
“我是伤兵,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
“丈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年轻的妇人实实在在地告诉他。
“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
再过了一会儿,他又恳求说:“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
“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他进来了。
6
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妇人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晚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一张床,他往床上一倒,似乎马上就睡了。
真睡着了还是假的?是在骗她,等她去睡觉吗?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像是要出什么乱子。深夜里,万籁俱寂,只有炉火劈劈啪啪地低声作响。忽然有一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地,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她走出房间,立刻又听到了那个声音。这次她知道了:有人在撬前门的锁。妇人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他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
“你快听!”她低声地说,“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
“谁要偷进来呵?”他困倦不堪地说,“这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偷的。”
“有的,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
“那么,你拿我的手枪,我右手伤了,拿不了枪,你把刀给我。”他说。妇人迟疑了片刻。这时,又听到前门被撬的声音。她立刻把刀递给伤兵,自己拿了他的手枪。
“你来对付头一个进来的人,”他说,“靠近门边站着,门一开就开枪,枪里有六发子弹,一定要打到他倒下来动不了为止。我拿着刀,在你后边,应付第二个进来的人。我们一站好位置就把灯吹灭。”
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还蒙着一个面罩。伤兵把面罩揭开,妇人凑近去看。“认识这个人吗?”伤兵问。
“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
19. “‘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他进来了。”雪夜之中,年轻妇人没有遵从丈夫临走时的叮嘱,最终让伤兵进屋休息。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0. 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大雪,这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举一例并加以简要分析。(3分)、
21.品味文中加点的词语,概括它们分别表现了妇人怎样的心理。(3分)
哭诉:
迟疑:
22. 当妇人发现入室抢劫的强盗就是自己的丈夫时,她为什么说“从未见过这个人”?(3分)
23.小说在结尾处才点出入室抢劫者就是年轻妇人的丈夫,请你结合具体情节,对这一结局的合理性作简要分析。(3分)
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意,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
牧场主到家后,按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如果写记叙文,不少于650字;如果写议论文不少于550字。
6
500
600
700
800
麻城市闵集中学2012年秋初中四科综合测评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6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C(A项,强qiáng词夺理 —— 强qiǎng词夺理;B项,笑靥yàn—— 笑靥yè ,间jiàn不容发——间jiān不容发;D项,自怨自艾ài——自怨自艾yì)
2. C(A第一个分号用句号,B冲突后顿号改句号,D书名号改引号)
3.D(A:“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一般指人),语境不当,并且与“直上云天”语意重复;B:“为民请命”指为老百姓的事向当局提出请求或申诉,对象不当;C:“物以稀为贵”与“广为人知”相矛盾。)
4. A语序不当应该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B介词使用不当应当“从„„中”得到力量而非“在„„中”得到力量。D“爆满”不合逻辑。 答案C
5. 答合理的语序是:541236
6. 原驰蜡象 日暮乡关何处是 千古兴亡多少事 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长风破浪会有时
二、综合性学习(6分)
参考角度:7.活动一:示例:材料一,龙象征着中华民族(或:炎黄子孙)。材料二,龙象征着皇权(或:皇帝)。材料四,龙象征着超凡的力量(或:兼容并包的精神)。(4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8.活动二:示例:第①句,要想实现心中的志向和抱负,就要不惧艰辛,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或: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第②句,缺少必要的条件,就无法施展才干。第③句,不要过于在乎外表,而要注重内涵。(或:一个人只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就不会在乎物质上的贫乏与否。)第④句,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就要日积月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3分,言之有理均可)
9.活动三:同意。①现在是一个文化融合的时代,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让世界认同你的文化。②龙代表专制,对作为象征帝王的龙的崇拜必然导致对专制的认同,不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而缺乏公民意识就不能建设现代化国家。
不同意。①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是文化的魅力所在。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需要交流与沟通而不是以一种弱者的姿态去“迎合”,以致丧失自我。②我们的龙象征激昂向上,奔腾不息的民族精神,此“龙”非彼“龙”也。弃“龙”是文化自卑的表现。
三、理解与赏析 (38分)
(一) 10.4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1)曾经 (2)以宾客之礼相待 (3)丢下、舍弃 (4)通“否” 11.B
12. (1)从此指定某个事物作诗仲永立刻完成。 (2) 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遗漏。
13. 一定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答出两句即可得分多答的得1分。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或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14.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结合甲乙两文培养目的不同仲永之父为赚取小利元方之父为培养孩子成长教育方法的不同仲永之父“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元方之父不责罚孩子反而肯定他们勤学。从这两方面来说即可。 示例甲段中仲永之父为一点小利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没有后天的学习和努力神童仲永长大完全如同常人。乙段中元方兄弟之父对因勤学导致的蒸饭成粥并不责纠“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元方兄弟之父教子有方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绿色的追逐(9分)15.解析:B项,“每年5月”是角马到达塞伦盖提大草原的时间,出发应是前一年旱季之后。
16.答案:①沙漠干旱的威胁。②鬣狗、狮子、鳄鱼等强大肉食类动物的威胁。③来自无法防备的小飞虫的威胁。④来自渡河时相互践踏的威胁。
17.答案:①“绿色的追逐”指动物在迁徙、追逐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一种生机勃勃的昂扬斗志。②“绿色”是生命之源,而动物的迁徙、追逐是为了物种的生存、延续,所以是“绿色的追逐”。③“绿色”象征希望,象征角马在跋涉中永不言弃的精神。④“绿色的追逐”富有诗意,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注意,饱含作者的礼赞之情。
(三)夜 归 人(14分)19. 这一情节既表现了年轻妇人的善良,同时也为后文两人联手,击毙入室强盗埋下了伏笔。
20.渲染恐怖的气氛,衬托妇人孤独惶恐的心情,为后文做铺垫。
21. 哭诉:不愿开门让伤兵进来又出于同情开门的矛盾心理。
迟疑:她担心自己没有勇气开枪,害怕开枪伤人。
22.妻子不愿意接受抢劫自己的人就是自己的丈夫,他对丈夫感到很失望,很伤心,同时,她也被这一幕吓呆了,所以要说从没看见过他。
23.小说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中,因为前文丈夫叮嘱妻子不要让任何人进入家里以及丈夫拿走了有子弹的枪,留给妻子的只是空枪,这些都为后文丈夫抢劫妻子埋下了伏笔。
作文:(40分)
【审题立意提示 】
为自身考虑,维护自身的权益,近乎本能,不容回避,无可厚非,要做到为他人着想却不易。这两者看似矛盾,但材料中的那位法官却把它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在社会生活中,你、我、他之间本来就密不可分。若心中只有自己而不顾及他人,也许最终反而会使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关心他人,保护他人,最终得益的还是自己,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并不鲜见,挖掘出来,可以作为观点例证,也可作为叙述主体。
不仅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存在共同点,凡是矛盾的双方都存在同一性,都可以运用那位法官的思路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外交上的“求同存异”、军事中的“和谈”、商海中的“互惠互利”、谈判中的“双赢”遵循的都是既“自利”又“利他”的思路。
个人主义、大公无私曾经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语,两者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其实人性的微妙并不是单一的思维所能解释,生活的复杂也并不是通过贬褒抑扬就能使之改变,用法官的思路来考察和处理今天这个转型社会的诸多矛盾,会使人有豁然开朗和柳暗花明之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