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课改区二○○六年中考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九年的语文学习旅程不知不觉间已到最后一个驿站。通过九年的语文学习,你增长了智慧,提升了能力,丰富了情感,成熟了思想。今天,到了展示你学习成果的时候了!当你打开试卷,你会蓦然发现:这里给你的又是一个平台,有着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良好空间。只要你心情愉悦地与命题人对话,与作家作品对话,你的个性与才华就会得到最好的展示。愿九年的语文学习生活成为你永远的珍藏!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走进唐诗宋词,让人留连忘返。请将你认为最精美的两句(五言)工整美观地写在田字格内。
2、恩施州第五届运动会比赛场地边悬挂了一幅广告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对它进行品析。
品析:
3、读下面咏月诗句,然后在学过的古诗词中写出意境相同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这是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听了这句话你想说什么?
答:
5、欣赏右边这幅题为《今日武松》漫画,按照记叙的六要素用一句话概述《水浒传》第23回武松打虎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冯老师退休了,领导给他解决了一套房子。他想做几个书橱,为那些委屈了多年的先哲时贤的书找一个栖身之所。他如愿以偿了么?(18分)
书 橱
贾大山
冯老师退休了,念他执教三十余年,又是高级教师,领导上在他60岁寿辰的时候,给他解决了一套房子,二楼,三居室。
冯老师原来住在一条偏僻的小胡同里,一个小独院,三间旧屋;是他的祖业老宅。儿子结婚前,他和老伴儿住东屋,一明两暗,儿子住西屋;儿子结婚时,两间东屋让给了儿子,自己去住西屋。校长、局长每次看望他,都说他的房子太小了,他却总是笑着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小不小。”
冯老师在旧屋住时,大家都可怜他的房屋过于狭窄。迁入新居后,就更可怜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立柜,一张床,三间屋子空空荡荡,看不见什么东西。孩子们看着不像话,都劝他做几件家具。两个女儿让他做个尺寸大一些的写字台,再做几个书橱;儿媳妇希望他做一对沙发,一张席梦思床,一套时兴的组合柜。儿子迷着两个歌星,不操这份心,只说父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冯老师想做几个书橱。他一辈子没有别的嗜好,吃穿也不讲求,就喜欢买书。文、史、哲,儒、释、道,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见书就买。他说财帛是身外之物,惟有把书读在肚子里,才能终生受用不尽,大则用以济世,小则可以修身。他爱书如命,家中一切东西,都可外借,惟有藏书一概不借----他有一套心爱的书,共十册,忘了是谁借去一册,至今未还,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想此人是谁,苦苦想了两年。藏书不借,又不断买,日积月累便有了可观的数量。只是这么多年,由于房子太小,也委屈了那些先哲时贤,桌上桌下,床头柜顶,全是书!
太平街的张木匠听说冯老师要做书橱,主动找上门来,一定要揽这宗活儿。他一再表示,价格优惠,质量第一,尺寸式样,全听冯老师的。冯老师根据屋子大小,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决定做四个书橱。每橱高1.9米,宽0.95米,上面是四层书架,下面设暗橱,紫檀色,大开月环拉手,扇子上“起线”,暗橱上“起鼓”,腿上饰以空雕花沿儿----不用亮油,一定要用大漆。
冯老师要做仿古书橱,张木匠的兴致更高了。张木匠是祖传的手艺,曾经在一个京剧团里做过几年布景道具,专爱琢磨古色古香的东西,冯老师也算是地方名流,在他那里也正好露一露自己的手艺。可是,正要下料,冯老师让人捎来口信儿,不做了。
张木匠若有所失,当天黑夜去找冯老师。冯老师不在新居,正在旧屋整理书。张木匠声音柔柔的,近于乞求。他说冯老师,料都下好了(其实没下料),怎么又不做了呢?做吧,质量、价格包你满意……冯老师摇摇头,笑了笑,朝东屋一指,没有言语。
张木匠走到院里,东屋里开着收录机,正放一支流行歌曲。歌星的嗓音很低,小两口儿说话的嗓音也很低:
“你真的支持咱爹做书橱?”“做就做,不做就不做。”
“做书橱干吗用?”“放书呗。”“他有什么书?” “有佛教、道教的书……”,“迷信!”“还有马列的书……”“极‘左’!”
媳妇儿说,“咱爹死了,他做的书橱归谁?”“自然是归咱们。”“咱们要那玩意儿干吗用?”“你问过多少遍了?”儿子好像不耐烦了,“盛碗!”
冯老师不做书橱了,也不藏书了。青少年们向他借书,他都乐于借给,并且一再嘱咐不用还了。青少年们感到奇怪,他便笑着念一首打油诗:老夫藏下几本书,哪个喜欢哪个读。但愿身前散干净,免得书橱变碗橱。
(选自2003年6月18日《读书时报》)
6、这篇小小说围绕“书橱”共写了哪几件事?
答:
7、这篇小小说围绕“书橱”所写的几个人物,他们对“书橱”各有什么态度?
答:
8、冯老师一生爱书如命,家中什么东西都可外借,唯有书一概不借。在他放弃做书橱后,为什么青少年们向他借书,他却乐于借给,并且一再嘱咐不用还?
答:
9、冯老师认为:“财帛是身外之物,惟有把书读在肚子里,才能终生受用不尽,大则用以济世,小则可以修身。”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
10、冯老师迁入新居后,屋子里空空荡荡,孩子们都劝他做几件家具。两个女儿让他做个尺寸大一些的写字台,再做几个书橱;儿媳希望他做一对沙发,一张席梦思床,一套时兴的组合柜。女儿、儿媳心里各自想的是什么?
答:
11、你认为冯老师放弃做书橱这件事对还是不对?请陈述你的理由?
答:
(二)植树总是有利于环境的,但是,植树如果不分某一地区的具体环境,不选择适宜的树种,反而可能因植树而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甚至破坏当地的生态。(15分)
植树并不全等于环保
小木
在一般人心目中植树总是有利于环境的,比如,树木可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但是,现在研究人员发现,植树如果不分某一地区的具体环境,而且选择的树种不适宜,反而可能因植树而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甚至破坏当地的生态。
比如,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这一过程也可带来副作用,包括吸干溪流和使土壤变得更盐碱和更具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杜克大学的罗伯特·杰克逊领导的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全球性的研究,它权衡了涉及植树的方方面面,并得出了植树并不全等于环保的结论。
植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生长,而种植大片森林后,尤其是快速生长的树林则可以置换大气中的气体,因而可以阻止全球变暖,但大量的森林也需要大量的水。杰克逊的研究小组观察了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全球500多处新种植的森林地带,在这些新种植的森林地带有13%的地方在—年内溪水被完全吸干。平均起来,植树切断了50%多的地区当地的溪流。比如,他们在南非考察就发现一些地方的松树吸干了当地的溪流。
另—方面,在何种地段植树也对环境体现出不同的影响。比如,在荒山和庄稼地里植树的环保效果是不一样的。杰克逊的研究小组发现,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人们在庄稼地种树可能对环境会有不利影响,因为在庄稼地里种树就得使用更多的水。而这种情况会减少人们饮水和灌溉时对水的利用,并且损害当地的液体生态系统。杰克逊等人的研究还发现,与其他类型的植被,如农作物或绿地相比,森林土壤更容易变得盐碱和酸性更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植树后反而不利于环保和生态的现象呢?部分原因在于,一些地方的植树选择的是那些快速生长并能吸收较多二氧化碳的树种,而这些树一年的所有时期都在生长,终年保持常青。这就意味着这些树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因而会吸干溪流的水。
不过,在庄稼地种植树木导致的水流的—些变化对环保也是必须的。比如,在美国的一些农业地带种植森林可以减少土地肥力流失到海里,这就可以避免海中的水藻疯长并杀死水生生物。不过关键在于进行造林计划时要考虑当地因素。研究人员形象地比喻说,制定政策者常常戴了一副“碳眼罩”,只想到和谈论减少碳。这会造成另—种环境副作用,水生态的破坏。
在国际上,—些国家和公司目前正在把种植森林当作获取“碳信用卡”
的途径,也即植树越多,可以获得越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些电力或能源公司就是这么考虑的。而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也是这种规定。但是,这适用于没有植被和庄稼的土地。比如,在退化的土地上重新植树造林以吸收二氧化碳。
杰克逊等人认为,植树造林计划应当尽快获得授权。但是植树造林的所有成本,包括对水的影响也应当考虑进去。所以,植树造林需要考虑在什么样的地方以及选用什么样的树种。
(选自《百科知识》2006年第3期)
[链接一] 从1971年起,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旨在提醒人们关注森林、保护森林。从1979年起,每年的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旨在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踊跃植树造林,爱林护林,从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链接二] 中国的森林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森林覆盖率仅为12.7%,森林蓄积量86.6亿立方米,人均不足9立方米。
[链接三] 发展中国家年均消失天然林1628.2万公顷,中国年均消失40万公顷。中国森林每公顷生物量平均为157吨,而世界平均131吨。我国森林总生物量达160.09亿吨,占世界的3.63%。
12、这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
13、树木可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你知道森林的环保功用还有哪些?请举出三项。
答:
14、树经由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而能使大气保持平衡;树根使土壤固定,不会被雨水冲走;树叶释放出大量水蒸气,影响和调节地球上的气候。树有如此之功,作者为什么说“植树并不全等于环保”?
答:
15、读第②③两段,具体说说这两段用的是哪一种说明方法,说明了哪一个问题?
答:
16、结合链接资料,你从文章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答:
三、文言文阅读(8分)
探月登月,这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梦想。西晋王嘉就把这个梦想诉之于笔端。让我们乘坐他的贯月槎到月宫里去作一番翱游吧。
贯月槎
王嘉①
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槎②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③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槎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④,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槎⑤,亦谓挂星槎。
(选自《拾遗记》)
注:①王嘉:晋代陇西安阳人。著有志怪小说《拾遗记》十卷。②巨槎(chá):水中浮木,竹筏,船。③海人:航海的人。④一周天:绕天一周。⑤贯月槎:即巨槎,通到月球里的船。
17、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周而复始”的意思。
周而复始:
18、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王嘉便想象出了一只登月的“巨槎”。这只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当时航海人看到的情形是:
19、把“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20、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将在2007年4月发射升空。右边这幅题为“月亮之上”图案便是“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幅图案的理解。
(提示:图案一弧两点形成古文“月”字;圆弧起笔处形成龙头,
落笔的飞白为一群和平鸽;圆弧中间为一双脚印)
答:
四、诗歌欣赏(8分)
(一)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快乐时,就唱一支歌!面对忧愁或快
乐,你做到了么?(4分
生命总是美丽的
汪国真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21、这首小诗可分三层,第二层的大意是:
22、“生命总是美丽的”,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
(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4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23、“晴空一鹤”这一意象表明什么?
答:
24、这首诗为古代咏秋别具新意之作,它的新意主要表现在:
五、综合性学习(6分)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作为中学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班级准备开展一次“反对浪费,提倡节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25、就中学生大手大脚、随意浪费状况开展一次调查活动,请你以调查活动小组组长的身份,拟一份调查提纲(至少两条)。
(1)
(2)
26、学校准备在这次活动中征集一条标语制成横幅悬挂在餐厅。请你写一条并说明理由。
标语:
理由:
27、请你提出一个厉行节约的“金点子”。
金点子:
六、作文(50分)
下面两个作文题,请任选一个,写一篇600~8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 命题作文
题目:我心中的吊脚楼
土家吊脚楼
(二) 话题作文
当你在博览群书时,当你在吟诗作画时,当你在探亲访友时,当你在寻山问水时,你是否意识到这就是你的语文实践?是否感觉到你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潜滋暗长?请以“我的语文实践”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3分)间架结构正确(1分);书写规范、端正、整洁(1分);汉字形体美(1分)。说明:书写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2、(3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了每天坚持锻炼对于健康和幸福的重要作用。说明:排比1分;重要作用2分。
3、(3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明:只要与提供的诗句意境相合,即可给3分。
4、(3分)炎黄子孙不能忘记中华民族这个根本,大陆台湾要像一家人一样和睦亲近。如:“民族要团结,两岸要统一”等。说明:听给2分,说1分。
5、(3分)一天黄昏,武松酒后在景阳冈用拳头打死一只吊睛白额猛虎。说明:只要说出了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即可给3分。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小小说阅读(18分)
6、(3分)自己想做书橱;自己设计仿古书橱;自己放弃做书橱。说明:对一点给1分。
7、(3分)冯老师要做“书橱”,用之于藏书;张木匠乐做“书橱”,冯老师是当地社会名流;儿子儿媳暗地里反对做“书橱”,是因为觉得藏书无用。说明:对一点给1分。第3点若答“儿子无所谓,儿媳暗地里反对”也可给分。
8、(3分)他要做的书橱在他死后儿子儿媳要用来“盛碗” ,他所藏之书家中无后继之人;借给青少年,是他给藏书找到了可继之人。说明:大意正确即可给3分。
9、(3分)读先哲时贤的书对自己是有益处的:既可以服务于社会,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说明:大意正确即可给3分。
10、(3分)女儿:父亲一生爱书,做一张写字台和几个书橱可以满足他的心愿;儿媳:添制家具家里显得阔气、舒适,才像一个家。说明: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11、(3分)对。放弃做书橱不等于不藏书,加上可以把书散借给青少年们,发挥的作用更大。不对。放弃做书橱实际上是在与他的儿子儿媳赌气,应该做他儿子儿媳的工作,让他们懂得藏书和读书的重要。说明:第一问对或不对给1分,理由2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二)说明文阅读(15分)
12、(3分)植树并不全等于环保。
13、(3分)①森林可吸收灰尘;②林地可多蓄水;③防护林可保护农田免受风灾;④森林可释放氧气;⑤松柏林分泌的抗生素能杀死多种细菌;⑥森林能减少噪声;⑦林地可以减少泥沙流失量;等。说明:说出其中任意一项给1分,以3分为限。
14、(3分)植树如果不分某一地区的具体环境,而且选择的树种不适宜,反而可能因植树而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甚至破坏当地的生态。说明:大意正确即可给分。
15、(3分)举例子。树木吸收二氧化碳过程带来的副作用,具体表现是吸干溪流和使土壤变得更盐碱和更具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说明:说明方法1分,问题2分。
16、(3分)关注森林、保护森林;根据具体的环境,选用适宜的树种;植树造林,爱林护林;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说明:说出其中任意一点给1分,以3分为限。
三、文言文阅读(8分)
17、(2分)一圈又一圈地轮转,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说明:只答出其中一个意思给1分,全答给2分;用自己的话答出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也可给2分。
18、(2分)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说明:答错不给分。
19、(2分)航海人能望见它的光亮,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像是星星月亮忽隐忽现。说明:直译或意译均可给2分。
20、(2分)它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说明:只要说出古文“月”字和一双脚印的象征意即可给2分。
四、诗歌欣赏(8分)
(一)现代诗欣赏(4分)
21、(2分)对待忧愁和快乐的态度。
22、(2分)乐观面对人生,提升生命质量。说明:意近即可给2分。
(二)古诗欣赏(4分)
23、(2分)乐观明快豪迈高远的心境。说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均给2分。
24、(2分)打破了以往文人悲秋的惯例,表达颂秋的情意。说明:意近即可给2分。
五、综合性学习(6分)
25、(2分)如:调查餐厅洗碗处、洗漱间、卫生间用水量;调查剩饭剩菜的情况。说明:提纲一条1分。
26、(2分)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理由:粮食来之不易。说明:标语1分,理由1分。
27、(2分)如:在外就餐要打包 别把节约当口号 电脑不让空运行 两面用纸处处省等。说明:提出一个金点子,给2分。
六、作文(50分)
基本要求
有真情实感;立意新颖,想象合理;鼓励开放性表达,鼓励有独特的写作个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有关,并且拟题正确。
一类卷(50~45分):立意深刻,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严谨,构思新颖;字体美观,字、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二类卷(44~40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准确,语句通顺,语病较少;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衔接自然;字体端正,字、标点书写正确,卷面干净。
三类卷:(39~35):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语句大体通畅,语病较少;结构基本完整,层次清晰;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四类卷(34~30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偏题离题;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草草收尾;字体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
五类卷(29~0分):离题,无中心,无内容;语言混乱,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难成篇章,有头无尾;字体难看难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中考语文命题组
二○○六年六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