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ppt课件

ID:561166

大小:1.72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苏洵 苏轼 苏辙 苏轼简介 苏轼(   1036   一   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 21 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 22 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 “ 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 ” 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 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 四年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 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 颇有政绩。元丰二年( 1079 )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 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 ——“ 乌台诗案 ”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 1079 )到 元佑元年( 1086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 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 .    苏轼   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 “ 看讫, 火之 ” , “ 传闻京师,非细事也 ” 。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 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 。 —— (余秋雨 《 苏东坡突围 》 ) 元佑元年( 1086 ),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 宋哲宗元佑元年( 1086 ),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 “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 ( dān ) 州。 ”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文 ——“ 唐宋八大家” ( 唐)韩愈 柳宗元 (宋)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诗 ——“ 苏黄 ” 苏轼 黄庭坚 词 ——“ 苏辛 ” 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书、画 ——“ 宋四家 ”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才华横溢的苏轼 在黄州的四年里 , 他创作了 66 首词、 200 多首诗、 3 篇赋、 170 多篇(含小品),写了 280 多封书信,其中有豪放派的代表词作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更有脍炙人口的前后 《 赤壁赋 》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有时如此让人费解。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念奴娇 》 ,词牌名。念奴本是唐代天宝年间一个倡女的名字。唐元稹在 《 连昌宫词 》 “ 力士传呼觅奴娇,念奴潜伴诸郎宿 ” 句下注: 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 pú 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 bīn 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如此。然而玄宗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 后来词人们就用 “ 念奴娇 ” 作为词曲的名称,用来描写念奴之美。这是 《 念奴娇 》 的 “ 本意 ” 。 苏轼的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非常有名,不仅用 《 念奴娇 》“ 本意”以外的内容写词,而且气势雄放,为“曲子所缚不住者”。 《 吹剑录 》 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这个故事未必真实,但比喻却十分确切,把“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都说得非常清楚。 词人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作此诗。词上阙绘长江,咏赤壁;下阙怀周瑜,伤己身。全词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壮阔,气魄宏大,格调雄浑,最能代表苏轼豪放词风格,是宋词中精品。 鉴赏点拨 重点字词 大江:长江。 纶巾:青丝帛的头巾。 尊:通“樽”,酒杯。 华:指(头发)黑白混杂。华发,白发。 酹:祭奠 。 走进文本合作探究 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几个内容是靠哪些语句连缀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赤壁 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 思慕古人 缅怀周郎 建立功业 感伤身世 祭奠江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文本探究 词的上片主要写赤壁景色,请问写了哪些景物? 大江 故垒 乱石 惊涛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 “ 雄奇 ”。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 突破重点 —— 借景抒情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技巧探究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 承上启下 的 过渡 作用。 活动在大江奇景里的英雄人物是谁?他的形象在词作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周瑜 羽扇纶巾 儒雅、风流倜傥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泰然若自 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 前线总指挥 。当年三十四岁。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气度儒雅,镇定自若的 儒将形象 。赤壁之战时,他迎娶小乔已有十年。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以美人衬托英雄。 2. 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 周瑜 年龄: 3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 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怀古 自伤 作者怎样抒写人生如梦的感慨的?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 ) ——“ 人生如梦 ” 两句是诗人由 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 “ 早生华发 ” 的对比中发出的。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 “ 知命 ” , “ 早生华发 ” ,就不能不感到 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 。这是一种人之常情,怎能说是消极的呢? 3 ) —— 这种感慨, 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 。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 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 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返回 《 东坡志林 》 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而这首 定风波的小序则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 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 返回 读准字音把握字词 ⑴芒鞋:草鞋。 ⑵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 然自若的情态 ⑶料峭:形容微寒。 同行 x í ng 吟啸 xi à o 芒 m á ng 鞋 料峭 qi à o 一蓑 suō 烟雨 萧瑟 s è 词前小序云 :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 时间 : 1082 年 3 月 7 日 沙湖道中 地点 : 人物 : 同行 、 余 感觉 : 狼狈、不觉 事件 : 遇雨 已而遂 晴 36 雨 偶然 客观 …… 淋 OR 躲 选择 主观 …… 37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雨大 挑战 轻松 欢快 神态 自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解词释句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 “ 莫听 ” 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 何妨 ” 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返回 解词释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返回 解词释句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 这两句似乎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 ? 实际上是以 “ 竹杖芒鞋 ” 喻指闲散江湖,以 “ 马 ” 喻指奔波官场,通过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远离宦海险恶反觉一身轻松。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是不可能轻松的,故而它的实质用意只能是 “ 无官一身轻 ” 。 返回 解词释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返回 42 序言“雨具先去”又何来“蓑”?从“任”字里我们能读出什么?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 “ 雨具先去 ” ,当时并无蓑衣,而 “ 烟雨 ” 则是江湖上烟波浩渺、斜风细雨的景象,故而这一句是表达了苏拭想退隐江湖、自在地度过一生的心愿。 “ 任 ” 字含放任自由之意。 43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 解词释句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返回 解词释句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这三句写雨过天晴、寒风吹拂、斜阳晚照的眼前景象,但也隐隐地透露出作者在这几年的劫后余生中,余悸尚未完全消尽、政治风雨令人更加清醒、晚境或尚有望等既达观而又复杂的心情。 返回 解词释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返回 47 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这三句表面上似乎是说,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是朗朗晴空;实际上, “ 萧瑟处 ” 隐喻宦途风雨, “ 归去 ” 是用陶渊明的 “ 归隐 ” 之意,而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则是说,有了归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显然,这里的主要心态是旷达,主要意向是隐逸。 外儒内道 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 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 既有 积极进取 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 虚无态度 艺术特色 总体说来,这首词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隐喻寄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具体来说,这里至少体现出三个方面的审美要素: 返回 写眼前景,就是落墨于眼前所遇到的真实景物;想心中事,就是着意于心中所萦绕和所要表现的事物人情;而这两者之间则必须具有异质同构关系,以使读者能由此而想象到彼。 《 定风波 》 直接描述的是作者沙湖道中遇雨的情景,但所表现的却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境遇和心情,因而作者在进行这首词的艺术创作时是 “ 一心二用 ” ,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在 《 定风波 》 中,沙湖道上的风风雨雨,与苏轼仕途上的政治遭遇就是异质同构关系,苏轼在道中遇时的感受,与他遭贬后的心境也是异质同构关系,而词的全部意理情致,也就含蕴在这一系列的异质同构关系中。 一、写眼前景,想心中事,异质而同构 二、若即若离,隐喻寄托 这首词的言与意之间,不是局部的一对一的直接比喻关系,而是整体性的隐喻寄托。这种整体性隐喻寄托具有若即若离的特点,而不可一一捉对坐实。例如在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中,隐喻寄托着苏轼遭贬后泰然自若的情绪;在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 ” 中,隐喻寄托着作者历经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的社会人生感受;但不能说,这些都是比喻。可以说,隐喻寄托具有更多的象征意味,不过这种象征意味是若即若离、隐约而含蓄的,而词的意境美也就更多地体现在这种若即若离的朦胧之中。 三、以小寓大,言外无穷 《 定风波 》 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这都是即景生情、以小见大。而且这个 “ 大 ” 是难以穷尽的:不仅有通雨、吟啸、竹杖、芒鞋、寒风、酒醒、斜阳、晚照这一系列历历在目的自然真景,还有苏轼仕途坎坷、遭贬黄州、一蓑烟雨、超然物外等一系列在想象中展开的社会人生景象,不仅表现出苏轼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在醒悟中心仪归隐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微的情致,而且渗滤出放开眼量、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通脱等一系列人生哲理。写眼前景有限,想心中事无限,这就是隐喻寄托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也最终体现了这首 《 定风波 》 的成功之处。 53 1. 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故垒 公瑾 纶 ( ɡuān ) 巾 雄资英发 B. 神游 华发 樯橹 酹 ( lèi ) 江月 C. 狼狈 何妨 吟 ( yín ) 啸 竹仗 D. 料峭 斜照 回首 潇瑟 ( sè ) A. “ 雄资英发 ” 应为 “ 雄姿英发 ” 。 C. “ 竹仗 ” 应为 “ 竹杖 ” 。 D. “ 潇瑟 ” 应为 “ 萧瑟 ” 。 54 2. 下列对苏轼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内容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营造出雄浑的气氛。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用词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 江山如画 ” 承上总括, “ 一时多少豪杰 ” 呼应 “ 千古风流人物 ” ,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 小乔初嫁 ”“ 羽扇纶巾 ”“ 谈笑间 ” 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小乔初嫁”是侧面描写。 55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作品有 《 东坡乐府 》《 东坡七集 》 ,著名散文有 《 赤壁赋 》《 石钟山记 》 等。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历经坎坷,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成名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自觉功成名就”错。这时,作者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