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一中 郭玉亮
明目标:
1、认识学习本词的表达技巧。
2、感悟苏轼达观的处世态度。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
D:\2011\必修四\苏轼\鲍国安朗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流畅).flv
初感知
:
1、翻译小序
2、复述词的大意
3、简要概括上下片的内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雨势
如何,是大还是小
?
作者是怎样面对的?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竹杖
”“
芒鞋
”
诚然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走用它,怎么能比“骑马”还“轻”呢?
一蓑烟雨任平生。
--
序文已说“雨具先去”,可这里为什么又有“一蓑”,前后矛盾吗?“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析文本: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春风是“料峭”的,而作者却是“微冷”,怎么理解?
这首
词是不是他酒后的自我宽
慰?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
前面明明说“道中遇雨”“已而遂晴”,可这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
呢
?
“归去”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归去”是否相同?
苏轼的“归去”是归向何处?
析文本:
他
汲取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能够
以儒家思想担纲,以道家思想养气,以佛教思想超脱。使得他在顺境与逆境的变更中,在入世和出世的交互中,在儒道佛的碰撞中,得到了融汇、统一,达到天趣洋溢,生机浩然,超然无景,自足完满的人生境界
,
以一种赏爱的态度去应对人生的风雨。
陶渊明独善其身归隐田园,苏轼
所
归
之处是一个使他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安宁的精神家园。
“归去”——回归
自我精神家园
一次偶然的出行,一场自然的风雨,引发了穿越历史的人生感悟,豁达、超脱,这就是《定风波》,这就是苏轼。
即事感怀诗
词
鉴赏
方法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鉴赏
方法
:
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
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学方法: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②荦(luò )确:山多大石。
1、这首诗叙写了什么事?
描述了作者在清明幽静的雨后东坡悠然自得行吟一事
。
2、采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运用对比的手法
,
“市人”和“野人”“莫嫌”和“自爱”形成对比,作者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对比抒发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洋溢着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活运用:
谈感悟:
有人说,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尝试写一
段文字
,
可以是赏析,
也可以是
感悟
……
留作业
:
默写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