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轼
定 风 波
燕郊高级中学高一年级 赵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的三月七日,时苏轼谪居黄州已第三年。
《
东坡志林
》
说:「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词来,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
已而遂晴
,故作此。
1
、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
,
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
闲适、轻松、自如
2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怎么可能在风雨中过一辈子呢?)
反映作者不避风雨
,
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
行为、性格
+
身份
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
行为
)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
性格
)的
词人形象(形象)
。
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
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风雨”比喻
人生中的逆境
,
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
“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
顺境
。
有人评价这首词“即景生情,缘事谈理”(
因自然现象和所经历的事情,表达思想感情,阐发人生哲理
)。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还可以这样问:
有人评价这首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联系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等的平常自然之景;
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风雨苦难,不要苦恼,不要被它吓倒,只要坦然相对,一切风雨苦难都将成为过去。
人生有顺逆
,
有成败
,
有荣辱
,
有福祸
.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
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
,
胜不骄
,
败不馁
,
福不喜
,
祸不悲
,
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伟大的灵魂在艰苦的跋涉,无声的探索,无歌无喜,无风无雨。
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不避崎岖,走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