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边读边归纳大意,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2
、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3
、培养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自主学习目标
1
、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
、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3
、读书人的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
4
、全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5
、查阅资料,了解几个国内外名人读书的故事
谢冕,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所长。著有学术专著
《
湖岸诗评
》
、
《
共和国的星光
》
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
《
世纪留言
》
、
《
永远的校园
》
、
《
流向远方的水
》
、
《
心中风景
》
等。
作家剪影:
分组合作,完成自学任务
1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
一
) (
泛读
)
:找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
2
、通过阅读,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3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4
、与好书结缘注定做一个与崇高高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5
、读书人是幸福人。(全篇主旨)
文章结构:总
——
分
——
总。
分组合作,完成自学任务
1
、
运用了因果分析法。
精读:作者怎样提出中心论点
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现实世界 (人人都有)
更丰富的世界 (读书人独有)
2
、从两个角度对观点作了强调 。
①是否具有阅读能力是幸与不幸的区别
②“拥有或丧失”阅读能力能区分人们精神是否平等
分组合作,完成自学任务
精读:
读书究竟会给人带来什么 。
1
、通过阅读,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2
、读书加惠于人民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3
、与好书结缘注定做一个与崇高高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趋善避恶
拓展延伸
1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阅读兴趣。
2
、名人读书方法。
名人读书法
“日积月累”法
革命老前辈徐特立爷爷学
《
说文解字
》
的部首,共有
540
个字,一年才读完,每天只读两个字。他四十多岁开始学外文,也是采用这种“日积月累”法,每天学一个单词,一年学了
365
个。凭着这种积少成多的方法、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先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
名人读书法
“见缝插针”法
毛泽东主席自学外语十分刻苦,由于他的湖南口音重,发音不准,有时要练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他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天一起床总要花上一个小时学外语,晚上躺在床上还要学一阵子。他还把英文版的
《
矛盾论
》
放在身边,抽空就读。旅途中也专心学习外语。由于每天见缝插针地学习,到
50
年代,他就能阅读一般英文书刊了。
名人读书法
“摘记卡片”法
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擅长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优美的文笔撰写文章,这笔力来自他独特的“摘记卡片”。几十年里,吴晗凡是遇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就摘记在卡片上,并按内容、性质分类保存。他做卡片的经验是:一张卡片只写一个内容,加上题目,注上类别,并写清楚资料来源,即作者、书名、页码等。
名人读书法
“
标记符号”法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读书时总是喜欢在书上圈圈、点点、画画,画上各种标记符号,以便日后查考。需要随时翻阅的书,他总是放在一个专用的书架上,这样便于寻找。他说:“读过的书得择要在心里储藏起来,使它真正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名人读书法
“随便翻翻”法
鲁迅先生在他的一篇题为
《
随便翻翻
》
的文章中写道:“书在手头,不管他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鲁迅知识广博,应该说得益于他的“随便翻翻”。即读 书须先浏览,选择重点,然后细读。因此,他在年轻时,除了规定的功课外,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无所不读。有一位日本科学家和鲁迅接触后,称赞鲁迅“什么都知道”。
名人名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
朱熹
《
朱子语类大全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朱熹
《
训学斋规
》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
赵树理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
坎耶里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
惠普尔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 ——
德伯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高尔基
《
我要读书
》----
希望工程的标志
〈
大眼睛
〉
苏明娟,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
小 结